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和国际贸易地位的不断提高,许多国家和地区为了保护本地市场,频繁采用针对我国出口产品的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两反一保"),以及知识产权保护、技术性贸易壁垒等手段,使得我国的出口环境面临贸易摩擦数量不断增多、金额不断上升、领域不断扩大、涉及国家面有所扩展的严峻形势。这对外贸依存度较高的福建经济来说,影响是相当严重的。 我国已进入加入世贸组织关键过渡期,大部分保护和过渡措施将在2004年年底到期,国内市场更加开放,福建省的市场和产业将面临进口产品不公平竞争或进口激增等因素的挑战,产业安全受到了很大威胁。因此,随着福建经济外向度的不断加大和对外贸易规模的不断发展,积极应对贸易摩擦和贸易壁垒,维护福建产业安全,日显重要和紧迫。  相似文献   

2.
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2009年国际贸易保护主义不断升温,我国遭遇的贸易摩擦愈演愈烈,国内产业受到的进口冲击有所加大。商务部公平贸易局积极应对贸易摩擦,依法维护产业安全.进出口公平贸易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3.
加快创新 维护信息技术产业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上世纪90年代,信息技术席卷全球,不仅信息技术本身已经成为一个新兴支柱产业,而且还前所未有地影响其他传统产业乃至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如何维护我国信息技术产业经济安全乃至整个国家经济安全已经提上日程。笔者从安全意识、信息技术标准和信息技术产业规制三个方面阐述通过加快创新发展,维护我国信息技术产业安全。  相似文献   

4.
一、我国在贸易摩擦方面出现的新变化、新趋向和新特点以及产生的影响 反补贴是继反倾销之后的又一个贸易摩擦新热点。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反补贴调查的最大目标国,全球70%以上的反补贴调查针对中国。加拿大、美国是对我国发起反补贴调查的始作俑者和主要发起国,其做法可能被其他国家仿效。  相似文献   

5.
2009年,我国超过德国成为世界头号货物贸易大国,也正因为此,在新一轮的国际贸易保护风潮中,我国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上.面对层出不穷的贸易壁垒和频繁发生的贸易摩擦,我国外贸企业承受着难以承受之痛.文章从分析贸易摩擦的新趋势入手,揭示了其频繁发生的原因和本质,并借鉴贸易大国德国在贸易损害应对方面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实际工作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应对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6.
李铮 《中国经贸》2013,(3):30-31
2012年,对于中国的对外贸易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由于全球性金融危机及欧债危机的持续,主要欧美发达国家失业率居高不下,美国、欧盟等主要贸易大国和地区纷纷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措施,以保护国内产业和国内劳工就业,对来自中国等国家的进口产品采取了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及其他措施,导致中国出口受阻,对外贸易受到严重影响,贸易摩擦频出。  相似文献   

7.
应对贸易摩擦 改善贸易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贸易领域摩擦的ABC 反倾销 根据商务部统计,加入世贸组织到今年2月底,中国遭受反倾销调查205件,涉案金额572亿美元。主要分布在化工产品、家电等机电产品、鞋及家具等轻工产品、钢铁等五矿产品、化纤布等纺织品。从1995年至2005年,我国已连续11年成为全球遭受反倾销最多的国家。  相似文献   

8.
董素玉  王攀  吴涛 《中国经贸》2010,(21):72-73
作为贸易摩擦的最大受害国,中国露对的贸易保护压力并没有像预期的那样,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消退渐渐减轻,反而呈现出愈演愈烈之势。在正在举行的第108届广交会上,许多外贸企业对新一轮的贸易摩擦忧心忡忡,并且开始提前预警,加强防范。  相似文献   

9.
我国已经进入了国际贸易摩擦的高发期。今年以来,中国与美国、欧洲的纺织品贸易摩擦逐步升级,国际贸易摩擦正在从以企业为主体的微观层面开始向宏观的政策、体制和制度方面发展。为避免摩擦,产业通过走出去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尤显重要。  相似文献   

10.
后危机时代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传统的商品贸易摩擦逐渐转向了广义的经济摩擦,贸易保护工具也由经济转向了社会、道德、环境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特别是发达国家重振制造业的战略调整以及部分新经济体国家低成本产品的出口优势。直接戳住了我国目前出口贸易的软肋。解决此类问题的根本出路就在于,要突破单一商品进出口的传统模式,在资本及产业“引进来”与“走出去”上进行重新思考,在国际经济调整中,重新设计我国未来“引进来”与“走出去”的理念、方向、结构等宏观战略。  相似文献   

11.
入世3年,我国经济持续增长,很大程度得益于外贸的强劲攀升。2001年,中国进出口增幅仅为7.5%,从入世后的2002年起,中国外贸猛然提速。2002年我国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21.8%,2003年虽然蒙受了非典意外冲击,但进出口总额仍增长37.1%,而2004年出口在人民币汇率升值预期困扰下,同比增幅仍高达30%以上,全年外贸总额轻松突破万亿美元大关,成为仅次于美、德的世界第三大贸易国。  相似文献   

12.
自金融危机之后,美国、欧盟等经济体对原产于或出口自中国的铜材、铝材等产品发起越来越密集的贸易救济调查,其中针对铝产品的贸易保护尤为突出。全景素描我国的传统铝材已经逐步完成了向现代化铝加工材的转变,许多产品已成为世界知名品牌。"嫦娥"卫星、"神州"飞船所用铝合金材料的重要  相似文献   

13.
应对贸易摩擦的国际经验和中国选择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2003年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国。随着中国在世界贸易中地位的提高、出口的扩大,中国融合世界经济的程度加深,贸易摩擦频繁发生,不仅数量增加(从1979年―2004年5月底,遭遇“二反一保”及特保调查的数量高达637起,[1]成为世界上遭遇反倾销最多的国家)、领域扩大(由农产品、纺织品、化工产品等传统产业扩大到机电产品、半导体等高新技术产品)、涉案产品数量增加(多达4000多种产品)、涉案国家增多(除了美国、欧盟和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外,近年来与发展中国家贸易摩擦的数量越来越多)、贸易保护的手段多样化(综合运用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  相似文献   

14.
我国对外贸易摩擦的双重效应与应对策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陈松洲 《改革与战略》2008,24(6):107-110
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迅速发展,贸易摩擦频繁爆发。贸易摩擦对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培养竞争优势产业、刺激对外投资和实现贸易地理方向多元化等有一定的积极效应,同时也存在着危及国家贸易安全、破坏与对象国的贸易关系、打击相关地区和企业的发展以及引发对外贸易纠纷等消极影响。据此,提出应对我国对外贸易摩擦的长期策略是:发挥市场机制在配置资源方面的积极作用;短期策略是:规避贸易摩擦对我国贸易和经济的冲击,减少其损失。  相似文献   

15.
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海外扩张,使新的一年摩擦加剧2005年,我国外贸实现了快速增长,进出口总额达1.4万亿美元,创历史新高,与此同时,我国遭遇的贸易摩擦数量连续第11年位居全球之首。从贸易摩擦的数量来看,2005年国外对我国发起贸易救济调查91起,其中反倾销立案调查51起、保障措施立案调查5起、纺织品特保35起。从涉案产品来看,位于前三位的是纺织品、轻工业品和化学工业品,总计占涉案产品的83%。从涉案金额来看,大案件增多,直接涉及金额上升约20%,仅2005年前三季度,我国遭遇各类贸易摩擦涉案已达89亿美元,约400—500亿美元的出口商品受到影…  相似文献   

16.
<正> 随着中国外经贸事业的不断突飞猛进,外贸进出口已经成为了支撑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可是伴随我国在世界上经贸地位上升的同时还有贸易摩擦的频繁发生,加入WTO后我国的贸易环境突现恶化之势,对此人们应该提高警惕。本文着重从贸易摩擦的原因加以分析,并且指出了对待国际贸易摩擦的基本态度。2004年我国外贸迈上进出口总额突破万亿美元的新台阶,中国在全球贸易中的排位上升至第三位。然而,在我们欣喜地感受着贸易高速发展给我们带来的好处的同时,日益严峻的国际贸易环  相似文献   

17.
范晓屏  林洁 《浙江经济》2004,(15):56-57
产业安全是经济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国际贸易中的不公平竞争行为。必须很好地利用反倾销等贸易救济手段。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为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  相似文献   

18.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中国今后的发展面临的国际竞争更加激烈,竞争的激烈必然导致贸易保护的强化,贸易摩擦将越来越多。在贸易交往中,广东家具业应做到既遵守国际规则,又灵活运用规则保护自己,推进外向带动战略转型。  相似文献   

19.
当前,全球经济增长乏力,各贸易国为了争夺有限的国际市场份额和实现本国(区)贸易利益最大化,使用贸易救济手段更趋频繁,非关税贸易壁垒已成为贸易摩擦新热点。加入WTO以后,我国外贸快速增长,已成为超越美国的全球第一大货物外贸国家,同时遭受国际贸易摩擦也急剧增加,发案数已居全球首位。考察当前我国面临的贸易摩擦态势,与当年的日本十分相似。借鉴日本以"走出去"途径有效减轻遭受贸易摩擦的影响,对当前我国具有突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问题一:做到产业安全,要有区别地保护自己的产业和经济领域。如对能源、国防、核心技术、信息等领域,要进行产业保护。国家间的经济关系有两种:一种是贸易自由主义,一种是贸易保护主义。贸易自由主义的理论基础就是国家贸易的比较优势和比较劣势。这里面出现一个问题,就是哪些是需要保护的,哪些是不需要保护的。现在我们每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