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李母”教子文/刘三娃唐武则天时,监察御史李余有次收到仓官给他送来的廪米(禄粮),发现多了三斛。他责成小史收回,小吏不肯.说是仓官之命,不敢违拗。李余没有办法,只好收下,但他告诫小史,说:「下次绝不能再这样了。」李余的母亲知道此事后.非常生气。她严厉...  相似文献   

2.
判词,乃古代官府断案的判决书之用语。古代判词,多数墨守成规,刻板冗琐;但亦有妙言断案、谐语判决之佳作。宋代崇阳县令张咏,在任时巡查衙门钱库,发现管理钱库的小吏每日回家时常随手把一枚小钱放在帽子边缝里带出。有一天,正当小吏故伎重演时,张咏把他抓住,以盗窃国库的重罪,将其打入死牢。小吏认为仅拿一枚小钱就判死刑,送高喊冤枉。张咏提笔写了16个字的判词:“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明代天启年间,有位御史口才颇佳,而宦官魏忠贤手下一名太监心怀嫉妒,设法取笑御史。他缚一老鼠前去告状,声言:“此…  相似文献   

3.
打我记事起,家乡的人们过年时都要穿新鞋,特别是孩子,因为穿新鞋预示着新一年能走好运。所以为全家每个人做双新鞋,成了祖母年前的头等大事。做鞋的准备工作从入秋开始,首先祖母会将穿破的IEt衣服拆成布片洗干净,打好一小盆糨糊,  相似文献   

4.
经济幽默城     
一山里人要进城买衣服,邻居告诉他,现在买东西兴讨价还价。他问怎么下还价法?邻居说:“拦腰砍,对半折!”他听了,郑重地点了点头。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从来不穿新鞋.一双新鞋拿来,总是先叫警卫人员或卫士代他穿一段时间。旧了,他就要回来自己穿。历史为毛泽东留下很多很多带了一身补丁的形象.其实,他身上的补丁主要集中在外人看不到的內  相似文献   

6.
里根的鞋     
化石 《中外管理》2008,(9):59-59
哲理的故事 美国前总统里根小时候曾到一家制鞋店做一双鞋。鞋匠问年幼的里根:“你是想要方头鞋还是圆头鞋?”里根不知道哪种适合自己,一时回答不上来。于是鞋匠叫他回去考虑清楚后再来告诉他。过了几天,这位鞋匠在街上碰见里根,又问起鞋子的事情。里根仍然举棋不定,最后鞋匠对他说:“好吧,我知道该怎么做了。两天后你来取新鞋。”  相似文献   

7.
从鲁冠球到王均瑶 第一次见到鲁冠球是1990年,他的万向节厂在杭州城外的一个小镇,从他的窗口望出去是一片绿油油的稻田。一起站在窗口看风景时.他用一口浓重的萧山口音大声说:“我就是不进城.我要在这里造一个工业城。”  相似文献   

8.
"御史裁衣"的故事相传已久,说的是宋朝嘉靖年间,京城有个很出名的裁缝.一天,有位御史请他裁一件宫廷穿的朝服.裁缝首先问御史:"请问御史老爷,你高寿多少?你当官多少年了?"御史很生气地说:"命你做衣,问我年龄及当官的年资干什么?"裁缝连忙解释说:"年轻时,志高气盛,走路抬头挺胸,衣服就需后短前长;中年上任,意气微平,衣服就应该前后一样长短;如果是晚年上任,一生煎熬,心灰意冷,走路时低头弯腰,衣服就需前短后长.否则,衣服就不能称心合体."  相似文献   

9.
农民工的“数字化生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这年秋天,赵有平有两件喜事:一件是父亲认识了一位木匠师傅.并介绍他去学徒:另一件是认识了他现在的妻子。木工学徒的日子是赵有平进城打工以来度过的一段最快乐的时光.他每天与各种各样的木料为伴.虽然收入微薄得只够维持生计,但总算走出了实现梦想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10.
湖北省谷城县冷集镇沈湾村农民杨红斌用自己的打工积累和农村信用社贷款,在谷城县城购买了一套143平方米、价值20多万元的新房后,他高兴地说:“是信用社的贷款,圆了我梦想进城的心愿。”  相似文献   

11.
《中国总会计师》2009,(5):141-141
从前有一个又穷又愚的人,在一夕之间突然富了起来。但有了钱后,他却不知道如何处理这些钱。他向一位和尚诉苦,这位和尚开导他说:“你一向贫穷.没有智慧.现在有了钱,不算贫穷了.可是依然没有智慧。劝你进城去,那里有大智慧的人不少.你出百两银子,就教你智慧之法。”  相似文献   

12.
前些时候,我们采访了一位在外打工回家创业的农民,问及他的创业动机,他一句“与其进城给人打工,不如在家自己创业”的话让我们回味深长。仔细琢磨,发现这句听起来十分简单的回答,其实包含着一个不简单的道理:创业才是最好的就业。  相似文献   

13.
最后一课     
一位哲学家带着他的一群学生去漫游世界,他们游历了所有的国家,拜访了所有有学问的人,现在他们回来了,个个都满腹经纶。在进城之前,哲学家在郊外的一片草地上坐了下来,对他的学生说:“经过几年的游历,在座的都已是饱学之士,现在学业就要结束了,我们上最后一课吧!”  相似文献   

14.
《中国就业》2009,(4):42-43
农民工进城务工有三怕:一怕进城找不着活儿干,二怕有了活儿干又上当受骗,三怕干来干去拿不着工钱白干——“三怕”成为当下进城农民工的最大心患。太仓市劳动保障部门精心编织“三张网”,保证农民工“三不怕”。  相似文献   

15.
方园 《乡镇论坛》2011,(25):39-39
编辑同志: 我与胡某7年前结婚,半年前闹起了离婚。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胡某打起了我父母送给我的玉镯的主意,说玉镯是我们婚后所得,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因为离婚是我提出来的,他就以玉镯相要挟,说除非玉镯归他,  相似文献   

16.
农牧民离土进城是我国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大量具体表象,纵向展现在城乡空间的重构中。资金是城市发展的核心所在,以资金来源和流向为视角,基于T州的个案分析表明:农牧业机械化率提高、企业落地形成的劳动力供需对接促使农牧民离土进城;经过价值重塑后进城农牧民以税收和地租贡献于县市财政;县市政府在上级考核、同级竞争交汇压力下对城市建设持续投入,实现基于公共服务的利益再分配。离土进城农牧民推动了县市城乡空间的此消彼长,再生产出城市空间。在土地制度实现的低成本城市化不再具有生命力之时,将城市化真正落实到人,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笑口常开     
翻地一个农夫平白无故地被抓去坐大牢。一天,他收到妻子的来信。信上说:“眼下就要种马铃薯了。我一人翻不了这么多地。”农夫看了信,想出一个好主意。他写信给妻子说:“你不要去挖地了,我埋了一罐金子在那里。”犯人的信件看守都要过目。这封信当然他们也看了。几天后,农夫收到妻子的信,信上说:“两天前,来了10来个人,把咱们农场所有的地都翻了一遍。”农夫笑了,立即给妻子写了封信,说:“现在你可以种马铃薯了。”相面东汉时,有位自称善于相面的人,来看刘备。刘备让他看相,这人说:“你的相很好,白面白。G”又让他给关羽…  相似文献   

18.
江泽民总书记曾经三竖大拇指,称赞临沂市罗庄区沈泉庄党支部书记王廷江了不起,不简单,好样的。原因就在于王廷江实践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的宗旨,做出了突出业绩,让老百姓从他身上看到了共产党人的高贵品质。临沂市工商局罗庄分局与王廷江所在的村只有一公里之遥,他们利用这得天独厚的条件,在开展实践党的宗旨活动中,学习王廷江、从群众急、难、盼的细小事情入手,赢得百姓齐夸共产党好。  相似文献   

19.
杜光 《乡镇企业导报》2011,(1):23-23,41
市场经济最主要的特征是自由竞争。亚当·斯密在他的名著《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里指出:“每一个人在他不违反正义的法律时,都应该完全自由,让他采用自己的方法,追求自己的利益,以其劳动及其资本,和任何其他人和其他阶级相竞争。”  相似文献   

20.
笑口常开     
李老汉进城李老汉进城后,在一家歌舞厅前歇脚,见门口一块牌子上醒目地写着:严禁穿背心、裤衩入内。李老汉“呸”地吐了一口,心里暗暗骂道:“他娘的,早就听说城里的歌舞厅是个爱出事的地方,还真是不假。这不,连背心裤衩都不让穿了,都光着进去,还不乱了套。”巧辩一对青年结婚后,新娘发现自己的丈夫是个瞎子,婆婆发现自己的儿媳只长着九个手指头。于是她俩气呼呼地找到媒婆,责问她为什么骗她们?媒婆回答:“我并没有骗你们呀。当初我就说得很清楚,我说男方没见过什么世面,你们女方家说没关系;我说女方办事十拿九稳,你们男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