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通过测井信息和地质信息,进行薄储层的解释评价,对于薄储层的合理利用和油气的勘探开发具有重要价值。对于薄储层的测井解释评价,使用常规测井仪器,由于自身分辨率低且围岩影响,与真实的地层情况偏差较大,进而影响测井解释的正确性。本文通过介绍常规的测井技术,并依据大量研究,进行了高分辨率的技术优化,并对薄储层的测井解释的优化措施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
低阻储层的测井解释评价,一直以来都是低阻储层评价开发的重点难点,不同区块低阻储层成因各不相同,导致无法形式一套共用的测井解释评模型。针对低阻储层油气藏地质特征,充分利用岩电实验成果、岩心分析、地质录井等资料,建立了泥质含量、孔隙度、渗透率的测井解释评价模型,并利用阿尔奇公式建立含水饱和度测井解释评价模型,实现了对低阻储层的识别评价。应用于实践,测井解释符合率较高,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3.
针对页岩气储层测井解释评价问题,首先对页岩气储层的基本特征和解释评价的要点分别进行介绍,然后从矿物含量计算、地化参数计算、物性参数评价、页岩含气量计算以及岩石参数计算五方面入手,对测井解释评价方法进行深入研究,为页岩气的开采奠定基础。研究表明:储层测井解释主要可以分为五个方面,分别是岩石性质识别、储层物性参数计算、储层地化参数计算、储层含气量计算以及对地层中的岩石性质参数进行计算评价,在进行实际的测井解释评价时,每个方面都需要选择最合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大庆油田注水开发阶段在储层发生水淹之后,内部的电性特征情况更加复杂,现场进行测井解释的准确性较低,导致储层内一些电阻率较高油层通过测井解释所获得的结果和试油结论之间存在较大的偏差,对储层剩余油分布规律的研究以及相关的挖潜措施造成较大的影响。通过研究后认为,影响水淹层测井解释精度最为主要的原因为地层水的电阻率以及电阻率随含水饱和度变化的变化规律,针对这一情况,文章首先建立了储层混合水电阻率的相关模型,之后采用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不同条件下水淹层电阻率的变化情况,并应用于Paloch油田实际后发现,水淹层解释精度较之前有较大提高,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5.
本文针对沈家铺油田孔一段储层复杂地质条件,综合分析影响储层预测的复杂地质条件。在此基础上,对测井资料进行了预处理,选择合理参数,综合井资料及地震解释资料对该区孔一段储层进行了测井随机反演,较好的预测了该区纵横向上储层的发育情况。结果显示,测井约束反演可作为储层识别及预测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6.
石油测井解释是准确发现油气藏,确定油气藏信息的重要方法。裂缝性储层非均质性较为严重,如何提高裂缝性储层的测井质量和精度是目前研究的重点。文章通过调研分析,研究了裂缝性储层测井解释特征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就苏里格气田苏X区盒8段储层测井二次解释进行了研究。在阐述测井资料预处理的基础上,对储气层孔隙度解释、渗透率解释、泥质含量解释、含气饱和度解释的模型与有效厚度下限的确定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8.
电成像测井作为新型的成像测井技术,能为及时发现储层提供可靠的依据及线索.本文结合实际案例,浅析储层解释对电成像测井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热河台油田已开发40多年,对该区的测井二次解释是进行精细油藏描述、剩余油分布研究的基础,在区块内岩心、录井、钻井、试油投产等资料的基础上,重新建立油气层测井识别图版和储层参数解释模型,提高油气层识别精度和储层参数解释精度,为油藏特征研究及开发方案编制提供基础资料。同时丰富的动静态资料也为测井二次解释参数的选取、油水层识别方法的选取提供了有利保障。  相似文献   

10.
多矿物测井解释模型是根据测井响应分析原理建立而成的。通过利用多矿物测井解释模型中的最优化解释方法来解决对砂泥岩地层测井资料的解释,能够有效辨别出地层矿物的种类、含量以及饱和度等。分析结果表明,在砂泥岩地层测井解释中应用多矿物测井解释模型所得储层参数与实际岩心资料吻合率极高。相比于传统的测井解释模型,多矿物测井解释模型的效果更突出,且能为油田开发者提供更多的地层矿物和孔隙流体信息。  相似文献   

11.
2006年1月16日,四川石油管理局重点科研项目“声电成像测井资料解释处理系统”软件开发取得重大突破。目前,这一研究成果已经全部集成在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四川测井公司微机的吉瑞测井解释平台上。近年来,西南油气田公司对成像测井需求逐年上升,为了及时准确地对油气储层做出评价,加强现场成像测井资料质量控制和解释中测井新方  相似文献   

12.
孔隙度是评价储层的基本参数,核磁共振测井是确定储层孔隙度的有效方法,但是,实践中也发现复杂流体储层核磁共振测井孔隙度与地层实际孔隙度存在较大差异,影响了核磁共振测井的应用效果。与传统的测井方式相比而言,该种方式有着独特的优势,本文主要分析复杂流体储层核磁共振测井孔隙度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油田进入高含水后期开采阶段,加密调整井开采表内薄差油层和表外储层以及挖潜厚油层的低含水部位是油田产量接替的重要措施之一。二、三次加密调整井开采对象主要是表内的薄差油层和表外储层,开采目的层纵向上分散、厚度小、与高含水层相间分布且隔层薄;平面上砂体发育不均衡、非均质严重,和水淹层、水淹带的接触关系较为复杂;油层孔隙度低、渗透率低、含油饱和度低,岩性、  相似文献   

14.
火山岩储层测井综合解释精度直接影响储层评价的准确性、进而影响储量计算结果。在本次QC小组活动中,通过设定目标、目标可行性分析、原因分析,确定出了影响目标的要因、并制订了相应的解决对策。通过两次PDCA循环,最终使孔隙度计算结果与岩心分析值之间的平均相对误差控制在3.7%。  相似文献   

15.
为了尽可能提高Y油田薄隔层井压裂改造程度,通过岩石力学理论计算得到储层最小水平地应力剖面,分析了储层最小主应力与自然伽马值的关系,即最小水平应力分布与自然伽马值分布近似成正比关系。以此为依据,开展现场试验,明确了储隔层自然伽马差值越大,薄隔层能够实现遮挡的界限值就越低。给出了储隔层自然伽马差值与薄隔层井压裂界限的关系,大大提高了薄隔层井压裂成功几率。利用研究方法可有效指导薄隔层井压裂施工,以提高储层动用程度,获得更高的开采效益。  相似文献   

16.
朵玉明  王军红 《化工管理》2013,(10):103-103
在上个世纪的后期石油工业发展又有了巨大的进步,水平井的大规模钻井以及应用就是一个方面,我国的鄂尔多斯地区水平井也在这一时期开始成为石油开采的新亮点。水平井技术在降低油气资源开发成本和提高油气井的产能等方面都存在优势。本文对都鄂尔多斯地区水平井及水平井测井解释技术的发展做了简单的介绍,对水平井测井环境和测井解释遇到的问题作了分析,根据当前鄂尔多斯地区水平井测井解释现状探讨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的方案:比较借鉴国外基础上创新我国的水平井解释技术,在复杂的地区研究测井解释技术等。  相似文献   

17.
通过综合运用VSP测井、地震精细解释、测井资料、储层评价等多种技术手段,在深入认知地质体和开展储层二次评价的基础上开展二次开发研究,重构二次开发井网,配套先进、有效的热采和防砂工艺,有效盘活了区域低动用储量,实现了杜66断块区低动用储量经济有效开发。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了我国低渗透储层受沉积和成岩过程的影响,造成储层中存在渗透率、孔隙度差和油藏类型单一等特征以及我国在低渗透储层测井工作中存在的许多困难.进而提出包括阵列感应成像测井、微电阻扫描成像测并、核磁共振测井技术在内的低渗透储层测井新技术.  相似文献   

19.
喇嘛甸油田储层埋藏浅、岩性疏松,胶结强度低,在钻井过程中易出现井径扩大问题,给测井曲线解释及油层参数解释带来很大困难,同时影响固井质量。针对此问题,结合地质储层保护和钻井工程等方面的特点及要求,对井径扩大的原因进行分析研究。综合考虑储层地质特征、钻井参数对井径问题的影响,从水力参数和钻井措施等方面,提出了防止井径扩大的井斜预防钻具优选、钻井液参数优选等技术措施。措施实施后井径扩大率由14.8%下降至10.2%。  相似文献   

20.
王涛 《化工管理》2014,(15):112
现阶段随着测井解释方法不断发展,测井仪器和解释分析理论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特别是薄层的测井解释方法得到了很大发展。薄层测井资料解释受到测井仪器纵向分辨率的限制,以及上下岩层的影响,导致了薄层的测井解释质量较差,如果测井仪器分辨率大于岩层的厚度时,测井资料曲线会出现误差,从而很难真实的解释出地层的情况。文章通过调研分析,研究了薄层的特点,提出了提高测井曲线分辨率的方法,通过研究对于提高测井曲线的分辨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