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近年来,印度的发展受到了全球关注:尽管印度的整体发展状态大致类似于十多年前的中国,但发展势头很猛,特别是在电子软件、化工制药、汽车制造等方面已显示出更高的发展水平。第三产业即服务业更是超越第一、二产业的发展速度,所占比重高达50%以上,表现相当突出。同中国的发展相比,印度走的完全是另一条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社会救助的主体结构中,政府固然是第一责任主体,但受政府财力所限,政府救助存在许多盲点,有相当一部分社会成员游离在政府救助的保障网之外。从我国人口众多、经济尚不发达的国情出发,帮助社会困难群体的职能不能只由政府单独承担,应发挥各方面的力量,使社会救助逐渐形成由政府包揽过渡到政府和非政府力量共同参与的社会机制。  相似文献   

3.
张帆 《理论观察》2008,(2):54-55
不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脆弱性的社会支持系统和失业女工欠缺自我救助能力是导致失业的主要因素。在社会救助体系不能迅速全面地改善的情况下,失业女工提高自己的适应能力、生存能力显得尤为必要。只要失业女工改变观念,提高素质,充满自信,实现再次就业或创业是完全可能的。  相似文献   

4.
论慈善救助:中国社会救助的另一支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我国的社会救助实质上是政府救济.实践证明,单一的政府救助难以应对社会转型期的贫困问题.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慈善救助方兴未艾,但由于其"官方"色彩浓重,远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总结历史的经验并从我国的实际出发,应高度重视和发展慈善救助,将慈善救助纳入社会救助体系之中,与政府救助形成互动和互补的两大支柱.  相似文献   

5.
产业融合:提升传统产业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产业融合,一般来说是指高新技术及礤产业作用于传统产业,使得两种产业(或多个产业)合成一体,逐步成为新的产业。产业融合不是几个产业简单的相加,而是通过相互作用,融为一体,显出新的产业属性,因此,所谓的新产业和旧产业既有不可割裂的一面,又有不可等同的一面,产业融合正是使传统产业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相结合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黄杨 《环球财经》2010,(10):74-76
房利美和房地美在2008年布什政府接管之后,已收到纳税人近1500亿美元的援助资金。随着11月中期议会选举的临近,这堆烂摊子给奥巴马政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7.
丁建文 《老区建设》2014,(16):16-17
中国医疗救助制度经历了农村、城市、覆盖城乡统一的渐进发展阶段,医疗救助政策的发展及目前研究状况是一个值得探究的话题。当下围绕城市医疗救助制度的研究主要从管理机制、筹资机制、服务供给机制、评估机制等几个层面进行研究。中国的医疗救助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仍需完善。  相似文献   

8.
赵新龙 《特区经济》2009,(6):223-226
社会救助权自身具有的法理基础,是指导社会救助立法的一般原理。公民享有社会救助权和国家承担社会救助的法定责任,必须贯彻与社会救助立法的始终,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权利实现的路径验证了这一特征。通过对法理分析的运用,对《社会救助法(征求意见稿)》若干条款的完善提出了修改意见。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城市下岗职工这一新贫困群体出现,各城市针对此情况都制定了相应的救助措施,但是由于改革中经济关系的错综复杂,对救助对象的甄别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0.
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最后一道保障线,对于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即流浪乞讨者来说,救助管理站的不断完善与发展意义重大。但自2003年7月23日救助管理站正式成立以来,在救助管理的过程中出现了诸多问题,使救助管理站得不到最大效用的发挥,影响了救助流浪乞讨人员的效果,进而阻碍我国社会救助水平的提高,应从甄别机制、社会力量、专业化救助、发展经济、政府间合作救助的角度对救助管理站在救助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11.
由于环境问题的日趋严重,我国自然灾害的发生率在不断提升,对人们的日常生活造成了巨大的伤害。当前,经济学家指出自然灾害开始成为抑制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自然灾害的发生日次数的增多,我们必须深入研究灾害急救措施。因而,政府应在这一过程中必须要做好领导工作,积极调整自然灾害应急救助的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2.
谭泽春 《魅力中国》2010,(11):178-179
个体心理危机在现代紧张的社会生活中已成为一个普遍现象。本文主要针对心理危机的救助方法进行研究,力求获得有效的策略以应对危机,降低其损害,使受害人重新回到原来的生活轨迹。  相似文献   

13.
上海支出型贫困家庭的救助模式和经验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海率先探索建立支出型贫困家庭的救助模式,如静安区“五四三二一”帮扶救助体系、长宁区“四医联动”基本医疗保障模式、虹口区四项帮扶机制,徐汇区“五可”帮困救助模式.上海建立“市民收入核对系统”;探索社区市民综合帮扶机制;深化分类施保,在低保救助基础上形成“保基本、可叠加、多组合”的救助套餐;健全就业、保险、救助和慈善的“四环联动”,与各类社会保障制度无缝衔接,这些经验值得在全国推广.“支出型贫困”丰富和发展了贫困理论,实现了三个转变:贫困标准从收入转向支出;救助对象从个人转向家庭;救助目标从现实状况转向风险预防.  相似文献   

14.
金融危机的本质在于对风险价值的重新认识。风险价值重估引起资产损失和流动性不足之间的自我循环与自我强化,这种恶性循环机制足以导致整个金融系统的崩溃。针对问题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和资本金的救助均能打破这种恶性循环,维持金融系统的运行。但是不同的救助方式和救助融资方式将产生不同的效果。不过,不管如何救助,这次危机引起的风险贴水升高将破坏美国15年来经济繁荣的两个引擎,美国实体经济的衰退将不可避免。美联储的通货膨胀政策虽然可能使美国经济在实现金融稳定以后尽快走出衰退,但是美国的下一个高增长、低通胀繁荣需要一次新的技术革命。  相似文献   

15.
潘敏  王磊 《辽宁经济》2010,(9):21-21
目前辽宁省已形成了以城市低保制度为核心,包括医疗救助、住房援助、教育救助、应急救助、就业帮助等多项制度的多层次、广覆盖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一个造福辽宁省贫困群体的城乡社会救助网络正释放出“超级能量”,为困难群众排忧解难。然而,总体上看,目前辽宁省社会救助体系建设仍然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形势需求。社会救助体系建设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的问题,必须对此进行深入分析、积极应对。  相似文献   

16.
社会救助作为保障公民生活的最后一张安全网,它的发展程度是一个国家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中国建设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工詹  相似文献   

17.
朱宝雯 《黑河学刊》2013,(12):190-192
社会救助体现的是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我国的社会救助在救助理念、救助方式、救助方法等方面都面临着很大的问题。通过推进社会工作的职业化策略,在各方面介入到社会救助的体系之中,以实现社会救助的完善和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建设。  相似文献   

18.
尹乃春 《特区经济》2012,(1):301-302
我国现行以生存权保障为理念的社会救助制度,已经面临严峻的挑战。它不能从根本上使贫困群体脱贫解困,无法顺应贫困主体结构变化的需要,难以实现助人自助的根本目标。发展权保障理念的引入,将极大弥补生存权保障理念的不足,并由此推进我国社会救助制度在保障基本生存的基础上从生存型救助向发展型救助转变。应当从生活救助到注重能力救助、从消极救助到积极救助、从补救性救助到注重预防性救助上实现我国社会救助的制度转型。  相似文献   

19.
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民生、社会稳定密切相关.尽管人类社会发展到物质财富极为丰富的当今时代,贫困仍然是远没有解决的世界性重大问题,世界各国都在努力探索反贫困的途径和办法.转型时期,中国的社会救助的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覆盖城乡的社会救助体系己基本建立,但在社会救助的实践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能否解决关系到我国的社会救助制度能否进一步发展、完善,关系到广大人民能否分享我国经济社会的改革发展成果.本文主要探讨了我国社会救助实施过程中几个现实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出现了数以百万计的贫困大学生.为了使这些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保障学生的平等受教育权,我国目前已基本形成了"奖、贷、助、补、减"的国家资助高校贫困家庭学生的政策体系;但该体系从法理学的角度却存在权利义务不对等、效率低下等方面的瑕疵.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体、特困补助为辅的救助体系是我国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