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村务公开中,不少村的村务公开栏成了沟通“村官”与村民之间的连心桥,这种“公开栏”理所当然地受到群众的欢迎和支持。然而,一些地方也还存在公开栏利用率不高、园地“荒芜”的现象。有的村务公开栏只是为了公开而公开,有的抄凑一些没有什么价值的东西,有时甚至长期空空如也,“黑”板一块。   村务公开栏为何常“黑” ?这与基层干部的片面看法有关。他们建立“公开栏”不是真心实意为了推进本村的民主政治建设,而是迫于上级要求和压力,为完成任务而消极应付。   为确保村务公开栏不常“黑”,一要加强制度建设。村务公开要正…  相似文献   

2.
切莫因“需”而“虚”某镇为了迎接市计划生育年终检查考核,镇领导召集计生办、卫生院、派出所等有关单位的负责人开会,要求为各村做好迎接检查的准备工作提供"方便"。于是,凡是没有达到法定年龄结婚的,都到派出所改了户口簿上的年龄;凡是没有生育指标生育的,都到...  相似文献   

3.
今早8点半开会时,我从镇党委书记口中得知市委书记近期将来县里检查,虽然不一定会来我镇,但必须做好迎接准备,用书记的话说叫做“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于是,全镇所有乡村干部部被发动起来,各村的村干部负责本村,镇直机关人员全部被分成小组充实到各村去。  相似文献   

4.
我一直认为,乡镇和农村远离喧闹和污染,是一方净土。最讲实在的农民,受形式主义的毒害最轻,当读了《基层行政成本高的上层原因》(《乡镇论坛》2006年11月上半月刊)时,我的想法动摇了,我的内心在阵阵发痛。本来就举步维艰的乡镇,却时不时地要完成许多上级领导随心所欲的下派任务,参加名目繁多的会议,迎接不计其数的检查和调研,涂脂抹粉地建一些面子工程、政绩工程,明知是形式主义,是花架子,他们却不得不搞,不得不在捉襟见肘的“吃饭财政”内再增开支。这是每一个正直的人都难以接受的。当前,又到了评比、检查的高峰期。“乡镇的行政成本高确…  相似文献   

5.
林亚峰 《乡镇论坛》2013,(28):16-16
今年7月以来,安徽省临泉县单桥镇面对农村群众居住分散、交通不便、群众监督意识较弱的实际,在全镇10个建制村开设“流动村务公开栏”,将群众最关心的低保、村财务收支、计划生育、重大决策、“三资”管理隋况等内容在各村民小组巡回公开,接受村民的监督。各村以村民“点题”形式公开事项18项,为群众排查化解矛盾纠纷50余件,解决村民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86个。  相似文献   

6.
在开展“两强两有”(即强基础、强素质、有作为、有效果)活动中,公司党委结合先教活动中一些好的做法,从加强中途管理入手,针对企业实际把上级党委的要求细化为“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两方面,一面认真抓检查落实,一面组织和发动党员积极参与,在活动中进一步显示党员的先进性。  相似文献   

7.
日前,笔者随同检查组到乡镇开展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调研检查。在调研检查中发现,有的村为应付检查硬着头皮制作了铝合金的村务公开制度上墙牌子及刚刚建成粉刷好的村务公开栏。为什么说他们是硬着头皮  相似文献   

8.
在农村待久了,就会发现一些“规律性”的问题。以干部驻村为例,笔者认为这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乡镇一级管理村庄惯用的办法。每每到了汁划生育集中检查、年终考察、环境综合整治以及迎接上级检查等工作的时候,乡镇政府往往要安排干部驻村。有些乡镇还让机关干部长久驻村,美其名曰包村制度。其实,长期驻村未必是好事。  相似文献   

9.
李玉江 《乡镇论坛》2009,(13):23-23
江苏省盱眙县2008年在全县开展了“阳光村务进万家”活动,全县256个村居均建立村务公开栏和意见箱,其中新建村务公开栏150个,接受群众意见522务,及时答复511条,群众满意度达98%。  相似文献   

10.
看到《乡镇论坛》2006年8月上半月刊登载的文章《乡镇计生工作中的异常现象》,说的是乡镇计划生育弄虚作假的事情,其实这是很普遍的,作者说的这种现象在我们这里也存在。我们这里几乎每年都要准备迎接省里的计生抽查,虽然侥幸没抽到过,但提前准备是少不了的。抽查之日,镇干部来回巡视,各村两委干部抛下一切事务,全部到村委会集中待命,静候抽查结果。有时虽没抽查到,如果有关人员没有及时通知村干部解散,他们就要在村里白等上一天。即便省里不来查,县里每年也要从乡镇抽调计生人员,组织一次计生大检查。检查当天,检查组住宿的宾馆,乡镇到县城…  相似文献   

11.
我在乡里为官两届,虽是副职,但陪客的机会并不少,尤其是一年中迎接诸多“检查”,那个中滋味,真使人哭笑不得。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工作千头万绪,纷繁复杂,基层政府无形地成了一个“漏斗”。当你正忙于紧张的工作时,忽听一个电话,或者一个“耳边风”,说市里某某来检查,或省地某某来检查,你不得不搁下工作,急急忙忙来应付。一年中,检查项目繁多,诸如计划生育工作检查,扶贫工作检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检查,教育工作检查,阶段性科技生产检查,林业工作检查等等,这些项目繁多的检查,十有八九都牵涉到“一票否决”,因此…  相似文献   

12.
一位村委会主任向记者诉苦说 ,1999年1—7月共212天时间里 ,他就有181天围绕县乡“中心工作”转。其中到县里开会8天 ,到乡里开会29天 ,在村里传达会议精神、部署工作17天 ,接待市县乡领导到村视察22天 ,接待上级各种项目检查20天 ,参加县乡各村交叉检查8天 ,抓计划生育26天 ,抓夏粮入库发动工作8天 ,参加县乡各种培训班9天 ,协助乡征收“三提五统”等费26天 ,其余工作8天 ,除去办私事请假3天外 ,剩下不足30天时间抓村里的工作 ,连节假日也贴上了。如此 ,大部分工作时间都被动地交给了上级 ,缺乏工作的主动…  相似文献   

13.
沈玉林 《乡镇论坛》2008,(25):29-29
为了迎接市上的计生考核,县里最近要求每个乡镇刷写大版面的固定标语10条以上、制作大型宣传牌两块以上。这些定数量定标准的要求,着实令笔者难以理解,但作为乡镇—级又不得不这样做。上级部门把任务层层分解下来了,乡上只好给各村委会分解这些任务。于是,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就出现了这样一种陉现象:每逢上级领导来检查工作时,  相似文献   

14.
行春     
在长江南部的一些地区,沿袭下来一种很古老的习俗:行春。人们不分男女老少,都要在立春的头天,像迎接新娘一样迎接春天的来临。这种仪式的庞大,有时涉及几个乡镇,有时是一个县市,人们用各种幽默而愉快的举动,为春天表演。我小时候曾亲身参加过这种“行春”的活动,至今仍无法忘记那些立于山野之间的队伍,随着山水起伏,伴着柳树舞蹈。活动没有官方的主持人,主要是地方上有号召力的长者操办,有时纯粹就属自发的。女人带来自制的彩幡以及那些刚从田头山野采集的野花,男人则牵来家里的耕牛,沿着田埂排成两溜子,男男女女嬉笑相逗,互相打趣,平时少见…  相似文献   

15.
“村财乡管”成了“村财乡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些地方实行“村财乡管”的本意是为了更好地使用资金,防止贪污浪费行为。但是,在实践中“村财乡管”却往往蜕变为“村财乡用”,具体有如下几种情况:一是借用。有的乡镇因为财政资金吃紧,为追求政绩,保证县级下达各项指标的顺利完成,不得不借用村级资金,搞所谓的“形象工程”、“牌子工程”。二是垫、扣。有的乡镇政府无视村级资金使用的轻重缓急,只从自身利益出发,随意垫、扣村级资金,使村一级失去对自身资金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如有的乡镇在税收任务较重、税源锐减的情况下,为完成上级下达的税收任务指标,制造虚假政绩,将税…  相似文献   

16.
熊诚诚 《乡镇论坛》2014,(26):12-12
今年以来,河南省三门峡市湖滨区高庙乡把清洁家园行动作为一项民生工程来抓,并将其纳入“建设美丽乡村”整体布局之中。图为高庙乡环卫站投资6万余元,为各村配备的50多个环保垃圾箱已投入使用,大大改善了农村的卫生面貌。  相似文献   

17.
村财乡管作为解决当前农村基层组织财务收支混乱、干群关系紧张等社会问题的对策,受到了广泛推崇。但在近年的乡镇财务收支审计中发现.一些乡镇组织违规作业.模糊村级财产产权套取属于村级的财产.容易把“村财乡管”变成“村财乡用”的现象时有发生。有的乡镇财政资金吃紧,为追求政绩,保证县级下达各项指标的顺利完成.不得不借用村级资金.  相似文献   

18.
顾万胜 《乡镇论坛》2009,(19):44-44
为迎接建国六十周年,客观反映农村社区建设所取得的成就,进一步推动农村社区建设工作,民政部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司启动“迎祖国六十华涎展农村社区风采”图文与视频作品有奖征集活动,向国庆六十周年献礼。本次活动由民政部《乡镇论坛》杂志社具体承办,得到人民网大力支持,  相似文献   

19.
编辑部纪事     
《乡镇论坛》2009,(13):1-1
乡村作者展示才华的好机会,来了!为迎接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客观反映农村社区建设所取得的成就,进一步推动农村社区建设工作,民政部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司从即日起启动“迎祖国六十华诞,展农村社区风采”图文与视频作品有奖征集活动,向国庆六十周年献礼。本次活动由民政部《乡镇论坛》杂志社具体承办。活动征集的作品有三类:一是文字作品,体裁限定为调查报告、  相似文献   

20.
吴江 《乡镇论坛》2011,(29):44-44
近日来.每天一大早,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宁溪镇各村居便有许多农民下稻田赶麻雀去了。当地山区稻谷还未成熟,一群群麻雀就来啄食。特别是一些成熟早些的品种.来啄食的麻雀更多。据了解.由于今年麻雀比往年多,用插稻草人,挂“万国旗”恐吓效果不佳.山里老农就不得不亲自上阵赶鸟了。图中是桥亭居农民手持长竹竿坚守在稻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