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2 毫秒
1.
李斌  史润林  张晶  于文 《北方经济》2002,(10):19-25
工业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中由农业经济为主过渡到以工业经济为主的一个特定历史阶段和发展过程,工业化进程是一个不可逾越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2.
《呼和浩特经济》1991,(E01):62-70
工业化是人类由传统农业社会进入现代工业社会的基本途径,是产品经济向商品经济发展的动态过程。工业化与农业及各相关产业的发展,既包括各产业协调一致,互相促进的内容,也包括每一个产业随着工业化水平的提高,改造发展自身之意,这出就意味着工业化并不只是发展工业,同时还要发展农业及其它相关产业来促进工业,实现整个经济向现代经济系统的转化,因此,一个地区的工业化进程,在很大程度上就不仅仅取决于资源条件和社会环境,现时还取决于这一地区经济社会的内部结构,即各产业之间的协调程度和相对发展水平。这就构成了研究,探讨土左旗工业化与农业及其它相关产业发展问题的内在必然。  相似文献   

3.
伍江 《新疆财经》2005,(1):30-33
本文综述了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进程中农业地位的理论演进,总结出经济学家对农业作用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从消极到积极的过程:从认为农业在工业化进程中的作用是被动和辅助的转变成农业对国家工业化有积极的和基础性的作用。对于发展中国家解决普遍存在的农业落后对工业化的牵制与二元经济结构问题,特别是中国的“三农”问题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工业化是传统农业国或具有二元经济结构的发展中国家实现城市经济增长和社会经济转型的重要途径。在这一过程中,工业发展决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总是与农业现代化和服务业发展相辅相成的,总是以贸易的发展、市场范围的扩大和产权交易制度的完善等为依托的。从量的扩张上看,工业化最明显的特征是制造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不断上升,而农业的比重不断下降。从质的变化上看,制造工业的迅速发展将会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结构的成功转换和社会生产力的大幅度提高。一个国家或地区实现工业化的过程,就是由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变的过程,农业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的过程,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实现人口城镇化的过程,手工操作被机器制造业代替的过程,工业产值超过农业产值、工业成为国民经济主体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当前重庆工业化所处的阶段和进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庆经济》2004,(11):27-34
工业化是社会经济发展中由农业经济为主过渡到以工业经济为主的一个特定历史阶段和发展过程。始于十八世纪的英国工业革命,到二十世纪已成为席卷全球的工业化浪潮。当今世界强国崛起的历史,无不是加快工业化进程的历史。在工业化过程中,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步上升,产业和人口持续向城市集聚和转移,工业主体基本沿着“轻工业——重工业——高加工  相似文献   

6.
论工业化和农业发展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社会生产力所要解决的历史课题,是实现工业化和生产的商品化、社会化、现代化”。这是中国共产党向全国人民提出的实现我国工业化的伟大任务,也是任何一个发展中国家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因为历史已经证实:工业的发展是人类由贫穷至富裕的必由之路。1989年,江泽民同志就指出:无论是从经济,还是从政治角度讲,农业都是当今中国的主要问题;农业不发展,整个国民经济就不可能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农村不稳定,整个国家和社会就很难稳定。  相似文献   

7.
徐秀莲 《内蒙古工作》2004,(12):28-28,23
无工不富,无工不强,所有发达国家、地区都毫无例外的经历了工业化发展阶段,工业化是经济发达必须要经历的过程。而我市的工业化仅在起步阶段,工业增加值分别比全区、全国低16和28个百分点。2003年工业增加值26.5亿元,占GDP比重只有17.5%,实属农业主导型经济。实现由农业主导型经济向工业主导型经济的转变,推进工业化进程,  相似文献   

8.
柳江 《发展》2006,(11):72-73
农业工业化是农业融人工业化进程的必然选择,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从产业演变的规律来看,农业发展经历了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的升级过程,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信息化促进现代化,以信息化促进农业由小规模分散经营向规模化、标准化、市场化的发展已成为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9.
二十一世纪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阶段及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德鸿  黄和平 《特区经济》1995,(4):26-28,33
<正>工业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从传统农业社会走向现代工业社会的必经之路。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加速我国的工业化发展,早日实现高度的工业化,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任务。珠江三角洲是我国经济最发达、城市化现代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加速该地区工业化进程,是其21世纪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和发展目标。珠江三角洲地区迅速实现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工业化,不仅是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而且也将为其他地区的发展树立典型和模式,对整个国家工业化的进程起着推进作用。本文就珠江三角洲地区目前工业化阶段、特征以及可能选择的工业化战略和道路等问题作一初步探讨。 一、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水平及特征 (一)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阶段及水平。 工业化的演进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基本实现工业化阶段,其特点是传统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转化,传统的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化。对于一个独立的国家来说,工业化的第一阶段应由工业革命开始至生产资料工业与消费品工业大体平衡为止,经过这个阶段,机器大工业生产方式得以建立和发展。第二阶段是工业化的成熟阶段,其主要标志是产业结构高度化,资金密集型、高加工度产业取代了传  相似文献   

10.
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基本内涵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砺 《特区经济》2005,(12):114-116
工业化是国民经济从以农业为主向以工业为主过渡的社会转型期,通常表现为经济结构全面升级的经济快速增长过程。纵观世界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除少数城市型国家与地区外),学术界得出一个基本结论,工业化是实现现代化不可逾越的重要历史阶段。不实现工业化,就不会有发达的生产力和综合国力,也不可能建成组织严密、分工有序和高度文明的现代社会体系,国家现代化的目标就难以实现。学术界比较一致的看法,我国现在处在工业化的中期阶段,要走的道路还长。  相似文献   

11.
世界经济史表明,大抵从18世纪开始,工业化一直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主题。从19世纪中叶以后,工业化亦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主题。19世纪40年代,中国开始出现了外商投资的大机器工业,以后又产生了民族机器工业。从19世纪中叶以降的一个半世纪中,工业化一直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导方向,实现工业化始终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从经济思想史的角度看,一定时期的经济思想是一定时期社会经济关系在意识形态领域内的反映;一定时期的主流经济思想也必定是由一定时期内占主导地位的生产方式所决定的。既然工业化是中国近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主线,那么工业化思想自然就是中国近现代经济思想发展的主流。从中国工业化思想的发展过程看,19世纪60年代的洋务思想最早提出了建立机器大工业的要求,可视为中国工业化思想的发端。19世纪下半期的重商思潮提出振兴商务、以商立国、商战等口号以表达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思想主张,其实质是要求发展资本主义工业化,代表着中国工业化思想的初步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工业化思想的发展特点则明显地表现为强调工业生产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决定性作用,提出了以“以工业国”、“定为工国”的典型工业化命题。这一实现工业化之命题的正式提出标志着中国传统经济思想向工业化思想转变的基本完成。此后,工业化思想取代传统农业经济思想成为中国经济思想发展的主流。  相似文献   

12.
工业化、城市化与农业变化——中美农业发展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所谓工业化指的是传统农业社会中工业从无到有、由小渐大、由次要地位提升为国家主导经济的过程。因工业发展要求资源配置相对集中,工业化的过程往往也是城市化的过程。社会经济结构的这种巨变,意义十分深远。首先,非农人口的增加和农民人数的减少这就是一种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其次。  相似文献   

13.
从20 世纪80 年代中期,以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和市场化为主要标志的苏南模式肇始以来,经过20 世纪80 年代后期开始的外向型经济浪潮和90 年代初的民营经济的蓬勃发展,苏南模式在所有制机构上完成了华丽的转身:从由集体经济为主的结构,变为外资、民资和股份制企业竞相发展、充满活力的结构。苏南模式30 年来的创新演进,反映了我国经济转型的三个方面:一是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二是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三是发展方式的转型。  相似文献   

14.
黄武明 《发展》2005,(1):22-25,30
工业化是任何现代化国家都必须经历的一个历史进程.所谓工业化,一般是指以大机器生产方式的确立为基本标志,由落后的农业国向现代工业国转化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5.
用信息化推动工业化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信息化是由计算机与互联网生产工具的革命所引起的工业经济转向信息经济的一种社会经济过程,它包括信息技术的产业化、传统产业的信息化、基础设施的信息化、生活方式的信息化等内容。信息化是继人类社会的农业革命、城镇化、工业化后的又一次浪潮。推进信息化进程的关键是要正确认识信息化与城镇化、工业化的辩证关系,使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相结合,克服城镇化与工业化滞后对信息化的制约,实现传统产业与城市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一 )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关键是要充分利用信息产业的后发性优势,实现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6.
城镇化代表了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的一般结果。在此过程中,社会的产业结构也发生了深刻变化。文章对河南省的有关统计数据进行了深入分析,发现河南省的人口工业化率远低于经济工业化率,城镇化也大大滞后于工业化,这不仅与发达国家不同(表现为人口工业化和经济工业化、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均衡发展),也迥异于其他发展中国家(普遍过度城镇化,即城镇化早于、快于工业化)。  相似文献   

17.
蔡文著 《改革》2012,(1):86-92
"以工补农"不能单纯地从同情"三农"态度出发研究"单向的以工补农",而应从深入剖析工业化过程中的工业和农业互动关系出发,积极探索"双向的以工补农"机制。从工业化过程中工农互动机制中寻找到一个"以工补农"机制的新视角,通过构建基于工业化的"农业剩余转化"模型,重点分析工业化过程中的农业剩余转化和农业深化发展动态关系的"以工补农"机制。在工业化过程中,要根据工农关系不同阶段的特征,采取不同的工农互动关系调节方法,即不同的"以工补农"策略,促进工业和农业互动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高慧梅 《辽宁经济》2006,(12):35-36
当人类社会刚刚进入21世纪,党中央就明确提出了大力推进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战略决策。当前,我国尚未完成工业化任务,却又面临信息化的挑战。利用信息化与工业化的内在逻辑关系,使它们实现互动发展,是我国加速信息化进程,实现经济结构凋整、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的一条捷径。因此,从理论与实践上弄清信息化与工业化的相互关系,深化理解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这一战略决策的内涵,对于加速我国信息化进程,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王储 《开发研究》2008,25(1):152-155
19世纪美国西部经历了从农业社会向工业化转变的历史震颤,这不仅是工业化发展的一般性和特殊性的融合,而且是各种社会因素积极整合的必然结果,为我们认识工业化提供了有益的参照。借鉴美国西部工业化的一些思路和做法,在我国西部工业化进程中,落实十六大提出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具有明确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一场悄悄的革命——苏南乡村的工业与社会》从文化变迁的视角探讨了乡村工业化的历史过程及其现实影响。作者采用的是“半参与式”的研究方法,以乡村工业与乡土文化之间的相互作用为研究框架,用大量翔实的实地调查资料,向读者展示了乡村工业化引发的整个乡村社会生活的变革图景。该书还就小城镇问题和苏南模式作了分析和探讨,指出把工业文化与传统农业文化有机地区别与融合才是中国乡村工业化的出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