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声音     
《英才》2007,(1):18-18
“我不能夜郎自大,我有忧患意识,我在工程机械行业35年,我要把徐工做长久,这是我的责任。怎么走出新路?循规蹈矩地走是走,创新式地走也是走,对于战略性改组和调查,一定是要开放式的。只要自己有控制力,这条路一定要走!”  相似文献   

2.
今年是联想成立三十年,我办企业这三十年,看到的变化很多。首先是明确了要改革开放,不搞阶级斗争了,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道路。这个路怎么走?其实一直到1990年代是有很大争议的。到底是走市场经济的路。还是走计划经济的路?  相似文献   

3.
我是一位海尔成长理念的追随者、传播者。 袁宝华同志对我说:“你们的工作就是要把成功企业的经验、理念转换成全国企业的财富。”我一直把这句话谨记在心。为此,在本刊出版200期之际.我想选择系统地回顾、整理海尔集团的理念经验,以笔记形式与企业界朋友分享。  相似文献   

4.
我希望我们排榜,不要排富翁榜,要排中国企业成长的榜,这种榜才是得人心的,这种榜是饮水思源的,这对我们的民族团结振奋、对经济的推动力是巨大的。  相似文献   

5.
这是我在最近召开的2002年中国成长企业百强大会上致开幕词时提出来的主张:成长企业采用的企业制度不少是家族制。企业的高成长性表明了它们的活力,说明了家族制对这些企业现阶段的适应性。但随着成长企业规模的扩大和科技的飞速发展,尤其是加入WTO之后,国际化的中国市场必然给这些企业带来更大的竞争压力。21世纪的企业新形势要求家族创业的企业二次创业,三次创业,无论是企业制度和核心技术,还是经营者和经营理念,都要登上一个新的台阶。希望集团的陈斌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希望集团就是由四兄弟创业的典型的家族企业。陈斌作为…  相似文献   

6.
赵先进 《企业世界》2006,(11):36-37
在全球化时代,在国内面临众多跨国公司直接竞争的中国企业,如何实现企业的持续成长?这是摆在中国企业领导人面前的一个重大的理论命题,同时也是中国企业要实现持续成长必须解决的现实难题。联想,TCL,万向,盛大等中国企业用实际行动破解了这一难题,那就是通过跨国并购实现企业的持续快速成长。  相似文献   

7.
单靠升温乃至过热的市场拉动,单靠全球对我们迅速成长的疏忽,单靠低成本劳动力的优势,已经难以保证我们中国企业的持续成长。面对缺少技术.缺少资金,缺少品牌,中国企业的下一步该如何抉择?面对越来越多的贸易纠纷,走出去的中国企业该如何与中介机构联手应战?而在这诸多现实疑问之前,我们先要冷静思考:中国真的已成为“世界工厂”了吗?“世界工厂”的真正内涵是什么?我们的工业化道路究竟该如何走?  相似文献   

8.
实现企业持续成长,成就百年老店,是每一个企业追求的梦想。然而,绝大部分企业像案例中的华强公司一样,在经历一段高速成长后,会迎来企业成长的人力资源瓶颈,企业处于停滞不前或者逐渐“走下坡路”。有的甚至走向死亡。从案例中可以看出华强公司成长受阻既有企业家素质的原因,又有管理层素质的原因,还  相似文献   

9.
资讯     
成长企业该加速还是踏刹车贵刊的成长企业排名活动我一直也很关注,对于榜上的企业也有所了解。但是,总结它们的规律我发现,这些企业往往是在初创期才经历高速的成长。而这种成长,只是适应了外部环境变化的自然成长,其主要的张力还在于外力。当企业达到一定规模,这时需要的就是企业从人力、财力、物力各方面的平衡发展,稳健管理。所以,这些企业都要经历从某种程度上的不规范到全面的规范,从粗放式成长到集约式成长。而要实现这一步,就要确定自己的核心能力,开始为自己找一个“心”了。迅速成长起来的企业都是民营企业,这种企业都会经历由不规…  相似文献   

10.
近些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以及技术进步的不断加快,许多企业,特别是一些新兴的高科技企业迅速发展壮大起来,有的企业甚至正雄心勃勃地计划着向世界500强迈进,这的确令人鼓舞。然而不能不看到,有一些企业经过一段迅速成长之后,突然陷入了困境,有的甚至破产。我认为,这些企业之所以失败,除了重大决策上的失误外,与不能很好地把握企业成长中的诸多问题,如企业成长的目标、成长的方式等也有很大关系。本文拟就企业成长中的几个问题谈些简单的看法关于企业成长的目标对于企业成长的目标,人们有着不同的…  相似文献   

11.
老板箴言     
技术创新是中国企业必然要走的一条路。夏普公司的技术创新路径可以带给中国企业一些启发。我认为,中国企业可以缩小研发范围,进行更加专注的研发,待企业具备一定技术、财力之后,再扩大研究范围。  相似文献   

12.
企业上市利弊共存,该如何权衡这一问题?我认为,上市是必然之路、大势所趋,上市融资便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企业的发展有两条途径:一条是走产品路线,就是我们现在的一般经营;另一条是走资本路线,就是像我们现在的上市融资。  相似文献   

13.
孙英 《财务与会计》2015,(15):32-34
“走出去”企业要想走出成功之路,必须有一整套的措施和行动,而财务管理在这其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介绍了万宝矿产有限公司在“走出去”过程中积累的一些财务管理特色经验,对我国“走出去”企业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正>诚信行在2011年的时候,决定走向海外市场,我们当时的想法是要做本土成长的第一家国际化物业管理公司。山东省诚信行物业管理有限公司(下简称"诚信行物业")是比较早走向国外市场的一家企业。几年来,诚信行物业的国际化之路并不容易,有得有失,我在此和大家分享,希望能开启媒体协作网新的一年。  相似文献   

15.
石滋宜 《企业文化》2006,(11):46-47
有很多人羡慕台湾企业的发展,便问台湾企业成长的秘诀是什么?我说,这是因为台湾的企业充满了活力!我常到世界各地演讲,有很多人羡慕台湾企业的发展,便问台湾企业成长的秘诀是什么?我说,这是因为台湾的企业充满了活力!  相似文献   

16.
如何使企业赢利,如何使企业加速成长,是全世界公司都关注的重要课题,麦肯锡公司通过研究全球的一些企业成功与失败的案例,总结出以下经验。成功企业快速成长的三要素第一,企业必须具备宏伟的,甚至是“不理性的”期望目标。就是说企业要大发展。第二,企业必须要做到以实力为后盾的战略性努力。就是说企业要知道如何发展。第三,企业必须要建立完善的组织机构。就是说,企业要懂得如何组织起来达到目标。以上这三点都是至关重要的,缺一不可。企业家要敢想敢干别人认为”不可能”的事企业要做到宏伟的,甚至是‘不理性的”期望目标,必…  相似文献   

17.
刘桂芳 《新前程》2007,(10):I0023-I0027
在快速成长的企业中,机遇和挑战永远并存,这就要求人力资源管理者要与时俱进,把握HR管理原则。  相似文献   

18.
按照企业生命周期理论,企业的成长像生物有机体一样也有一个从生到死、由盛到衰的过程。企业的生命周期包括三个阶段九个时期。即:成长阶段,包括孕育期、婴儿期、学步期;再生和成熟阶段,包括青春期、盛年期、稳定期;老化阶段,包括贵族期、官僚化早期、官僚期。企业的创业时期大致相当于成长阶段。这一时期的企业不但要通过核心价值观的发扬光大形成完整的企业文化,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企业凭什么走出去?走出去是为了获得更大的利润空间还是为了提升竞争力?我认为,首先这是企业生存的需要。当企业从一个工厂走向提供商时,必须有设计、营销、产品开发资源,这个时候不仅仅是为了走出去收购一家公司,而是在收购的过程中,形成一定的人才优势。我们集团在收购美国的一家公司后,把公司搬到美国的高点,是家具的硅谷。  相似文献   

20.
<正>中国企业走出去,进行跨国经营,也需要本土化,中国企业也要将当地的文化、习俗,以及当地企业的经营文化吸收到自己的企业文化中"软环境"已是左右企业经营的无形力量,不经意中它会在企业面前挡起一层无形的隔膜中国企业走出去,实现可持续发展,不仅要有很好的战略,更需要有一个良好的投资软环境当今,中国企业"走出去",开展国际化经营,成长为跨国公司,增加国际竞争力,与国际跨国巨头比肩而立,是中国企业扬眉吐气的成功法宝。"很多中国企业都有意愿走出去,因为海外市场很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