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0 毫秒
1.
今年初,我党第三代领导集体以其先进及卓识,以其智慧及成熟,鲜明地提出了"以德治国"思想,并把"以德治国"作为重要的治国方略加以强调,这是我党继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后的又一个重大治国方略,其不仅是一个高瞻远瞩的治国方略,也是一个对共产党提出更高要求的治国方略.治国必先治党,"以德治国"也必先"以德治党"."以德治国"是我们共产党人的庄严使命,"以德治党"更是我们共产党人的庄严责任.  相似文献   

2.
该文试对孔子与庄子的治国思想进行比较,二者皆认为治国要以修身为本,追求"有为"与"无为"的结合,并在治国理想无法实现之时,表现出"不进则止"的生存智慧,舍"外王"而回落到"内圣"的境界,同时,二者所构想的理想社会蓝图,"大同"社会与"至德之世"有殊途同归之妙.所以,探讨庄子与孔子的治国思想,其实质在于探讨二者的内圣外王贯通之道.  相似文献   

3.
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上任后,不断提出各种治国新思想.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省调研期间第一次在"三个全面"的基础上提出了"四个全面",全面体现了新的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新思路.在深入剖析习近平治国理政新思路基础上,本文分析得出"四个全面"的治国理政思想精髓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体现了共产党敢于担当、执政为民的决心;第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四个全面"的制度支柱;第三,"全面从严治党"为建设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提供了总体原则.  相似文献   

4.
党国英先生是我很敬佩的一个经济学家,他在从事经济学研究之余,写有大量经济随笔、小品,可谓字字玑珠,闪烁着思想的火花。但他《成就专家治国》一文中有些观点我不敢苟同。文章认为,全世界都流行专家治国。目前,中国的治国主体已经是专家队伍。他似乎特别欣赏专家治国,甚至认为:"工程专家的科学专家素养会让他扪摈弃曾经浪漫主义的想当然的行为方式,治国可以看作一项工程,会讲规律,讲协调,讲效果;如果错了,他们还会改正,就像修改设计图纸一样"。  相似文献   

5.
法家是战国时期兴起的、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主张"变法"和"以法治国"的一个学术派别,其思想之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甚至更早.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多次就法治建设发表重要论述,阐述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科学水平的目标和路径,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因此,深入理解习近平依法治国理念,就要从"大局"、"大势"和"大事"中入手,深刻认识依法治国是我国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坚持依宪治国、维护宪法法律权威;不断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严肃惩治司法腐败;规范权力运行,切实"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相似文献   

7.
《西部大开发》2007,(12):63-63
张治国小传张治国,男,汉族,1952年生于陕西省定边县。1982年毕业于西北建筑学院(工民建筑专业),先后就职于国营银川市前进农场建筑公司、宁夏银川市第一建筑公司;1994年成立了宁夏治国建筑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6年9月,在定边成立了榆林市治国荣源粮油贸易有限责任公司。现任宁夏治国建筑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榆林市治国荣源粮油贸易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现已成为一家规模较大、门类齐全、三级资质、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民营建筑施工企业。现拥有16家分公司,固定资产2.2亿元,员工3200多人。1998年以来,公司先后受到银川市、宁夏回族自治区、建设部等部门和行业40多项荣誉和称号。2004年公司被中国工程建设与管理联合会评为"优秀施工示范单位",2005年被全国企业信用评估委员会、中国工程建设与管理委员会确认为"全国工程建设质量安全信誉AAA级保障企业"。特别是集团公司董事长张治国在1999年被评为"西北建筑企业十佳优秀经理"。多年来,董事长张治国还十分关注弱势群体,注重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先后多次向福利慈善机构捐款捐物。2004年被推举为定边县慈善协会常务副会长。  相似文献   

8.
李芙蓉 《改革与开放》2014,(6):87-87,89
我们呼唤"仁"的回归、救赎"仁"的回归,也是世人对人生向善的期待。"仁"乃修身、齐家、治国的法宝。  相似文献   

9.
该文从古今两方面论述了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治国方略是时代的选择,并进一步阐述了当今中国"法治"与"德治"结合的新的内涵.  相似文献   

10.
伯禽封于鲁,周公姬旦为鲁国厘定了治国方针:礼治和农耕。这种治国方针造就了"道德型"的鲁文化。鲁人崇仁义,尚伦理,道德至上。这是刘德增、董希文两先生《道德型的鲁国人》一文之要旨。从张廷兴先生《山东方言亲属称谓的文化特征》一文中我们可以知道:山东人的亲属称谓中,有着丰厚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11.
杨小军 《中国西部》2014,(38):20-21
<正>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举行。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这是党中央在新形势下作出的治国理政的重大战略部署,不仅是对法治地位的极大提升,也标志着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转折和新起点,具有里程碑意义。笔者梳理,十八届四中全会主要有五个方面的新亮点,也称为五大"看点"。01高地位十八届四中全会首次对依法治国重大问题专门作出决定,把依法治国置于党治国理政的高地位。  相似文献   

12.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所提及的最核心问题之一就是"哲人王"治国,在其看来"知识即美德"在"哲人王"身上才能得以体现。因此,文章在对于追寻哲学家应具有什么天性才能推动哲人作为城邦的统治者和保卫者,以及怎样挑选和培养哲学家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文章将以此作为基础,在对城邦概况进行分析的同时引出柏拉图"哲人王"治国理论提出的原因以及"哲人王"怎样进行继续培养方面的相关论断这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正名思想最早由孔子提出,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强调"为政必先正名"这一治国思想是儒家"仁""礼"思想的基础,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对此都有自己的阐述.  相似文献   

14.
修身,才能"治国平天下".<大学>云:"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无论官宦黎民,修身是每天必做功课.  相似文献   

15.
德治与法治是贯穿国家治理始终的两大治政理念,不同的治政理念对国家行政实践会将产生不同的影响。《群书治要》是唐太宗时期,由著名谏臣魏征等人组织编写的治世宝典,集合了自上始五帝下迄晋代历朝治国理政的方法和经验,是修齐治平的资政大观。探求《群书治要》中的对"德治"、"法治"两种治政理念的分析,以史为鉴,把握"重德必治,独法必亡"的治国规律,在完善法律体系的同时,更加注重为政以德的现实意义,以德为本,德主法辅,德法结合,是新时期国家治理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6.
王全宝 《发展》2014,(4):50-51
正就领导干部如何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治国理政,中国法学会副会长、吉林省高级人民法院原院长张文显指出,核心就是树立宪法至上,解决权大于法、还是权在法下的问题。2013年2月,张文显从吉林省高院院长职位卸任后,被邀请参加中组部、中宣部、中政委等六部门组织的"百名法学家百场报告会"的法治宣讲活动。十八大报告中首次提出要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全国巡讲中,张文显宣讲的内容正与此相关,题目是"领导干部如何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治国理政"。  相似文献   

17.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社会是实现群体利益和根本利益的有机统一,是中国共产党最新的执政理念和崇高的治国理想。胡锦涛总书记曾经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8.
"以党治国"是孙中山治国理念之一,可是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右派发动的以武力清除共产党的运动对其造成了严重伤害,使其仅仅成为一个口号而已.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先秦与古希腊时代大致处于同一时期,两大文明古国各自形成了较为系统而完备的"法治"理论.在中国,"以法治国"理论是在<管子>一书中最先提出的.<管子·明法>明确提出"以法治国"理念.值得一提的是,虽说<管子>托名管仲,实际上并非管仲所著,却保有了管仲的政治、经济思想.在西方,亚里士多德在其名著<政治学>最早提出系统的"法治"理论.研究二者法治思想异同,对理解中国与西方国家两种不同的法治传统,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20.
研究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政治发展,需要把握好这个国家的"国情"。国情把握不好,学者研究要出错,治国方略也要出错,中外概莫能外。要准确把握国情,最重要的是正确把握分析国情的方法论。当然,有了好的分析方法,也有了对国情好的认识,并非一定能产生好的治国方略,但这是另一个问题了。本文只打算讨论方法论问题。一、关于一般性与特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