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石油工业的发展,油气资源开采技术质量也越来越高。同时,油田开发也进入了高含水期,在此期间,确保石油资源的安全开采,石油企业必须着重优化稳油控水采油工程技术,以此提升石油资源生产效益。文章对油田高含水期稳油控水采油工程技术进行了分析,希望能为石油开采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伴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国内越发依赖石油资源,在中国境内有着十分富足的石油资源。不过,根据当前实际调研来看,国家现今开发的大部分油田都处于高含水期开发阶段,想要对现状进行改变,就要针对高含水期油田注水开发的具体效果进行优化,才能够让石油产量保持稳定。文章主要研究注水油田高含水后期开发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对现有的技术方案进行升级,进而为高含水期油田注水开发带来更加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3.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是提升生产力的主要方式。就我国目前而言,随着我国石油资源的不断开采,我国辽河油田已经进入到了开采的中后期,石油资源的开采难度越来越大,如何运用新兴技术来提升石油能源的开采效率成为当前石油开采相关工作人员关注的重点。本文将从三次采油技术的发展入手,浅析三次采油技术的研究现状和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张鸿宇 《化工管理》2013,(10):30-30
随着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石油开采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一些特殊油藏的开采也正式被列入当下的石油开采工作中,石油资源中所占比例较大的稠油的开采也就成为了石油工作者所面临的一大课题,使稠油成为石油资源中的可动用储量,是石油开采的一大问题。针对这一问题,以下从稠油资源开发概述、稠油开采技术现状及稠油开发的未来趋势三个方面进行探讨,通过对稠油开发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的分析,对稠油开发提出一些建议,使稠油开发技术能不断发展创新,达到一个新高度,缓解我国对石油资源的需求。  相似文献   

5.
中国石油安全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未来20年我国石油需求的50%左右可由国内石油生产来满足,国外份额油和包括俄罗斯及哈萨克斯坦原油在内的外贸油的稳定进口将使我国的石油供给基本安全。但是,中国石油工业需要可持续发展。笔者认为,石油工业可持续发展应该定义为:用不断创新的技术,清洁、经济、有效地开发和利用国内石油资源,充分利用国外石油资源,保持石油工业的持续发展,保障国家石油需求的安全供给。其核心应该是合理配置和利用国内国外石油资源,保障石油长期安全供应。其内涵应包括:石油的持续安全供给,石油企业的持续发展,石油资源的持续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6.
石油资源是21世纪最重要的能源之一,石油资源的生产能力也成为了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象征,石油资源对国家的经济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由此可见,石油资源的开发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目前,在油田实际的开采工作中应该顺应的时代的发展潮流,不断进行技术创新,以此来有效提升石油开采效率,同时实现石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与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对石油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因此越来越重视石油开采工程。石油开采工程不但关系着国家的经济命脉,更关系着国家的国防安全,但是随着对石油资源开采量的不断增加,一些问题也日渐显现出来,尤其是一些粗糙的石油开采工艺和开采方法的应用造成了大量石油资源浪费的现象。因此,当前最亟需探讨的一项课题就是如何保持油田的长期稳产高产。鉴于此,本文主要探讨了保持油田长期稳产高产的强化采油工艺与进展,希望能够对相关工作带来一定助益。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了油田在高含水期采油中产生的问题以及剩余油分布类型,并从储层精细研究以及高含水期挖潜的具体措施两方面分析了如何在高含水期进行油藏剩余油挖潜工作,从而为各个油田的石油开采工作提供参考,以提高油田的采收率。  相似文献   

9.
石油作为重要能源被称“经济血液”,随着我国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国内石油需求不断攀升,从1995年起我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石油能源短缺不仅使石油行业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也危及到国家能源安全,这就促使中国石油企业必须实施国际发展战略,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企业集团,在全球范围内寻求合作,开发石油资源。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以来,传统的石油资源正在耗尽,新的石油资源有待于开采,海洋石油正是新的石油能源,是未来石油开采的重要方向。然而在实际的开采过程中,经常出现海洋石油平台电气设备与仪表的爆炸问题,给海洋石油开采工作带来了巨大困难,阻碍了海洋石油开采工作的进程,因此必须对海洋石油平台电气设备与仪表出现爆炸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合理地措施进行解决,以推进海洋石油的顺利开采,为能源需要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交通量不断增加,对石油的需要量不断增加。我国很多油田在经过多年的连续开采之后,油田的含水率已经很高,油田开采经济效益已经变得很差,需要及时采用稳油控水技术措施,才能有效保证对油田的开采效率。为此,文章对油田高含水期稳油控水采油工程技术进行探讨,希望对促进我国石油开采事业的发展,可以起到有利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特别是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我国石油消费快速增长势头将得到控制。同时,受制于国内石油资源增长有限.我国原油进口规模将进一步扩大,石油资源来源多元化步伐也在加快。为满足国内油品市场需求.未来我国将适度发展炼油工业。但从根本上来说.未来我国炼油工业发展规模将取决于石油资源掌控能力,产业布局将优先着眼于原油运输通道。  相似文献   

13.
对于海洋石油资源的采取是我国进行资源开发的关键组成部分,其开采的难度远远大于在陆地资源的开采,并且对我们国家的经济增长和能源的提供有着非常突出的积极影响。海洋石油钻井机械设备是进行海洋石油开采环节中必不可少的部分,然而因为海洋资源的开发具有一定难度,所以相应对钻井机械设备的要求标准也更加高。文章根据海洋石油钻井作业中钻修井机械设备的发展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在当今社会中,随着全球经济的日益繁荣,各鸽国家都在快速发展,我国由于各行业的不断进步所带来的直接需求便是能源方面的需求大幅提高,而且石油资源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许多行业在进步时对于石油方面的资源需求量与日俱增。然而,我国的石油开发方面的进展却愈发难以满足各行业的要求。特别是我国的油田采油进展更是如此,这是因为在开采石油,随对于石油的开采技术以及质量都有着很高的标准以及严要求,这就决定了开采技术与开采石油的质量需要达到一定的水准才能进行采油。笔者就以我国油田采油技术里的管柱技术加以阐明解释,但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的油田采油技术的提高有所作用。  相似文献   

15.
石油是保障国家经济和国防安全的重要战略物资,我国应该加快建设和完善石油资源保障战略。要按照"加强勘探、合理开发、优化布局、完善设施"的方针,加强国内常规石油资源勘探开发力度,合理控制原油高峰产量,尽可能延长稳产时间;加强海上石油资源和非常规石油资源勘探开发,搞好全国原油储量和产量的战略接替;积极推进国内炼化产业集群化、基地化和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16.
机械化社会对于石油资源的需求量是非常庞大的。面对国内的快速发展,为满足我国的油气资源使用需求,就需要不断加大技术研究力度,做好石油勘探、石油开采工作。从数据上来看,当前国内石油开采中的许多技术已经达到世界前列。不过因国内油气资源分布比较广泛,且许多地区环境较为复杂,所以在开发过程中需要考虑许多特殊性问题,其中压裂技术就是应对这些问题的有效出路。文章以当前国内对压裂技术使用的情况作为基础,阐述与分析改进对策。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对于石油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但受到我国石油分布的影响,需要具有安全系数高、便捷等优势特点的石油管道运输在石油工业运输中发挥作用,以此来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缩小与国外先进石油行业的差距。本文从我国石油管道建设的特点入手,对我国石油管道未来的建设前景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石油资源成为发展不可或缺的能源,石油开采自然而然成为当前庞大的工程,石油开采技术也在不断的提升。但由于我国的石油稠油开采比较频繁,石油储量在不断下滑,产量明显出现下降。因此,在当前严峻形势下,将稠油开采作为新的能源进行使用,探索石油稠油开采技术缓解能源危机就成为了新的有效的措施。本文重点针对我国石油稠油开采技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石油已经成为我国交通运输中不可或缺的血液,由此可以看出来石油在我国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我国的人口众多,石油的使用量巨大,虽然我国石油资源也非常丰富,但是人均占有量却是非常低的,所以我国的石油来源在很大程度上是要依赖于国外.但是就目前的形势来看我国在石油的探测开采上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我国工业化程度也越来越高,对能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石油作为主要的工业能源之一,在当代工业生产乃至社会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必须要保证石油资源的有效供应。但由于近些年对石油资源的过度开采,导致石油开采难度的增加,对石油钻井相关技术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在目前的石油钻井领域,由于旋冲钻井技术可以实现对复杂地层的有效钻进,提高了钻井工作的效率,因此使目前的研究热点。目前在石油钻井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为了更好的发挥旋冲钻井技术的优势,促进我国石油开采工作的发展,文章分析了旋冲钻井技术,并总结了目前的应用现状,指出了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