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日本农协     
日本农业协同组合(农协)在发展农村经济,特别是在农产品流通领域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将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共同面对市场经济的挑战,在农产品流通领域服务于农民,帮助他们维护自身权益.  相似文献   

2.
日本农协     
日本农协,是日本农业协同组合的简称,是根据1947年“农业协同组合法”组织起来的,一方面使农民通过合作的力量,提高其社会经济地位,谋求保护自己的利益;另一方面是出于国家的需要,即通过农协来协调农业发展。农协的根本目的在于为会员提供各种服务,它是一种不以盈利为目的的群众性组织。近几年来,日本农协在农业生产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讲,没有农协,农民就无法生存。  相似文献   

3.
在传统农业向市场农业转变的过程中,针对农产品卖难和农民增收减缓的现状,江西省积极发展农村民间流通协会。两年来,在搞活农产品流通、加快农业市场化进程、创新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农村民间流通协会已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一、农村民间流通协会的运作方式江西的农村民间流通协会(以下简称农协),以高起点组织农业社会化服务为目标,初步探索出一套与市场经济规律相适应的运行方式。(一)坚持以乡(镇)农协为基础,形成上下贯通、左右联动的省、地、县、乡四级流通协会组织网络。省农协一成立,就把基础落实到乡镇,扎根于农户,采取"三个结合"方式,推进乡镇农协建设。一是同乡镇政府转变职能、分流人员相结合。选派素质较高、能力较强的乡镇干部,参与和领头创办乡镇农协。并依托办好实体、  相似文献   

4.
日本农协在农村流通领域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日本,几乎所有的农户都是农协(全称为农业协同组合)的组合员。呈金字塔型组织结构的日本农协,是一个自下而上由市町村、都道府县和全国三个层次的农协构成的农协系统,该系统中,市町村一级的农协是最基层的农协,按参加对象又分为综合农协和专业农协两类。综合农协是地域性组织,它根据《农业协同组合法》的规定,主要在农村开展指导业务、经济业务、信用业务和厚生共济业务。1992年末,日本综合农协的职员中从事上述四类业务的人员比例  相似文献   

5.
韩国的农业协同组合林智坦韩国的农业协同组合是世界各国中办得比较成功的合作经济组织,为农村社区提供综合性服务发挥了重要作用。韩国农民有着传统的互助合作精神。最初的农协组织是由农民自愿组织起来进行自我服务与自我保护。负责农业信贷的农业银行则与农协组织形成...  相似文献   

6.
日本农协     
日本农业协同组合(农协)在发展农村经济,特别是在农产品流通领域方而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将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共同面对市场经济的挑战,在农产品流通领域服务于农民,帮助他们维护自身权益。  相似文献   

7.
一、“六五”期间农村货币收支情况农村货币流通状况是农村经济活动的综合反映。“六五”期间,我国农村经济增长率出现持续稳定、协调上升的新局面,它标志着农村改革日趋深入和不断完善,给农村货币收支带来了新的情况和变化。  相似文献   

8.
《农家致富顾问》2009,(4):50-50
为充分发挥流通引导生产,指导消费的功能,促进城乡居民消费扩大和消费结构升级,商务部将采取健全农村流通网络,拉动农村消费等六大措施,搞活流通、扩大消费,同时有效地引导农民工就业和行业转移。  相似文献   

9.
一、日本农协管理的概念 (一)日本农协管理的含义 农协的管理,包括农协的组织管理和农协的业务管理两大类。 农协的组织管理,是通过各项规章制度的实施,不断强化和完善农协组织机能的过程,其目的是为了充分发挥农协作为合作经济组织的作用。它包括农协组织的目标制定和执行,农业发展方向的规划和实施,技术革新和市场战略的展开等基本内容。 农协的业务管理,是通过各项具体业务措施和管理方法,实现合作经济在生产、加工、流通等各领域的最佳效益。  相似文献   

10.
稻米是日本农业的生命线。为了实现稻米农业的现代化和稻米流通体系的稳定运行,日本实行了一套比较完善的稻米流通资金制度。二战之后,日本在农村实行了农业用地改革,重建了由农民组成的农产品流通、金融机构——农业协同组合、信用农业协同组合连合会(县联社)、农林中央金库——三段式的农村金融体系,并由农协系统代理支付稻米资金。随着经济的发展,对农产品的市场需求不断扩大,1961年,制定了《农业基本法》,稻米流通资金制度得到更有力的  相似文献   

11.
陕西的一村一品与专业农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村一品”运动是日本大分县前知事平松守彦在1979年提出,倡导每个县、乡、村都要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优势,挖掘或创造出可以成为本地区标志性的产品,并尽快形成特色品牌,带动一方群众共同致富,进而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一种经济模式。“一村一品”能够在我国推行,是农村实行家庭承包经营,农民家庭实行多种经营,市场经济引导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的必然要求。在农村“一村一品”的发展过程中,农民专业协会、技术研究会、专业合作社等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以下简称专业农协)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陕西是全国最早开展专业农协试点…  相似文献   

12.
日本的“农协”全名叫“农业协同组合”,是根据1947年国家制定的《农业协同组合法》,由自愿参加的农民组合起来的。它是在国家法令、政策指导下,为组织农民发展生产经营、提高生活服务的。日本现有农户466万,农业就业人口675万;农协现在拥有正式会员576万,还有准会员(非农业户)213万,可以说绝大多数农民参加了农协。  相似文献   

13.
李中华 《农业经济》2003,(10):38-39
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阶段以来 ,辽宁省的新型农村合作社———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得到了蓬勃发展。前不久笔者赴锦州市就专业农协的现状与发展等课题进行了调查与研究 ,重点考察了北宁市和义县。通过调研 ,收获很大 ,感觉对今后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建设提供了许多新的思路。一、锦州市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基本概况截至 2 0 0 2年底 ,锦州市共有各类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又称为农民专业协会 ,以下简称为农协 ) 334家 ,会员 6 6 40 0人 (户 )。按照行业划分 :种植业农协 172家 ,占全体农协的 51 5% ;养殖业农协 …  相似文献   

14.
为落实省领导关于开展农协试点工作,探索适合我省省情的农村集体经济多种实现形式的重要批示,在省农业厅的具体指导下,我们在九拢地镇正红旗村进行了“专业农协”试点,一年来的运作,情况良好,初步显示了农户———村农协———镇联合总会这种合作经济组织形式的强大...  相似文献   

15.
80年代以来,上海与各地开展的横向经济联合对上海经济结构调整和升级、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上海中心城市综合功能不断恢复和增强,上海企业更加需要全面参与国内外经济循环,使跨地区合作与发展逐步成为上海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支撑点。上海企业加紧实施跨地区合作与发展战略,是顺应世界经济潮流的必然趋势概括地讲,上海企业实施跨地区合作与发展战略是顺应世界经济潮流,发展“五个流”,建成“一个龙头,三个中心”的必然趋势。“五个流”,从货币形态看,是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业资本运动的区域化;“三个中心”的内容…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商品日益多元化,市场主体多元化,供求矛盾日益突出,家庭分户经营不能有效地解决社会化大市场与农户小规模生产的衔接问题,家庭经营有限性迫使农户联合起来,这样就形成了一种新型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专业农协。 1985年,陕西陇县出现了辣子贩运协会、西洋参协会、烤烟协会等。虽然组织上比较松散,但在农业生产中已发挥了积极作用。 1994年陇县按照省政府有关农协工作的要求,将农协工作提上了重要议事日程,农协得到长足的发展。 1996年 10月,杜阳镇被列为全省农协试点单位。 1998年县政府下发了…  相似文献   

17.
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与市场制度建设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与农产品市场制度建设是一个问题的两个侧面,都包含在农村经济改革的大体系之中。从相互关系来看,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是农产品市场制度建设的前提,农产品市场制度建设是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的结果。改革农产品流通体制,正是为了建立一个比较健全完善...  相似文献   

18.
日本农业协同组合,是以农民为合作对象,以维护农民利益、方便农民生产生活、改善农民社会经济地位、发展农村经济为宗旨,颇受广大农民信任的经济社团组织。入股农民极为普遍,几乎所有的专业农户和大部分兼业农户都参加了农协组织。  相似文献   

19.
方堃  周锦雯 《南方农村》2012,28(5):15-19
构建“智慧型”农村公共服务模式,是数字化治理背景下促进城乡之间公共服务电子化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题中之意。文章以整体性治理为线索,主张在农村“一站式”公共服务平台中加载跨层级、跨区域和跨部门整合功能,使各级政府公共服务“权力线”与各部门公共治理“协作链”嵌入信息技术网络节点,以实现城乡公共服务无缝契合与智能化协同。  相似文献   

20.
概括了我国粮食流通组织体系的现状,从主体结构,主体职能和主体本身的素质等方面分析了我国粮食流通主体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提出了培育和健全粮食流通主体的对策和措施,包括进行国有粮食企业的战略性结构重组,逐步建立一体化的宏观调控机构,培育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积极扶持农工商一体化企业,重视发展非国有粮食流通企业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