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企业外部隐性知识集成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前我国越来越多的装备制造业为了快速地推出新产品,不再独立研发,而是选择合适的外部技术进行技术集成创新;而技术集成中最重要的是外部隐性知识的集成。首先分析了装备制造企业对外部隐性知识的获取和吸收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缺乏外部隐性知识集成的有效模式。在企业外部隐性知识集成的需求分析基础上,提出了企业外部隐性知识集成模式。最后,以奇瑞汽车有限公司为案例分析外部隐性知识的集成过程。  相似文献   

2.
知识资本计量模式的设计与选择不仅取决于计量目标的设定、计量属性和计量尺度的选择,还受计量模式所生成的数据类型与目标使用者所需数据类型的匹配程度影响,以及完整性、独特性、独立性、同质性和公度性等因素的约束。企业应该在综合考虑上述三类因素影响的基础上进行知识资本计量模式的设计或选择。基于对外报告目标,如果企业希望在现有的知识资本计量模式中进行选择,财务计量模式相对较好,计分卡模式可以作为有益的补充,指数模式则不适合单个企业特定期间对外报告目的;如果企业决定自行设计知识资本计量模式,从理论上说,理想计量模式应该是一种财务计量模式。  相似文献   

3.
基于知识溢出型创业理论,从知识特性入手,研究了大学知识溢出驱动的两类衍生企业的创建模式及影响因素,提出"创业机会特性与企业创建模式匹配"的研究思路,并探索了母体大学、技术发明人、区域创业环境等驱动要素对衍生企业创建模式选择的调节效应。运用Logistic回归方法对322家衍生企业的调研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先进性高、隐含性高的知识更倾向于以大学衍生企业创建的方式实现其经济价值;母体大学的政策引导和区域创业环境有效调节知识特性对衍生企业创建模式选择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从知识收益的角度分析了知识收益对企业边界的影响。首先定义了两种不同的知识收益——私人收益和集体收益。知识学习的两种收益对于企业来说是同时存在的、又是相对的,企业面临着知识学习的私人收益和集体收益最大化的选择。接着论述了不同的组织结构形态与知识收益的关系。其中,企业组织对应着对知识学习的集体收益的最大化,市场组织对应着对知识学习的私人收益的最大化,网络化组织则是对知识学习的集体收益与私人收益的综合考虑。最后,得出企业和市场并没有本质区别的结论,无论是企业、市场,还是介于企业与市场之间的网络组织都只是追求知识收益最大化的结果,企业、市场和网络组织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相互替代的。  相似文献   

5.
网络视角下的企业内部知识流动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效的知识流动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从企业技术网络和社会网络对知识流动的影响分析入手,探讨了在两种网络共同作用下的知识流动的概念、特征,提出了技术网络和社会网络下知识流动的不同模式,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企业内部知识流动体系模型并进行了实例分析。  相似文献   

6.
技术创新过程中的技术知识流动是技术知识的生成与转化过程,包括企业内部和企业外部两种流动类型;吸收能力和邻近程度是影响技术创新过程中技术知识流动的两个重要因素;针对技术创新过程中技术知识流动的实证研究具有相似性。根据以上研究框架,梳理了国内外有关技术创新过程中技术知识流动方面的研究成果,并对未来研究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7.
刘岩  高艳慧  沈聪 《技术经济》2020,39(9):1-10
基于知识基础理论,利用中国电子信息行业51家企业自2009年至2015年发明专利数据,并结合发明专利申请人的所有权属性,将合作伙伴划分为学研合作伙伴和其他企业两种类型,运用多项logistic回归实证检验技术知识基础相关与非相关多元度与企业合作伙伴选择类型之间的关系,研究结论显示,与不合作相比,企业技术知识基础相关多元度正向促进企业与其他组织(包含学研和其他企业)建立合作关系;而企业技术知识基础非相关多元度的提升,有利地促进了企业与其他企业之间合作关系的建立。  相似文献   

8.
黄宇驰 《技术经济》2007,26(7):18-23
交易成本理论在分析企业进入模式的选择时,将机会主义作为关键的假设,但这种分析忽略了知识是以各种方式结合在一起的,这种结合减弱了机会主义的威胁,因此一种不同于交易成本的框架——知识为基础的框架建立起来了。这个框架将知识为基础的能力区分为建构能力和组合能力,它们影响着进入模式的选择。企业的知识战略对进入模式的选择也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知识经济背景下,能否有效实施知识创新成为企业能否赢得生存与发展的关键所在。切实提升知识创新能力是企业开展知识管理的主要目标与重要内容,也是知识经济背景下企业重塑其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保障。改变孤立研究"知识创新"单一节点的传统思路,基于知识管理的崭新理念提出系统化的知识创新观,分析建立企业知识创新循环改进机制的意义及其思路,进而深入探讨了建立企业知识创新循环改进机制的方法路线以及相应的技术策略,以期建立长效稳健的企业知识创新循环改进机制。  相似文献   

10.
西方企业的知识管理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苏 《经济管理》2001,(6):57-62
哈佛大学汉森、罗利亚教授等人对西方企业的知识管理模式予以了开创性的研究。本文结合众多的案例,对他们总结出的两种知识管理模式,也就是编码知识管理模式和人物化管理模式予以进一步的对比分析。重点分析了这两种管理模式在投入产出、创造价值方面泾渭分明的区别,然后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企业应该如何在这两种模式中作出正确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