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自2005年以来我们国家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牛市。转眼间,两年多过去了,现在回头看看,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思考。巴菲特是当今有名的投资家。他的投资理念是我们畅游股海的法宝。那么,就中国股市的一些特点来谈一些笔者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鲁宇平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6,(14):59-59
2006年是股市的转折年,也被称为股市的春天。上证指数从2006年1月4日的1087.85,一路飙升到4月7日1340.26收盘,涨幅23%。众多利好消息不断涌现,本文从政策因素、舆论因素、市场因素三方面分析了股市看多的深层次原因,从而更加坚固投资者的信心。 相似文献
3.
<正>6月11日,天气和各种解决股权分置的正甚嚣尘上的观点一样,有热度,令人焦躁。在这种市场观望、等待和各种方案交锋的情状下,《资本市场》杂志社举办了“股权分置第二批试点思路创新研讨会”,意在为下一批试点公司提供一种思路创新和方向参考。 相似文献
4.
巴菲特说,“股市与上帝一样会帮助那些帮助自己的人,股市与上帝不同的是,他不会原谅那些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的人。”投资需要方法、理财需要指导。在中国投资理财,你要做些什么,才能成为巴菲特?[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牛市”和“熊市”对信息的不平衡性反应研究 总被引:56,自引:3,他引:56
“利好”和“利空”信息对股票市场具有不平衡性的影响 ,研究这一现象对资产定价、投资组合构造及风险头寸确定都有重要作用。而新信息的出现对股票市场的影响应该区分股市所处的位置 ,这一点正是已有的波动性研究所忽视的。中国股票市场总体上不平衡性信息表现与国外不同 ,本文将股票市场波动划分为“牛市”和“熊市”两个阶段 ,采用EGARCH模型实证研究我国股票市场在牛市和熊市阶段对“利好”与“利空”的不平衡性反应特征。然后从投资者预期、结构、心理和交易机制等方面解释产生“强市恒强、弱市恒弱”现象的原因 ,指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以期为投资者选择投资策略和政府制订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中国:谁在屠杀牛市 2007年5月16日才刚刚出版的、还散发着油墨味儿的总第323期<中国新闻周刊>的封面上,画着一头牛眼圆睁、怒气冲冲、在作困兽之斗的公牛,它的身边围着一圈神态各异的人,手中似乎都拿着红布,在斗牛. 相似文献
7.
<正>在20世纪90年代,美国又经历了一轮牛市,非常类似于20年代那一次。道琼斯工业指数从1990年的2365点,上涨到了1998年3月的10,000点,涨幅超过320%。低利率造牛市就像20世纪20年代一样,这次投机风潮再起,一开始也是由于90年代初美联储维持低利率所致。在詹姆斯·格兰特看来,美联储在20世纪90年代初下调利率是"解决美国信贷问题的灵丹妙 相似文献
8.
2007年8月23日,是中国股市发展史上的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日子.经历千辛万苦的市场发展与变幻莫测的环境演变,中国股市终于登上了5000点的台阶,中国股市在市场行情的演变中实现了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与深远历史意义的发展跨越. 相似文献
9.
10.
<正>在政府主导色彩浓厚的"东方式经济复苏"中,政策利好一波又一波地涌入市场,A股迎来了久违的持续反弹行情。然而,外围市场仍在风雨中飘摇,国内上市公司业绩预期仍在下行区域,显然,不利因素依然存在。但这些都阻止不了A股兴奋的步伐,反弹成为这一阶段的主基调。熊市似乎已经远去。那么,牛市是否接踵而至?有人认为,目前正是熊牛更替之时。显然,这是过于乐观的言论。从熊市到牛市的过程往往不会那么顺利。反弹背后的风险很可能使我们再次徘徊在熊市的边缘。因此,下一阶段,我们对待市场应以谨慎为主,同时可以通过把握阶段性投资焦点寻找获利机会。 相似文献
11.
自我国A股市场步入牛市轨道以来,国内投资热情一再高涨,资本市场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其速度之快甚至超出了许多专家的预想。然而,过快的发展速度就像潜伏的病毒,随着时间流逝,风险也越来越高,等待它的可能将是一场突如其来的混乱。11月,市场显现出了各种不利表象。上证综指曾在一周内累计下跌8%,创下9年来的最大周跌幅;被寄予厚望的大盘股均出现了连续的大幅下跌;开放式基金也一度呈现满盘皆绿、净值损失惨重的局面;曾受各机构热捧的QDⅡ基金也没有让投资者的预期得到满足……种种不良的市场表现似乎正在提出警告,投资嘉年华的狂欢已经接近尾声,我们必须正视风险,回归理性。当然,有风险并不意味着牛市已经过去,还是那句老话,"市场正在寻求价值回归"。可以说,目前牛市开始进入下半场,一部分市场泡沫将受到挤压,加上股指期货推出在即,之前市场整体暴涨的局面不可能再重复。理性和价值投资将是下半场牛市的主基调。因此,我们必须降低收益预期,学会风险组合,将单纯的投资概念升级到财富管理。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2007年的中国股市究竟是继续走高还是向下回调?对于这一股市的焦点,众多业内人士和专家的看法不尽相同。他们一派看多,一派看空。在这里我们将部分专家的观点集结在一起,希望能够为判断未来市场的走势提供帮助。
有意思的是,在采写这篇文章的过程中,只有中金公司董事总经理贝多广表示:“最近一直在外地出差,关注二级市场的走势,但没有研究二级市场为什么会上涨这么快。”除了贝多广之外,其他专家都比较完整地表达了自己对当前股市的看法,他们或者看多,或者看空,态度坚决,绝不骑墙。 相似文献
17.
18.
“震荡”与“调整”成为2013年中国股市的关键词。在2013年几近尾声的阶段,证监会发布了新股发行改革的四项内容,加快对资本市场的改革步伐。那么,2013年推出的诸多“新政”能否很快地令中国股市“起死回生”?为使读者了解股市走向,《经济》杂志将于2014年1月起增设“股市每月谈”栏目,约访业内行家,分析股市动态。 相似文献
19.
20.
巴菲特遵循价值投资的方法论,即以便宜、合理的价格买入优质公司的股份。通过对巴菲特投资富国银行的分析,我们可以全方位地领略价值投资的方法,这对于当下中国投资者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