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受限于全市耕地后备资源枯竭、占补平衡压力大、基本农田保护率高,浙江省平湖市整体建设用地空间极其有限,县、乡两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保发展和保红线层面显现了很多不相适应的地方。规划实施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原有土地利用规划空间布局与实际建设发展用地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规划执行过程中,面临着以下问题和困难:相对过高的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率,给耕地保护和用地空间的拓展带来巨大压力。根  相似文献   

2.
秦佩华 《农家之友》2007,(8S):59-59
耕地保护工作在一些地方仍然是说得多做得少。有的领导在大会小会上强调土地保护,表面上看重视得不得了。但实际上,为了GDP增长,他们又总在用廉价的土地来吸引投资。“变通”办法不少:或修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把大量的耕地甚至基本农田变成工业建设用地;或干脆“以租代征”,直接把农民的耕地拿来招商引资;  相似文献   

3.
要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必须全面解读耕地红线的内涵;保护耕地红线是我国耕地资源及其利用特点决定的,是保持农村社会稳定、巩固生态建设成果的需要,坚守耕地红线是应对当前所面临严峻形势的需要,坚守耕地红线就是掌控国家粮食安全主动权.坚守耕地红线要以节约集约用地为主线;通过"土地日"宣传契机,在全国范围内形成切实保护耕地、节约集约用地的共识;要坚持内涵挖潜,落实节约集约用地措施;通守健全、完善执法与服务机制,优化节约集约用地环境;同时要加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技术与方法研究.  相似文献   

4.
海宁市地处浙江省北部,土地面积731平方公里,人口65万,全市耕地50万亩,人均耕地只有0.77亩.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土地供求矛盾日益突出,如何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保护耕地,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成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5.
云南省曲靖市土地总面积2.89万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积占93.96%,坝子面积占6.04%,是一个典型的山地多、平坝少的地区。作为全省的人口、工业、经济大市,近年来曲靖市城乡建设用地需求不断加大,土地供需矛盾十分突出,特别是在人口稠密、人均拥有土地面积少的坝区,优质耕地保护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如何缓解这一矛盾,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保护坝区优质耕地,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本  相似文献   

6.
土地整治是盘活存量土地,强化集约用地,提升土地产能和最大限度地补充耕地,保证辖区内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实现土地利用效益最大化的重要手段;也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土地资源利用相协调"的有效举措;更是真正达到"占补平衡",保障建设用地需求的明智选择。因此,各地土地整治工作热情高涨,干劲倍增,已形成了一股前所未有的"土地整治  相似文献   

7.
为服务土地管理实践,从耕地人口承载力、建设用地人口承载力的角度研究了安徽省及各市县的土地承载力,还从生态环境承载量的角度研究了建设用地最大量。研究结果表明,安徽省建设用地还有很大挖潜空间。按人均100m2计算,安徽省及各市建设用地人口承载水平在20%~40%之间。多元回归结果表明,区域常住人口、土地总面积对建设用地人口承载水平的影响显著。但GDP、人均GDP和二三产业占比对建设用地人口承载力的影响不显著。利用GIS的研究表明,在扣除生态必需用地后,安徽省建设用地生态适宜量为36 847km2,超过目前的建设用地总面积。耕地人口承载力研究结果表明,安徽省目前的耕地面积能满足全省常住人口粮食需求,但各市县差别很大。若不提高单产,在耕地面积不断减少的情况下,安徽省到2020年可能会面临粮食缺口。  相似文献   

8.
为什么要整合利用建设用地?十二五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深化改革开放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进入新时期,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要求将不断提高,而人口增长对农产品需求不  相似文献   

9.
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下称新增费)是指国务院或省级人民政府在批准农用地转用、征收土地时,向取得新增建设用地的县、市人民政府收取土地使用费.新增费的使用直接影响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目标的实现,关系到能否将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落到实处,对抑制建设用地扩张、保障土地资源宏观调控措施的落实,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有人说,中国的改革开放是逼出来的,涉江的节约集约用地也是逼出来的. 这话不无道理.浙江是"七山一水二分田"的地域小省、资源小省,耕地后备资源十分有限,人均耕地面积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  相似文献   

11.
基于节约集约用地理念的土地利用规划内容并非对传统型土地利用规划内容的全盘否定,而是一种必要的修订、完善和创新,其核心是以节约集约用地的理念来合理安排好耕地及基本农田保护与非农业建设用地的配置.文章分析了节约集约用地与土地利用规划的内涵、特征,提出了基于节约集约用地理念的土地利用规划的思路方法,探讨了节约集约型土地利用规划的实施与管理.  相似文献   

12.
李培琳 《南方农村》2020,36(1):25-31
为解决城镇化过程中耕地与建设用地的不协调问题,文章通过构建耦合协调模型,从时空两个维度对农业大省—河南省的耕地保护水平、建设用地集约节约利用程度及城镇化程度三大系统之间的耦合协调性关系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从时间维度看,2006-2015年间河南省三系统之间的耦合协调度在波动中整体呈上升趋势;在协调指数方面,除耕地保护与建设用地集约节约利用程度之间的协调指数T1外,三大系统的总协调指数T、耕地保护水平与城镇化程度间的协调指数T2、建设用地集约节约利用与城镇化程度间的协调指数T3整体上均呈上升趋势;在耦合度方面,所有耦合度均高于0.7,且在2014年后,耦合度基本稳定在0.9-1.0区间内。2015年河南省三大系统之间的耦合协调度在空间上呈西北高、东南低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山东省文登市以创建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活动为契机,按照由资源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由粗放式发展向内涵式挖潜转变的战略部署,先后编制出台了《文登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文登市城市总体规划》,两个规划以保护耕地为前提,严格土地用途管制,统筹划定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建立了覆盖土地供应、储备和整理在内的全方位的  相似文献   

14.
贺斐 《中国土地》2012,(5):42-43
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和耕地占补平衡,是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的重大举措.保持稳定的耕地面积和质量,切实提高补充耕地能力,实现耕地占补平衡,提升耕地保护和用地保障能力,是国土部门解决土地利用问题和破解“双保”难题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以河南省1996-2005年的统计资料为基础,分析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耕地面积的变化以及城镇用地的变化,并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对近十年来耕地和城镇用地变化与固定资产投资、人均GDP等经济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耕地面积与固定资产投资、人均GDP呈正"U"型二次曲线相关;城镇用地与固定资产投资、人均GDP呈对数曲线相关.这说明随着经济的发展耕地和城镇用地将逐渐达到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16.
目下农村地区特别是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周边地区,土地征用广泛、频繁,大规模地在名目繁多的名义、借口(城市建设和招商引资是最大借口)下进行着,大量的本属农民集体所有的农村土地(相当比重的耕地)迅速地、没受多少节制地借征用之名转化为项目、商业用地。尽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五章对土地征用(建设用地)有明确规定,但因地方政府(县、乡)、土地主管部门巨大的“自由”处置空间和监督的虚置,农民在土地征用过程中处于失语状态,加之土地需求者强大的贿赂投资,农村土地征用泛滥不已,对土地资源、政府财政(土地)收入、农民和农村稳…  相似文献   

17.
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建设用地指标分配的实质是下级政府、公众和上级审批政府之间的一个博弈过程。由于三方主体信息了解的不充分,因此存在的是一个完全信息不对称的博弈过程。上下级政府加强沟通、增加公众参与力度能使建设用地指标分配既有利于经济发展也有利于保护耕地。  相似文献   

18.
节地型高速公路素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吃地大户 按照最新修订的<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要求,到2020年末我国耕地保有量要不少于18.05亿亩,我国现有耕地面积为18.26,亿亩,这就意味着今后13年内,我国耕地减少量必须控制在2100万亩以内.而据有关部门测算,规划期内各项基础设施用地需求总量超过4500万亩,公路用地预估需求大于3000万亩,其中,仅国家级高速公路网建设,每年需要用地220万亩,占正常年份全国农用地转建设用地指标的一半以上.  相似文献   

19.
7月2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近期加强土地管理的重点工作。会议要求近期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切实加强耕地保护,确保耕地保有量不减少、质量有提高。(二)严格依法依规管地用地,坚决防止违法违规用地反弹。(三)认真落实((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加快规范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管理。  相似文献   

20.
中国耕地供需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5  
研究目的:探讨中国城市化 — 工业化用地需求和满足粮食安全的耕地供给之间的消长关系及变化规律,以期为国家土地利用政策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首先提出关于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即满足粮食安全的人均耕地需求)和耕地非农化逻辑斯蒂的假设。然后对历年中国耕地的统计数据进行订正,重建1980 — 2006年耕地数据序列。据此计算了同期的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反映耕地需求和供给的对比关系),并验证耕地非农化逻辑斯蒂假设。研究结果:保障粮食安全的人均耕地需求数量逐渐降低,耕地压力指数虽先降后升但总体呈下降趋势。中国在基本满足城市化 — 工业化用地需求和生态退耕,因而满足粮食安全需求的耕地供给不断减少,同时人口又不断增加的情况下,粮食安全状况非但没有恶化,反而有所改善;耕地压力指数非但没有加重,反而有所减轻,根本原因在于土地生产率的不断提高。耕地非农化逻辑斯蒂增长过程的推导和证明,显示了两个拐点分别出现在1980年和2050年,前者是从缓慢到加速的转折点;后者是从增长到停滞的转折点,保证粮食安全的耕地供给将趋于稳定。其间还有一个由加速到减缓的拐点将出现在2015年。研究结论:城市化 — 工业化用地需求和粮食安全用地需求可以兼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