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近年来,亚太地区炼油能力持续增长。2012年油品需求略有上涨,炼油毛利小幅回落。预计未来亚太炼厂将继续扩能,导致毛利下降,特别是汽油和柴油将持续过剩。亚太地区炼油投资的关键驱动因素为需求、油品价格差异、供给安全以及清洁燃油的挑战。2012年亚太地区仍然是油品净进口地区,但预计今后几年净进口规模会下降,特别是汽煤柴油将持续过剩。但预计到2020年,由于后期炼油扩能步伐的减缓,亚太地区的油品净进口会重新跃上新的高度,汽煤柴油过剩量将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2.
韩国的炼油工业只有31年的历史,但在日益繁荣的韩国经济的带动下,炼油工业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3年前,韩国炼油能力超过新加坡,成为亚洲仅次于日本和中国的第三大炼油国。目前,韩国炼油工业拥有一次加工能力9500万吨/年,比60年代炼油工业发展初期扩大了约20倍。到明年年底前,韩国炼油能力将增加到1.32亿吨/年,不仅能满足国内日益增长的需求,还将把过剩油品出口到邻国,进而使韩国成为亚洲地区的油品出口国。中国对进口油品需求的增加和运输成本上的优势,将成为韩国出口油品的主要销售对象。韩国炼油能力的扩大和日本油品市场的解控,将给东亚地区的油品贸易格局带来变化。 相似文献
3.
<正>近期,受柴油炼制利润大幅下跌拖累,亚洲石油炼制利润已经进一步回落。国际油价的上涨给亚洲炼厂带来较大的成本压力,从长远来看,随着亚太地区大量新增炼油能力以及剩余产能的涌现,未来成品油市场将长期处于供过于求的局面,亚太地区炼油利润将持续承压。首先,亚太炼油能力持续增强,将加剧供需失衡局面。数据显示,2013年全球炼油能力净增1010万吨/年,总能力达到45.88亿吨/年。但从各地区来 相似文献
4.
我国炼油能力的布局必须统筹兼顾,全国一盘棋。在石油资源国纷纷发展炼油能力、减少原油出口的大趋势下,我国炼油工业的发展和布局更需从长计议。在运用大型线性规划优化系统对我国现有炼油布局及市场需求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炼油布局调整的思路。在原油开采(进口)、运输、加工、销售的整个产业链上,“流向”起着重要作用,炼油企业的原料进厂和产品最终销售到市场的加权平均成本,最低者最具竞争力。预计到2020年我国需要较2006年至少增加2亿吨/年的原油加工量;东北、西北地区原油加工能力大量过剩,为发展下游化工而扩能的总增加能力应控制在1000万吨/年以内;华北地区是消化东北地区过剩成品油的最理想地区,不宜扩能;西南地区在原油资源落实的情况下,到“十二五”末可增加3000万吨/年的炼油能力;中南地区具备增加炼油能力的优势条件,可增加3000万吨/年左右;华东地区是成品油缺口最大的地区,2020年较2006年至少应增加1.3亿吨以上。 相似文献
5.
世界炼油能力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景华 《石油化工技术经济》2010,(3):1-5
介绍了世界炼油能力的现状以及中国炼油能力的特点与布局,分析了石油市场供需关系与前景,探讨了炼油企业面临的问题,建议国家应该注重宏观调控和产业结构调整,尽量避免炼油项目过度竞争;中国的炼油企业应采取依托大型企业和产业基地,按照炼化一体化、园区化、集约化模式和发展循环经济,优化石化产业布局以及降低成本等应对措施,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2006年,世界炼油一次加工能力为8724万桶/日,比2005年增长1.5%,高于过去10年年均增长1.2%的水平.2007-2011年,全球炼油能力呈快速增长态势,如果各地区炼油项目都能够如期投产,全球新增炼油能力将达到1130万桶/日,将对全球炼油加工企业的收益带来挑战.2010年和2011年将是全球炼油新增能力的投产高峰期.亚太地区的新建、扩建炼油项目数量最多,炼油能力增长最大;中东地区次之;欧洲最少.预计未来美、欧地区炼油能力不足的状况将依然存在,炼油能力快速增长的中东、亚太和非洲地区则可能出现产能过剩局面.亚洲作为未来5年世界炼油能力增长最快的地区,将对本地区乃至全球跨区油品贸易带来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全球炼油工业微利时代何时终结?头悬产能过剩严重、成本居高不下、赢利能力下降三把达摩克利斯之剑的炼油工业,唯有寄希望于全球经济尽快复苏。世界三大经济体在2012年同时减速,让离市场很近的全球炼油工业深感凉意。2012年全球炼油工业进入微利时代受全球经济低迷的影响,全球炼油工业面临产能过剩严重、成本居高不下、赢利能力下降的困境。需求减少导致产能过剩加剧。2012年,世界经济实际增长低于预期,持续处于低迷状态,总体对石 相似文献
8.
世界炼油工业发展新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观国内外宏观形势,在后金融危机时代,虽然世界经济整体有所复苏,但呈现出很大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全球炼油产业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的趋势和特点。世界炼油格局加速调整,发展重心继续东移由于石油需求的格局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9.
博章 《中国石油和化工经济分析》2008,(2):16-19
美国《油气杂志》2007年12月24日公布世界炼油工业年度报告。报告指出,2007年世界炼油工业继续微幅增长,炼厂总数基本保持稳定,炼油能力略有增长,炼油利润率处于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10.
炼油能力大幅增长装置结构加快调整——2009年全球炼油行业原油加工能力与产业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全球炼油业缓慢复苏,加工能力连续第8年增长,增幅超前3年增量总和,创4年来增长新纪录。产业重心加速东移,亚太地区占世界炼油总能力的份额从2008年的26.3%增至27%。在许多国家关停并转小规模和效益低下的炼厂的同时,全球炼厂总数经历10年减少后的首次回升,从2008年的655座新增6座,其中亚太和中东地区分别增加4座和2座。炼油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全球炼油能力居前25位的公司占全球总炼油能力的份额达到60.5%。由于油品规格要求日益严格,作为清洁燃料重要生产工艺的加氢处理和加氢裂化能力增长迅速。提高深加工能力和炼油装置适应能力成为世界炼油工业调整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 相似文献
11.
12.
当前,世界炼油工业面临全球经济复苏曲折,石油需求增速放缓,国际原油价格高位震荡、轻重质原油价差增大,炼油能力过剩、利润长期低迷以及下游建设成本增大、炼厂新建和扩能改造项目减少的严峻形势。因此,未来炼油工业的发展方向是:提高劣质重油加工水平;为适应油品结构变化趋势,多渠道增产柴油;生产低硫、超低硫清洁燃料;继续发展生物燃料。我国炼油工业面临原油资源供应趋紧、原油品质劣质化、节能减排和环保要求趋严等挑战,建议采取以下对策:1)扩大原油来源,实现炼厂加工原料资源多元化;2)进一步提高劣质重油深加工能力,优化资源配置,调整产品结构,加快炼厂装置改造步伐;3)加快清洁燃料生产升级换代,提高加氢装置比例;4)集中力量攻克关键技术,同时加强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3.
据美国《油气杂志》预估,2013年世界油气储产量略有增长,其中原油储量为1.64万亿桶,天然气储量为7024万亿立方英尺,比上年分别增长0.3%和2.0%;世界原油产量平均为7528万桶/日,同比增长0.8%。 相似文献
14.
2019年世界经济增长疲软,下行风险加大,不确定性因素增多。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估,2019年全球GDP增速下降到2.9%,是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的最低水平。预计GDP增速2020年可微升至3.3%,2021年为3.4%。我国2019年经济增长率达到6.1%,虽下行压力加大,但仍控制在合理区间,且远高于世界平均增速,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贡献者。世界炼油业在全球经济增长疲软、下行压力加大的宏观环境下,出现了炼油能力稳步增长、新建炼厂进一步向大型化发展、装置开工率及炼油毛利下降、炼化一体化加快发展、技术转型加速推进等一系列新的特点和趋势。 相似文献
15.
2012年欧美炼油业将进行深入调整,出售、关闭炼油厂的活动仍将继续,一些改扩建项目可能推迟或取消。新兴国家炼油业将继续发展但速度可能放缓。 相似文献
16.
钱伯章 《中国石油和化工经济分析》2009,(2):52-57
2008年,世界油气产储量继续小幅稳定增长,《油气杂志》发布的数据显示,截止到2009年1月1日石油探明储量为1838.64亿吨,微增0.8%,天然气探明储量177.11万亿立方米,增长1.11%,西半球仍然是油气储量增长的主要拉动力。全球炼油能力连续第7年增长,能力为42.8亿吨/年,较2007年增长1500万吨/年,能力的增长主要来自炼厂自身的扩能改造。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国炼油行业取得了长足进步,炼油能力已居世界第二,行业在规模、技术、结构和布局等方面也都出现了一系列深刻变化。但我国炼油能力面临严重过剩,产能利用率过低,炼油正经历着由燃料型向炼化一体化发展的转变。站在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历史拐角,面对当前炼油行业发展的新形势,我国炼油行业亟需探索一条高质量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8.
钟合 《中国石油和化工经济分析》2007,(4):58-62
2006年世界炼油工业发展平稳,成为连续第5个增长年,原油一次加工能力稳中有升,再创历史新高,炼厂总数相对保持稳定。全球油气储量较上年小幅增长,原油和凝析油产量估计为36.24亿吨.仅比上年实际产量增长0.2%。 相似文献
19.
美国《油气》杂志2008年2月18报道认为。今后7年全球炼油能力将扩大1000万桶/日以上。亚洲新的炼油项目将占这个总量的40%以上。亚洲新炼油项目包括印度和东南亚出口型炼厂,但更主要的是中国炼厂扩能和新建项目。
受石油产品需求快速增长和降低原料成本愿望的驱动,中国炼油能力正在迅速扩大,炼制各种不同类型原油的能力增长。中国可以使用来自更多供应者、更多类型的原油.这也赋予地缘政治上的含意。中国炼制低质量高硫、高酸原油能力增长。有可能减少这些原油与高质量、轻质、低硫原油的价差。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