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所谓公平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机会公平,即参与经济活动和收入分配的机会相同。二是收入分配的规则公平,国家的收入分配法规或企业的分配制度对每个人都应平等、公正。三是收入分配的结果公平,即每个人所取得的收入应与其提供的劳动或生产要素相适应,合理的收入差距不能视为不公平。所谓效率即经济效率,它有两层含义:首先从宏观层面看是指资源配置的效率,即经济资源在全社会的合理分配,使社会生产符合社会需求。其次是微观层面,即经济活动的效率,包括劳动生产率和各种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一般可以用投入(劳动和物化劳动)与…  相似文献   

2.
效率主要是指经济效率,从微观经济运行角度看,效率表现为各经济主体生产经营效能的充分发挥;从宏观经济运行角度讲,效率表现为资源在社会各生产部门的有效配置。公平从传统意义上讲,包括生产条件的平等,分配尺度的平等,机会的平等,分配结果的平等。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中的公平应是指机会的平等和条件的平等。因此,我认为:  相似文献   

3.
<正> 一、个人收入分配中的两大问题:平均主义和不公平我国个人收入分配体制的改革目前正面临着双重的挑战:一方面是合理拉开收入差距的改革目标尚未实现,平均主义、吃“大锅饭”的现象仍比较严重地存在并又有新的发展;另一方面是社会分配不公平及收入差距悬殊的倾向已经出现并府继续扩大的趋势,人们各自对社会所做的贡献同自己的收入很不相称。这是造成个人收入分配秩序紊乱的截然相反的两个社会现象。它们绞在一起,严重危害着新的收入分配体制的建立,并使得社会商品经济新秩序也难以顺利地形成。个人收入分配活动之所以在改革过程中出现了截然相反的两个方面的问题,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们在近几年的经济体制改革中侧重于企业外部经济利益机制的转换,面对于企业内部经济利益机制的转换没有给以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4.
论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平与效率是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政府追求的两大政策目标,也是衡量人类社会是否进步的两个根本的价值尺度。它的广泛使用,导致效率与公平——“谁优先排序”的问题争论不休.事实上,对公平的正确理解应该是:“不把公平解释为收入分配的均等或财产分配的均等,而把公平理解为获取收入或财产的机会的均等”。笔者认为,厉以宁教授的这一观点很有指导价值。它提示我们:要克服以往争论中的片面性,就必须对公平与效率、平等与效率的关系做出科学界定。  相似文献   

5.
社会收入分配关系到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因而一直是个敏感问题。经过十多年的经济改革,人们的生活水平都有了较大的提高,社会收入也有了显著的增长,但是,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社会收入分配不尽公平,尤其是近些年来,差距越来越大,已经成了一个显著的社会问题,如果这一问题处理不当,低收入者越来越多,将会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一、社会收入分配差距现状据世界银行测算,一是我国城镇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1990年为0.23,1994年(中国人民大学社会调查中心测算)为0.370,按家庭户收入计算为0.377。二是我国农村居民个人收入的基尼…  相似文献   

6.
“效率优先”原则过时了吗——公平与效率关系新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什么是公平?理论界众说纷纭,经济学家、伦理学家、社会学家们从不同的角度做出了各自的解释和分类,迄今难有统一的意见。如有的人认为公平就是“社会公认的平等”,有的人认为公平“是指有关经济活动的制度、权利、机会和结果等方面的平等和合理”,有的人认为公平就是“机会均等,分配公平”。公平的含义虽然内容很多,但是归结起来大体是三种:一是起点公平,二是过程公平,三是结果公平。所谓起点公平,是指机会均等,竞争者大体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社会上一些不公平的现象有些表现在起点不公平上。如垄断型企业通过垄断可以获取非垄断型企业难以得到的超额利润,它与非垄断型企业不在同一起跑线上。又如国有企业离退休人员多,债务和社会负担重,而私营企业或民营企业基本无离退休人员,社会负担轻,二者竞争不在同一起跑线上。  相似文献   

7.
机会公平问题一直都是收入分配领域研究的重点。大量的国外相关研究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测度标准:代际收入流动,其大小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一个社会的机会平等状况。在我国贫富差距日益扩大的今天,对这个问题的研究是非常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8.
收入和财富分配的不平等是我国目前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德沃金的资源平等分配理论不仅对西方社会产生重要影响,而且对我们在处理公平与效率、教育公平和社会弱势群体等分配问题上也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同时,资源平等理论在分配范围、实现方式和分配目标上的局限性也为我们解决分配的不平等提供了很好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总体收入分配变动趋势及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中国的收入分配问题变动趋势提出了三个基本判断:第一、正常的总体收入分配不平等变化呈波浪式上升趋势。第二、1992年以后,伴随市场化程度逐步提高,高收入群体迅速崛起,不同收入人群组的收入水平呈非常明显的发散态势。第三、最低收入群体的收入阶段性徘徊不前是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重要表现之一,相对于不断提高的货币化程度而言的收入水平过低,是影响需求和社会稳定的主要原因之一。机会公平有利于社会稳定,机会公平也应当是扩大内需的重要内容,机会公平也是生产力。辨证看待库兹列茨假说,处理好长期和短期关系,非常有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
转型时期贫富差距的扩大主要表现在个人收入悬殊,城乡收入不平衡,区域差距扩大这三个方面。原因是市场经济是以追求效率为主要目的,忽视了社会公平,转型时期的社会保障也不齐全,因此,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要兼顾效率与公平。对个人收入悬殊的情况应完善税收政策,调节收入分配;城乡差距方面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在区域发展不均衡方面要进一步实施西部大开发,政策向西部倾斜。  相似文献   

11.
促进和实现分配领域的公平是世界各个国家共同面对的一个课题,也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回答和解决的问题,这不仅是一个重大的经济问题,而且也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对于促进我国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一、分配领域公平的本质和内涵分配领域的公平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在不同性质的社会,同一社会性质但不同的历史阶段,不同的阶级和阶层,乃至不同层次的人都会有不同的理解,但一般认为,分配领域的公平就是收入分配的公平,社会成员收入差别不过分悬殊。这是一种单纯、朴素的公平观,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谈…  相似文献   

12.
短短20余年春花秋实,中国人奇迹般地挥手作别短缺经济,整体上迈进了小康,国民整体收入水平迅速提高。根据中新社报道,目前中国基尼系数约为0.39,已进入国际公认的收入分配警戒线。贫富过分恳殊,两极分化严重,必将损坏社会公正,给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带来诸多不利因素,引发一系列社会矛盾。针对贫富悬殊、两极分化的出现,我国政府结合分配制度改革实践提出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重要原则。问题的解决需通过标本兼治,建立机会平等的社会公正,改革与收入分配制度相关的政治体制,最大幅度地减少不正常、不合理收入分配现象,彻底破除平均主义观念,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规范收入分配行为,真正实现效率与公平的辨证统一。起点、终点力求平等,先富、后富同富而不同步。  相似文献   

13.
《经济研究》2017,(3):61-75
税收竞争和资本外流风险导致辖区政府追求高增长、不分配(低税)政策,但是,良好的投资环境可以在较高税负的前提下吸引住资本,既使经济增长,又使收入公平分配。本文在一个非合作开放经济框架中构建的理论模型表明:(1)资本税负越重,资本外流越严重;(2)如果投资环境改善,资本流入且促进经济增长,工人依附资本取得劳动报酬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收入不平等;如果投资环境恶化,资本进一步流出至外地获取收入并使本辖区经济增长减速,工人失去资本依赖且无法取得收入,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收入不平等。联立方程计量分析验证了理论命题。本文的政策建议是,保持对资本所得的有效税负,改善投资环境,形成经济增长与收入公平分配并行的路径。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的公平效率观及对我国收入分配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马克思提出的按劳分配理论出发,对马克思收入分配理论中的公平效率观进行了初步探讨。马克思的公平效率观主要包括权利平等的实质、权利平等的相对性、平等权利和公平状况的实现程度、社会中弱者的生存权以及按劳分配思想中所蕴涵的效率观点。马克思的公平效率观对于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收入分配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收入分配不公是个人收入分配不公平的简称。自1979年以来。我国国民收入的分配体制、分配关系和分配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在个人收入分配上以下述几方面的变化最为显著:第一,个人收入以固定收入为主,但收入渠道多元化,分配方式仍以按劳分配为主,但分配方式多样化;第二,分配权力由过去的过分集中走向统分结合,基层单位的收入分配趋于自主化和灵活化:第三,个人工资外收入比重扩大,但扩大幅度各异:第四,个人收入增加较快,1979—1986年全国国民收入平均每年增长12.6%,而职工工资总额每年增长14.3%,社会劳动生产率与职工平均工资增长之比为1:1.16。这些变化归结起来就是:传统的”大锅饭”体制正在被打破,但新分配体制又尚未完全建立,在新旧体制交替过程中,旧体制平均主义的弊端还没有根除,新形势下又派生出了一系列新问题。分配不公即是当前个人收入分配中最为突出的一个问题,各方面反应十分强烈。  相似文献   

16.
<正> 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是工资体制改革遇到的一个基本问题。人们对此大体有三种回答:一是使公平与效率相结合;二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三是公平与效率分别实现。我们主张后一种办法。因为,把“公平与效率相结合”视为我国个人收入分配原则未免失之笼统,孰先孰后不明确,在实际操作中易出偏颇。至于“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办法,虽然突出了效率这个重点,但仍把经济领域要解决的效率问题,同社会领域要解决的公平问题混淆了,从而不利于通过个人收入分配刺激经济效益。因此,我们主张把公平与效率分开解决。劳动报酬的多少,只取决于个人劳动成果的多少,为此应建立以效率为导向的工资体制;而解决公  相似文献   

17.
本文界定了分配公平、经济效率与社会稳定协调性的内涵,构建了分配公平、经济效率与社会稳定协调性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分配公平、经济效率与社会稳定协调性的测度方法,对1990—2012年中国分配公平、经济效率与社会稳定之间的静态协调性和动态协调性进行统计测度。研究结论表明:中国收入分配公平程度得到改善,经济效率持续提升,社会稳定程度缓慢下降,经济社会整体发展态势良好;从静态协调度来看,中国分配公平、经济效率与社会稳定三系统之间总体上处于基本协调状态,分配公平与经济效率之间处于非常协调状态,分配公平与社会稳定之间处于比较协调状态,经济效率与社会稳定之间处于基本协调状态;从动态协调度看,中国分配公平、经济效率与社会稳定三系统之间总体上处于基本协调状态,从发展趋势看,各系统动态协调度均表现出稳步上升的态势。  相似文献   

18.
中国分配制度转型的基本特征就是政府权力膨胀促使"市场型"要素分配模式变异为"权力型"要素分配模式,造成人们之间机会不平等,进而导致社会收入差距不断扩大。要缩小社会收入差距,重塑社会收入分配体系,必须从解决产生分配不公平的根源入手,即继续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严格界定收入分配领域中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实现人们之间机会平等。  相似文献   

19.
陆百甫 《财经研究》2002,28(12):3-5,29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我国分配制度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客观地认识当前我国个人收入分配的现状,分析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原因,正确认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收入分配方针,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我国个人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并加强政府在调节收入分配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对基尼系数的重新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收入分配问题涉及到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切身利益,从而成为全体社会成员普遍高度关注的问题。收入分配问题研究的核心是“公平与效率”,拉开收入差距,可以刺激人尽其才,优化人力资源配置,保证社会生产的活力,促进经济效率的提高。但是,收人差距过大,造成贫富两极分化,大多数社会成员不能从经济增长的成果分配中得到满足,不仅不能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