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二元经济结构理论,是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威廉·阿瑟·路易斯于1954年提出来的。他在1954年和1955年先后发表的《劳动力无限供给下的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论》两本著作中,确立了发展经济学的第一个经济模型。路易斯认为,发展中国家经...  相似文献   

2.
二元结构转换与农村劳动力流动李善峰一、发展经济学对二元结构的一般性描述二元结构理论是当代发展经济学和发展社会学的核心内容之一。所谓二元结构,是把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结构概括为两大部门,一个是主要使用劳动力生产的传统农业部门,一个是主要使用资本生产的现代工...  相似文献   

3.
在城市就业、生活的女性乡—城迁移工人普遍存在生殖健康问题,本文从生活风险后果及如何防范的角度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认为除了提高女性乡—城迁移工人自身生殖健康知识和防治生殖健康疾病的能力之外,政府有必要通过公共部门及企业对女性乡—城迁移工人的生殖健康问题进行干预,更好地维护劳动力市场的稳定性,提高女性乡—城迁移工人在城市地区的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4.
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二元经济内生增长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涛  宋德勇 《南方经济》2006,94(8):77-84
通过引入城乡劳动力转移的二元经济结构,吸收内生增长理论的思想,本文提出一个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二元经济内生增长模型。在此基础上对中国的经济增长从二元经济结构转换的角度进行了分析。本文认为,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和加快资本积累是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实现二元经济结构转换和经济持续增长的关键;在中国工业部门技术进步有限的情况下,通过促进农村劳动力向工业部门转移可以推动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5.
田青 《中国城市经济》2011,(9):242-243,245
由于存在以户籍制度为代表的二元制度及由此产生的二元劳动力市场,中国的乡-城劳动力转移表现出很多不同于一般发展中国家的特点,且第二代农民工融入城市也将中国的现实特殊化。针对这些特点,本文对托达罗模型中的关键变量进行了修正和扩展,并根据第二代农民工的就业特点将就业概率和农村实际收入进行了修正,能够更好的解释当前的"民工荒"现象。  相似文献   

6.
基于最近针对农村迁移劳动力的抽样调查数据,本文应用Multinomial Logit模型对中国农村迁移劳动力就业过程中的部门选择行为展开经验分析,并且在此基础之上对农村迁移劳动力部门选择过程中的性别差异进行分解,以研究农村迁移劳动力就业部门之间的性别歧视。主要研究结论为:工作搜寻渠道和个人人力资本状况(特别是教育水平)对农村迁移劳动力的部门选择存在显著的影响;而家庭和迁出地等特征变量对其部门选择的影响较小;同时,虽然农村迁移劳动力在部门选择过程中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但是其性别差异主要来自于个体特征变量之间的差异,纯粹性别歧视并不显著。本文的研究结论有助于加深对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农村劳动力迁移微观行为机制的理解,同时认为加强农村迁移劳动力的人力资本投资与建立和完善现代化的劳动力市场中介组织是推动中国二元经济快速转型、和谐发展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7.
“民工荒”事件的爆发一度把农民工就业权问题推上了风头浪尖.立足于“民工荒”视野下,从推拉理论、二元经济结构、劳动力市场分割和权利贫困四个理论基点出发,更有利于综合分析我国现阶段农民工就业权保障的种种弊端,并由此得出建议对策:完善福利待遇,增加城市就业拉力;改革户籍制度,打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消除劳动力市场隔阂,促进跨市场流动;增强就业权法律保护,消除权利贫困现状.  相似文献   

8.
论中国二元经济的一元化呼延显岗二元经济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结构的典型特征,它的一元化过程也就是发展中国家工业化、现代化的过程。其中主要有三个阶段,即二元经济的三元化、三元经济的的二元化和二元经济的一元化.一、二元经济的三元化过程鸦片战争前,我国的经济是典...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五个统筹”的要求,其中,第一个统筹就是统筹城乡发展。在西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难点不在城市而是在农牧区。目前西藏经济仍然是典型二元经济结构。解决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是西藏目前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为此,我们从西藏实际出发,实现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就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目标,跳出传统的就农牧业论农牧业,就农牧区论农牧区的局限,站在国民经济全局的角度研究和解决“三农”问题。以产业化带动农牧业和农牧区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以城镇化带动农牧区生产力布局调整和富余劳动力的转移,使工业化、城镇化和农牧业产业化的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努力形成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协调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10.
白燕 《改革与战略》2010,26(5):123-126,164
农村劳动力“反梯度”流动是我国经济和社会转型期间出现的一种特殊现象。从流向看,它有悖于劳动力由乡一城、由落后地区一发达地区流动的规律。文章采用经济学分析方法,以新疆采棉工为研究对象,从理论和现实两个层面研究分析采棉工理性的流动决策行为以及基本特征和相关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
蔡昉 《开发研究》1988,(3):42-45
<正> 发展中国家在实现经济现代化的过程中,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始终是一个重要的、核心的内容。相当大量的发展经济学家也是从劳动力转移出发来研究发展中国家经济的。从而产生了形形色色的劳动力转移理论。本文对其中主要理论作一评述。  相似文献   

12.
二元经济结构是发展中国家共同存在的经济现象,也是制约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内蒙古作为一个农牧业大区,经济结构的二元性也在逐渐加强。本文通过比较劳动生产率这一度量指标对内蒙古的二元经济结构进行了详细分析,并与全国水平进行比较.提出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3.
失业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困扰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社会问题。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经济增长速度下降,如何促进就业成为一个重要问题。中国经济产业结构正在经历非农化的过程,这决定了就业具有二元经济条件下就业的典型特征,所以回顾二元经济条件下劳动力转移理论对于解决当前我国的失业问题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正一、内蒙古自治区的二元经济结构现状二元经济结构一般是指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工业和技术落后传统农业同时并存的经济结构。即在农业发展还比较落后的情况下,跨越式发展进行了工业化,优先建立了现代工业部门。二元经济结构是许多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难题,中国也不例外。为了保证中国的经济在未来能够可持续发展,也为了实现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要针对各个地区的特点逐步加以研究解决。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的经济在飞速  相似文献   

15.
发展劳务经济统筹城乡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解决“三农“问题,构建和谐社会.从长远看,需要通过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消除城乡二元结构来解决,但受各种因素和条件的制约,这只能是一个长远的发展目标.目前首要问题是为农村大量的富余劳动力找到出路,这是提高劳动力配置效率、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迫切需要,也是以工补农,以城带乡,进而实现城乡经济良性循环,相互促进的迫切需要.解决这一问题当前一个很重要做法就是大力发展劳务经济.……  相似文献   

16.
《调查研究报告》2007,(16):1-17
农村劳动力转移在县域范围内与发展乡镇企业、民营经济两位二体,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宏观上关系以城带乡、转变城乡二元结构、改善农村发展大环境。中西部农村的、问题不是转移造成的,恰恰与就近转移和非农兼业不足、向外转移权益。缺失和转移不畅有关。协调农村劳动力转移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改善转移环境,是城乡都要思考、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徐秋慧 《山东经济》2011,(4):157-161
高鸿业是国内最早讲授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的经济学家。他晚年重译《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并撰写了《一本拯救资本主义的著作——解读〈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在凯恩斯经济学研究领域独占鳌头。本文探讨了高鸿业讲授、译介和研究《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教育实践和学术成果,按照高鸿业的解读将《通论》进行了全面讨论,这将有助于改进我国经济学教育和研究,创新和发展现代经济理论。  相似文献   

18.
本文构造了一个理论模型,得出了人口流动均衡条件,从而对“民工荒”现象做出了新的解释。本文的结论是迁移成本和就业概率决定了迁移人口的规模;农村工业部门的发展不仅分担城市就业压力,还缩小农民流动规模;农产品价格波动表示的农业剩余波动使得劳动力无限供给神话提前破灭,但并不意味着二元经济的终结。  相似文献   

19.
就业是民生之本。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正加速从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从发达国家向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蔓延,对我市的经济也造成了一定影响,并且这个影响已经在就业领域日渐显现。企业用工需求下降,劳动者失业风险增加,新增就业难度加大,就业总量性矛盾和结构性矛盾并存,城镇新成长就业人口、城镇就业转失业人员、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外来劳动力就业问题交织,  相似文献   

20.
广东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农村劳动力迁移量和城乡收入差距同时扩大的现象,本文从农村迁移劳动力在城市劳动力市场上的就业分布和农村劳动力迁移对城乡人力资本差距的影响两方面对此与传统经济学理论相悖的现象进行了分析.本文认为农村劳动力迁移没有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一方面因为农村劳动力在城市劳动力市场受到歧视,一般在城市次要劳动力市场就业;另一方面因为农村劳动力迁移扩大了城乡人力资本差距,从而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