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基于浙江省农村固定观察点办公室的微观家庭面板数据,选用了一个包含预防性储蓄动机的跨期动态家庭储蓄模型来检验浙江省农户的预防性储蓄行为。研究结果表明,虽然浙江省农户在1995—2006年的储蓄行为均具有强烈的预防性储蓄动机,但在2002年前后发生了较大的转变,预防性储蓄动机在2002年后有所减弱。2003年开始,浙江省农户保险支出的增加使农户储蓄大幅度减少,保险支出和农户储蓄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
<正>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主要依靠家庭保障,老百姓的储蓄有相当一部分是预防性储蓄,家庭储蓄率不断提高正是一种家庭预防性保障需求上升的必然结果。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已初步建立起了生、老、  相似文献   

3.
家庭既是情感的港湾,也是事业的基地。有人说,一个合睦的家庭,是成功者的孵化器,是他奋斗之船稍加休息的港湾。同风雨,共命运,心连心,这是一个家庭和睦幸福的标志,也是一个家庭战胜困难、不断发展的保证。我们全家的格言是:"人生如书,作  相似文献   

4.
在德国,住房储蓄是唯一能得到国家奖励的一种储蓄形式。1996年开始实行的经过改进的新政策使更多的家庭能享受到政府的这项优惠政策,从而帮助更多的家庭实现购买个人住房的梦想。 德国政府的住房储蓄奖励政策主要有三大项。 (一)住房储蓄奖金。 1、对年满16岁以上的单身者,年收入不超过5万马克的,对其第一年住房储蓄存款(最高1000马克)奖励10%,即100马克。 2、对夫妻两年收入不超过10万马克的家庭,对其每年住房储蓄存款(最高2000马克)奖励10%,即200马克。 3、储户在存款期满七年以上者,不购买住房也可以得到政府的住房储蓄奖励。  相似文献   

5.
▲美国:号召孩子从小储蓄美国儿童的理财教育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同时也得到美国政府的重视。通过美国教育部资助,全国34个州的3000所中小学生每年会参加一项储蓄计划——"为美国而储蓄"计划。美国儿童理财教育最主要还是来自家庭和学校。从孩子踏进幼儿园起,孩子们就会接受有关理财概念。此外,美国人常常将自己不需要的东西拿出来拍卖或者捐赠,而小孩也会将自己用不着的玩具摆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山西和浙江 2 0个固定跟踪观察村的农户家计调查资料为基础 ,对 1 986年以来农户家庭的储蓄与借贷行为从总体到分组进行了多角度的深入分析。发现无论是在沿海还是在内地 ,随着时间的推移 ,收入水平的增长、农户家庭的储蓄水平均呈上升趋势 ,且上升幅度明显高于收入增长。但储蓄面的变化相反。借贷水平的变化同样相反 ,随着时间推移 ,内地的借贷偏向生活 ,且趋向收敛 ,沿海则偏向生产 ,且扩大趋势明显。  相似文献   

7.
本文运用时间序列数据和面板数据对影响中国农村居民储蓄行为的客观因素构建了储蓄行为模型,并进行了定量分析。模型估计结果显示:收入是影响农村居民储蓄行为的主要因素;在外部因素中,利率、货币化程度等因素对农村居民储蓄行为具有显著影响。此外,在同等外部条件下,不同农户的家庭规模、借贷数量、缴纳税费等方面的差异对农村居民储蓄行为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本文运用大量的农户家庭调查资料,对决定中国农户家庭储蓄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索。从实际出发,构建了一个有丰富解释说明,且能对各种类型变量均有所考虑的储蓄模型。研究发现,(a)流动性约束、预防性储蓄动机以及工业化等对储蓄率的上升贡献相当大,且为正值;(b)在帮助解释区域间储蓄率的差异中,文化因素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因素;(c)家庭生命周期的“∪”型分布假说被拒绝,相反“∩”型分布发现;(d)当家庭财富与储蓄率的相关关系表现为负值时,持久收入假说也被拒绝。  相似文献   

9.
家庭增财之法家庭如何有效地投资?以下两种家庭增财法不妨一试。一、先求保值钱存银行。如何储蓄最合算呢?有关专家测算出了一些储蓄优选法。如先存5年,再存3年,这样存8年比一次存8年获利更多。大额定期存单利率较高,是目前比较受欢迎的方式。有钱存银行风险度很...  相似文献   

10.
《农村经营管理》2003年第3期刊登张志平、吴志宾同志“关于《实施农村土地承包法》应具体明确的几个问题”一文(以下简称“张文”),读后很受启发。本文谨结合《农村土地承包法》的学习理解和工作实践也谈几点粗浅看法,兼与“张文”商榷。一、在“全家”之后加上“或家庭部分成员”的建议不妥“张文”第一个问题提出:《农村土地承包法》第二十六条第二、第三款对“家庭部分成员”迁入小城镇或设区的市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去留问题没有做出规定,各地在实施时应加以具体规定。并建议各地制定实施办法时,在该两款主体词“全家”之后加上“或家庭部…  相似文献   

11.
本文运用1997—2006年省际动态面板数据研究了我国农村居民储蓄率变动的决定因素,并检验了永久收入假说(生命周期理论)对我国农村居民的适应性。实证研究发现,我国农村家庭储蓄率持续攀升以及时空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农村居民储蓄习惯(滞后储蓄率)、收入增长率、实际利率和宏观经济波动;但与人口年龄结构相关的因素对农村居民储蓄率变动影响较小,实证结果部分支持生命周期理论假说。因此,从中短期来看,我国农村居民家庭储蓄率依然较高,应设计出刺激农民消费、减少储蓄的中短期政策组合,同时从制度层面理顺农村储蓄资金转化为投资的渠道。  相似文献   

12.
对有的人来说,花钱是愉悦的享受,储蓄却好似痛苦的惩罚。其实,你可以把储蓄看作游戏,一旦意识到它充满着智慧的挑战,就会取得成功。试试下列几种方法,会帮助你实现储蓄目标。  相似文献   

13.
家庭是人们生活的港湾,做好消毒,保持卫生,是保障全家身体健康、盈造优质生活环境的重要方面.农家家庭日常消毒主要包括畜舍消毒、空气消毒、餐具消毒、手的消毒和衣被类的消毒等.  相似文献   

14.
家庭是人们生活的港湾,做好消毒,保持卫生,是保障全家身体健康、盈造优质生活环境的重要方面。农家家庭日常消毒主要包括畜舍消毒、空气消毒、餐具消毒、手的消毒和衣被类的消毒等。  相似文献   

15.
<正>山西隰县联社支持当地玉露香梨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采取了"三个到位"等有效金融服务措施,为家庭农场插上了腾飞的翅膀6月末的"中国金梨之乡"山西隰县,玉露香梨刚刚被家庭农场的主人小心翼翼地套上果袋。隰县的塬、坡、沟,成片成片的梨园枝繁叶茂,长势喜人,迎接着又一个丰收之年。阳头神乡竹干村,村民李林祥全家出动,在自家的玉露香梨家庭农场进行疏果,梨园里不时传出欢快的笑声。李林祥信心满满地说:  相似文献   

16.
这些银行储蓄规定你知道吗?秦跃武几乎每个家庭都会与银行打交道,但对储蓄业务的一些细微规定,并不是人人都清楚,现介绍如下:①各种储蓄存款以元为计息单位,元以下角、分不计利息。②储蓄存款的存期是从存入日算起至支取前1天止,存人的当天计息,支取的当天不计息...  相似文献   

17.
根据相对收入假说,收入差距对消费的影响源于人们寻求社会地位而消费储蓄的动机。本文利用2004—2012年浙江省农村固定观察点数据,研究发现:在控制农村家庭纯收入后,收入差距对农村家庭服务性消费仍然有显著影响,基尼系数每下降0.1个百分点,服务性消费增加23.7%。这期间基尼系数由0.398降至0.327,可以解释浙江省农村家庭服务性消费增加的8.13%。同时发现收入差距对农村低收入、中等收入和高收入家庭服务性消费的影响并无显著差异,但对农村老年家庭服务性消费的影响却明显大于年轻家庭。  相似文献   

18.
(一) 家庭小农场的组织 王兴俊同志今年五十岁。今年四月份他邀分家单过的女婿,女儿和大儿子、儿媳等人,试办家庭小农场。除二儿子在场工程队上班不在家外,全家还有九口人,六个职工。王兴俊同志是三级工,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世代交叠模型,在理论上分析了农村居民城镇化对家庭储蓄率的影响,并运用2014年、2016年和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分析了农村居民城镇化对家庭储蓄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农村居民由农村户籍转为城镇户籍的户籍身份转换显著提升了家庭储蓄率水平。机制分析表明,户籍身份在转换提高家庭总收入的同时,并未提高常规型消费水平。原因是户籍身份转换家庭为追求相对社会地位而产生物质渴求动机,在面临流动性约束时推迟了当前消费,从而提高了家庭储蓄率。此外,户籍身份转换后子女教育等支出和收入不确定性引致的预防性储蓄动机,也是家庭高储蓄率的原因之一。异质性分析表明,对于低收入、低财富、低户主年龄和高负债家庭而言,家庭成员发生户籍身份转换对其家庭储蓄率的影响更加显著。本文研究是对中国家庭高储蓄率之谜解释的有益补充,以期为制定扩大内需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因为喜爱音乐,成天吹吹弄弄,还带领全家8人成立家庭乐队,奔上了小康之路。他就是恭城瑶族自治县平安乡黄岭村远近闻名的农民艺人陈万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