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现状《小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在全国试行,已经一周年了。在农村基层实行群众自治既是农村体制改革和发展商品经济的需要,也是把社会主义民主落实到农村基层的需要。根据调查,农村村民委员会组织的现状,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村集体经济或村办企业比较发展的地区,这些地区,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劳动力在村办企业或工厂当工人,村经济组织实际上起着主导作用,甚至取代了村委会的职能。出现了村委会依附于村经济组织或村办企业的“倒辐射”现  相似文献   

2.
党管农村工作是一个重大的原则问题。村民自治作为党在农村着力推行的基层管理体制的 重大改革,作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大创新工程,当然也应该完全置于党的领 导之下。这一点是不应该存在任何疑问的。现在的问题在于,一定要搞清楚坚持党的领导的 含义,搞清楚什么是坚持党的领导,什么不是坚持党的领导,只有这样才能很好地坚持党的 领导。首先,在村民自治中坚持党的领导就是要严格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和要求来推动 村民自治工作。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是在党的领导下,由中央立法机关经过认真的调查研究, 在征求吸收了…  相似文献   

3.
农村基层自治是当今中国农村扩大基层民主和提高农村治理水平的一种有效方式。在既有条件的约束下,中国农村基层自治的发展趋势将是:主体明确化,结构立体化,管理法制化。  相似文献   

4.
民主是时代发展的潮流,村民自治管理是农村民主发展的趋势,但村民自治需要许多条件。在当代中国绝大部分农村实行村民自治管理的条件并不成熟。通过本文的分析,希望有助于中国农村民主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村委会组织法》的修订完成和正式颁布实施,为中国的农村村民自治,为中国农民充分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力提供了更加强有力的法律保障,为中国农村的长治久安奠定了基础。社会各界对《村委会组织法》的顺利贯彻实施,对中国的基层民主事业的前景充满信心,寄予厚望——任命制的干部体制导致干部两只眼睛向上.只对上面负责,导致虚假浮夸、买官卖官之风盛行。村民自治是克服以上流弊的有效途径.是中国农村步人民主和进步的必由之路。白钢教授白钢(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副所长、教授):农村普遍实行村民自治,由农村公…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和村民自治示范活动,两者不是矛盾的,而是统一的,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根本目的一致农村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的指导思想是,遵循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按照党的基本路线的要求,以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用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团结、教育和引导农民,深化农村改革,发展农村经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村委会建设总的指导思想是,按照党的基本路线的要求,以《村委会组织法》为依据,以村党支部为核心,以建设示范村,整顿软散村为重点,抓两头带中  相似文献   

7.
应中国基层政权建设研究会的邀请,来自美国、英国、日本、印度尼西亚和孟加拉国几个国家的专家学者于7月16~23日在我国福建省考察了村民自治情况。他们对正在我国农村开展的村民自治活动给予高度评价,并就如何完善村民自治制度问题,提出了一些中肯的建议和看法。1.对村民自治的评价考察团团长、孟加拉国总理秘书凯木耳·斯第克博士:“通过实地考察后,我发现中国的村民自治确实开展得很好,已经取得确实的进展,农村发展和民主建设得到了改善。可以说,民主自治在中国农村是实实在在存在的事,并不是什么神秘的传说或者像在听故事。”“我们认为,中国村一级的地方组织──村民委员会,是一个非常大的成功的例子,它把  相似文献   

8.
民主是时代发展的潮流,村民自治管理是农村民主发展的趋势,但村民自治需要许多条件。在当代中国绝大部分农村实行村民自治管理的条件并不成熟。通过本文的分析,希望有助于中国农村民主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自1988年6月1日正式试行以来,已经四周年了。在我国面临进一步改革开放之际,总结全国各地逐步实行村民自治的四年实践,如何把改革开放与村民自治更加有机地结合起来,大胆而扎实地全面推进农村的村民自治,是当前农村工作所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揭开了我国改革的序幕。农村改革的基本经验是什么?千条万条,归根结底,就是尊重亿万农民的意愿,让农  相似文献   

10.
连尹同志的遗作——《关于实行村民自治的若干问题》,回顾总结了我国农村实行村民自治四年来的基本经验,阐述了实行村民自治对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推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提出了进一步推进村民自治工作的指导性意见。值得一读。  相似文献   

11.
农村的生育文化具有边际性特点,农村社区具有共同的内部利益取向.伴随着农村社会的经济发展和农村社区的生育文化、生育规范的发展变化,在计划生育政策的具体实施过程中,社区由于它在国家科层结构中的特殊地位,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计划生育村民自治有着自己的意涵,能够更好的把计划生育工作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2.
“九五”是本世纪的最后五年。在这五年里,我国农村初步构筑了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为基本内容的基层管理体制 ,书写了中国农村发展史上辉煌的篇章。   抓住了农村这个大头,就有了把握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主动权。五年来村民自治工作受到高度重视和支持   当历史的车轮驶入“九五”,村民自治以其适应社会发展的时代特点,得到愈来愈多的人的理解和支持。村民自治逐渐从过去的“灯火阑珊处”,走到“聚光灯”下,肩负起探索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新的历史使命。这是“九五”期间村民自治发展的显著特点。   —…  相似文献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是建国以来国家制定的第一部保护广大农民利益的基本大法。贯彻执行这部法律,对于调动农民群众当家做主的积极性、创造性,促进农村两个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自1988年8月以来,我区先后在1936个村,占全区村委会总数的70%,贯彻实施了《村委会组织法》,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村民自治示范活动。通过贯彻《村委会组织法》和开展村民自治示范活动,较好地解决了农村出现的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矛盾,调动了村民参政议政的积极性,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加强了村民委员会的组织建设。通过贯彻《村委会组织法》,原来村委会班子不健全的健全了,不干工作的调整了,不团结的团结了。原来村委会下  相似文献   

14.
村级民主选举是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不仅关系到村民自治的发展,也影响着农村社会的稳定。实施民主选举,能够充分调动农民的政治参与热情,推动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提升村民自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国的环境问题已经得到了重视,但多数的改善在城市进行,农村的环境问题却日益突出。本文通过分析农民参与农村环境保护的困境,提出要发挥村民自治组织在农村环境管理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以法律形式规定农村居委会发展经济的职能是我国乡村自治制.度的重要特色,这一特殊的制度安排与我国农村发展的模式选择有关,是为适应改革开放后以“双层经营体制”为核心的农村整合发展模式而设计的。随着“双层经营体制”在九十年代的衰落和农村整合发展模式的解体,“三农问题”凸现出来,乡村自治制度的调节功能遭受挑战。近年来开始的新农村建设可以看作另一种农村发展模式,该模式同样考虑了村委会发展经济的职能,因此,不能忽视对新农村建设时期村委会经济职能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农村确立了村民自治的模式从而取代了传统的人民公社体制。从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角度来审视村民自治,它是一种平衡农村社会与国家关系的有效形式,是实现国家与农村社会良性互动的有效渠道。但是,村民自治确立二十多年来,其实践中存在着许多问题。本文从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视角分析实现村民自治良好发展的相关路径。  相似文献   

18.
当前,有人认为开展村民自治活动与发展农村商品经济大相径庭,是两股道上跑的车,压不上一个辙,是有悖于经济建设这一中心任务的花架子。本人认为:非也。一、村民自治与发展商品经济的目标是一致的。解决好农村和农业问题说到底就是要把农民的事办好,让他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尽快实现温饱,达到小康。因此,加速发展商品经济,加快农业的发展进程,不断改善农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将是今后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点。村民自治正是顺应了这一  相似文献   

19.
李林修 《乡镇论坛》2009,(11):11-12
秭归县位于湖北省西部,长江西陵峡畔,三峡工程坝上库首,是国家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从2002年,秭归县历时5年,开创了农村社区建设新路子,形成了适合本地实际的具有较强生命力、创造力的农村社区建设模式。截至2008年,秭归县共有176个村建立了农村社区,撤销村民小组1087个.  相似文献   

20.
提起村民自治,大家并不陌生。它是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最有冲击力的名词之一,也是农民群众的三个伟大创造之一,与大包干、乡镇企业齐名。二十多年来,村民自治取得了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成为农村社会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也因此而成为我国政治体制的一大“亮点”。如果说大包干、乡镇企业改变了亿万农民经济生活命运的话,那么村民自治则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民群众的政治生活命运。他们不仅掌握了自己的经济生活大权,而且掌握了自己的政治生活大权,实现了“村官”由自己选,事由自己管,财由自己理,从某种意义上说,亿万农民在党的领导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