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在简述中国服务贸易开放历程和存在问题之后,就中国服务贸易进一步开放中政府和企业采取的策略作了初步探讨:政府要加大力度;企业应相机随动。 相似文献
2.
开放经济条件下两国模型的贸易政策博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开放经济条件下,各国贸易政策具有明显的博弈特征。两国模型的贸易政策博弈,是一种不完全信息博弈,动态博弈、零和博弈和无限的重复博弈。博弈中贸易双方的纳什均衡解(采取最优关税或出口补贴,实施贸易保护政策)并不是帕螺托最优解。“触发器策略”和“针锋相对策略”,会促使博弈双方为了获得长期利益而建立一个愿意合作的信誉并惩罚对方的不合作行为,从而实施自由贸易政策,多边贸易体制的完善,也必须将推动各国的贸易自由化进程。 相似文献
3.
我国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和持续性较好,与发达工业化国家经济动态的联系相对较为紧密,体现在这些国家的实体经济和金融波动对我国经济具有明显的外溢效应,其中金融波动的冲击较为显著。我国经济动态主要取决于自身内部因素,呈现出较明显的独立性和特异性,世界经济波动对我国经济动态尤其是对消费增长动态的影响较小,而发达工业化国家经济波动对我国投资增长动态的影响相对较大。 相似文献
4.
5.
关于贸易开放和经济增长的关系在经济学界一直存在分歧,尤其表现在Rodriguez和Rodrik(2000)的评论中。在过去的十年中,数据的丰富和数据质量的提高,新的工具变量的发现以及新的计量方法的运用,使得该领域成为国际经济学的热点领域之一。本文首先介绍了贸易开放的内生性表现,然后从工具变量法、倍差法、配对法和其他识别方法等四个部分展开介绍近年来在这些领域中控制贸易开放的内生性方法,重点关注新的工具变量的构造。应用这些控制内生性方法的研究表明,贸易对于人均收入具有显著地正效应,并且实证结果具有稳健性。全球化对收入的总体影响中,约有一半的效应是来自于纯粹的货物贸易的影响,另一半是来自于全球化的其他因素,如自然人的流动、FDI等。寻找贸易开放的时变的工具变量是该领域未来研究的一个方向。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地区经济发展差距总体上呈现出"下降—上升—下降"的波动轨迹,目前仍处在一个较高水平。基于协整等计量方法的实证分析表明,不同省份间经济发展差异与城市化水平和贸易发展密切相关,无论长期短期,地区间城市化水平和贸易开放程度的差异,均与地区经济差距存在正向关联,是地区经济差距变动的重要原因。本文研究揭示,"统筹区域发展"、"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之间并不是孤立分割的,正确认识三者关系,对于实现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已经成为当前和未来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任务,那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如何?就这一问题,文章借鉴学者们的研究方法,实证研究在开放经济条件下我国经济增长的稳定性。研究发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稳定性在下降,源于需求结构的不稳定以及产业结构波动导致。我国需要积极制定应对措施,实现经济稳定增长这一目标,即通过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保持经济平稳快速发展;促进工业经济稳定增长,协调调结构、稳增长、促改革三者的统一,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相似文献
8.
9.
10.
开放经济条件下的货币供给模型在开放经济条件上,宏观经济平衡的状况不仅取决于国内部门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而且还取决于进出口状况。先来看社会总供给公式: AS=C+S+G_t+M (1) 其中AS表示社会总供给,C为消费品供给,S为储蓄,G_t为政府收入,M为进口。而社会总需求则表现为: AD=C+I+G+X (2) 其中,AD表示总需求,C表示消费需求,I表示投资需求,G表示政府支出,X表示出口。那么,社会总供求的平衡公式为: 相似文献
11.
文章分别研究了封闭经济与开放经济下汇率———贸易收支理论模型 ,并对开放经济下汇率与贸易收支进行了因果性检验。分析表明 :在封闭经济下 ,汇率贬值是改善贸易收支的有效工具 ;在金融开放条件下 ,汇率变动对贸易收支的短期效应不确定 ,而长期来看 ,则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别利用修正的综合贸易强度公式和卡尔曼滤波方法估计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贸易开放度和时变的通货膨胀持续性,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贸易开放与通货膨胀持续性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贸易开放度的变化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中国的通货膨胀持续性处于不断波动的过程中,从趋势来看,中国的通货膨胀持续性呈现出不断下降的趋势;贸易开放度的提高对中国的通货膨胀持续性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13.
由上海大学国际工商与管理学院和《经济学动态》杂志社共同主办的“开放经济中的服务产业与贸易研讨会”于2006年11月9—10日在上海大学隆重举行。来自全国各地高校及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并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热烈讨论。 相似文献
14.
开放经济条件下,中国财政金融政策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在多重宏观政策目标下,米德冲突不可避免,内外平衡目标之间的冲突将成为中国财政金融政策面对的首要挑战;开放经济条件下,财政政策与金融政策具有不同的效能和作用区域;时至今日,中国仍不完全具备采用IS-LM-BP分析框架的前提条件,利用传统的分析方法研究中国宏观经济问题可能会得出错误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开放经济条件下远期外汇市场发展问题研究邢毓静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从外汇市场运行的通常情形看,远期外汇交易是有效的外汇市场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远期交易为进出口商和资本流动提供了重要的套期保值工具。对于商业银行来说,远期交易对于其流动性管理、风险管理以及... 相似文献
16.
货币政策的作用效果不仅取决于货币政策对总需求曲线的调节作用,还要取决于总供给曲线的形状与位置。本文将总供给曲线与货币政策效果的关系放到一个开放经济中进行考察,着重分析了开放经济中生产要素国际流动对一国总供给曲线的影响,进而对该国货币政策的影响。理论分析表明,在开放条件下货币政策效果将面临更大的不确定性和两难冲突。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对我国当前所处的外部经济环境和宏观经济形势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新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于1995年由Obstfeld和Rogoff所开创。与传统的贬值理论及开放模型不同,新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融入了微观基础(价格粘性及不完全竞争)分析货币贬值对贸易收支影响,从而对现实具有较强的解释力。理论推导与实证检验表明,进出口替代弹性、跨期替代弹性、不同货币定价、投资增长及消费的货币需求弹性等因素都对贬值的贸易收支效果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8.
作为封闭经济条件下IS-LM模型和IS-LM-AS模型在开放经济中的拓展,M-F模型和M-F-D模型成为20世纪60—90年代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分析的工作母机。在研究开放经济中的货币问题时,M-F和M-F-D模型由于其简单明了、易于处理等优点,仍然是优先的分析工具选择。而作为M-F和M-F-D模型的新近发展,新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框架在目前来说还难以运用于转型经济的货币政策研究。 相似文献
19.
将新贸易理论的技术效应、规模经济、产业转移一起视为我国现阶段贸易开放和金融开放的互动渠道,计量发现仅有产业转移渠道在我国的贸易开放和金融开放的互动中起到显著正向作用;规模效应仅与贸易开放有显著正向互动;技术效应则仅与贸易开放存在反向互动,亦不能担当两者互动的中介作用。基于结构向量自回归的方差分解发现产业转移在贸易开放和金融开放的方差波动的解释能力中都占据重要地位,大于技术效应和规模效益之和。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