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香港和新加坡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颖 《亚太经济》1997,(4):58-62
  相似文献   

2.
陈彤 《亚太经济》2012,(1):94-98
香港和新加坡作为亚洲四小龙,都是亚洲区域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二者在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中的定位和发展战略,具有鲜明的特色和深刻的借鉴性。  相似文献   

3.
4.
本文从相关历史与国际经验角度,探讨了货币国际化与大国功能性金融中心发展的内在关联,重点研究了人民币国际化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之间互促发展可能具有的渠道和途径,并根据当前在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人民币金融循环相对缺失这一重要特征,研究了上海构建人民币金融循环枢纽以有效推动人民币区域化和国际化的主要方向和路径。  相似文献   

5.
基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进度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海金融中心建设已经成为国家战略,加快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关键环节建设,对于提升上海金融中心的整体功能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根据国际金融中心的指标评估与分析得到的结论证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性国际金融中心,目前正处于由国内中心金融到区域(APEC)金融中心转变的阶段。上海的区位优势明显,但是金融集聚优势不明显,制度与政策的限制重重,导致国内金融机构缺乏国际竞争力,金融业务创新原动力不足。若不在这个关键环节着力改善,将阻碍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6.
建立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意义及目标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
上海和香港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既取决于自身的经济金融实力,也有赖于经济腹地的发展水平.本文从大珠三角和长三角两大城市群的视角对香港和上海进行比较分析,发现香港在总部经济集聚效应、金融市场国际化程度、地方金融机构实力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上海则在经济发展腹地、城市群重点企业和县域经济发展均衡程度等方面具有潜在的竞争优势.未来上海和香港在国际金融市场的影响力,取决于各自所在城市群的一体化发展水平以及金融机构和重点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挂牌成立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然而,上海在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方面仍然面临着困难和挑战。上海应借助自贸试验区金融改革创新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联动机制,大力实施金融产品创新,进一步吸引金融机构的汇集,培育实力雄厚的金融机构,加快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步伐。  相似文献   

9.
从金融中心的形成与发展历程、金融中心的运行体系以及金融中心的成长环境等三个方面将香港与伦敦、纽约国际金融中心进行比较研究,以此探寻香港的比较优势及劣势,并提出香港打造世界级国际金融中心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0.
上海与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模式定位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国际金融中心首先要考虑的是模式定位问题.金融中心的模式定位,综合了金融中心及所属国家地区的宏观管理模式和经济发展的特点.只有模式定位和管理模式,经济发展特点相协调,国际金融中心才能形成并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11.
沪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功能定位与协调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沪港金融中心的发展历史和中国国际金融中心发展目标出发,分析了沪港国际金融中心各自功能定位、发展战略以及相互之间协调发展的机理。在人民币资本项下完全可兑换之前,上海的战略定位是建成综合功能健全、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的国内金融中心,而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功能定位面临重大的战略转型,即从目前主要为内地经济提供涉外金融服务转向为东南亚国家提供离岸金融服务。  相似文献   

12.
金融传染和现行国际货币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萍 《理论观察》2002,(4):119-123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爆发的金融危机都表现出一定程度的传染性 ,金融传染成为金融危机的主要特征。金融传染的主要原因在于投资者信息的不对称和金融市场流动性的限制。金融传染国家的金融体系的脆弱性是导致金融传染的根本原因 ,而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缺陷加剧了金融传染的可能性。亚洲金融危机以来的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努力可能为将来防御金融传染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3.
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的主要功能是贸易洽谈、商品展示和销售、金融服务、仓储运输、宾馆饭店、商业服务设施和举办各类区域性国际经贸洽谈会。本文阐述了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给中哈金融合作带来的机遇,以及对金融服务的要求,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目前中哈金融合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新型国际分工、国际收支失衡与金融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世界上主要国家的国际收支失衡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关注.很多学者认为金融发展包括金融一体化、金融深化和国家之间的金融异质性是这次失衡得以持续的重要原因.本文认为金融创新作为金融发展的动力或源泉促进了国家在制造业和金融业的分工.具有金融业比较优势的国家容易产生经常项目的赤字,具有制造业比较优势的国家容易产生经常项目的盈余.全球数据的检验结果进一步验证了国际分工对全球国际收支失衡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作为亚太国际金融中心,香港面临来自国际及中国内地金融中心的挑战和竞争。本文探讨了香港金融证券业的个别特定金融机构和专业人才的比较优势。特别是《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CE-PA)增强了香港与内地金融证券市场和客户的接近度,促进了香港金融证券业专业人才的培训和交流、香港中小银行的合并以及证券市场的融资和交易。本文进而提出,一方面,香港需要与中国内地经贸合作而增强其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经济实力;另一方面,香港以泛珠三角地区为平台,上海以长江三角地区为平台,可以促进香港与中国内地的金融证券业相互补充和相互帮助,并带动亚太区域金融中心的互动。通过竞争与协调,加强金融监管合作和融通,进而有效地利用有限的经济金融资源。  相似文献   

16.
农业产业化金融支持的国际比较与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化农村金融改革与金融创新,切实解决龙头企业与农户资金不足及金融服务缺位等问题,是提高农业产业化运行机制效率的重要保障。本文通过对部分国家(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的金融支持政策与制度的比较,得出相应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陈晔 《上海经济》2022,(1):65-76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与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都是国家战略,两者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示范作用。金融本身不创造价值,其收益来自实体经济,其作用在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实体经济与金融业协同发展,能够将实体经济与金融业相互争夺利益的"零和"游戏局面,转变为互利共赢关系。扎实的实体经济是金融中心建设的基础,实体经济的发展可以完善金融中心的功能,由实体经济带动的金融中心更加持久稳定,在长三角一体化过程中,实体经济与金融业协同发展能更好发挥规模经济,能构建更加完善稳定的产业链,发挥产业间的互利效应,发挥产业内的集聚效应。建议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以及长三角一体化过程中,以实体经济与金融业协同发展为本,以制造业与金融业协同为先,肩负起产业和区域经济稳定器功能,成立长三角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相似文献   

18.
王应贵  姚静  杨婕 《亚太经济》2012,(2):139-144
本文基于离岸金融角度,研究香港银行业、股票市场和资产管理业务的国际化经营特点。并以1995-2011年季度数据量化变量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探讨香港银行业的离岸资产与负债增长特点、股票市场的国际化运作方式,以及资产管理业迅速发展的原因,并用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量化离岸金融与在岸经济和在岸金融的长期均衡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