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全球巨灾风险事件不断发生,巨灾风险管理制度建设意义凸显,特别是巨灾保险基金的建立,为巨灾应急与损失补偿提供了雄厚的资金基础与制度保障。本文考察了美国、英国、土耳其和加勒比地区的巨灾保险基金,对其中三种基金运作模式从融资、投资、管理机构、损失分担等方面进行了详细地对比研究,并从中探求适合我国国情的巨灾保险基金运作模式及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国民财富迅速增长,重大自然灾害对于社会及经济的破坏力越来越大,仅凭政府财政救助难以解决巨灾造成的巨灾损失。借鉴巨灾补偿的国际模式,根据中国巨灾补偿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中国巨灾补偿机制的构建,需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同时制定适合中国国情的混合型巨灾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3.
建立安徽巨灾保险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云  雷冬嫦 《铜陵学院学报》2012,11(3):36-40,88
特殊的自然和气候环境导致安徽常遭受洪涝、干旱、冰冻等自然巨灾,给安徽省造成了重大的财产损失和人身伤亡。而在处理和应对重大自然灾害损失方面,安徽省现行的自然灾害损失补偿制度,无法对巨灾损失进行有效补偿,特别是巨灾保险在灾害补偿制度中的重要作用还没有得到有效发挥,影响了安徽社会经济稳定与发展。而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安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财政实力日益壮大和农业巨灾保险的实践,使得安徽已经具备了建立巨灾保险制度的可行性。建立安徽巨灾保险制度,改革和完善安徽巨灾损失补偿机制,可以有效提升安徽巨灾保险在政府建立的综合巨灾风险管理体系中的地位,消除巨灾损失对创建和谐安徽的巨大冲击。  相似文献   

4.
面对中国越发频繁的自然灾害,中国的财政压力日益严重,保险业已不堪重负,积极探寻新的适合中国的巨灾补偿机制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中国应广泛借鉴国际经验,结合中国国情,建立混合型多层次巨灾补偿机制。巩固政府的主导地位,创建巨灾补偿基金,充分发挥市场再保险的作用,促进巨灾风险证券化,同时带动慈善事业的积极健康发展,多部门多领域加强协作,社会各界共同参与。  相似文献   

5.
文章分析了我国目前应急运输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应急运输应该注意和加强的地方,提出只有相关部门高效联动,应急运输才能发挥出最大效率.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我国重大自然灾害频发,如近年来的南方雪灾、汶川地震、青海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等灾害令我国遭受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长期以来,由于我国未能建立巨灾保险制度,巨灾发生后,基本是靠财政和社会捐助来解决重大灾害发生后人们的生活保障问题,缺乏有效的补偿机制,因此,探索和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巨灾保险制度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都给中国财政与保险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如何全面发挥巨灾损失补偿机制的作用是中国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首先,对中国巨灾补偿机制的现状进行总体描述;其次,阐述混合型的巨灾补偿机制概况;最后,深入讨论了中国建立混合型巨灾补偿机制的利与弊。  相似文献   

8.
《经济师》2018,(1)
海洋环境应急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参与主体众多、互动频繁,这一特点涉及到管理行为的有效协调问题。我国政府应急管理以分类、分级、属地化管理为主要原则,由于资源分布、管理专业化等原因,使得海洋环境应急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部门割据、协调困难等情况。基于对海洋溢油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现状分析,在总结近年来中国在该系统的协调机构、资源分布、资源补偿已有做法及相关问题基础上,提出对该系统进行进一步优化的措施:流程优化、建立资源信息系统、完善资源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9.
应急资源的区域联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急资源的区域联动是区域应急联动的核心,建立应急资源的区域联动是弥补应急资源不足、提高应急资源的利用效率、有效应对跨行政区的重大突发事件的需要。我国都市圈和经济区的形成、灾害的区域分布、大型工程和重要设施风险的区域性等因素都成为了建立应急物资区域联动的地缘基础;应急资源的区域联动模式主要包括一体化模式、合作模式和协作模式三种;应急资源的区域联动体系主要包括信息沟通、资源共享、应急资源的联合决策、应急资源的补充和补偿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巨灾保险制度的经济学分析与模式选择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巨灾保险制度是现代社会转移巨灾风险、补偿巨灾损失的一种重要手段,但巨灾保险制度的建立面临诸多制度难题和环境约束。文章首先从巨灾保险的产品性质、市场失灵、政府干预、制度变迁等角度进行经济学分析,然后对国外巨灾保险的三种模式加以评析,最后探讨了我国巨灾保险发展模式及制度构建问题,认为我国应当实行政府主导的、商业保险公司市场化运作的强制性巨灾保险模式。  相似文献   

11.
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巨灾保险体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洪逞 《经济师》2004,(8):46-47
我国巨灾风险发生频繁 ,损失逐年加重 ,而现有的保障体系对灾区的经济补偿和人民生活的恢复只能是低层次和小范围的。借鉴国外巨灾保险机制和运作模式 ,结合我国国情 ,从横向建立政府与保险公司的合作机制 ,政府与保险公司共同承担风险 ;从纵向完善保险市场与资本市场的沟通机制 ,向资本市场转移巨灾风险 ,完善和发展我国的巨灾保障体系 ,增强我国巨灾风险的承受能力。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中国成为世界上遭受巨灾最多的国家之一。雪灾、地震、洪水等巨灾风险给社会带来的经济损失不计其数。虽然目前中国的大部分城市已经建立了相对完善的防旱、抗洪和救灾的应急机制,但是灾害发生后的大部分经济损失仍然由政府承担,增加了政府的财政压力。巨灾保险作为一种对付巨灾的管理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政府财政支付的有效性,保障居民生活、工作的安定。通过研究中国巨灾保险制度的现状以及存在问题,对比国内外巨灾保险的发展差异,提出对中国巨灾保险体系的构建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面对农业巨灾损失风险,我国保险市场的巨灾风险承受能力多大?通过模型选择技术构建农业巨灾保险风险承受能力度量模型,对我国农业巨灾风险承受能力进行仿真评估。仿真结果表明:在农业巨灾保险全覆盖的假设下,根据保物化成本的原则,面对我国平均每年遭受400亿元左右农业成本损失的情况,目前财险市场只能提供200亿元左右的补偿,赔付率仅为50%。当农业成本损失接近3000亿元时,财险行业承受能力也达到极限694亿元,此时赔付率只有23%。相比美国75%的农业巨灾损失赔付率,我国农业巨灾损失赔付率明显过低。这就需要按照"中央统筹协调、地方破题开局、行业急用先建"的"三条线,齐步走"战略,加速推进巨灾保险再保险、巨灾风险基金和巨灾风险债券三位一体的农业巨灾风险分散机制。  相似文献   

14.
一、巨灾风险的含义作为灾害高发国家,我国面临严峻的巨灾风险挑战。但在了解巨灾风险的含义之前,应先对巨灾有一个基本的认识。本质上,巨灾呈现出的最基本、最显著的两个特点是:(1)它是一个或一系列能导致损失金额相当巨大  相似文献   

15.
国外在应对巨灾风险的理论研究、融资机制建设以及灾害风险的分担方式选择上,都要早于中国.因此可以通过研究其他国家对巨灾风险管理的理论与实践发展过程,从中汲取经验、总结其特点、探索每种应对灾害风险的分担机制和补偿方式中的内在联系,从而帮助我国构建适合于中国国情的应对巨灾的多元化融资体系.  相似文献   

16.
汶川地震已过去数月,应急措施大体完成,灾后重建以及灾后赔付等逐渐成为工作的重点.此次地震造成的损失巨大,初步预测长达10年的重建工作更是需要巨量且持续的资金支持.虽然财政拨款继续增加,但与所需的巨量资金相比,在总量和持续性上仍显不足.我国巨灾风险管理体制的欠缺再次凸显,在巨灾风险融资上的问题更是亟待解决.本文简要回顾了国际巨灾债券市场发展的现状,总结了发达国家巨灾证券产品的发行经验,对我国发行巨灾债券的可行性、障碍及相关细节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应急供应链信息流管理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将供应链思想、理论和方法运用到政府应急管理中去,从分析应急供应链的概念出发,对应急供应链中的信息流管理进行分析,包括其内容、特征及其要求,而后分析应急供应链信息流管理中的影响因素,然后分析应急供应链信息流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最后着重针对应急供应链信息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如何完善应急供应链信息流管理实现机制和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8.
我国是巨灾多发国家,对此,国家财政每年要拨出巨额款项用于赈灾,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重要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数额巨大的财政转移支付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的经济建设。与保险相比,单纯的国家财政转移支付暴露出很多的弊端,也显示了极大的局限性,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巨灾财政转移支付承担了过高的压力。因此,基于我国的国情,在保证必要的巨灾财政转移支付的同时,我国应当积极拓展新的巨灾损失补偿机制,通过市场分担财政转移支付的压力,并建立一套国家与商业保险共同作用的巨灾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9.
通过分析、总结企业信息安全应急或其他领域应急的相关文献,提出了应急响应组织结构、应急响应队伍、应急预案和信息安全文化正向影响应急响应效果的研究假设。利用调研数据,对研究假设进行了验证。结果显示:企业的应急响应组织结构越高效,应急响应效果越好;应急预案和信息安全文化对应急响应效果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应急响应队伍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对应急响应效果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20.
李喆  海峰 《生产力研究》2013,(10):118-119,122
全球范围的各类重大突发事件使得应急体系架构和应急物流运作这两类根源性问题的改进具有重要和迫切的现实意义。而改善应急物流运作效率应基于对应急物流架构的再思考。文章交叉对比美、日、海、中四国应急架构,在案例和数据分析基础上,对应急物流系统架构方面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类与归纳,为应急物流运作层面效率的改进提供了分析基础和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