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产业链:一个文献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的技术经济条件下,产业链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载体。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视角对产业链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以产业链及其升级为主题,分别从价值链、全球价值链和全球价值链治理下的产业升级三个方面对国外的研究,从产业链的内涵、产业链的类型和效率、产业链的形成与运行机制、产业链整合、全球价值链运用五个方面对国内的研究进行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出口飞速增长,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经济发展。近三十年来,中国出口结构有所改善,全球产业链中所处地位也有所提升,但距离发达国家仍有一定差距。"十三五"是中国实现全面小康的关键时期,文章通过分析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变化,为中国"十三五"期间的经济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资源基础观认为,企业竞争优势源自企业所控制的资源或能力的异质性。文章把资源基础观拓展到产业链竞争框架下,从微观治理视角分析产业链竞争优势的内涵和源泉。产业链竞争是通过选择产业链治理结构,不断扩展产业链分工程度,引领产业链上各企业持续寻找和占领新利润增长点为目标,最终形成产业链整体竞争力的动态竞争行为。产业链竞争优势在于企业应对环境变化设计合适的产业链组织模式来协调、保护和控制多主体共同参与的交易行为,以确保企业在市场中获得优越的经济绩效。由于市场摩擦表现形式的多样性,不同企业在应对市场摩擦时采取多样性的治理机制,它们构成了产业链竞争优势的不同源泉。  相似文献   

4.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全球一体化程度不断加深,企业在各种复杂的网络关系中竞争发展。网络能力是企业成功管理与其他组织间各种关系的能力,它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源泉,是企业发展中的一种核心的能力。网络位置是可以反映一个企业获取外部资源能力的,并且企业的绩效和竞争优势深受网络位置的形成、结构、治理与演化等行为影响。企业要管理自己所处的企业网络,充分挖掘和使用企业外部成员的知识、资源与能力,优化企业网络关系,才能在复杂而多变的网络竞争环境中获取持续的竞争优势地位。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法,综合运用平衡计分卡原理以及网络能力理论和企业战略绩效决定的相关理论,实证分析了企业网络能力、网络位置与其战略绩效之间的关系,验证了网络能力和网络位置对企业战略绩效具有正向作用。  相似文献   

5.
结构调整、产业创新与提升企业竞争力。理论与实证研究表明,一个企业的成功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企业所处产业的吸引力和企业在该产业中的地位。一个具有良好组织的企业,可能会由于栖身于一个前景黯淡的产业从而获利甚微,而且即使努力改善竞争地位也无济于事。当企业所处产业由成熟向衰退转变时,进行结构调整、实施产业创新是企业突破困境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6.
培育创新型企业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石.在厘清创新型企业概念,分析不同主体类型企业所处产业链位置基础上,研究不同类型企业的非类趋向战略,以改制科研院所和国有大型企业集团这两类具有转化和提升潜力的企业为例,提炼创新型企业成长路径.  相似文献   

7.
全球电视市场已趋于饱和,中国电视厂商在与日本、韩国同行的竞争中正面临着巨大地挑战,如何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扩大中国厂商在全球电视市场的份额及话语权,并主动引导未来电视行业的发展,是该行业相关人员必须要正视和面对的问题。本文应用PEST分析方法,对中国电视厂商所处的行业环境,产业链价值等进行分析,就如何提高中国电视厂商的市场占有率给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金福安 《上海改革》2002,(12):48-50
在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企业联盟应该成为一种首选的模式。对于区域内的企业来说,要积极研究并掌握自己所在的产业链,分析自己在区域内产业链上所处的位置和地位,主动选择联盟对象,适时地与区域内,尤其是中心城市的企业结成虚拟一体化型的战略联盟,增强与跨国公司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产业政策的诞生、演进、转型、创新和发展受政府职能转变、国际规则对接、时代发展变化、企业需求调整等因素的影响。在构建新发展格局背景下,这些因素也在发生变化,要求产业政策进行适应性调整和升级。从全球范围来看,产业政策制定正在成为一项不可忽视的全球现象,国际产业竞争正在从产品竞争升级到产业链群之间的竞争,主要经济体纷纷出台政策措施加强对产业链供应链的“国家干预”,产业链成为世界各国战略竞争主战场。我国在推动产业政策转型创新的同时,需要更加关注实施产业链政策,增强产业政策制定的“链式思维”和系统思维,尽快制定更具系统性和更有针对性的产业链政策方案,“强基、韧链、优企、提效”,统筹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安全稳定、竞争力提升和现代化升级。  相似文献   

10.
研究跨境直接投资对全球产业链格局的影响问题,发现我国重点企业“走出去”可分为四大类:具有产业链综合竞争力优势的、产业链处于综合竞争力劣势的、产业链不同环节优劣势差异巨大的、产业链传统竞争优势正在大幅减弱的,其参与全球产业链重塑具有十分重要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这四类行业企业“走出去”参与全球产业链重塑方向上应各有侧重:光伏行业企业,应更多采取市场拓展型的“走出去”战略;新能源汽车行业企业,应更多采取技术寻求型的投资以弥补产业链短板环节;新材料行业企业,应统筹考虑安全、市场和技术因素进行综合决策;电子信息行业企业,关键是最终加工组装环节的“走出去”,必须为国内上游优质中间品以及相对独立的品牌营造等环节的升级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1.
新国际分工格局下,我国光伏产业面临全球产业链两端的双重挤压。本文在选取2007-2013年美、德、法等10个国家光伏产业链各环节数据基础上,构建覆盖产业链上中下游的光伏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通过运用因子分析,从总量、增速、需求、技术四个因子测算各个国家光伏产业竞争力。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动态分析结果表明主要国家光伏产业链竞争力呈现从上游到下游逐渐下降的趋势;上游产业主要分布在欧美日等发达国家;我国光伏产业链竞争力不均衡,中游专业化的发展路径,难以实现光伏产业全球价值链高端锁定。  相似文献   

12.
在分析国际产业转移现状及转移方式基础上,研究深圳三大产业布局、行业集中度、外商直接投资、进出口贸易及外贸依存度等产业结构特征,发现深圳产业难以占据高附加值环节、产业投向不尽合理、金融机构密集度低、未形成综合配套能力优势,人才匮乏及软环境有待改善等主要问题,建议深圳调整产业布局,提升城市国际核心竞争力,实现产业升级和生态产业链平衡。  相似文献   

13.
施行内需导向的“双循环”战略的目的是要建立高质量的现代经济体系,而现代经济体系的核心是现代产业体系,所以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就成为发展新格局的重中之重。本文论证了我国现行产业体系存在的结构性问题是我国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关键问题,而这个问题的解决又面临了现在至未来全球产业发展竞争的五个新态势,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难度很大。现代产业体系的国际竞争力表现在全球价值链治理能力、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和持续自主创新能力三个方面,从现实来看,要使我国现行产业体系转换为现代产业体系,首先的战略选择是进行产业体系的“扬长补短”战略,然后要采取是“基础现行”和“跨越发展”战略与五个方面的重要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4.
The paper presents an in-depth case study of the Shanghai Baosteel Group as a contribution to the overall assessment of the competitiveness and catch-up capability of the Chinese national champions after China's WTO accession. Significant competitive advantages of the firm in the domestic industry are identified, with cautionary remarks concerning the future stiff competition with the global steel giants. Through detailed examinations of the corporate governance mechanism and the industrial policy implementation in Baosteel and the whole steel sector, the paper sheds light on the institutional and policy challenges that the Chinese government has to face in building up its big businesses. It is concluded that whether Baosteel could emerge as a globally competitive steel firm depends critically upon the effectiveness of both the further reform of the state-dominated corporate governance system and the improvement of the industrial policy enforcement.  相似文献   

15.
刘红燕 《开放导报》2008,(4):104-108
对大多数处于价值链低端环节的我国地方产业集群来说,其竞争力提升的一个重要方式就是沿着全球价值链攀升。但这并不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有时甚至会遭到全球产业网络中其它企业的反升级。本文应用全球价值链的分析框架,从实证的角度对影响产业集群升级的主要因素进行了探索性分析,将其归纳为嵌入方式和治理结构两个因子,并依此从企业和政府角度给出了产业集群实现升级的治理策略。  相似文献   

16.
如何提升海宁经编产业集群产业链竞争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分析海宁经编产业链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海宁经编产业链竞争力提升的对策。即:提升海宁经编产业链的深度和广度、进行区域联合并加强经编产业园区的建设和发展。同时具体探讨了提升海宁经编产业链竞争力的两个方面,即企业和产品竞争力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17.
杨水根 《改革与战略》2011,27(3):153-156
产业链、产业集群与产业集群竞争力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产业链推动产业集群发展,并提升集群竞争力,产业集群竞争力的提高会吸引更多的企业进行配套,加快产业集群的发展,并促进产业链的形成、延伸以及进一步完善。文章结合湖南工程机械产业的实际,提出应该以产业链为主线,不断提升产业集群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王勤  温师燕 《亚太经济》2020,(2):36-43,150
在全球"工业4.0"的浪潮下,东盟国家相继推出了"工业4.0"战略,各国的工业转型升级规划相继出台。东盟国家之所以推出"工业4.0"战略,旨在新的国际经济形势下应对全球价值链的重构、推进国内经济转型、摆脱"中等收入陷阱"、扭转或延缓"去工业化"进程以及重塑国际竞争力。东盟国家实施"工业4.0"战略,将迎来新工业革命所带来的机遇,但也将面临一系列严峻的挑战。由于东盟国家发展水平不同,数字基础设施相对落后,技术条件较为欠缺,各国劳动市场也面对"工业4.0"智能制造的巨大冲击,新工业技术和全球价值链重构将引发跨国公司调整现有的投资布局",工业4.0"可能加大区域内的"数字鸿沟"和发展差距。  相似文献   

19.
产业集群与中西部地区发展产业集群的政府作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产业集群日益成为提升产业与区域竞争力的重要方式.打造中西部地区的产业集群成为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实现跨越式发展及拉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政府的引导和扶持则是中西部地区发展产业集群的巨大推动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