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昊 《现代企业》2005,(10):49-50
近期以来,“苏丹红事件”、“汽车召回事件”、“劣质食品事件”以及国际品牌的“产品安全事件”层出不穷、屡屡曝光,涉及产品由日常用品到食品,从国内企业到跨国公司,传媒和消费者日益关注,充分表明企业及产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面临诸多的风险和考验,也透露出诸多危机。  相似文献   

2.
<正>事件回放1: 2005年3月15日,肯德基热销食品“新奥尔良鸡翅” 和“新奥尔良鸡腿堡”调料中被发现含有可能致癌的“苏 丹红一号”成分。 3月16日第一次发表声明承认“涉红”以后,肯德基 连续向媒体发布了四五篇声明,适时介绍“涉红”产品的  相似文献   

3.
日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在官网发布消息,曝光了“赛而牌维美克减肥颗粒”等21种假冒保健食品。据该消息,相关产品含有违禁化学药物成分,目前国家食药总局已要求各地监管部门进行查处。  相似文献   

4.
王昊 《企业研究》2005,(11):44-46
近阶段.国内外发生营销危机的事件层出不穷.屡屡曝光.如“苏丹红事件”.“汽车召回事件”、“劣质食品事件”等等.其中最主要的根源均与产品的安全有关.涉及产品由日常用品到食品.从国内企业到跨国公司极大吸引着消费者和各界传媒的关注.充分表明企业及产品在如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面临诸多的风险和考验.同时也透露出诸多危机。  相似文献   

5.
从陈化粮到红心鸡蛋。从福寿螺事件到瘦肉精的查出。随着这些问题食品的曝光和查处,人们“还能吃什么”的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众所关注的热点、焦点。也成为难点。人们把蔬菜买回家得浸泡几小时。怕上面残留农药;洁白的银耳不敢吃,怕是硫磺熏的;光亮的大米不敢买。怀疑是矿物油抛光的;瘦肉又怕含有瘦肉精,甚至雀巢、哈根达斯、光明等一些国际、国内著名公司的产品都出现了食品安全问题。这在倡导“消费和谐”  相似文献   

6.
今年央视3·15晚会上一家名为“欧典”的地板生产企业被公开曝光。据媒体披露:这家欧典(中国)有限公司委托国内某地板生产企业生产出产品后,贴上“欧典”商标,然后大做广告,标榜其产品是来自一家德国的“百年老厂”的进口货。该事件一经曝光,全国舆论哗然,各大媒体对该企业的欺诈行为一片声讨之声。一夜之间,“欧典”成为广大消费者的“公敌”,一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各地相关职能部门也伺机而动,像寻找“禽流感”病鸡一样在市场上搜寻“欧典”的踪迹,大有不将其致于死地而誓不罢休之势。其实,就在众多职能部门对“欧典”围剿之前,市场就已…  相似文献   

7.
当前,许多管理部门对市场的整顿和监管处于不是极左就是极右的状态。伪劣产品没有曝光之前,天下太平,不存在任何伪劣产品。一旦某地某商家的产品被曝光出现质量问题,则举市、举省甚至举国皆乌,似乎此类产品就不存在合格的,于是“全部下架”、“停止销售”、“全面停产”等就成为曝光后必然治理措施和整顿手段。从法治角度来看,在曝光之前没有将伪劣产品检查出来,是监管部门的失职,放纵了伪劣厂商的违法行为;在曝光之后不问青红皂白,一律封杀,是监管部门滥用职权,侵害了合格厂家的依法经营。这两种情况下,监管部门都要承担相应的责任。运动式…  相似文献   

8.
维护安全     
“安全”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本意是“没有危险;不受威胁;不出事故”。媒体上频频曝光的面粉“增白剂”超标事件、“染色大米”事件、“泔水油”事件、“毛发水”酱油事件、“土炼油”爆炸事件和塔吊伤人事件等,使人们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关注健康、关注安全。加入WTO以后面临的新的国际形势,要求我们把利用法制手段确保产品安全提上重要议事日程。为了确保涉及人类健康和安全、动植物生命和健康,以及环境保护和公共安全的产品的质量,国家对这些产品开始实行强制性认证(简称“CCC”或“3C”)。为切实搞好这项工作,国家质检总局经国务…  相似文献   

9.
《大众标准化》2009,(5):55-55
4月23日,教育部组织专家,对中国农业大学完成的“乳品真蛋白检测技术研究与方法筛选”项目进行了成果鉴定。据介绍,早在2004年“阜阳劣质奶粉事件”发生之际,该课题组就将研究重点瞄准了乳品中有可能非法添加的非乳成分检测技术。2008年“三鹿肾结石奶粉事件”被曝光后,课题组第一时间积极与有关部门联系,得到了相应的支持,  相似文献   

10.
张玉玲 《活力》2007,(8):39-39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同时也促进了会计事业的发展;会计事业的发展,又促进了经济的全面繁荣和发展。但是近几年来,随着大公司会计欺诈案件的接连曝光,如在美国发生的“安然舞弊案”、“世通舞弊案”,在我国发生的深圳“原野事件”、北京“长城事件”、湖南“琼民源事件”,海南发展银行被接管、广东国际信托投资公司被关闭等等事件,  相似文献   

11.
浅谈食品安全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品安全问题可能源于整个食物链,即从农田到餐桌的各个环节都存在影响食品安全的因素,必须把好每一道关。从陈化粮到红心鸡蛋,从福寿螺事件到瘦肉精……随着这些问题食品的曝光和查处,人们"还能吃什么"的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众所关注的热点、焦点。人们把蔬菜买回家得浸泡几小时,怕上面残留有农药;洁白的银耳不敢吃,怕是硫磺熏的;光亮的大米不敢买,怀疑是矿物油抛光的;瘦肉又怕含有瘦肉精;甚至雀巢、哈根达斯、光明等一些国际、国内著名公司的产品都出现  相似文献   

12.
吾甫尔·阿不都拉副主席并阿不来提·阿不都热西提主席: 最近,镕基总理在我局报送的《全国打假联合行动中发生多起暴力抗拒执法事件》的情况反映上批示“此类事件,均应曝光,督促执法部门处理。”邦国副总理12月8日也在新华社《国内动态清样》第3096期“制假售假活动出现新动向”一文上批示“传卿同志:凡在这次打假工作中发现的重大问题,都要一查到底,件件有交待。决不能对暴力抗拒执法者,内外勾结、保护制假售假者,制假售假害人的人逍遥法外。” 为落实国务院领导批示精神,把当前正在开展的打假联合行  相似文献   

13.
2005年,多家国际大品牌在中国遭遇信任危机。一向声称“优质安全”的洋品牌接连出现问题,品牌危机成为企业必须逾越的生死劫。其中,SK-Ⅱ、强生公司的产品安全性受质疑,肯德基调料中惊现苏丹红,立顿茶被指氟化物含量过高,高露洁牙膏可能含有致癌成分,雀巢婴幼儿奶粉含碘量超标。品牌越大、知名度越高,消费对其的信任度与期望值也越高,而这一系列危机事件,让消费在品牌选择上深感无所适从,也让企业家对品牌危机另眼相看。  相似文献   

14.
近日,部分一线国内外知名“服装”运动品牌义因产品“涉毒”事件掀起一阵狂潮。绿色和平组织最新调查报告显示,多家服装企业产品中含有壬基酚聚氧乙烯醚(NPE),该物质被排放后会迅速分解成壬基酚(NP),对生物体的性发育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5.
从2009年末出现的熊猫“毒奶粉”至今,又接连有多起三聚氰胺奶粉事件被曝光。我们不禁纳闷:三聚氰胺为何有着如此强的生命力?这究竟是“春风吹又生”,还是根本没有将它们烧尽?  相似文献   

16.
刘戈 《中外管理》2011,(6):58-59
每年的“3·15”是中国“扒粪运动”的高潮,大量的记者们会利用几个月的时间潜伏暗访,寻找最触目惊心的危害消费者的事件。双汇“健美猪”事件就是因此而被央视著名的“扒粪节目”《每周质量报告》曝光的。巧合的是,一百年前的美国被曝光的同样是肉类加工企业。  相似文献   

17.
3年前的河北沧州,区域性产品质量问题,用“焦头烂额”4个字来形容市政府当时的尴尬似乎并不为过。青县小轧钢、河间汽车配件和废旧锅炉市场,任丘的炉具市场等都先后以质量问题“名声在外”,特别是献县等地生产的建筑扣件,因产品质量低劣被国内多家媒体曝光,沧州产品的信誉急剧下降。  相似文献   

18.
《企业标准化》2013,(5):58-58
红豆杉饮品、红豆杉水杯、红豆杉筷子……近年来,打着“抗癌”旗号的各类红豆杉产品不断出现,不但受到癌症患者和家属的追捧,甚至被一些普通人当成“有病治病,没病健身”的“好东西”。专家分析称,红豆杉之所以被误捧成防癌抗癌“圣品”,跟其含有紫杉醇这种抗癌疗效独特的成分有关。而事实上,红豆杉与紫杉醇是不同的,不能简单随意地画等号。  相似文献   

19.
多款产品致消费者过敏,玉兰油产品质量被质疑,专家提醒——看准化妆品成分再下单。最近被热议的几起化妆品过敏事件都牵扯到了知名品牌玉兰油。在媒体报道中,多位消费者使用玉兰油产品后出现过敏情况,严重者皮肤出现大面积黑斑,被医院判定  相似文献   

20.
2000年11月16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出紧急通知:立即暂停使用和销售含有PPA成分的药品制剂。同时,暂停国内含有PPA的新药、防治药、进口药的审批工作。在国内市场,有15种含有PPA的药物被列入禁用名单,康泰克、康得首当其冲。 PPA全名为苯丙醇胺,是用于感冒咳嗽药处方中的成分之一。之所以被停用,原因是:服用含PPA的药品制剂后,易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如过敏、心律失常、高血压、急性肾衰、失眠等症状。这表明此类药品制剂存在严重不安全问题。在一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