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一、遍洒法1、方法:测量水体,计算用药量,完全溶解药物,全池均匀泼洒。2、效应:此法药物作用较彻底,适用于预防和治疗,药物不受给药对象食欲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渔业致富指南》2002,(17):50-50
<正> 一、用药方法 1.浸洗法或药浴法 方法:将动物集中在较小的窗口内,在较高浓度的药液中进行短期的强迫药浴,以杀灭动物体外的病原生物。 优点:用药量少,不影响水中饵料生物的生长。 缺点:不能杀灭水体中的病原体。 适用范围:转运或运输前后以预防为目的的消毒。 注意事项: 流水养殖的水体内,降低水位,停止流水或减慢流速后全池遍洒药液,浸洗一段时间后再恢复水位和水流;  相似文献   

3.
在水产养殖过程中,常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鱼病,然而就选用何种用药方法才能得到最佳的预防和治疗效果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为了充分发挥药物预防和治疗水产养殖动物病害的作用,现将几种常规用药方法及注意事项总结出来,仅供广大养殖户在生产中按实际情况参考选用。  相似文献   

4.
<正>其次,杀虫药物是不能作为水产养殖动物疾病的预防药物的。这是因为水产养殖用杀虫药物绝大多数都是由农药转化而来,而杀虫药物的使用途径主要是依靠全池泼洒,在养殖水体中多次泼洒杀虫药极容易导致对水体和水产动物的药物污染。此外,关于预防用杀虫药物的依据不清楚,有宣传资料中介绍:"在疾病流行季节,每间隔10~15天用药1次",这种说法是缺少科学依据的。也有人认为如果能  相似文献   

5.
鱼病防治中,应根据鱼病的发病原因、症状、感染的情况、病程的性质,采取相应的给药方法,才能达到药到病除,节约成本开支,增产稳产,提高养鱼经济效益的目的。下面总结介绍目前鱼病防治中常用的给药方法。一、遍洒法此法能彻底杀灭病原体,可用于治疗,也可用于预防。方法是将配制好的药液遍洒全鱼池,让鱼池水达到一定的浓  相似文献   

6.
一、鱼病防治的重要性 由于鱼类生活在水中,其活动不易被人们觉察,鱼生了病。往往不能及时发现,正确诊断也较陆上生活的饲养动物困难得多,而且治疗也较麻烦,因为鱼吃药只能由其自己主动吃人,而不能象对待鸡、鸭一样强行灌喂。当病情较重时,鱼已失去食欲,即使有特效的药物。也不能达到治疗效果。若体外用药,目前普遍采用的全池遍洒及浸洗的方法.也只适用于小面积的池塘和集约化养鱼等。而对大面积的湖泊、河道及水库,就难于使用。而且体外用药一般只对体表疾病有效.而无法杀死体内的病原体。因此,鱼病预防工作就显得特别重要。  相似文献   

7.
<正>(6)抗菌药物的规范使用在选择防治水产养殖动物疾病的抗菌药物时,为了做到对症下药,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以药物的抗菌谱为依据从患病水产养殖动物体内分离出病原体,进行革兰氏染色和鉴定其种类后,根据不同药物的抗菌谱,就可以大体上明确何种抗菌药物能够治疗该种细菌性疾病,方法是从药物的抗菌谱中,选择出对该种病原细菌比较敏感的几种抗菌药物。②感受性的测定如果所选用的抗生素对某种致病菌没有抑制作用,使用后也就不会有好的治疗效果。但是,即使  相似文献   

8.
“养鱼不瘟,富得发昏”说明了鱼病的危害性和鱼病防治的重要性。无公害水产养殖过程中药物的使用很关键,但是很多从事水产养殖的朋友了不解鱼病防治过程中用药技巧,结果既投入了医药成本,又没有收到良好的效果,这里介绍几种用药技巧,以帮助渔民朋友安全有效的用药。1、全池泼洒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来,随着高密度集约化水产养殖的不断加深,鱼类疾病的频发率也相应提高,为了有效地防治鱼病,减少防治过程中用药的盲目性,笔者现将多年来从事指导养殖生产中总结的水产用药注意事项汇总如下,以供广大渔民参考。一、盲目加大药量俗话说:是药三分毒。对于池塘环境来讲,无论是杀虫药物还是杀菌药物都会杀死养殖水体内的浮游生物,使水质变清,水体透明度增加,溶解氧含量下  相似文献   

10.
一、浸洗法。浸洗法是在鱼种放养前 ,用 2 .5%食盐水浸洗 1 0~ 1 5分钟或用 5%食盐水浸洗鱼体 5分钟对鱼体进行消毒 ,以防止将病原体带入池中 ,同时还可增强鱼的抗病能力 ,提高鱼种成活率。二、遍洒法。 ( 1 )鱼池水深 66厘米 ,每亩用 4 0 0~60 0克食盐全池遍洒 ,可防治气泡病。 ( 2 )鱼池水深 33厘米 ,每亩用食盐 2 50 0克 ,化水泼洒全池 ,可防治鳃霉病。 ( 3)鱼池水深 33厘米 ,每亩用 50 0克食盐遍洒 ,可治疗细菌性白头白咀病和车轮虫病。 ( 4)鱼池水深 80厘米 ,每平方米用 50克食盐泡 50 0克水遍洒 ,可治疗鱼苗肠尖病和烂鳃病。 ( 5)用…  相似文献   

11.
<正> 深水位塘口由于池深水阔,防治鱼病难度较大,而使用全池遍洒法成本高,仅一次用药效果不明显,多次用药花费成本太高,且垂直浓度相差大,为此,深水位塘口的鱼病防治  相似文献   

12.
一、挂袋法此法通常在未发病或发病初期病情较轻时,在食台、食场内使用,尤其是面积比较大的鱼池和塘堰中使用较多。二、浸泡法此法通常在鱼种转池或运输前后使用,该法既可节省药物,又不影响池中浮游生物生长。三、遍洒法这是外用药防治鱼病时常用的一种方法。采用此法...  相似文献   

13.
<正>生石灰是水产养殖中清塘消毒、水质改良、鱼病防治最常用的、效果较好的药物之一。实践证明,科学使用生石灰,能有效地杀死病原体(寄生虫、细菌等),改善底质透气性,调节p H值,增强水体缓冲能力,促进浮游生物生长,从而提高鱼塘生产能力。笔者现就高效养殖使用生石灰注意事项总结如下,供参考。一、使用要点1.灭菌除害。养殖池塘经清淤修整后,用生石灰(块灰)加水溶化后趁热泼  相似文献   

14.
春季随着气候变暖,鱼塘水温逐渐升高,各种病原体开始生产繁殖。为做好这一关键阶段的鱼病预防和治疗工作,为一年的水产养殖开个好头,应从如下几方面及早入手。一、彻底清塘清塘的主要方法有:1、生石灰清塘:先将池水排干或留6~9cm深水,按每亩生石灰用量60~75kg加水乳化后,不待冷却立即均匀遍洒全池。第二天再用长柄耙耙动塘泥,充分发挥石灰的消毒作用。  相似文献   

15.
<正>高密度集约化养殖的成功的关键因素就是鱼类疾病的预防和治疗问题。最近几年水产养殖中药物的使用量逐年增加,盲目用药不仅会给渔民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也会给我们的水产品质量带来危害,因此合理用药、准确用药是我们水产养殖关键技术。现在将水产养殖中的错误用药理念总结如下:一、对药品属性不熟悉,不能灵活掌握。  相似文献   

16.
<正> 鱼病防治药物类型与种类很多,使用方法各异,治疗效果也不同,鱼池施药应综合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全池遍洒药物时,首先应正确测量水体,检测酸碱度,确定用药种类,计算用药量。测量水体水位的方法沿鱼池对角进行取点测量,测点一般至少应为10个,然后取平均值。 2、对不易溶解的药物应充分溶解后(有的要过滤如漂白粉等),均匀  相似文献   

17.
药到病除是防治鱼病的理想结果。一种疾病可以选用多种药物,一种药物也可能用来治疗多种病。因此,在正确诊断水产动物疾病的前提下,合理、有效地选用外用和内服药物是治疗水产动物疾病的关键。从实用的角度出发,可以将水产养殖中常用药物分为外用和内服两大类。需要注意的是,有  相似文献   

18.
生石灰即氧化钙,是水产养殖中清塘消毒、水质改良、鱼病防治最常用的效果较好的药物之一。实践证明,鱼塘科学使用生石灰,能有效地杀死病原体(寄生虫、细菌等),改善底质透气性,调节pH值,增强水体缓冲能力,促进浮游生物生长,从而提高鱼塘生产能力。但是,生石灰使用中有许多关键环节却常常被疏忽,而使用药效果大打折扣,甚至产生不良后果。下面谈谈鱼塘使用生石灰的注意事项,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正> 在水产养殖过程中,人们开始逐渐认识到防病治病的重要性。大多数的养殖户都会在水产疾病多发季节采用各种药物预防疾病的发生和流行。一旦养殖品种发病,基本上也可以采取措施进行药物治疗,控制病情,挽回损失。但是,我们发现,当前人们在水产养殖防治疾病用药过程中存在着较多问题,严重影响了养殖品种的正常生长和安全用药,以致影响水产品的质量安全。其主要表现  相似文献   

20.
<正>所谓免疫刺激剂是指能够调节动物免疫系统并激活免疫机能,增强机体对细菌和病毒等传染性病原体抵抗力的一类物质。近年来,国内外均开展了将免疫刺激剂用于水产养殖动物传染性疾病预防的研究,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将免疫刺激剂用于预防使用化学药物难于奏效的水产养殖动物的病毒和细菌性疾病。本文比较详细地介绍了国内外用于水产养殖动物疾病预防的免疫刺激剂种类、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