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切实增强农民在农村土地整治中的主体地位、完善农村土地整治制度、提升农村土地整治综合效益,通过文献资料法、调查法对增强农民在农村土地整治中的主体性地位的必要性、农民参与土地整治的意愿及土地整治因农民主体性地位缺失而造成的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增强农民在农村土地整治中的主体性地位十分必要,为切实增强农民主体地位,应在完善农村土地整治管理办法、将农民集体纳入项目管理体系、加强农民参与农村土地整治项目程序设计、加强对农村土地整治中农民权利实现的监管等方面做出努力.  相似文献   

2.
农民参与土地整理现状及政策建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目的:了解农民认识、参与土地整理的现状及愿望,为建立农民参与土地整理机制提供政策建议和决策参考.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和统计分析法.研究结果:农民对土地整理有一定的认识,并参与了土地整理,但农民的认识不全面、参与不深入,对土地整理存在自己的愿望.研究结论:加强土地整理知识宣传和培训,建立农民全程参与土地整理机制,成立土地整理农民组织,发挥农民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农民广泛、全程、有组织保证地参与土地整理.  相似文献   

3.
土地整治:加强公众参与促转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年)》提出"加强规划实施的公众参与性",但要实现真正的公众参与,特别是农民参与土地整治并不容易,需要深刻理解公众参与的理论基础,充分认识公众参与对土地整治的重要性,构建合理的参与制度,从而有效贯彻"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密切联系群众"的根本路线。土地整治中公众参与就是要在项目全过程中,政府及土地部门、群众等利益相关方广泛参与,通过相互协商,最后共同确认项目方案并参与项目实施及完成后的监督过程。  相似文献   

4.
现在很多地方提到在土地整理、村庄整治的过程中要保障农民利益,但主要都是落脚在对农民的补偿上的。我在很多地方看到,这些地方搞土地整理、村庄整治,本身是着眼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复垦出来的土地,则用于置换城市建设用地的指标,政府由此获得土地出让收益。这部分收益除去对农民的安置、拆迁户的补偿、土地整治的费用之外,还有一大块净收益。  相似文献   

5.
土地整治监管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整治监管是土地整治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和关键。针对当前土地整治监管过程中出现的监管基础薄弱、缺乏依据、制度建设不足等突出问题,建立了"四位一体"土地整治监管体系,从强化监管组织建设,创新监管模式、构建全社会参与监管新机制、监管技术手段的信息化等方面提出了强化我国土地整治监管的对策及建议,为提升我国土地整治监管质量和效率提供了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6.
[目的]利用Cite Space可视化文献分析软件,对1985~2015年CNKI总库中文核心期刊和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土地整治研究的5 309篇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得出当前土地整治研究热点、作者群以及主要研究机构的知识结构图谱。[方法]文章采用了文献计量可视化方法和对比分析法。[结果](1)自中国土地学会成立以来,中国土地整治研究主要围绕"土地整理"、"土地整治"、"国土资源"等展开;(2)国土资源部、西南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等是主要的研究机构;(3)《中国土地》是土地整治相关研究刊载论文数量最多的期刊,《中国土地科学》、《农业工程学报》以及《资源科学》是刊载土地整治研究论文重要的核心期刊。[结论]除了传统的土地整治视角下,建设用地减量化,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区设置,农村居民点用地整治潜力评价、布局和空间结构优化以及农户整治意愿影响因素、未利用土地开发适宜性评价、工矿区土地复垦等研究外,在新的国内形势影响下,资源经济效益评价以及绩效评价等也是重点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土地整治公众参与机制中的社会资本及其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目的:分析土地整治公众参与机制中的社会资本内涵、表现形式及其作用于土地整治的实现途径。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归纳分析法,实证分析法。研究结果:厘清了土地整治公众参与机制中社会资本的概念及层次内涵,阐述了社会资本作用于土地整治的两种实现途径。研究结论:(1)社会资本是农民之间合作的基础,体现在以信任、互惠、规范和合作为基本特征而构建的社会参与网络;(2)土地整治公众参与机制中的社会资本在农村基层组织中得以显化,是建立和优化土地整治公众参与机制的充分必要条件;(3)社会资本与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8.
研究目的:归纳分析2019年国内外土地工程与信息技术领域的研究进展,展望2020年国内研究趋势.研究方法:文献法.研究结果:2019年国内土地工程和信息技术根据国家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战略的要求和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思想,聚焦以生态优先的国土整治与开发,催生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矿山生态修复和土地监测及可视化等研究热点;国外研究侧重于土地整理再分配、土地复垦评价体系、土地开发的环境问题、生物修复技术、土地动态监测及评价.研究结论:2019年土地工程与信息技术,在国土综合整治、生态环境修复、国土空间开发、土地复垦质量、土地修复方法、动态监测技术等方面有所发展.2020年,将继续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及生态环境修复技术及标准,进一步完善土地复垦学科体系、研发污染土地修复新材料与技术,以及加快土地信息技术多维度发展.  相似文献   

9.
研究目的:分析市场化土地整治对乡村振兴的助推作用,为改革完善土地整治运行机制提供决策依据。研究方法:理论分析与经验分析相结合。研究结果:通过对成都18个市场化土地整治项目、1 187户上楼农民的调查发现,市场化土地整治对乡村振兴起到了重要的助推作用,农民的满意度与公平度认知比较高,但因机制设计尚存诸多不足,对乡村振兴的助推还不够同步和彻底。研究结论:市场化土地整治是一把“双刃剑”,应站在服务乡村振兴的立场,从目标导向、市场深化、利益机制和集成系统4个方向改革完善土地整治运行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化土地整治在“筹集建设资金、重塑空间形态、提供要素保障、激活资产功能、诱发连锁效应”等方面的助推作用。  相似文献   

10.
研究目的:归纳分析2021年国内外土地工程与信息技术领域的研究进展,展望研究趋势。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研究结果:2021年,国内研究主要集中在国土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基础理论、土地开发强度与模式、土地整治模式与功能、复垦土壤质量及生态环境效应评价、生态修复关键区识别与分区模拟、土地利用与覆盖信息提取及基于不同视角的土地信息多尺度动态监测;国外研究重点关注城市化背景下土地开发模式与评估、土地整理区划、土地复垦质量、土地修复材料与方法、景观与可持续土地生态恢复耦合、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信息处理与动态监测技术。研究结论:2021年土地工程与信息技术在土地开发模式、农用地整治、土地复垦质量、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土地信息获取与处理技术等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2022年及未来,将在生态文明建设及双碳战略的背景下,重点关注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低碳转型、土地复垦理论与评价、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理论与技术、乡村振兴背景下村庄综合整治以及土地信息监测的高精度与多尺度优化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正##说到公众参与,近年发生的两类事值得回顾和深思。一是土地整治中的农民维权事件,二是不断涌现的农民耕保协会现象。由于缺乏农民的意见、建议或要求,土地整治项目实施出现偏差,这是一种体制性缺陷。土地整治项目由国家投资,在项目实施上采用自上而下的运作模式,全程也基本上是自上而下的行政机关内部处理方式。项目实施单位需要的是对上级负责,而不必对受益方农民负责,其后果是  相似文献   

12.
自2009年6月,江苏省金坛市直里村率先成立农民耕地保护协会以来,江苏、湖南、湖北、河南等地陆续出现类似组织。这一现象吸引了各界人士的关注,更是引发了业内管理者、学者的热议。公众参与问题也再次被推向舆论前沿。新一轮土地整治规划如何科学编制、4亿亩高标准基本农田如何落地、耕地如何得到切实保障等等,这一系列问题都迫切需要更加完善的制度平台作支撑以及公众的全面积极参与。本期特开辟专栏,邀请业内相关专家学者就公众参与问题各抒己见,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3.
[目的]土地整治作为一项保障民生的重要措施,事关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增美,更是落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重要方面。因此,农民满意度对于衡量土地整治的成效具有重要作用,对优化"三生"空间布局具有深远的意义。[方法]文章通过对研究区10个样本村进行实地调研,借助熵权TOPSIS模型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研究区的土地整治满意度和影响满意度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1)研究区农户文化程度多为小学及小学以下,农业收入占比较大,农户参与土地整治工程积极性较高,并且对于土地整治的效果较为关注;(2) 4个满意度指标的整体得分值较高,说明区域土地整治效果较好;(3)农户人均收入、原有田块整治度、原有道路完善度、原有灌溉完善度对土地整治工程实施满意度均有正向相关作用,平均坡度和到城镇最小距离对土地整治工程实施满意度具有负向相关作用。想要提高土地整治工程满意度,需从田块本身研究出发,综合考虑田块完善度、道路条件、灌排条件以及区位条件,从而建设农户满意度更高的土地整治工程。[结论]要提高农户对工程建设的满意度,建议前期对项目区田块自身条件和区位条件、道路和灌排条件以及农户收入进行深入调查,尽可能广泛听取农户意见,争取更多农户参与,建设可以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转移非农劳动力,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农户收益的高质量、高标准土地整治工程。  相似文献   

14.
统一概念为土地整治保驾护航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伴随着土地整治管理体制的变迁和土地整治内涵外延的不断拓展,土地整治的概念在不断发生变化●只有统一概念,凝聚共识,才能达到统筹规划、统一标准、整合资金、整体推进的目的十余年来,我国的土地整治走过了不平凡的发展历程。从管理体制看,按照"把权力和责任放下去、把服务和监管抓起来"的思路,逐步形成了"部级监管、省级负总责、市县组织实施"的管理格局,集中统一、全面全程的监测监管体系初步建立。与此同时,土地整治本身也在发生深刻变化:在范  相似文献   

15.
新形势下土地整治主要是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合理整治和分配城乡土地,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提高农民收入。目前土地整治模式存在一些问题,如土地整治多由政府控制、缺乏相应的保障制度、农民权益受损等,特别是强迁强搬,严重损害农民利益,不利于社会稳定。因此要不断创新土地整治模式,合理分配权益,促进城乡建设稳定健康发展。本文就此主要分析了土地整治模式创新及其权益分配优化问题。  相似文献   

16.
目前开展的土地整治项目,主要由政府投资实施,今后需要民间资本的广泛参与.2010年5月国务院出台<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 "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土地整治","积极引导民间资本通过招标投标形式参与土地整理、复垦等工程建设",这为民间资本参与土地整治明确了政策指向.那么,民间资本应如何参与土地整治?  相似文献   

17.
土地整治作为城乡统筹的重要平台和有力抓手,在保护耕地和保障发展、节约集约用地、缩小城乡差距等方面意义重大。当前,土地整治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其范围、内涵、目标、运作方式也在发生着深刻转变。在此背景下,本文对土地整治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并从政府、市场和农民三个方面,对土地整治的运行机制逐一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构建土地整治创新机制,即激励机制、约束机制和保障机制,确保土地整治工作的顺利实施,赋予土地整治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分析江苏省丰县华山镇华山村村民调查数据,从道路、桥梁、水利、建筑和环保5个方面,对农民村庄整治满意度进行分析。[方法]运用四分图模型,选取江苏省丰县华山镇华山村农民的调查数据,选取乱堆乱放、农宅环境、公共绿化、路灯安装、桥梁整修、广场建设、河道疏浚、公厕整治、供水质量、外墙整修、道路整治、垃圾处理、农厕整改、污水处理等14个指标对农民村庄整治满意度进行研究。[结果]满意度评价结果与实际调查情况大体一致,农民对村庄整治总体满意,其中对河道疏浚和公厕整治项目满意度较高,对因资金缺乏引起供水质量、外墙整修和农厕整改等整治不彻底的项目评价较低;村庄整治中,农民对路灯安装和道路整治项目最为看重;其次是供水质量、桥梁整修、垃圾处理、污水处理和外墙整修等5项指标。另外,规划质量、管理机制是否健全等也一定程度影响农民满意度。[结论]建议采取多渠道筹集资金、科学制定规划方案、激发村民参与积极性和建立长效管理机制等措施提升农民村庄整治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土地综合整治效益评价研究——以河南省陕县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选取陕县2个土地整理项目、4个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借助层次分析法(AHP)对陕县土地综合整治从经济、社会、生态三个方面效益进行评价分析,并构建相对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得出如下结论:土地综合整治效益优于土地整理效益、经济基础是土地综合整治效益高低制约因素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科学合理地对土地综合整治项目进行分析和评价,对促进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标准样地概念引入到基于农用地分等标准样地成果体系的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分析和评价中,分析了标准样地在土地综合整治中的适用性,提出了基于标准样地的土地综合整治的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方法,并将这两种方法应用到广西的右江河谷区,探讨其在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各环节的分析与评价中应用方法.结果表明,标准样地可以有效的建立土地综合整治中耕地质量控制标准和整理后耕地质量的评价,对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的实施管理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