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宏观压力测试因其在衡量金融危机等极端情况下的优势以及作为分析尾部风险的工具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本文总结了国外在系统性风险管理方面应用宏观压力测试的经验,为我国政策当局充分利用压力测试进行系统性风险管理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宏观审慎压力测试在全球金融监管部门的政策框架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它作为宏观审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对整个金融系统的风险抵御能力进行定量的、前瞻性的评估,因此被应用于监测宏观金融脆弱性并为宏观审慎政策工具的运用提供信息。基于介绍宏观审慎压力测试的产生背景、压力测试内容、系统性风险放大机制以及与宏观审慎政策的关系,并就建立宏观审慎压力测试实施框架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陈宜成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3(2):50-54
通过构建宏观压力测试模型,研究宏观经济波动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影响.以不良贷款率作为评估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指标,根据Logit模型将商业不良贷款率转挟为中介指标,然后将中介指标与各宏观经济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以及对各宏观经济变量进行向量自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选定的宏观经济变量对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都有显著性的影响,同时,在设定的情景压力下,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相似文献
4.
维护金融稳定需要为预防市场出现剧烈波动而进行适当的“压力测试”。本文通过介绍宏观压力测试方法说明压力测试在我国维护金融稳定方面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使用流动性压力测试的方法是银行业未来进行风险预测和风险管理的一个必然趋势,但由于相关的标准、规范不够健全完善以及监管部门培训和指导不充分等原因,使得该项工作在实际进行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对于中小型银行来说,很难取得预期的效应。金融监管部门应针对这些问题加以改进,以增强该项工作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6.
7.
压力测试作为一般风险计量工具的重要补充,越来越受到金融监管部门和银行业的重视。文章从压力测试和反向压力测试的原理与方法出发,比较分析压力测试与在险价值(VaR)的特征性与互补性,通过示例阐明压力情景的设置方法和压力测试的操作过程,并探讨压力测试和反向压力测试在银行风险管理中的实务问题。 相似文献
8.
《中国商贸:销售与市场营销培训》2016,(3)
本文就流动性风险压力测试的重要意义、国内监管现状和目前中小商业银行在流动性风险压力测试上的不足展开分析,并基于欧洲一家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压力测试模板的研究,根据国内监管要求调整后,探讨了如何改进国内中小商业银行短期流动性风险压力测试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10.
本文对上证大宗商品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系统性风险成因做了理论和实证研究。在此基础上,文章利用蒙特卡洛模拟方法,假设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再次爆发,测算大宗商品ETF投资者的损失,进行了大宗商品ETF系统性风险压力测试系统设计,并据此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金融危机频发,对传统的微观审慎监管的有效性提出了质疑,加大了对宏观审慎监管的研究。通过对宏观审慎监管的概念、特点及其政策框架的文献综述,并就如何加强我国宏观审慎监管综述了学者们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国住房抵押贷款的迅猛发展,市场上房地产价格也在不断攀升。随着贷款余额的不断增长,其不良贷款也在逐渐增加。房地产的产能严重过剩是不争的事实,在房地产行业内所堆积的资金是一个巨大的隐患,2014年一些城市已经开始出现房地产价格的下行态势,地产股集体“倒戈”,显示出我国商业银行住房抵押贷款的信用风险亟待管理和改善。 相似文献
13.
从全球金融危机对金融体系的冲击带来的巨大成本来看,保证金融体系稳定一直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之一.其中银行业稳定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金融体系整体保持稳定,各个要素之间保持相对稳定的关键因素.所以对银行风险和危机的研究对于保证整个金融系统的稳定就显得十分重要.现针对“银行集中度对银行风险影响”对国内外研究进行了综述,并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14.
该文对国内外关于宏观审慎监管的研究进行了文献综述,分别对宏观审慎监管的定义、宏观审慎监管的方法和工具、宏观审慎监管中央行的地位和任务进行了分类梳理和综述。 相似文献
15.
流动性风险压力测试系统在银行自身风险识别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银行预测自身流动性风险承受能力,进行主动风险防范的重要方法。本文通过压力测试五步分析法,针对某商业银行的实际业务需求,设计了四大压力情景,建立了B/S、C/S混合结构的应用软件体系,实现了以压力测试为工具的流动性风险识别系统。 相似文献
16.
17.
宏观审慎监管需要微观基础.研究商业银行偿付能力风险与流动性风险和银行体系风险的关系,有助于监管当局制定合适的监管工具,有效管理银行业的系统性风险.中国未曾爆发过真正意义的银行业危机,因而研究影响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的因素成为难题.在借鉴风险二维定义属性基础上,本文对商业银行偿付能力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如何影响银行业稳定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当商业银行偿付能力上升时,银行风险承担会上升,进而增加银行倒闭的预期损失;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上升也会增加银行倒闭的预期损失;商业银行偿付能力提高时,流动性风险会降低;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上升时,偿付能力风险也上升. 相似文献
18.
影子银行作为一种创新型的金融机制,其发展能够推动金融创新,完善金融市场结构,但同时也存在较大风险,关键在于如何对其进行有效监管及规范引导。梳理、总结已有的关于影子银行监管的相关文献,并进行了评述,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影子银行监管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2007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金融危机给全球经济造成严重的影响,至今危机的影响还没有完全消除,在这场危机下,宏观审慎监管被重新得到各国及国际金融组织的重视,加强宏观审慎监管,完善宏观监管体系成为各国金融监管的主要内容。该文通过对宏观审慎监管的内涵、特点等进行概括,对近些年来的宏观审慎监管的文献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文章借用金融系统稳定性分析中广泛使用的工具——宏观压力测试法来探讨我国居民通货膨胀承受力。在相关经济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分离出的替代效应,构建了居民通货膨胀承受力度量模型,并利用经验分析方法分析了宏观经济因子对我国居民通货膨胀承受力的影响,提炼出了影响通货膨胀承受力的最主要宏观因子,即货币供给量增长率和汇率变化率。依据情景分析法,对我国居民通货膨胀承受力进行了压力测试分析,实证结果显示,人民币汇率贬值有利于提高居民通货膨胀的承受力,货币供给量的加速增长则会削弱居民通货膨胀承受力。最后,结合我国当前的宏观经济状况,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