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马亚东 《济南金融》2004,(11):53-54
一、支农再贷款运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支农再贷款投放结构不尽合理,不能完全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目前,已有相当部分的农村在搞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农业生产向更高层次可持续发展,农业生产的分工越来越细,规模化、集约化趋势已经显现。高投入、高产出的局面正在形成。农村经济正走科技化、产业化和规模化发展的道路。现行的支农再贷款政策规定的  相似文献   

2.
杨羽飞 《南方金融》2004,(9):61-62,52
金融机构对农业和农村经济信贷支持的不足,已成为制约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笔者试图以广东省农业第一大市——茂名市为例,从金融机构支农功能设置的角度分析信贷支农存在的问题,研究解决信贷支农功能缺失策略。  相似文献   

3.
多年来,农业总量投入不足、农业贷款难已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央行支农再贷款政策的出台,改善了资金供求状况,但在实际使用中,由于农村资金需求大,支农再贷款和农村信用社自有资金仍相对偏少,支农信贷资金仍然短缺。如何进一步加大农村信用社对农业的支持,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关系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一、要加强财政支农政策研究。 《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必须始终把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业生产力作为整个农村工作的中心,一切政策都要有利于增加农村经济活力。财政支农政策是国家财政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保证。加强这一方面  相似文献   

5.
党中央、国务院非常重视农村信用社的发展,指出农村信用社是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力军。近几年来,农村信用社加大了信贷支农力度和广度,树立了支农主力军的形象。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信用社的支农能力也有待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支农贷款在支持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在对山东省近年来支农贷款基本情况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农贷对于增加农民收入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给出当前支农贷款适度问题的判断及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7.
增加对农业投入,发展农业生产,已成为国家“十五”规划经济整体发展的重点,为更好地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贯彻落实“农村信用社是最好的联系农民的金融纽带,是新形势下农村金融主力军”的指示精神,近几年来,人行通过再贷款向农村信用社注入了大量支农资金,有力地支持了农村经济发展,树立了农村信用社威信,取得了效果,如何科学、合理、规范地管好用活支农资金,将关系到农业发展后劲和农村信用社生存与发展和问题,笔者通过基层工作实践摸索,作一些粗浅的总结和探讨。  相似文献   

8.
解决“三农“(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的全局。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农业整体素质和效益的提高需要大量资金。受我国农民收入水平低、财政资金有限的影响,金融在农村经济发展中肩负着历史的重任。为此,充分研究“三农“发展的特点,总结信贷支农工作的经验教训,分析农村金融的供给与需求,从体制设计和业务开展上提高对农村金融的供给,加大信贷支农的力度,是金融业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为此,本文详细研究了信贷支农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9.
一、财政政策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及目前存在的不足农业财政工作既是财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又与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它是政府支持保护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一)财政政策在农业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1.通过财政支农和农业综合开发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及农业生产和生活环境。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是财政支农的最关键措施。在十几年的财政支农过程中,各级财政有重点地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1998—2000年,国家财政对水利、农业、林业、气象等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入达1236亿元。为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2.…  相似文献   

10.
支农再贷款作为一项现实政策安排,对农村尤其是对贫困地区的“政策扶贫”和“政策补贴”倾向性效应十分显著 1999年,中国人民银行支农再贷款政策开始实施以来,有效地促进了农民增收、农业结构调整、农村经济发展,同时明显地改善了农村信用社经营状况,提高了农村信用社声誉度,增强了农村信用社抗风险能力。以地处福建省北部农业经济区域的南平市为例,  相似文献   

11.
合理分配和管理好财政支农资金,对于促进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实现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两大战略任务,具有重要意义。但多年来,我区财政支农资金的分配和管理,存在诸多滞后于当前经济发展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  相似文献   

12.
解决"三农"(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的全局.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农业整体素质和效益的提高需要大量资金.受我国农民收入水平低、财政资金有限的影响.金融在农村经济发展中肩负着历史的重任.为此,充分研究"三农"发展的特点,总结信贷支农工作的经验教训,分析农村金融的供给与需求,从体制设计和业务开展上提高对农村金融的供给,加大信贷支农的力度,是金融业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为此,本文详细研究了信贷支农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3.
支农再贷款作为一项支持农村信用社提高农业贷款投放能力,服务“三农”的货币政策工具,在发展农村经济工作中的作用已充分显现出来,不但加大了金融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力度,保证了农业生产的正常运行,同时也促进了农村信用社的经营活力,对效益较差的农村信用社起到了积极的扶持作用。但是,支农再贷款在实际运用和管理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农村金融部门在支持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中成效显著,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同时在新的形势下也面临着支农资金短缺、农村资金非农化、农业产业化程度低、农村信用环境有待净化等诸多问题,须靠加大金融经济改革力度逐步解决。  相似文献   

15.
为了科学评价财政金融支持农村经济发展效果,构建良好农村金融环境,本文基于2011—2021年海南省18个市县的面板数据,采用DEA-BCC模型方法构建评价体系,对财政金融支持农村经济发展效率进行静态和动态分析。研究表明:一是财政金融支农资金不足,影响海南省农业经济增速;二是财政金融支农资金向主要城市倾斜过度,导致资金不合理配置;三是部分地区农业技术与农业管理水平偏弱,影响财政金融资金利用效率。建议强化财政资金引领能力,推动金融资金的合理配给,推进农业科技技术转型升级,提升科技赋农水平,加大“三农”扶持力度,创新金融支农模式。  相似文献   

16.
支农再贷款作为国家扶持农业发展的一项重大金融举措,有力地缓解了农村经济发展与信用社支农资金不足的矛盾,对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改善农村信用社经营状况起着重大作用。本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对当前海南省支农再贷款在操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十五”期间,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增加农民收入,是我国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也是农村经济工作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课题。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为支持农村经济发展,在货币政策上加大了支农力度。但是部分地方农民贷款难呼声仍然较多,农民贷款难问题时有发生。为了全面掌握平凉地区信贷支农情况及是否存在农民信贷难的问题,我们对全区农民信贷情况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18.
对经济欠发达地区金融支农方式创新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并出台了一系列的激励政策。这对广大经济欠发达地区发展农业产业化,延长农业产业链,带动农业增长、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但由于广大经济欠发达地区自身支农能力较弱,融资渠道单一,多年来货币资金供应短缺问题一直困扰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要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取得成果,解决支农资金供应问题是关键。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省县域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人民银行支农再贷款使用限额出现了逐年增加态势,为更好了解支农再贷款给予县域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加收入和农村信  相似文献   

20.
农业生产和信贷支农的调查与思考人民银行福建省分行调统处课题组最近,我们组织调查组前往闽侯、建瓯等地对农业生产和信贷支农情况进行了实地调查。现将调查的主要情况报告如下:一、当前农业生产及备耕春耕的态势1995年,我省根据农村经济发展指导思想,确定农业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