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贷款损失准备计提直接关系到金融企业未来消化不良资产的能力。农村信用社贷款损失准备计提由于没有统一明确的规定,加之受管理体制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历史欠账较多。为此,农村信用应充分认识提取贷款损失准备金的现实意义,以中央银行票据支持为契机,采取“分类实施、区别对待、期限达标”方法,逐步提高农村信用社整体拨备水平。  相似文献   

2.
陈荣国 《中国金融》2006,(14):61-61
2002年,人民银行印发了《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指引》,之后我国的贷款损失准备计提又进行了几次调整,但历次调整均未对农村信用社贷款损失准备计提作出明确规定。目前,随着我国农村信用社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建立并完善农村信用社“拨备制度”,增强农村信用社抵御风险的能力已然更为迫切。  相似文献   

3.
余志海 《南方金融》2004,(11):44-46
农信社推行贷款五级分类的初期,普遍存在信贷档案不全,借款人财务信息残缺、失真,甚至没有财务报表等问题,不少信贷员为此束手无策,认为无法通过分析借款企业的财务指标和现金流量来判断借款人的第一还款能力是否充足,特别是对于相邻档次的贷款,更感模糊不清,较难对贷款风险状况做出客观的评价。本文针对上述问题,在总结部分农信社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就农信社贷款五级分类方法提出一些探讨性的意见,供信贷人员在实践操作中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农村信用社系统在实施贷款五级分类试点工作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要认真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5.
贷款损失准备两种主要会计方法的运行问题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就损失准备两种会计方法而言,贷款五级分类法在计提范围及对抵押物扣除处理方面行际之间存在差异,部分机构存在利用贷款损失准备操纵利润的可能,仅从贷款损失准备比例看,大多也未充分体现周期特征。与此同时,五级分类法下贷款损失准备计提的基础也并不牢固。而相对于贷款五级分类法而言,贷款损失准备采取未来现金流量折现技术虽然减少了数值的主观性,但其预计期间、折现率选取与使用等仍存在着不确定因素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6.
林创胜 《南方金融》2006,(11):39-40
当前;农村信用社贷款五级分类工作正密锣紧鼓地按步骤、按计划实施,进入了全面操作实施阶段。提高分类质量、降低分类偏差将是下一步贷款五级分类工作的重点。本文分析了其中面临的五大突出矛盾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2002年我国商业银行全面实施贷款质量五级分类,各家银行都根据中国人民银行《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以及各自总行“分类实施细则”对贷款质量进行分类。贷款质量五级分类的实施对揭示贷款的实际价值和风险程度,真实、全面、动态地反映贷款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在贷款质量五级分类管理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不尽快解决,将影响整个贷款质量五级分类工作的实施。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分析2007~2013年中国A股上市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的相对效率,并探讨计提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贷款损失准备计提的技术非效率在中国商业银行中确实存在,国有银行与股份制银行的计提效率相近,但都高于城市商业银行;银行的规模、管理水平以及监管机构的监管行为对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的计提效率有显著的正面影响;同时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的计提效率也表现出一定的顺周期性。因此,为提高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效率,应全面提高银行自身管理水平,强化对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的监管,完善计提方法和动态拨备计提体系。  相似文献   

9.
新的《金融企业会计制度》(以下简称新制度)对贷款业务的内容作了重大改革:全面推行商业银行贷款质量五级分类管理,将不良贷款从原来的“两呆一逾”贷款改为次级、可疑和损失类贷款;规范了抵债资产取得和处理的会计处理;明确了贷款损失准备的计提、核销及报表列示等内容。这些变化充分体现了稳健性原则,有利于增强金融企业的风险意识和抵御风险的能力,进一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作为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新制度用贷款损失准备取代了原来的贷款呆账准备,两者实质上存在诸多差异。本文拟对此进行分析,以便正确理解和运用新制度。一、计提范围不…  相似文献   

10.
一、信贷人员素质低与五级分类准确定性的问题贷款五级分类与四级分类相比较,更能真实、全面、动态地反映贷款质量,揭示贷款的风险程度,但其工作量大、涉及知识面广,要求分类操作人员必须具备较系统的业务综合素质和丰富的实践经验,需要具备计算机、会  相似文献   

11.
刘贱根 《中国金融》2007,(19):86-86
随着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深化,按照"准确分类-提足拨备-做实利润-资本充足率达标"的持续监管思路,银监会提出从2006年开始用一年的时间,在全国把农村信用社以期限管理为基础的"一逾两呆"贷款分类全面过渡到以风险管理为基础的五级分类,并在2007年实行双轨运行管理,2008年彻底实行"单轨制"。目前这项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的重大举措正在实施之中,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农村信用社还需在提高五级分类准确度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2.
肇始于2004年初的农村信用社贷款五级分类采取了分阶段推进策略,从制度变迁视角分析属于强制性制度变迁,此间领导和培训产生了最重要的直接供给效应。分类过程中暴露出的种种"行为异动"问题表明分类成功之本在于在渐次推进过程中诱发以需求为主导的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制度变革。  相似文献   

13.
农村信用社贷款五级分类过程中需要关注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贷人员素质与五级分类准确定性的矛盾。贷款五级分类与四级分类相比,更能真实、全面、动态地反映贷款质量,揭示贷款的风险程度,但其工作量大,涉及计算机、会计、信贷、法律等诸多方面的专业知识,要求分类操作人员必须具备较系统的业务综合素质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而农村信用社的信贷管理人员目前还缺乏这些系统的综合素质,习惯于传统的“一逾两呆”的期限管理,在开展贷款五级分类的初期,有的甚至认为五级分类就是四级分类贷款占用形态对应科目的简单转换,一度影响了对贷款真实质量的准确定性。  相似文献   

14.
中国银监会决定2006年在农村信用社全面推行贷款五级分类。贷款五级分类是现代银行全面、准确识别和监控信用风险的重要手段。近日,渭南银监分局对辖区内农村信用社贷款五级分类试点工作情况进行了模拟检查,发现存在的一些问题有待改进,以促进农村信用社贷款五级分类工作的全面  相似文献   

15.
董自有 《西安金融》2006,(11):50-51
贷款五级分类是农村信用社全面准确地识别、反映和监控信用风险的重要手段,目前。该项工作已进入全面实施阶段,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对此进行了全面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薪酬延付是银保监会用于风险防范的一项重大薪酬激励改革。本文分析薪酬延付能否促使银行提高贷款损失准备计提及时性进而降低银行风险。结果表明,薪酬延付的实施显著提高了贷款损失准备计提及时性,且延付对象范围越广,越有利于薪酬延付发挥积极作用。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薪酬延付对贷款损失准备计提及时性的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一级资本充足率较低、逾期贷款率较高以及房地产贷款占比较大的银行中。进一步研究发现,薪酬延付可以通过提高贷款损失准备计提及时性降低银行信贷顺周期风险。本文从贷款损失准备计提这一会计信息披露视角丰富了薪酬延付在银行风险防范措施以及防范效果方面的经济后果研究。  相似文献   

17.
《金融会计》2008,(2):4-6
未来现金流量折现法是《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对有关贷款损失准备金计提方法的新规定,本文试以扬州市某银行6户样本贷款企业为实证,分析该方法与现行五级分类方法在计提贷款损失准备金上的差异,并分析了未来现金流量折现法实际运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未来现金流量折现法计提贷款损失准备金的有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文章分析了农村信用社施行贷款五级分类的难点,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20.
武常命 《中国金融》1998,(6):18-18,21
推行五级贷款分类方法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武常命高杰发我国传统上把贷款质量划分为“一逾两呆”(即正常、逾期、呆滞、呆账)。从1993年起,在世界银行技术援助项目下,普华国际会计公司向中国人民银行提供了五级贷款分类方法,即以借款人的财务状况和还款能力为基础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