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A区块为典型的水驱低渗透非均质砂岩储层,本文从水驱开发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入手,结合A区块实际开发情况,对注入倍数增长率、存水率、含水率、含水上升率进行了客观分析,为下一步调整挖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油田在高含水期采油中产生的问题以及剩余油分布类型,并从储层精细研究以及高含水期挖潜的具体措施两方面分析了如何在高含水期进行油藏剩余油挖潜工作,从而为各个油田的石油开采工作提供参考,以提高油田的采收率。  相似文献   

3.
萨中油田南一区水驱经过50多年开发侯,受套损影响,近32%的油水井出现井况问题,有采无注井比例达到了17.8%,如何在套损的影响下探索出高含水期水驱控制产量递减和含水上升的有效方法已成为我们开发管理的主攻课题。为此,2015年应用了精细注采比方法,实施了水驱精细挖潜,取得了水驱超产、"递减、含水"得到双控、套损区保持稳定的较好效果,为高含水期水驱精细挖潜和高效开发探索了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贾志伟 《化工管理》2022,(24):72-74
文章以中国石油冀东油田分公司陆上油田作业区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复杂断块油藏中高含水期水驱规律,以此准确提升水驱效果、增强采收率,并采用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控水稳油治理对策,确保采出程度得到大幅度提高,将含水上升率控制在标准数值以下,进一步促进油藏的高效开发。  相似文献   

5.
我国大部分油田经过多年注水开发,已进入高含水、特高含水开采期,油藏内已形成高渗带及特高渗透带,严重影响水驱开发效果和油田开发整体效益.为提高注水开发效率,需充分了解油藏内窜流通道的特征,为此基于模糊识别法识别窜流通道的存在性,基于含水特征指数曲线法和水驱特征指数曲线法识别窜流通道的模式类型.结合孤东油田某开发单元的实际生产情况,描述了该单元的窜流通道特征.  相似文献   

6.
安塞油田的开发过程中,采取最佳的挖潜增产的技术措施,提高低渗透油田的开采效率。注水开发的油田,水驱的效果不能满足油田增产的需要。出现个别油层欠注的状态,无法达到水驱的开发效果。加强对低渗透油田挖潜增产措施的研究,通过最佳的技术措施,促使油田生产达到最佳的产能指标。  相似文献   

7.
随着油田开采时间的推移,油、水井井况问题凸显,井网失控,原有井网变得不完善,部分区块注水补充不及时,另外受油层污染、储层特性、水质等因素引起注水井欠注,局部注采关系不协调,这些问题反映到油井上表现为含水上升、地层能量下降,注采压力不平衡,自然递减加大,开发形势恶化。本文以郝家油田河4-斜93井组为例,介绍协调注采关系,改善水驱效果,提高井组开发水平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文中油田经过30多年的长期开发和多次注采调整,已进入高含水后期开发阶段,主力油层水淹严重,剩余油分布高度复杂零散,油井上普遍表现为高含水、特高含水,部分油水井间形成窜流或水流通道,导致注入水低效循环,水驱效果变差。为提高注入水波及效率,改善水驱效果,从2000年开始,先后在文10块、文25块等实施了"交联聚合物、预交联颗粒凝胶、多功能复合凝胶"等多种调驱工艺,使调  相似文献   

9.
本文阐述了曙1612块的基本地质情况及目前注水开发现状,并对区块的综合含水、存水率、含水上升率、水驱采收率等指标进行分析,分析表明曙1612块水驱采收率较高,综合含水控制较好,开发方案合理,开发效果较理想.对油藏的水驱 效果评价对于深化油藏开发规律认识,预测开发变化趋势,制 定下步开发调整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进入开发中后期以后,随着油田井网不断损坏,水驱动用储量损失严重。水井分注率也随之下降到39%,层间矛盾进一步突出,分层动用差异大,含水上升加快,导致自然递减、综合递减进一步加大,产量难以稳产。文中在构造及相控储层研究的基础上,对其进行精细分类研究,为井网损坏老油田剩余油挖潜探索出一条途径。  相似文献   

11.
MT油田经过40多年的注水开发,68.2%的断块已进入特高含水期,面临无效水循环严重、剩余油分布高度分散等突出问题,如何充分动用这部分剩余资源是不断改善断块开发效果的关键所在,为了有效挖潜,优选长效调剖技术在M147断块进行现场应用,通过三年长效调剖的实施,该断块综合含水降低2.3%,采收率提高1.5%,吸水剖面得到改善,实现了降低无效水循环、提高采收率的目的.该技术对同类型断块油藏在特高含水期改善水驱开发效果,提高最终采收率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渤海Q油田目前处于特高含水期,提液生产是油田增产挖潜的主要措施手段。通过对油田产量自然递减率定义及理论公式变形推导,明确油田递减率主要影响因素。基于油田生产实际,进行不同水驱类型油藏在扩容后提液、未提液及不同提液幅度下的油井含水上升幅度统计分析,确定渤海Q油田不同水驱类型及提液幅度下含水上升及产量递减影响因素,以此为指导开展扩容后提液井优选,取得良好增产效果。通过对比近年油田实际生产和自然递减率变化情况,预测了油田后期自然递减率变化,提高了油田配产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相似文献   

13.
高含水期的精细油藏描述涉及如何进一步细分流体流动单元,是油田提高采收率、合理调整开发方案的重要步骤。本文从储层参数入手,分别论述了油层细分对比法和储层参数分类法的原理和优点。油层细分对比法主要目的在于弄清油田开发中后期剩余油分布状态。储层参数分类法则是为了解决油田开发过程中储层的类型和储层类型和油气藏关系。这些分类方法在不同油田中拥有着不同的优势,需要按照实际情况使用。  相似文献   

14.
高含水老油田在中国的储量和产量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改善这些老油田的开发效果是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高含水老油田的改善开发效果的工作是亟需的和十分重要。胡庆油田近几年通过剩余油精细研究、储层构型研究、有效注水方式研究等,取得了一定成果,实现了高含水期开发效果的改善。  相似文献   

15.
中国已开发的大多数油田,经过多年的加密调整和注水开发,目前已处于高含水或高采出程度阶段,开采和稳产难度越来越大。因此,对注水开发油田进行水驱面积波及系数的研究意义重大。根据注水油田的基本特点,基于流管法建模基本原理,建立了五点法流管模型,利用BeckleyLeverett方程,结合单元分析法和流线积分法,对注水油田五点法井网面积波及效率的计算公式进行了详细推导,绘制并分析了面积波及系数和采出程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结果表明:当无流管突破时,注水油田的面积波及系数随时间的增加而线性增大;当主流管突破见水后,波及系数增大程度越来越慢,最后趋于平缓。当油田被注入水完全波及后,继续利用注水提高采收效果的作用很小,水驱效率明显降低。研究结果对于注水油田面积波及系数的求解及水驱动态开发规律的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DT区块的水驱储量控制程度、水驱储量动用程度、可采储量、存水率、含水率及剩余可采储量采油速度等水驱开发指标入手,并与标准指标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出区块取得较好的开发效果的原因,并以此指导区块下步调整方式,为油田稳油增产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7.
安塞塞160油藏储层非均质性强、裂缝发育,经过20多年注水开发,主力区块已进入中高含水开发期,含水上升加快、水驱效果变差、递减加大、主侧向开发矛盾突出,为确保油田持续稳产,文章通过注水调整、转注、分注、调剖调驱、油井解堵引效取得了一定成果,为该区块后期合理的注水政策和稳产提供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据统计,我国水区油田具有数目可观的可采储量,其中60%来自于较高的含水油藏,这些油田80%以上的产量也来源于此,这些含水高的油藏的含水率达到了80%以上.然而,这些高含水油田具有效率低以及某些其他缺陷如无效循环,这就导致深部堵水调剖技术面临许多的困难.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与完善,不管是在化学剂方面还是在施工工艺技术方面,我国的堵水调剖及深部调驱改善水驱技术都获得了较大的进步并日趋成熟.可是进入高含水油藏开采的后期后,由于具有油藏变动、环境改变的出现,开采过程中面临的矛盾愈加复杂,开采的技术常常无法满足油田开发的需求.  相似文献   

19.
针对高含水长期封堵的沙一下二上层系,通过储层及相控剩余油精细研究,搞清剩余油分布规律,通过回采、大修、补孔等措施,恢复注采井网,取得了较好效果,对于其它同类油藏高含水期挖潜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20.
濮城油田西区沙二上油藏是一个气顶油环型油藏,在经历了近30年的强采强注式的开发后,油藏已进入高含水开发后期,加之地饱压差小及气顶的投入开发,使剩余油分布认识困难。挖潜难度极大,本文旨在阐述针对这种油藏,开发实践中不断探索并总结出的一套较为有效的挖潜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