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使用指数分解方法说明了非农就业发展的结构效应是劳动生产率增长的重要动力,利用该方法的分解结果显示,非农就业发展的结构效应在整个改革时期呈“U”型发展轨迹,在上世纪90年代末跌入谷底,进入20世纪后高速反弹,而且地区间不同的结构效应可能是影响区域劳动生产率增长差异的原因。本文还就劳动生产率增长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计量检验,发现非农就业发展是促进劳动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
魏翔 《财经研究》2006,32(9):92-102
文章建立了基于旅游生产函数的旅游就业方程,由此证明了旅游经济和旅游就业不总是存在正比例关系,同时也说明了旅游业的技术水平、相关部门就业关联度和旅游产生的环境压力是决定旅游就业增长方式的主要解释变量。经验研究显示,我国旅游就业主要由接待量增长和景区环境扩容所导致,但文章根据1988~2004年中国旅游业的相关实际数据,运用ADF检验和VAR模型等计量工具得出了不同的实证结论,也就是我国的旅游就业是(部门间)关联就业带动型的;并且在现有状态条件下技术水平的提高对我国旅游就业有微小的负作用,其根本原因还是真正的技术创新能力不足所致。  相似文献   

3.
经济效率的根本在于劳动生产率。那么,劳动生产率提高对就业和劳动力转移会产生什么影响呢?这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本文从解释这一理论矛盾入手,从动态角度对劳动生产率与就业容量的关系作出初步分析。1.对这一理论矛盾的初步解释发展经济学对劳动力就业转移与经济增长速度及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关系提出过这样一个理论表达式:劳动力就业机会增长率=经济增长率-劳动生产率增长率。从式子可以看出,劳动生产率增长率越低,就业机会就越多。对于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学家普遍认为,技术要适度进步,技术进步太快使劳动生产率提高太快,会影响就业。然而…  相似文献   

4.
技术进步就业效应新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术进步对就业总量的影响既有负的冲击效应,又有正的补偿效应,二者在各个行业的不同时期表现出的强势不同,从而使得技术进步对就业影响的总效应存在差异。本文利用1999—2009年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的统计数据,基于随机前沿的分析方法设计了一种新的算法来分解技术进步就业总效应,可以发现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进步就业创造效应带来的就业增加,可以补偿就业冲击效应带来的就业损失,因此,就业前景还是较为乐观的。  相似文献   

5.
以经典的柯布—道格拉斯函数和索洛经济增长模型为基础,建立劳动生产率增长函数模型,并以建筑业1995—2009年的统计数据为样本,分析技术进步和资本深化对劳动生产率增长的影响程度。结果显示:1995—2009年,技术进步对我国建筑业劳动生产率的增长起主要推动作用;建筑业劳动生产率实际年均增长率较低,促进建筑业持续快速发展需要进一步提升技术进步水平。  相似文献   

6.
中国劳动生产率与就业结构变化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中国劳动力从农业向工业大规模转移,就业结构变化对劳动生产率增长的平均贡献度为28.36%,“structural bonus”效应显著;到90年代,劳动力从农业向工业转移趋缓,劳动力从工业向服务业转移加快,“structural bonus”效应和“structural burden”效应同时存在;加入WTO以后,劳动力向工业转移趋势迅速加强,就业结构变化对劳动生产率增长的平均贡献度为17.31%,“structural bonus”效应显著。改革开放以来,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一直是劳动生产率提高的主要推动力。  相似文献   

7.
技术进步的就业效应--兼论中小企业对就业增长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不同的视角归纳分析了技术进步对就业正负两方面的影响.并对两者的相关性得出了一个比较简洁的认识,最后探讨了技术进步对中小企业就业效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FDI的就业效应按其作用内容可分为就业数量效应、就业质量效应.利用以科布一道格拉斯函数为基础的FDI就业效应的计量模型,通过对中国的相关数据的实证分析,可以得出FDI流量对中国就业的数量和质量都产生了较明显的正面作用,且对东部地区的就业效应要大于中、西部地区,FDI存量则对中国就业的数量和质量产生间接的负面效应,而对东、中西部就业数量的总体就业效应为正,就业质量的总体效应为负.因此,应改善西部投资环境对FDI的流向分流引导,进一步加快国企改革,提高技术水平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黄振  朱珺  张为 《时代经贸》2013,(10):135-135,138
文章利用回归模型,定量分析了湖南装备制造业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前者对后者具有明显的正向影响。劳动生产率如果保持在较高的水平,对于扩大就业有极其现实的意义。最后提出7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文章利用回归模型,定量分析了湖南装备制造业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前者对后者具有明显的正向影响.劳动生产率如果保持在较高的水平,对于扩大就业有极其现实的意义.最后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借鉴Karras(2007)的实证模型,本文利用中国1988-2007年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对公共部门的劳动生产效率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1)中国公共部门的劳动产出弹性为0.008;(2)中国公共部门的劳动边际产出高于非公共部门;(3)中国公共部门劳动人员的显性工资存在低估。虽然中国公共部门的劳动边际产出相对于非公共部门高,但其产出弹性仍处于较低水平。本文的政策含义是:加大劳动密集型公共品供给力度,有利于提高中国整个经济的产出水平;中国非公共部门需要改变劳动力粗放投入模式,地方政府应鼓励私人部门为员工提供多元化的职业培训与技能教育,以提高其边际产出。同时,优化公务员薪酬结构,将隐性收入逐步纳入正规货币工资范围之中。  相似文献   

12.
This study presents a model capturing sources of Australian aggregate labour productivity using annual time series data from 1970 to 2001. Labour productivity, or real output per hour worked, in this model is determined by real net capital stock i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telecommunications (ITT), real net capital stock in the non-ITT sector, trade openness, human capital, the wage rat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and the union membership rate. Given the lack of long and consistent time series data, multivariate cointegration techniques are inappropriate as the cointegration results will be sensitive to the lag length, the inclusion or exclusion of the intercept term or a trend in the cointegration equation and/or the vector autoregression (VAR) specification. Therefore, the Engle-Granger representation theorem and the Hausman weak exogeneity test have been employed to determine the short and long-term drivers of Australian productivity. Empirical estimates indicate that, in the long-term, policies aimed at promoting various types of investment, trade openness,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and the use of wage as a stimulant in a decentralised wage negotiation system, will improve labour productivity. In the short term, all the above variables except for human capital and labour reforms, which both need more time to evolve, determine productivity performance.  相似文献   

13.
利用1998—2009年中国制造业行业面板数据,本文发现中国的劳动力市场存在就业"极化"现象,即相对于中等技术行业,高技术行业和低技术行业的就业有更大幅度的增加。结合其他的研究,本文的研究表明就业"极化"是一个全球现象。进一步实证分析发现,除了工资和产业规模的影响外,外包、研发投入和高技术资本设备的广泛使用对就业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基于协整理论、误差修正模型和格兰杰因果检验,根据中国1985-2009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和Cobb-Douglas生产函数的修正模型,分析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就业的影响,结果表明:短期内外商直接投资对就业并无明显促进作用,从长期来看,外商直接投资对就业的贡献程度低于国内固定资产投资对就业的贡献程度。政府应打破垄断,放宽投资条件,并运用多种经济手段,鼓励外资进入劳动力密集产业,从而实现双方共赢。  相似文献   

15.
上市公司退市制度实施效果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研究我国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实施效果,结果表明,被特别处理的上市公司资产质量的好坏和盈利能力的高低对其是否能争取到保留上市资格的机会并无显著影响,撤销特别处理后的公司也普遍出现业绩下滑.这说明上市公司对自身质量改进缺少足够的关注,最终导致退市制度所应产生的正面效应长期弱化.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2000-2007年家具行业技术效率、全要素生产率以及生产率的变化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国有、联营、其它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不强,港澳台、集体企业的竞争能力一般,私人、股份、外商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比较强,生产率变化和企业数量具有正向关系,市场具有演化作用,它会淘汰不适应市场发展的企业类型,培养适应市场发展的企业类型.在此基础上,提出健全公平、自由、开放的市场体系,促进经济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乔晶  刘星 《当代财经》2011,(2):102-108
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运用动态面板模型系统GMM方法,实证检验加工贸易对第二产业及工业就业的影响。研究表明,加工贸易出口对就业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加工贸易进口对就业具有负向挤出效应;随着国内企业技术水平的提升和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前者的就业吸纳能力和后者的就业排斥效应均趋向衰减。  相似文献   

18.
与传统上通过会计业绩、托宾Q值来研究所有权结构与企业业绩不同,文章以1999~2001年中国1 077家上市企业为样本,研究不同所有权结构下企业产出效率的差异.研究结果发现:在不同的所有权结构下,企业的产出效率不存在显著性的差异.这部分支持了Demsetz为代表的所有权结构与企业业绩无关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外商投资对中国就业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外商投资存在直接就业效应和间接就业效应,可以用外商投资流量和存量分别加以度量,运用中国1984~2005年的数据进行计量分析的结论表明:1993年以前外商投资的直接就业效应非常显著,负的间接就业效应也很显著;1993年以后年外商投资的直接就业效应减小。负的间接就业效应也减弱。  相似文献   

20.
选取1978—2008年中国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运用DEA方法测算中国的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项:技术变化与技术效率,并使用ARDL模型实证分析技术效率和技术变化对就业的影响。研究发现:技术效率无论是长期还是短期都对就业具有显著的抑制效应,但在短期中,技术变化当期对就业没有显著影响;而滞后期技术变化的改善也会对就业人数的增加产生抑制效应,同时,在长期中,技术变化对就业有着显著的促进效应,可以带动就业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