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浙江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加快了浙江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文章通过构建浙江农村劳动力结构调整和城市化进程模型,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要素进行了量化分析.结果显示,反映农村劳动力转移空间的二、三产业占GDP比重、第三产业就业比重、非国有部门的就业比重等3个指标影响最大,反映政策因素的市场化分配资源比重和固定资产投资占GDP比重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2.
陈萍 《辽宁经济》2011,(3):40-43
城市化和工业化发生的基础是人口和资源集聚产生的规模经济,而规模经济又带来生产活动的空间变化。通过对辽宁2002-2009年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研究发现:一是人口密度较高的市辖区和郊区,人均GDP水平也是较高的;二是人口密度最高的市辖区,经济密度(GDP/每平方公里)也是最高的;三是人口密度和经济密度较高的市辖区,其工业增加值与服务业增加值的比率是较低的。这些发现证明,市场力量在驱动辽宁的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以及经济活动的空间变化。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国家对城市污水处理项目的投入也大幅度增加,污水处理厂的规模是否适应当地经济、人口、环境的发展,决定了污水处理厂的综合效益高低。本文用回归分析对西部地区山地城市10家中小规模污水处理厂2008年—2011年的运营状况进行规模经济验证分析,最后得出其存在规模经济效应,说明西部地区山地城市现有污水处理厂的规模是适合当地经济状况的,对其他地区污水处理厂规模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中国城市数据的检验,发现在中国城市规模效应存在以下特征:城市人口、就业人口与城市人均GDP和平均薪酬显著正相关,而城市人口密度对人均GDP(薪酬)影响则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行政力量带来的财政和金融优势是导致这一结果的一个原因。同时,我国城市并未出现市场经济发展所应有的专业分工扩展现象。城市规模扩大导致了污染排放上的集约效应,但会对公共资源产生拥挤效应。这些结论说明,我国城市发展有不同于西方国家城市发展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刘玲玲 《特区经济》2006,(4):147-148
本文在研究了规模经济与聚集经济涵义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规模经济与聚集经济的内在联系,从分工的必要性、交易费用理论、市场化理论等多角度分析了城市的形成原因,城市化过程是世界性的经济现象,是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结果,在发展过程中最终达到各个层次相结合的城市结构。  相似文献   

6.
运用1992-2010年四川省主要城市的面板数据分析城市规模对城市化水平的影响。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规模城市对城市化的推进影响程度不同,四川省大规模城市(包括大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规模城市)对城市化的发展有显著正向影响,城市发展满足规模经济效应即城市整体效率随着城市规模的增加而提高,城市的规模化是实现城市规模效应、经济总量优势,提升吸引力和辐射能力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7.
京津沪渝是我国城市化的引领者和典型代表,在教育条件、医疗条件、绿化条件等城市居住条件上大幅领先于国内其他城市,但人口集聚带来的负面效应也接踵而至。合理控制人口规模,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显得尤为紧要。本文:首先,梳理了适度人口规模的相关研究并回顾了京津沪渝四大直辖市的城市与人口的历史变迁;然后,将适度人口规模解构为经济发展适度人口规模、社会生活适度人口规模和生态环境适度人口规模,并选用经济发展、社会生活和生态环境作为适度人口规模估算的三类主要指标,对京津沪渝的城市适度人口规模进行了测算,希望在一定程度上对城市规划者和政策制定者给予若干启示。  相似文献   

8.
陈保林 《老区建设》2013,(24):10-14
促进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是缩小城乡差异、改变中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有效途径,而实现农村工业化、以工业化带动城市化是促使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的有效措施。针对中国目前的产业布局,按照产业转移理论对中国城乡产业布局重新进行调整,让农村承接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可以加快中国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从而实现中国城乡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9.
采用市区非农业人口的数据,通过对1995 ~2010年山东省城镇规模结构的行政等级、人口规模、城市首位度及分形结构的分析研究,探讨了研究时段内山东省城镇体系规模结构的演变特征.研究发现,山东省城市首位度低,首位城市不具有明显性,中小城市比较发育,城市人口分布比较均衡.在快速城市化发展进程中,以2004年为界,城镇体系规模分布先分散后集聚.  相似文献   

10.
一、台湾城市化成就的经验 我国台湾创造世人瞻目的城市化成就,其城市化经验颇为宝贵.有关研究认为,其基本经验可归纳为: 1.经济发展、人口增长与城市化过程步调一致才能加速城市化过程 我国台湾缺乏现代工业所必需的自然资源,只有丰富的劳动力(50年人口增长2.5倍).因没有限制人口流动的政策,故像祖国大陆那样城市化不足(与工业化相比)的现象并没有发生,乡村人口被快速而稳定地转变成城市人口.与许多第三世界城市不同,如埃及的开罗、印度的加尔各答,台湾省的城市没有出现过度城市化、城市人口过剩、失业率高、城市贫民窟等社会问题.大量的人口增加不仅没有成为城市包袱,反而成为经济发展的宝贵资源.一个主要的原因是上世纪60年代初,我国台湾根据自己的经济与资源条件,选择劳动密集型产业,大力发展出口导向型经济,使工业就业率的增长大大快于人口增长率,从而吸收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到城市的第二、三产业.70年代以后,我国台湾适时调整产业结构,使其向资本密集和技术密集型转变,产业升级又进一步推动城市发展.由此可见,灵活而富有竞争力的经济体系是城市快速发展的基础,城市发展反过来又推动了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1.
人口城市化需要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镇的第二、三产业就业,而二元经济形成的劳动力市场分割机制严重阻碍了劳动力的乡城流动.转换就业体制、统一城乡分割的劳动力市场,加大农村基础教育投资并完善农民就业培训机制,可以有效地提高农民就业竞争力,使农民向城镇的候鸟式流动转变为永久性地定居,彻底地消除城乡福利差异.  相似文献   

12.
基于规模差异的城市化与服务业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与服务业发展密切相关,而不同发展阶段城市化与服务业关系具有不同的特点。文章利用我国地级市数据对不同规模城市的城市化与服务业关系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城市规模越大,城市化率越高,服务业比重越大,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现阶段,我国城市化与服务业关系总体上还不显著,城市化对经济增长作用显著,而服务业对经济增长作用还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城市规模分布演进与经济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探讨如下问题,中国城市化推进过程中,如何构建合理的城市体系。我们基于城市经济学的研究路径,对中国过去10年的城市体系演进进行了系统回顾,并运用省区动态面板数据识别了城市规模分布演进影响整个城市体系的外部性进而影响经济增长的机制。本文发现,从整个城市体系的规模分布看,中国的城市体系仍未达到最优分布状态,但正逐步向其趋近。中国城市规模分布体系主要特征为中小城市过多而大城市过少,少数大城市相对规模过大。新的(特)大城市的出现,及各大城市的共同发展,能显著促进区域经济效率。本文的发现为中国未来的城市化途径选择提供了有益见解。  相似文献   

14.
城市化与城镇化既有密切联系,又有区别。共同点在于,一般表现形式相同,就是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农村人口比重日渐减少,城镇人口比重日渐增多;深层文化特征相同,就是乡村文化向城市文化发展,城市文化在全社会的主导地位日益提高,乡村文化的影响越来越小;本质特征相同,就是社会从业人员由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转移,  相似文献   

15.
广西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协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协整理论对广西1978~2007年间的数据进行分析表明:广西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之间存在长期的动态均衡关系,经济增长与第二、三产业的发展相互促进,广西经济增长与第二、三产业结构之间互为双向因果关系,广西经济增长与第二、三产业产出在GDP中的比重成同向变动关系,而与第一产业产出在GDP中的比重成反向变动关系;第三产业产出对GDP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6.
人口预测是制定国民经济计划、区域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的基础,对研究区域和城市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灰色预测理论为指导,选取甘肃省不同时期的三组样本分别建立了人口规模GM(1 ,1)模型,并对未来人口规模进行了预测和精度分析。  相似文献   

17.
一忌把膨胀经济规模混作规模经济。规模经济是有机组合的经济,是通过科学管理所产生的规模效益。因此.发展规模经济应当在管理上下功夫,而不应该在单纯膨胀经济规模上动脑筋,二忌不顾经济基础和产业规模一哄而起。并不是处于任何发展阶段的任何地区和任何产业.都可以把规模经济作为“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云南省16个地州市2008-2015年的旅游经济位序、规模类型演化过程进行探讨,并借用位序-规模法则和差异度模型对旅游经济等级规模结构演变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中下游旅游经济规模较小的城市位序变动较为频繁,上游旅游经济规模类型较大的城市位序保持稳定,而旅游经济规模中等城市存在向低层次转移的现象;旅游经济规模分布基本遵循位序-规模法则,具有双分形特征,其中标度区一中城市数量逐年增多,表现出较为均衡的规模结构特点,而随着标度区二中城市数量的减少,集中程度也在逐年增大;从差异度模型来看,云南省旅游经济规模总体呈均衡发展,但两标度区之间的差距逐年增大。  相似文献   

19.
我国城市规模的经济学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浩 《特区经济》2006,211(8):136-137
城市规模是我国城市化过程中至关重要的问题。本文在阐述我国城市发展规模现状的基础上,从经济学的角度对我国城市规模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几点可供参考的建议,望能给予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文章应用动态经济学原理,建立了我国政府人员规模(GM)和人口规模(POP)非线性动态系统(GM-POPNLDS)模型,揭示了我国GM和POP的非线性关系及最优政府人员规模。结果表明:我国POP对GM的影响呈现U型的非线性关系,人口规模在120 398万人时对政府人员规模的影响出现动态的结构性变化。目前,我国POP对GM的影响处于规模不经济状态,说明控制人口规模可以抑制政府人员规模的扩大。GM具有增长极限,与中国人口规模相适应的政府人员最优绝对规模为2 199.702 27万人,最优相对规模为1.3972%。目前,中国政府人员规模较GM-POPNLDS的最优规模还有一定的发展空间,但我国应大大放慢政府人员规模扩张速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