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万平 《西部大开发》2009,(12):130-130
培养学生自能读书的能力,是语文教师推进语文素质教育责无旁贷的任务。怎样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一直是笔者探索的课题。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逐步形成了培养学生“自能读书”能力教学的“三步曲”。  相似文献   

2.
马蛟 《魅力中国》2014,(7):152-152
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读、说、听、写几项基本能力。其中读、听是输入,是吸收;说、写是输出,是表达。但在实际操作时,由于受习惯势力和对应考试的影响,读书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书读不好也影响其他能力的提高。所以近年来,我们根据《课标》要求,课堂上避免“繁琐提问”和“过细讲解”,用多种方法指导学生读书,使语文课返璞归真,很受师生欢迎。具体是:  相似文献   

3.
李国辉 《魅力中国》2010,(30):135-136
语文教学中,由于教师的忽视、应试教育模式的阻碍和社会的漠视,许多学校的语文课堂教学出现了“浅读”、“厌读”的怪圈。其实,阅读是一个多层次的、循序渐进提升的过程,语文教学中应注重学生过程量的积淀,提升阅读能力,并在快乐的课堂氛围中,让学生感受读书的乐趣,并在读书中成长。  相似文献   

4.
杨代能 《魅力中国》2011,(15):306-306
阅读能力在语文考试中尤为重要,阅读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一切要从“读”开始。只有养成了善读书的习惯,不畏惧阅读,不拒绝阅读,每再辅以阅读技巧,学生的阅读能力才会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5.
李四平 《魅力中国》2010,(16):244-244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古人的读书经验引领一代又一代学子博览群书.传承民族文化生生不息;启迪一代又一代教师在教学生涯中教会学生读什么,如何读的真谛。因此,阅读是提高语文素养的前提。语文教师要善于驾驭《课标》引导下的语文教材,把教材作为“引子”,作为“诱饵”,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程书梅 《魅力中国》2013,(11):109-109
阅读是人们汲取知识、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也是人类认识世界的途径之一。语文课中阅读总是与我们朝夕相处,然而纵观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却不容乐观:一边是老师费尽心思、绞尽脑汁制作精荚课件,设计新颖的课堂活动,语文花样不断翻新;另一边是学生热热闹闹地上了一节课后却收效甚微;一边是老师声情并茂地讲解阅读题,阅读训练堆积如山,另一边却是阅读题的得分率普遍偏低等。针对这些情况,本人大胆的尝试,勇于创新,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了阅读教学:一、教给学生一些基本读书方法,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古人云:“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掌握了阅读方法,学生才能尽情的欣赏语文世界中的瑰宝。阅读的方法很多,教师应指导学生视其需要而选择,可以精读重要的名篇。略读以摄其要点为主。浏览主要是快速涉猎自己需要的或关注的、感必趣的内容。另外还有读书时凝神不分心的关注、边读边想的方法、联系上下文理解的方法、联系生活实际、联系自身情感体验的方法等,都是一些基本的阅读方法。同时,在阅读过程中还要求学生养成一些良好的读书习惯,比如,边读边圈点,充分利用闲暇多读书摘抄笔记,使用工具书查阅,温故而知新等一些好的习惯。  相似文献   

7.
毋趁心 《魅力中国》2013,(20):137-137
叶圣陶先生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得时时处处留心,找准切入点,将阅读和写作有机结合,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一、日积月累,快乐仿写模仿是创作的前提。因此,我常常鼓励孩子在读书时,遇到心仪的句子就背诵积累。并且仿写,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相似文献   

8.
任焕林 《西部大开发》2011,(1):161-161,174
在数学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和读书能力,指导学生的读书方法,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能力的需要.是改变“教师讲,学生听,有师易,无师难”局面的一个重要手段。有了读书能力,学生就能独立地有效地从浩瀚的书本中寻找和摄取大量的知识.只有这样,他们才算获得了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实现由“教”向“不教”转化。  相似文献   

9.
张芹  张国玖  马诚 《魅力中国》2010,(12):40-40
教会学生怎样读书,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教学设计的一个根本点。在教学中,要常常指导学生要总结出读书的方法是十分重要的,有计划的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着实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要千方百计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相似文献   

10.
叶圣陶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古语也说过:“授之以鱼,不如教之以渔”,而今又有人提出:“教之以渔,不如自己学渔”,说法不同,但意思却是相同的,就是教会学生自己会学,即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的一个核心能力,是贯穿于新课标的一个基本理念。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既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语文水平,又能为学生日后继续深造或搞好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既是落实基础知识的有力措施,也是为未来的发展提供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  相似文献   

11.
刘宏丽 《魅力中国》2013,(8):234-234
记得在师范院校读书时老师说过一段话,虽算不上经典、名言,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且至今记忆犹新,难以忘怀。老师这样说,你是个学生.如果你坐在火车上,别人想知道你学习怎样,他会让你读一段报纸,而不会让你做儿道题。如果你读得结结巴巴,不成句子,无论如何人家也不会认为你是一个好学生。老师又说,我这样说并不是强调语文重要,其他学科不重要,  相似文献   

12.
姜继省 《魅力中国》2010,(3):114-114
语文在生活工作中的作用是重要的。在高考中也是检测学生能力的一种手段。但是,教学中,我发现有些学生,读书时间越久。语文学习的热情越低;有的学生把语文打入“冷宫”.认为语文可学可不学,即使学得再认真.在高考中也考不到理想的分数,有的学生迫于老师的压力。  相似文献   

13.
宁丽云 《魅力中国》2013,(10):126-126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首先是识字,它是语文教学最基础的阶段。搞好识字教学有助于孩子自主读书,增强他们的阅读能力和识字能力,通过识字教学为学生打下坚实的语文基础。所以,《语文课程标准》非常重视生字的读写教学,把它作为低年级一项十分重要的教学任务。那么,如何提高小学低年级写字教学质量呢?我从教坛生涯中总结了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学的本质还是多读书。”在语文的概念被弄得很混乱的当今,重新提出这个朴素的道理,从“多读书”的角度去阐释语文的本质,是有现实意义的。听说读写,哪个最重要?“读”最重要。培养读书的兴趣与习惯,这是为学生的一生打底子,是建树一种生活方式。这几年推行课程改革,有必要也有成绩,但目前面临一些问题。主要是虚浮烦躁,坐而论道,翻来覆去,急于求成,往往是为改革而改革,走得很远,却忘记了为何要出发。弄得一线老师也目迷五色,无所适从。  相似文献   

15.
崔爱萍 《魅力中国》2011,(6):188-188
培养中学生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叶圣陶先生早就有过精辟的论述:“语言文字的学习,就理解方面说,是得到一种知识;就运用方而说,是养成一种习惯。”  相似文献   

16.
王振伟 《魅力中国》2010,(13):141-141
语文课堂中的朗读教学并不是新鲜的话题,但作为九年义务教育学校,我们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总是能听到琅琅的读书声,在中学语文课堂中却极少听到,中小学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朗读教学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脱节现象。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我深刻地感受到在语文教学中,朗读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所以在日常课堂教学中,需要特别重视朗读教学,呼唤学生在语文课堂中的琅琅读书声。  相似文献   

17.
田莉 《魅力中国》2013,(11):146-146
叶圣陶说过: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即让教师通过科学有效的方法和途径教会学生学习知识的技能,要让学生找到“学习”的门径,从而达到“自能读书”的境界。要想达到目的,每个教师在教学中就要多方考虑,慎重对待,科学地处理好教材与学生的关系。语文教学中的知识点无外乎基础和阅读,而重点又是在阅读教学中。因此,搞好阅读教学,学生也就读懂了课文。从而达到教学的最终目的。课文不仅是我们学习的材料,更是学习的对象,学生与课文之间应该是尽量对等的。然而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其语文经验不对等,导致形成了“落差”。学生的语文经验指的是学生的阅读能力,生活经验是指学生所掌握的与文本相关的百科知识。若想理解一篇文章,读出心中的感受,就需要两种经验的有机结合,但往往有些文章对学生而言,学情评价(生活经验、人生感悟)与终极学习目标(语文经验、语文素养)存在了阶梯型。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在“雪地捕鸟”情景的描写中,展现了那个时代孩子们自得其乐的情形,而现在的学生,就缺乏生活经验,有的对“筛子”一无所知,并且对很多消逝的过去那些最简单而又最纯真的游戏闻所未闻,又怎体会其快乐呢?  相似文献   

18.
读中国古典     
张炜 《走向世界》2011,(19):96-96
有人说我有很多时间在山里封闭自己,写作和读书。听起来多么好。事实上任何一个现代人都不可能有许多这样的机会。我和大家一样,很少有时间一个人独处,更不用说去山里封闭读书了。那种情景我们只能在古书里看到,比如说一个道人、一个和尚,或者一个遁世者。  相似文献   

19.
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是提高语文能力的一个重要目的。因为阅读会伴随我们的一生,是我们从文字资料中获取信息的必经途径。叶圣陶先生说过:"学语文主要靠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课堂是学生展现自我、发现自我的舞台。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这块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鼓励学生自主学,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从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精神。  相似文献   

20.
谈语文写作     
李碎珠 《魅力中国》2013,(32):135-135
如何教学生写作,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是摆在广大语文老师眼前的一大难题。为此,我个人,结合自己的一线语文教学,也进行了不断探索也实践。下面.我就给合本人的作文教学实践,就谈些自己的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