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商业男孩     
我们把一群20岁出头的“商业男孩”推上了杂志封面。老读者知道,这在《中国企业家》创刊20年来还是第一次。20年来,杂志的封面人物,一般都是成熟老练的著名企业家,所以业界也常说我们是“大企业家杂志”。  相似文献   

2.
近两年来,随着《中国企业家》杂志影响力、权威性和发行量的迅速扩大,不断有各界读者尤其是企业界的朋友向我们提议:世界上几大财经杂志几乎都有对全球企业界的种种排行,某些权威排行榜甚至已经成为那些国际大刊的重要标志。既然把杂志定位为中国未来的《财富》、《福布斯》,《中国企业家》为什么不搞自己对中国企业或中国企业家的排行?  相似文献   

3.
我曾请德国《企业家》杂志的一位资深记者Hirn先生在京做过一个关于企业家与媒体关系的报告。他在报告中讲到,《企业家》杂志70%的文章是对所写到的企业批评的,但这些批评是建立在严格的采访、分析基础之上。因而这些批评性文章不仅极少为其杂志带来法律纠纷,反而使这个杂志成为一份极受决策者重视及欢迎的月刊,这可以从其读者结构以及越来越多的广告收入中看出。  相似文献   

4.
《中国企业家》1999,(12):70-74
岁末盘点,在盘点企业家群体的同时,以报道中国企业家为己任的我们也在检点自己:我们是否把握住了这一年当中企业家群体命运交响曲的那组最强音符?一如今年12期杂志中每一幕文字,我们期待着我们的读者——企业家和关心企业家的人们的最终评判。请写下你第一印象中的19的年的10住企业家,我们将在2000年第1期刊出。  相似文献   

5.
进步与反思     
接手杂志两年多来,遇到一些棘手的问题,比较突出的有两个: 第一个问题,很难找到具有企业家视角立场和能够理解把握企业家读者需求的记者。请了些有个三两年经验的记者,绝大部分都是大众思维、媒体视角和自以为是又不可一世的态度,在采访时无法把握和挖掘核心问题,写不出能够让企业家阅读、对企业家有价值的文章来。只好自己培养!  相似文献   

6.
2005年11月5日,被浓厚小资情调浸泡的长沙金牛角王中西餐厅,《中国企业家》读者俱乐部——长沙活动如期举行。此次读者活动由湖南国闻书局报刊配送有限公司兼《中国企业家》杂志长沙零售商刘红科担任发起人,与会读者饶有兴趣地围绕着“读书·生意·生活”这个轻松的主题,倾谈了自己对待工作、人生的看法,并相互交流了劳逸结合的养生理念。步步高商业连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填先生在感慨之余对《中国企业家》杂志给予企业家阶层的人文关怀,表示了深深的认同。在沙龙即将结束之际,与会读者亲密合影并进行了抽奖环节。  相似文献   

7.
丁伟 《中国企业家》2005,(24):272-284,286,288
从《中国企业家》被命名.到对企业家精神的大力宣讲.从对商业趋势的及时反映.到对争议性话题投注以一以贯之的视角和价值观——20年来.《中国企业家》杂志和企业家阶层在中国的沉浮命运息息相关。为什么市场上那么多商业财经类媒体.惟有《中国企业家》杂志被视作本土企业家价值最典型的守护者?《中国企业家》其魂魄.其风骨,其内涵.有何独特之处,整理二十年来《中国企业家》创造出的一句句口号,在一次次关键事件上观察与评论的立场,或许能帮助人们能体察出部分答案。  相似文献   

8.
《中国企业家》2013,(24):14-14
读者王讯读了本刊第13期双周人物《刘志军的"大跃进"》后,对文中两处细节的"真实性"提出了质疑。"能发现问题的读者,是我们最好的伙伴"。给《中国企业家》杂志的建议发件人:王讯收件人:letter@iceo.com.cn你们好!我是《中国企业家》的老读者,很喜欢杂志准确客观的报道,精心采编的内容,写实生动的笔触。尤为令我喜欢的是,报道中会同时兼顾到正反两方面的论点,而且对于过往报道有一种反思精神和负责任的态度。如2012年第20期的《双雄早衰》系统反思了从政府到媒体(包括《中国企业家》过往关于尚德报道中的疏忽之处)的功过。这使得我常常愿意以"信史"的眼光来看待它。  相似文献   

9.
《中国企业家》2010年第6期李主编:你好。我是《中国企业家》杂志的订阅读者,也算是传媒人。贵刊2010年第6期的第004页中,中国企业家世  相似文献   

10.
吴海民 《现代企业》2005,(9):35-35,39
《福布斯》杂志是美国历史最悠久的财经杂志,凭借其独到的视角和强大的影响力,《福布斯》被称为“资本家利器”,全世界的企业家们无不以能登上《福布斯》杂志封面当作一种殊荣。当《福布斯》把。目光聚焦中国富豪时,作为享誉全世界的财经杂志,开始了对中国富豪进行数字意义上的集体检验。《福布斯》中国富豪排行榜除了给中国民营企业家创造财富带来激励效应和示范效应,更重要的是为中国民营企业家的成长带来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11.
土地流转新政下,新农业热浪滚滚。奔波两月、跨越六省,访谈企业家、投资者、官员、专家学者、农民87人,《中国企业家》杂志探寻谁能成为新农业“基地王”。  相似文献   

12.
老读者们会注意到,这期《中国企业家》杂志的封面有点怪。首先,封面人物是个女性,这在《中国企业家》杂志是很罕见的;其次,大字标题赫然印有“主妇”字样,有点像生活或时尚杂志;第三,封面文章与封面人物分离,封面人物虽然是美女企业家李亦非,封面文章写的却是浙江的“好孩子集团”等等,总之是与大家久已熟悉的味道有些不一样。  相似文献   

13.
曹利 《中国企业家》2010,(15):14-15
读《中国企业家》杂志有三点感受: 其一,《中国企业家》是一份专业性刊物。通过其报道,能深切感受到中国企业家在推动中国企业发展、促进中国企业全球化进程中提粹出来的商业伦理和管理哲学,以及他们共同坚守的企业家精神。《中国企业家》不愧是一本中国商界的领袖杂志。  相似文献   

14.
《东方企业家》杂志是我收到的赠阅杂志中最持续、最准时的一个。每次收到印有东方企业家杂志的信封,就像是见到老朋友。不知道明年一月会不会改版,充满期待。  相似文献   

15.
这是1904年美国《企业家》杂志的发刊词。此后百余年中,沧海桑田,物是人非,但杂志扉页上的这段话,却从来没有改变。它被称为《美国企业家宣言》:  相似文献   

16.
为了拉近与读者间的距离,充分发挥杂志作为沟通专家与企业家之间的桥梁与平台的作用,我刊自本期起,正式推出《专家有约》栏目。 作为一档互动性极强的新栏目,我们殷切地希望能在第一时间得到您的反馈,包括您对所刊文章内容的不同见解及看法;同时更希望听到您来自一线的声音,包括企业现处的困境、悬而不决的问题等等,我们力争做到有问必答。本期聚焦:新企业所得税法。  相似文献   

17.
我是一名来自基层质监局的忠实读者,我希望贵刊能多介绍…些基层质监局的工作经验,以方便我们借鉴。另外,我建议贵刊能增加一些与读者互动的渠道,多贴近群众和读者,多了解一些读者的想法,把杂志办得更好。  相似文献   

18.
两年没有音讯,乔赢突然来到编辑部,带着他的潜思之作《我对“红高梁”的十大反思》。这是乔赢和他的“红高梁”第二次走进《中国企业家》杂志。两年多前,乔赢曾作为1996年第十期《中国企业家》杂志的封面人物,向世人发出了他的“红高梁宣言”:人类餐饮文化第三次变革来临,以“红高梁”为代表的中式快餐有可能在与麦当劳等洋快餐的竞争中崛起。两年多后,红高梁快餐在经营时已遇挫折,乔赢本人也华发早生。这两年多里发生了什么?相信读者会从乔赢的“反思”中找到解答。关于企业家的挫败与反思,本刊1997年以来多有报道,诸如姜伟,诸如史玉柱、牟其中。研究失败是为了走向成功,《中国企业家》杂志的广大读者,尤其是一大批成长中的民营企业家,对此感受最深。从中获益颇多。然而,最应从反思中获益的,还该是反思者本人。正如乔赢文中所谈,成功者都是从失败中不断总结经验后成长起来的。乔赢和他的红高梁公司目前也开始“第二次创业”,我们祝愿他从反思中走向更大成功。  相似文献   

19.
读者     
把读者当作朋友来写作 说实话,读《中国企业家》杂志也快一年了,但真的拉近我和杂志距离的,还真是王安的这篇文章。人性化,生动,笔法也很春秋。五六千字的文章能一口气读完,至少在我,已经极少有了。 王安的文章我读的不多,倒是两年前,读过一本,书名为《股爷您上坐》。当时有朋  相似文献   

20.
决策失败与执行失败——中国企业家与国外CEO的失败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失败,是财经媒体永恒的话题。《中国企业家》杂志的研究失败系列,基本上囊括了近年来中国最著名的企业和企业家的典型失败案例,引起广泛关注。同样,《财富》、《商业周刊》等国外著名财经杂志几乎每期也都有国外企业家失败的最新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