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调查研究报告》2007,(214):1-22
在“保证行蓄洪有效进行与保证人民发展权并举”的新治理思想指导下,行蓄洪区治理的根本途径是逐渐减少直接依靠行蓄洪区土地生存的人口数量,并调整和改革管理制度,包括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部门的职能调整。对行蓄洪区这类问题区域,需要明确制定针对当地政府和领导的特殊的考核指标,准确地反映地方政府为保障行蓄洪区有效行蓄洪和保障行蓄洪区人民发展所做出的努力及成效。  相似文献   

2.
长三角区域政府合作:现状、困境与路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三角区域地方政府间的合作进行得如火如荼,这是我国地方政府适应区域经济一体化、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率的举措与行为。伴随着长三角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区域政府合作机制作为一种新的制度开始逐步生成。文章以长三角地方政府问的合作行为为研究对象,从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的区域政府合作现状入手,分析当前长三角区域政府合作存在的问题与制度困境,提出构建长三角区域政府合作机制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黄兴国 《中国经贸》2007,(10):64-65
当今世界,区域经济一体化已成为促进经济全球化的一大趋势,区域间的经济联系不断加深,共同利益不断增加。东盟与中日韩“10+3”合作机制,正在日益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一大亮点。中国与东盟建立对话合作关系16年来,投资合作迅速发展,自由贸易顺利推进,给彼此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特别是今年《服务贸易协议》的签署和实施,标志着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迈出了新的步伐。今年第四届中国一东盟博览会以港口合作为主题,以“创新合作一加快提升区域增长力”为商务峰会主题,举办专题论坛,共商发展大计,必将对中国与东盟之间扩展合作范围、提升合作水平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能源高质量合作有其深刻的历史、理论与现实逻辑,体现在合作的起点、过程与结果各个环节上。检视东盟“10+5”区域双多边能源合作现状、困境与基础,发现区域能源合作虽取得长足进步,但面临合作碎片化、机制重叠、环境欠佳、关系不稳、内容集中、结构失衡等困境。中国应立足于解决现实问题,探索区域能源合作理念、关系、目标、模式、环境、内容、范围、主体、效益的系列改善与创新策略,以增强能源合作的稳定性、合理性、有效性、可持续性与韧性。  相似文献   

5.
《调查研究报告》2007,(216):1-19
根据国际有关防洪和行蓄洪区治理方面的经验,得到对淮河行蓄洪区治理的六点启示:转变行蓄洪区治理理念;建立统一综合管理机构;通过科学规划降低损失;因时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合理运用洪水保险机制;加强政策法规保障作用。总体上,要从单纯的防控转变到综合治理,从以工程措施为主转变到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从单纯的政府行为向政府与社会广大阶层结合的社会化管理转变,从单一的防洪向综合利用洪水资源转变。  相似文献   

6.
冷战结束后,国际博弈焦点逐渐由全球多边机制转向区域双边与多边机制。美国虽从美苏“两极”对抗中胜出,但受制于国际格局变化与自身的结构性衰落,已无强力捍卫国际经济霸权,逐步转向开展区域性经济合作。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改革开放政策日益深化,加快打造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体制,推进更高层次对外区域经济合作。在中美两国区域经济合作逻辑发展中,呈现出“谋霸”与“谋和”的不同特征,美国区域经济合作彰显“美国优先”底色,相对收益成为更改与存留合作机制的评判标准;中国区域经济合作以“和”为主线,“一带一路”倡议为区域经济合作提供了新思路,将成为新时代全球经济复苏的强劲引擎。  相似文献   

7.
《调查研究报告》2007,(211):1-19
淮河流域行蓄洪区人地水之间关系不顺,主要原因在于其长期承担的既要防洪又要承载区内人口发展的双重功能定位。为此,应根据淮河流域实际防洪体系的变化,重新分类确定现有行蓄洪区的功能定位,并出台相应的分类管理政策,理顺人口、土地和防洪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中国区域经济合作的趋势及相关对策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中国区域经济合作是在摆脱计划体制下行政束缚和破除区域内部各地市场封闭状态下推进的。随着经济市场化的发展,中国区域经济合作将逐渐形成以市场力为主导,政府积极推动,区域协调组织有效发挥作用的发展机制。区域合作将更多地体现为以资产联结为纽带,以资源优势为基础,以生产要素优化组合为导向,合作领域不断拓展的趋向。加强中国区域经济合作关键在于:营造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加快培育和完善统一的区域性要素市场;促进地方政府职能的转变,进一步提高和增强区域合作主体的市场运作能力;建立强有力的推进机构,逐步形成制度性的区域合作协调机制;发展跨地区大型企业集团,不断提高区域内产业专业化分工合作的水平。  相似文献   

9.
<正>城市合作是指在行政区划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建立跨域协同治理机制,打破行政壁垒,促进资源要素高效流动,优化区域整体资源配置能力,以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特别是毗邻地区地缘相近、经济相融、血缘相亲、文化相通,城市间相互影响、相互关联、相互依赖的程度更高。宁波与上海、杭州、舟山、台州、绍兴等周边城市历来人员往来频繁,经济联系紧密,合作持续深化,为宁波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0.
战后以来,在世界经济走向一体化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区域经济合作的途径和方式,其共同特征之一,就是它们的形成和发展都以主权国家为主体,以“国际”经济关系的密切联系为前提。但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并不排除局部经济合作在某些地区蓬勃发展的可能性和重要性。东亚地区的经济合作和一体化的发展,作为一种新的以地际关系为核心,以各国地区经济为主体的区域经济合作模式,是对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区域经济合作的丰富和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一、东亚地区进行经济合作的条件。首先,从外部条件来看,第一,“冷战”的…  相似文献   

11.
《调查研究报告》2007,(213):1-14
由于特殊的气候和地理条件和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我国的行蓄洪区必须同时承担蓄水和产量的双重功能。从中央层面和地方层面来看,行蓄洪事务和经济社会发展事务实行分离、并行的管理模式,且很久以来行蓄洪区管理的重点是服务于实现洪水“分得进、蓄得住、退得出”、确保行蓄洪区有效运用。行蓄洪区在保障流域安全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但行蓄洪区内居民面临安居、乐业、奔小康的巨大障碍,需要转变行蓄洪区的治理思路和改革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2.
史琳  戴磊  宋微 《科技和产业》2013,13(3):52-56
产学研合作是作为区域创新主体和具有市场需求感知能力的企业,与拥有知识储备,科研设备,创新团队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之间,为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而形成的战略联盟,是知识经济形势下,合作、集成思想的集中体现。本文从资源依赖理论的角度出发,对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中产学研合作的运作模式和动力机制作了系统分析,认为在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中,产学研的合作应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合作模式,以各主体间的资源依赖作为动力机制。该研究对提高我国区域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3.
《调查研究报告》2007,(207):1-16
加强行蓄洪区管理需要尽快制定《行蓄洪区管理条例》,《条例》应当明确行蓄洪区的管理目标、分类管理和功能调整、安全设施的建设与维护、运用补偿政策、人口控制和外迁、产业和土地利用、管理体制和机构设置等重大事项,并界定各类事项和各类主体的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14.
台湾对外贸易地区结构实证分析:1989-2005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发现台湾地区与日本、中国大陆已形成不稳定的贸易三角形,中国大陆为该贸易三角关系的动力源泉,积极改善两岸关系,建构两岸经济合作与贸易争端解决机制,融入东亚区域经济整合进程,是台湾经济与贸易避免边缘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5.
《调查研究报告》2007,(215):1-20
本文从治理体系、土地利用管理、非工程防洪措施、科学规划与决策、法律保障等五个方面,介绍了国外有关行蓄洪区治理的做法和经验。但由于他们的基本国情和行蓄洪区设置管理与我国有很大不同,因此,对于中国目前的行蓄洪区管理不能照搬国外的经验,应结合我国实际,有取舍地借鉴。  相似文献   

16.
长江三角洲区域旅游合作与多层次管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旅游合作不仅带来了区域空间的整合,而且也引发了区域管治的重构。经历30年的利益博弈和沟通磨合,长三角区域旅游合作己经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同时也存在着诸多区域管治的困境。文章基于区域旅游合作发展脉络的梳理与分析,揭示区域旅游合作与管治的内在关系,认为多层次管治是长三角区域旅游合作和协调发展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7.
地区主义正在改变全球经济格局,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了区域贸易自由化的多米诺效应。东亚区域经济合作已经步入快车道。中日韩分别同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关系,无论对三国还是东盟都不是最佳选择。中日韩应在东亚区域经济合作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完善三国间业已建立的政府间对话、协调机制,建立“全面经济伙伴”关系(CEP),将原有的三边磋商机构联系在一起,就区域贸易自由化和产业分工的关系开展合作研究。  相似文献   

18.
区域经济集团化与多边贸易体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试图从区域经济集团化与多边贸易体制中互惠原则,非歧视性原则及多边贸易体制的实施机制之间的关系,从区域经济集团发展的新特点,如南北合作模式和开放性地区主义,来阐述新区域经济集团的兴起、发展对多边贸易体制的巩固与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蔡艳芝  刘慧君   《华东经济管理》2009,23(11):77-82
利用中国期刊网2005年的合著自然科学与技术论文,建构企业和高校合作知识创新网络。并以其个体网和整体网为对象,采用连接度分析、曲线拟合和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公式,探索该网络的无标度特性。结果说明:这类合作关系呈现不平衡分布,东部区域的企业和高校、隶属第二产业部分的企业占更大比重;参与合作的企业以国有大型企业、重工业企业,以及高科技和能源资源型企业为主,高校以国内重点大学、工科院校,以及同企业有直接关联的大学合作次数居多;合作网络具有典型的多重局域世界特性,并且这类复杂特性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调查研究报告》2007,(164):1-16
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可概括为1334的框架。即1个总体要求: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其基本内涵是各地区比较优势能得到合理有效的发挥、各地区人民都能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务、各地区人与自然的关系处于和谐状态;3个基础环境:全国统一市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普适性环保规制;3类区域政策:四大板块、功能区、问题区;4个实现机制:市场机制、合作机制、互助机制、扶持机制。总之,推进主体功能区形成是对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进一步细化,有利于区域协调发展和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