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如果以旅行来"虚度"接下来的国庆长假,你是选择自驾出行,还是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当众多有车一族还在为两者的利弊、开销等而权衡时,交通运输部一纸"从今年国庆节假日起,小客车免收通行费"的通知,以及12306的不给力,彻底消除了他们的举棋不定.  相似文献   

2.
《经贸实践》2012,(11):1-1
拉动消费,看来并非传说的那样艰难。一项取消今年国庆长假高速公路收费的政令,立时激出自驾出访的井喷,引发假日经济的繁荣。虽说造成一时高速公路大堵车,可交出的消费成绩单却是十分喜人。  相似文献   

3.
资讯     
《商周刊》2012,(21):8-13,65
关注盘点"最长黄金周"2012年中秋连国庆8天长假已落下帷幕。因为小客车首次实行高速公路免费通行,这是一个公众期待已久的黄金周;因为中秋连着国庆,这是一个"史上最长的黄金周"。大幕已落,回首盘点,这是一个怎样的黄金周?数字一:6.6亿人次8天时间里,全国公路水路共运送旅客6.6亿人次,同比增长8.8%,相当于我国一半人口东南西北大流动了一次。其中,全国公路完成客运量6.47亿人次,日均达到8087万人次,日均客运量再创历史新高。数字二:2105亿元出行人数的"井喷",直接造成全国各地景点几近"爆棚"。据中国旅游研究院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全国共接待  相似文献   

4.
@游博     
12名青年卖房环游世界"两辆房车,几个80后,六十多个国家,十二万公里,如果你懂得,那么,走吧……"这是中国自驾房车环球旅行团队"不可掉头"在官方微博上对自己的简介。近日,  相似文献   

5.
城市社区建成环境对居民日常出行行为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励雅  王振波 《经济地理》2019,39(4):101-108
文章基于"不同目的的出行行为与建成环境的关系亦不相同"这一假设展开研究。借助北京市第四次居民出行调查,提取"出行链"作为分析单元,通过"主要中途活动地点"识别出"生计"、"生活"、"娱乐"三类出行链;以出行总距离和出行方式为因变量,居住区建成环境和个人经济社会属性为自变量,构建分层线性模型,刻画空间自变量与个体自变量对不同目的出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居住区建成环境与出行行为关系受出行目的的影响显著。建成环境对生计出行链的影响最大,对生活出行链的影响次之,对娱乐出行链的影响不显著。②对生计出行链影响最大的空间变量是"距中心区距离"和"公交线网密度",对生活出行链影响最大的空间变量是"土地混合利用指数"。  相似文献   

6.
在新常态下,基于国家互联网+战略推动,传统行业在转型升级中展现新业态。以"使用而非占有"为核心的共享经济模式应运而生。随着互联网等高新技术和共享模式在出行行业的探索,移动出行开始为大众接受,并受到欢迎。这短期内必定会冲击到传统出行行业的市场需求和既有的相关管理体制,但长期来看确实是推动出行服务升级和出行经济绿色转型的有效途径。影响共享经济下的移动出行发展的因素归结有不断颠覆中的人车关系、移动性和城市环境友好能力此三项。移动出行要谋求发展,离不开移动出行企业的抓住发展机会持续创新和相关政策制定者的积极推进管理机制改革、积极引导和适当监管。  相似文献   

7.
在"新五化"协同发展背景下,如何实现交通结构的"低碳化"转向已成为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这取决于居民出行方式的转变。通过实测和问卷调查方式获取研究区域道路环境数据和居民出行特征与方式选择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5个道路环境因子,并构建道路环境因子、居民出行特征与居民出行方式间的多项Logit模型,以探讨道路环境对居民出行方式选择的影响机制。结果显示:建筑高度因子和绿化覆盖率因子对居民出行方式选择有较大影响,随着建筑高度的提升,选择步行的概率显著提高,选择私家车、自行车的概率显著下降;随着绿化覆盖率的提高,选择公共交通出行的概率水平显著提高,选择私家车、自行车的概率显著下降;建筑高度因子代表着土地利用强度,绿化覆盖率因子更多是反映了道路等级和道路绿化的年限。  相似文献   

8.
本刊讯记者从2021年12月22日上午召开的连云港市绿色出行城市创建新闻发布会获悉,自2020年交通运输部联合国家发改委印发《绿色出行创建行动方案》,部署绿色出行创建工作以来,连云港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绿色出行城市创建工作,明确由市交通局牵头制定连云港市绿色出行创建行动方案,并在通过江苏省交通厅评审后,形成《连云港市绿色出行城市创建方案》印发实施。据悉,连云港市绿色出行城市创建重点围绕"构筑基础、营造环境、提升服务"3项任务,结合连云港市城市特点和需求进行创建示范。  相似文献   

9.
在当今的时代背景下,作为资深传统媒体的广播,因为有车一族的数量日趋增多、手机在线收听APP软件的研发、高速运转的生活节奏中伴随性的媒介方式更加便捷轻松……等因素的影响,并没有在"广播以死"的言论中倒下去,反而在当下,在众多传统媒体中,稳中有升.在此基础上,广播新闻报道,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也面临着新的时代机遇和挑战.本文,就是结合作者结合自身的工作实践,对广播新闻报道做出的思索和探究.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大众创业的时代热潮下,分享经济的东风已经到来.在出行领域,一种便于短途出行的分享经济模式"共享单车"正在迅猛发展,表现出了极大的市场认可度.  相似文献   

11.
《经济地理》2021,41(7):231-239
文章立足于游客公共交通出行满意度多种影响因素的现实条件,从游客公共交通出行满意度影响因素由多个条件路径组态的理论视角出发,运用分析多变量交互作用的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探索游客公共交通出行满意度影响因素的复杂路径。研究发现:(1)安全性、便利性、舒适性、科学美观性和附加功能形成的32种组合中,其中有7个充分性条件构成特定组合路径能够影响游客公共交通出行满意度;(2)单项因素中舒适性因素构成结果变量的必要条件,但其余单项因素都不能构成游客公共交通出行满意度影响因素的必要条件;(3)这7条游客公共交通出行满意度影响因素的条件路径组合的总体覆盖率约为0.871135,总体一致性约为0.863739;(4)在所有路径组合中,便利性的频率最高;(5)围绕"一定包含"舒适性和便利性的共同作用构成了2个原始覆盖率最高的组合;(6)而当组合"一定不包含"舒适性和便利性时,产生了原始覆盖率最低的组合。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智能手机的不断发展以及我们国家对出租车行业进行的经营许可和总量控制管制,出租车数量匮乏导致了市民出行困难.因此以"嘀嘀出行"为主要形式的网约车APP的用户量不断增加,也促使网约车的合法地位得到认可.本文针对嘀嘀出行的模式、现状等方面进行分析,找出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可行性意见.  相似文献   

13.
《经济地理》2021,41(7):61-72
以成都市为例,基于地铁刷卡、POI、建成环境等多源大数据,运用GIS、Python、Spark等进行数据处理,分析156个站点客流量、出行时间的空间分异特征,并通过梯度提升决策树(GBDT),解析站域设施数量、建成环境、经济属性等15个因素对客流量与出行时间的非线性影响机制。研究发现:(1)成都市轨道交通客流量具有中间高—两边低的倒U型分布特点,每站日均客流量为1.6万人次;(2)出行时间随距CBD距离增加逐渐增大,每站乘客平均出行时间为32 min,出行时间的概率密度呈Gamma分布特点;(3)路网密度、容积率、办公设施、交通设施等对客流量具有非线性正向影响,而房价、距CBD距离与客流量则分别为"凸"形与"凹"形的非线性关系;(4)距CBD距离、购物数量、办公数量等与出行时间非线性正相关,而交通设施、房价等与其负相关。最后,提出考虑"流量"与"时间"阈值效应的建成环境优化、构建"出行+生活"的轨道通勤圈等规划策略。  相似文献   

14.
尊敬的广大客户朋友们! 新年新气象,虎年添福祉!为衷心感谢您对工商银行牡丹信用卡事业的大力支持与关怀,工商银行向有车一族隆重推出了办卡、刷卡送实惠活动。欢迎踊跃办卡、刷卡。  相似文献   

15.
单卓然  林卉  袁满  黄亚平 《经济地理》2020,40(4):96-102
出行方式管理是城市防疫抗疫工作中的一项重大公共事务,新冠疫情期间,武汉市实施了最严格的个人出行管制,并控制、封闭了进出武汉的大通道。文章基于城市居民线下娱购出行方式视角,应用2018-2019年出行调查数据,对选择机制展开了多项Logit建模,总结了武汉市疫情期间出行管控的积极效用。研究认为:管控效用的发挥分为了两个重要阶段,其标志分别为"停运禁行公交及小汽车、封闭公路通道""社区管制、家庭自我隔离"。武汉市创造性地发展了一套"基于购物单元的网选需求共递"举措,用线上网购与合并运输的形式,有效地补充了出行管控期间,居民线下基本生活的购物不足。武汉市渐进解除步行和公交车出行方式管控,将释放购买蔬菜生鲜和日用品的线下购物需求,促进社区商业网点及大型零售商业中心的业务回暖,改善武汉市中低收入人群出行质量。解除管控过程须重点关注60岁以上老年男性、18岁以下中小学生、公交站点密集地带。研究建议优先解禁电动车和自行车,对中小学开学前的学习用品实施需求管理。研究结论为全球新冠肺炎防治的"中国方案"和"武汉经验",补充了理论认知与解释。  相似文献   

16.
北京居民出行行为分析:时间价值和交通需求弹性估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2010年北京市居民工作出行调研数据和随机参数Logit模型,从微观层面实证分析了影响北京市居民选择出行方式的个人/家庭、交通通达度以及出行(方式)的相关特征等各类因素,并在此基础上着重研究了出行方式的时间价值、时间弹性和价格弹性,为交通政策的评估与建议提供实证资料。实证分析发现,人们对公交、地铁的车内时间价值表现出较高的敏感度,因此节约公交出行时间的交通政策(如建设快速公交、增加地铁的线路和班次等)可能会更有效地调节人们选择公交出行的方式。同时也发现降低公交/地铁的价格可能不足以有效吸引北京开车出行人群转用公交。发展快速公交可能比"低价公交"政策能更有效地吸引人们转用公交地铁等交通工具。  相似文献   

17.
为促进我国城市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有必要研究城市居民出行碳排放资源利用效率。在构建城市居民出行碳排放资源利用效率评价模型的基础上,对2004~2014年重庆市主城区居民出行碳排放量和碳排放资源利用效率进行测算与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重庆市主城区居民出行碳排放量逐年上升,碳排放资源利用效率持续下降。这是由城市居民出行需求的增长和出行模式结构的恶化造成的。为了促进重庆市城市低碳出行体系的建设,有必要在保障居民出行需求的基础上,促进公交和轨道交通模式的发展,通过模式结构优化提升重庆市城市居民出行碳排放资源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8.
金融海啸之下"生产过剩"之叹不绝于耳,展览界顺势而为举办起"库存展览会".据悉,由广东粤港经贸合作交流促进会和广东省经销商商会联合主办的首届"广东库存折扣商品博览交易会",将于今年国庆黄金周期间在广州锦汉展馆举行.  相似文献   

19.
崔维军  罗玉 《生态经济(学术版)》2014,30(11):119-123,155
城市是温室气体的主要来源,发展"低碳城市"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必然要求,需要居民广泛参与和行动。气候变化风险的认知是有效应对气候变化的前提,城市居民气候变化风险认知是否会影响其出行方式,促进其低碳出行呢?基于620位城市居民的调查数据,利用Binary Logistic模型,探讨了城市居民气候变化风险认知对其出行方式的影响。研究表明:(1)城市居民气候变化风险认知对出行方式没有积极影响;(2)城市居民出行方式选择主要受性别(X1)、年龄(X3)、家庭平均月收入(X5)、居住地距最近公共交通设施的距离(X9)、居住地与目的地的距离(X10)因素影响,其中居住地距最近公共交通设施的距离(X9)影响最大。此研究对政府应对气候变化、发展低碳城市、做好节能减排工作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房客寻找的是与当地人和当地文化产生连接的经验。"切斯基说,"殷勤招待是无法自动化的。"2015年被誉为中国的"共享经济元年"。以优步、滴滴快车为代表的新模式在为居民出行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给现有的法律法规带来了不小的挑战。正当人们对出行新方式的争论尚未停息时,"共享经济"的另一代表,Airbnb房屋共享模式的概念又悄悄地进入了中国市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