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蓝海”指利用自己优势所获得的市场。相对于“蓝海”来说,“红海”则指已经处于微利竞争的市场。饮料行业的竞争之惨烈是有目共睹的,看似“红海”。危机重重,实则蕴涵了一线生机。如何在浩瀚的“红海”中发现平静的“蓝海”。如何运用营销创新来创造蓝海。如何有效运用产品差异化、渠道差异化、试点市场的概念来切实运作市场?这是华龙冲击饮料市场思考得最多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韩国W.钱.金和美国勒妮·莫博涅合著的《蓝海战略》已在企业界引起巨大反响。那么,到底应该如何看待“蓝海战略”呢?“红海”是指已知的竞争激烈的市场空间,其相关的游戏规则已经确立,市场也相对的成熟。“红海战略”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竞争战略。“红海战略”主要是在已知市场空间的竞争,在这里游戏规则已经订好了,你只需按照这个游戏规则展开针锋相对的竞争。你所要分析的就是竞争态势和已有产业的条件,这是“红海战略”需要研究的变量和因素。如果说“红海战略”是基于产业组织经济学,那么“蓝海战略”的理论基石则是基于新经济理论,也…  相似文献   

3.
《经营者》2006,(13):42-45
与波特在《竞争论》中所提出的“在追求差异化与低成本之间作出选择”不同,畅销书《蓝海战略》的作者、欧洲工商学院教授钱·金和莫博涅提出了“蓝海战略”:通过开拓新市场彻底甩开竞争对手,步入无人竞争的领域,这样也可以同步实现差异化与低成本。硬碰硬的竞争令不少企业陷入了血腥的“红海”市场,大家都在与对手争抢日益缩减的利润额;而流连于“红海”的竞争之中,将越来越难以创造未来持续性的增长——《蓝海战略》这样认为。那么,在市场环境并不乐观的背景下,中国企业的“蓝海”在哪里?事实上,在中国市场的许多领域,一些企业在左冲右突之…  相似文献   

4.
解读蓝海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上世纪80年代,企业普遍通过低成本、差异化等战略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这被称为是以竞争为中心的传统的“红海战略”(意味着血腥竞争)。该战略对绝大部分竞争者而言是一种零和游戏。针对“红海战略”带来的弊端,2005年,欧洲工商管理学院的金伟灿博士和莫伯尔博士提出了“蓝海战略”理论。蓝海战略是以创新为中心,靠扩大需求,做大行业的蛋糕来开拓新领域。蓝海战略的最大贡献,就是提醒企业家不要在自己熟悉的本业与同行进行恶性竞争,而要以“价值创新”的方式开拓还没有人进入的新领域,面前就会出现一片迷人的蓝海。“蓝海战略”的理论出现,…  相似文献   

5.
在市场同质化竞争中,只会打价格竞争力的企业如同抱着炸弹睡觉,永怀生存的警觉与死亡的恐惧,为了“伤敌一千”,常常要“自损八百”。这种流血竞争的结果往往是市场愈来愈狭窄,公司的获利和成长都越来越萎缩,最终血流成河,成为一片“红海”。《蓝海战略》认为,要打破“红海”宿命的唯一方法,就是运用“蓝海战略”,探索还没有被开发的差异化市场,以及消费者还没被满足的需求,一举超越竞争,开创“无人竞争”的蓝海商机。  相似文献   

6.
上世纪80年代,企业普遍通过低成本、差异化等战略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这被称为是以竞争为中心的传统的“红海战略”(意味着血腥竞争)。该战略对绝大部分竞争者而言是一种零和游戏。针对“红海战略”带来的弊端,2005年,欧洲工商管理学院的金伟灿博士和莫伯尔博士提出了“蓝海战略”理论。蓝海战略是以创新为中心,靠扩大需求,做大行业的蛋糕来开拓新领域。蓝海战略的最大贡献,就是提醒企业家不要在自己熟悉的本业与同行进行恶性竞争,而要以“价值创新”的方式开拓还没有人进入的新领域,面前就会出现一片迷人的蓝海。  相似文献   

7.
竞争战略之父哈佛教授迈克尔·波特强调竞争战略,企业通过采取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或专一化战略,可以使企业在竞争中获得竞争优势。钱·金和勒妮·莫博涅提出了蓝海战略,鼓励企业敢于冲破血腥竞争的红海,开创新的市场空间和市场需求,同时追求机会最大化和风险最小化。是选择红海搏杀,还是选择蓝海战略,需要企业根据自身条件能力和外部环境而定,因为选择红海与蓝海,既与行业紧密相关,又与企业特征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8.
最近有一本畅销书叫《蓝海战略》,笔者看后很受启发,回想自己所处的房地产行业。是否有一片末被创造的“蓝海”呢?提到这里,我想先引用书中对蓝海战略的简单介绍。所谓蓝海战略,就是要求企业突破传统的血腥竞争所形成的“红海”。拓展新的非竞争性的市场空间。与已有的、通常呈收缩趋势的竞争市场需求不同,蓝海战略考虑的是如何创造需求,突破竞争。  相似文献   

9.
中国仓储业是一个高速增长的市场,呈现出“蓝海”与“红海”相互交织、混杂的复杂竞争态势。多数传统仓储企业基本处于过度竞争的“红海”,面临着残酷的市场竞争,迫切需要实现战略突围,驶向“蓝海”。[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几前年,一本《蓝海战略》的书几乎风靡了全世界的企业界。该书提出来的“价值创新”的战略方针让各行各业的人士久久不能忘怀,即便在物业管理这个难以创新的行业,也让不少人士跃跃欲试,试图在已陷入红海多时的物业管理行业寻找一个新的突破口,开创出一片蓝海来。但从几年后的今天来看,物业管理行业的创业者们并没有冲出红海而开创出蓝海来,相反,随着多种制约条件的陆续出现,行业反而陷入了竞争更残酷的红海之中,传统的“三保”(保安、保修、保洁)业务成了一个不能自拔的红海深渊。  相似文献   

11.
一、蓝海战略的涵义 欧洲工商管理学院的钱·金和勒妮·莫博涅教授于2005年出版《蓝海战略》一书,在战略管理学界与企业界获得巨大反响,被誉为“为全球的企业界寻求新的战略手段提供了一种新的管理范式”。该书将市场分为“红海”与“蓝海”。“红海”是一种市场竞争者战略雷同,市场趋于饱和,平均利润率极低的行业,企业在其中进行着一场你死我活的搏斗,互相之间是一场零和博弈(甚至是负和博弈);而“蓝海”则是指未被开发的行业,其中竞争对手很少,平均利润率很高,能给企业带来迅速而高效的价值增长。  相似文献   

12.
W·钱·金教授和莫博涅教授在《蓝海战略》一书中指出,在越来越剧烈的竞争中,企业应摆脱红海(已知的市场空间)的血腥竞争,开创蓝海(新的市场空间)。蓝海战略的理论基础就是企业应同时追求差异化和成本领先的结合战略。然而,  相似文献   

13.
红海代表当前业已存在的所有行业,是一个已知的市场空间;蓝海代表当前尚不存在的所有行业,是未知的市场空间。在红海中,产业边界是明晰和确定的,竞争规则是已知的。身处红海的企业试图超越或击败竞争对手,以攫取已知市场空间下更大市场份额,因此竞争非常激烈。  相似文献   

14.
刘之琪 《经营者》2004,(8):72-74
进入中国已经8年了,相比其他功能饮料新锐,红牛无论在哪一方面都优势占尽;但是随着市场份额的减少,红牛也不能再小觑这些功能饮料中的“青年人”。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老大”地位?红牛也在思考。  相似文献   

15.
如果“蓝海”、“红海”只相对于自身的话,根本就没有突出新意,你的“蓝海”可能早已是别人的“红海”,实际上无非是从一个“红海”跳到另一个“红海”,从一场战争进入到另一场战争——  相似文献   

16.
新书速递     
《经营者》2006,(24):72-72
《中国企业蓝海战略》当“蓝海”成为一种流行概念时,身处历史进程中的每家公司都存在陷入亢奋的可能,因此很多成功都会看成是蓝海的成功,而失败则归咎于“红海”。事实上,成功只是成为“蓝海企业”的一个基本要求,就像IT公司必须使用电脑来工作一样。而就如《中国企业蓝海战略》作者严正在书中所言,这本看起来像是赶热闹的书主要是以企业的战略行动作为关注和研究的对象的,而不是企业本身或行业趋势。而每一个成功都有成功的理由,你如何来区分它的真实性质呢?事实上,没有一家企业会将“蓝海性质”写进公司的战略报告,因为蓝海只是一个概念…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中国市场智能手机的普及,国内各个手机品牌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当前智能手机市场已是一边红海.小米公司在智能手机市场异军突起,创造了颠覆传统企业观念的奇迹.其依靠的就是差异化市场竞争的蓝海战略.  相似文献   

18.
<正>W.钱.金和勒妮·莫博涅教授把市场空间形象地比喻为由两种海洋组成:红海和蓝海。在目前过度拥挤的日化产品市场中,硬碰硬的竞争只能让企业陷入血腥的红海,流连于红海的竞争之中,企业将难以再创辉煌。要想赢得未来,企业可以在分销渠道的建设方面运用蓝海思维,甩脱竞争对手,开创新的天地。在一二级市场上,采用直接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19.
在过去的20余年中,中国的民办教育市场从无到有,由小到大,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进入这个行业,在促进这个行业发展的同时,也加剧了行业内部的竞争。成立将近20年的新东方伴随着教育行业而发展,见证了这个行业由蓝海逐步走向红海。面对越来越激烈的竞争,新东方未雨绸缪,希望通过积极变革,在这个市场中长远地走下去。  相似文献   

20.
<正>作为河南省优势和重点扶持的产业之一,方便面行业的市场竞争大有愈演愈烈之势。尤其是河南方便面企业经过多年努力收复的河南市场,目前可谓狼烟四起,方便面行业的三大巨头,“康师傅”、“统一”和“华龙”巳经开始或准备开始在河南建立生产基地,决心之大,市场攻势之猛,颇具声色地揭开了决战中原的序幕。 已经开始的新一轮市场竞争,毫不夸张地说,主要是“康师傅”、“统一”,“华龙”和河南方便面十强企业之间的竞争。因此,竞争的结果不仅关系到各个方便面企业的市场地位,同时,也关系到河南方便面行业在全国的地位,更关系到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