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方学界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对于已成为全球第二大对外直接投资存量国的中国而言,其理论指导意义一直存有重大缺陷。本文首先将对外直接投资各大主流理论与中国的具体实践结合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其次再对中国企业"走出去"中出现的"不同动因不同区位"等模式及现状进行深入剖析;最后指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研究的新问题与新方向并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加速推进,近年来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OFDI)现象愈发普遍,对外直接投资已经成为中国等发展中国家融入世界经济以及获取技术溢出的重要途径。那么,如何更好地利用对外直接投资渠道获取先进的知识、技术要素,进而提升国内科技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就成为亟须解决的问题。本文采用2003—2020年我国对78个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面板数据,研究了东道国特征对于中国OFDI逆向技术溢出的影响。研究发现,东道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技术创新能力、基础设施水平,以及与投资国的文化差距都会影响我国对于技术溢出的获取。因此,企业在选择投资地点时,要充分考虑东道国特征因素。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我国2003-2012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借助GMM估计法,分析了我国OFDI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结果表明现阶段积极的逆向溢出效应尚未显现。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检验了表征吸收能力的各因素对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结果发现国内研发投入、人力资本、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基础设施、金融发展规模对于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实现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而分区域检验时则表现出明显差异,东部地区的国内研发投入、对外开放程度、基础设施和金融发展规模促进了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实现;中部地区能够促进产生逆向溢出效应的因素则限于对外开放程度、基础设施和金融发展规模;而西部地区只有金融发展规模和金融发展效率使其获得了积极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4.
对外直接投资是国际技术溢出的一条重要渠道。目前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就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进行了一些研究。从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是否存在、逆向技术溢出的具体途径或机制以及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因素三个方面对以往文献进行回顾梳理,并作简要述评,最后展望今后可能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刘乃慈 《现代商业》2012,(25):82-84
21世纪以来,随着全球经济发展趋势的不断推动,要求发展中国家能够更好地融入到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进程中来。我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大力发展国际间贸易和引入外商投资的同时也逐渐开展了许多对外直接投资活动,以寻求技术上的进步和产业上的升级。本文利用1978-2008年度间的时间序列数据构建了一个简单的实证检验模型,借以论证对外直接投资对国内技术进步的影响。研究表明:对外直接投资(OFDI)对我国技术进步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效果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是指国际直接投资进入东道国以后不仅没有技术溢出,相反的却从当地企业吸取先进技术,此时技术流动方向为从东道国企业流向投资国企业.技术逆向溢出现象多存在于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的投资中,其通过技术获取型国际直接投资获得东道国技术逆向溢出效应带来的技术水平的提升.我国企业必须充分认识这个变化趋势,通过不断地学习与创新,塑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参与全球竞争.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迅速扩张的今天,通过技术获取型对外直接投资获取国际先进技术应该成为技术获取的重要手段。政府应首先明确技术获取型对外直接投资的政策支持,在此基础上合理选择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梯队,并探索新的对外直接投资模式。  相似文献   

8.
索洛经济增长模型显示,技术进步是一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原动力。传统观点认为,本国R&D投入和外国直接投资是一国技术进步的主要动力。但从历史数据和国际贸易实务中我们往往发现,以R&D的投入孕育新的技术是一个周期长而且投入成本高昂的选择;同时,国外直接投资带来技术往往在国外早已形成产业链,边际收益低甚至濒临淘汰。在此情况下,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外溢进入了我们的视野。无论技术获取型对外直接投资还是市场导向型对外直接投资都对我国有着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对促进我国技术进步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企业微观层面的角度出发,利用2005-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与《境外投资企业(机构)名录》合并的综合数据库,根据企业是否进行对外直接投资,采用倾向得分匹配(PSM)方法考察OFDI对中国企业技术水平的影响;同时,本文还使用动态估计的方法对企业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做了进一步考察。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促进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即OFDI具有正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对于不同的行业和地区,OFDI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有显著差异;对不同生产率水平的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引起企业正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大小也不同;企业研发投入和企业利润率对OFDI逆向技术溢出具有正向的促进影响。  相似文献   

10.
文章在开放经济的背景下,考察了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行为对创新效率的影响机制。文章在对OFDI逆向技术溢出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相应的实证模型。模型实证结果显示: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行为确实对创新投入有较强的促进作用,能活跃企业整体创新行为;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企业出现了创新产出相对不足的现象,对企业创新效率产生了负向影响;对外直接投资改变了企业内部的创新资源配置路径,使得模仿创新在企业创新行为中的地位提升,对创新效率的变化起到了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对外直接投资影响了母国的要素需求结构,从而影响了熟练劳动力和非熟练劳动力的收入差距。本文从直接效应、逆向技术溢出和结构调整三个方面分析了对外直接投资对部门内收入差距的影响机制,结合中国2003—2014年31个工业行业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缩小了收入差距,但在不同的时间区段对外直接投资对收入差距的影响存在差异;低技术部门及资源和劳动密集型行业对外直接投资缩小了收入差距,高技术部门对外直接投资扩大了收入差距,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行业对外直接投资对收入差距没有明显影响;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缩小了收入差距,而结构调整扩大了收入差距。本文的结论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政策和收入差距调节政策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利用索洛剩余法测算东亚新兴经济体各国(地区)1980-2009年全要素生产率的基础上,采用VAR模型、脉冲响应函数以及方差分解方法动态性地研究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国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研究结论表明,东亚新兴经济体各国(地区)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具有明显的差异性,韩国、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在不同程度上表现为正效应,但传导途径差异较大;而香港表现为负效应,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刘莎 《商》2016,(5):106
论文基于湖南省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考察,研究了湖南省现有海外投资政策体系。研究发现:湖南省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呈现投资规模增大、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形式较单一、投资地区集中、投资效益低下等特点;湖南省对外直接投资政策体系相对健全,但存在适合监管不严、权责不明、执行力低下等问题。进一步完善监管体系、充分发挥商会与协会的作用、强化政府公共服务部门建设,是推动湖南省企业积极参与对外直接投资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4.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政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一个外汇管制国家而言,对外直接投资(FDI)首先是一个政策问题,其次才是企业管理、企业战略问题。首先分析了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政策立足主体的选择,提出并论证了非公有制企业是未来实施“走出去”战略的主导力量的观点,接着分析了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现行政策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文章利用2003-2011年中国13个OFDI东道国和29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基于CH扩展模型,采用工具变量法,从OFDI投资动机的视角实证考察了技术寻求、资源寻求和市场寻求三类投资动机下的OFDI逆向技术溢出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区域差异。研究结果表明,积极的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主要来源于对发达经济体的技术寻求型OFDI,这种效应在中国东、中、西部地区均存在,但中部地区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要比东、西部明显,来源于资源寻求型和市场寻求型的OFDI逆向技术溢出对全国及东、中、西部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均呈负向效应,以上结果是由中国OFDI的投资动机和区位选择决定的。因此,积极鼓励技术寻求型的OFDI,适时从传统的"走出去"战略向"投资技术获取"战略转变是当前中国OFDI的新挑战。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对外投资事业取得了较大发展,但从整体上看,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存在着投资总额少,企业规模小,集约化程度不高,对外投资行业和区位分布不合理,产业层次较低等问题.促进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应选择合理的区域扩大对外直接投资,进一步促进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和投资行业的转型,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施规模经营战略和品牌战略,提高企业自身的素质和创新能力,增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中国农业处于全球农业价值链的"微笑曲线"谷底,长期遭受不平等待遇。对农产品出口技术复杂度所作的测算显示,相对于G20国家而言,中国农业在全球农业价值链地位并不高,且与最高国家差距呈现逐渐扩大的趋势。对G20国家农业OFDI数据所作的面板回归表明,农业OFDI存在溢出效应,能够提升母国农业出口贸易品技术含量,且其提升需要"学习过程"。此外,农业FDI对出口贸易品技术含量的影响具有滞后性。据此,研究认为,中国为了实现全球农业价值链地位的攀升,应该进一步鼓励农业企业"走出去";改善农业投资环境,为外商直接投资创造条件;提高对外开放程度,为农业发展提供支持;推动金融体制改革,提高国内金融服务发展程度。  相似文献   

18.
对外直接投资成为企业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重要举措。基于中国快速增长的对外直接投资背景下,分析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对母国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分析了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及其机制,并利用微观企业数据及专利数据实证检验了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带来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为克服样本选择和内生性,采用了倾向匹配得分和双重差分的方法。研究发现,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能够为技术创新带来积极影响,其中技术寻求型对外投资给企业带来的作用最为显著,以资源寻求的对外投资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2007—2014年中国对62个代表性国家(地区)的对外直接投资数据,从投资动机的视角分析了营商环境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东道国营商环境总体上对促进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具有正向影响;当出于不同的投资动机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时,东道国的营商环境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各异;出于市场、自然资源寻求动机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时,东道国的营商环境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为负相关关系;而出于劳动力、战略资产寻求动机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时,东道国的营商环境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为正相关关系。本文考察营商环境的具体方面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发现开办企业、建筑许可等5个方面有利于促进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获得信贷则起到负向作用,而保护少数投资者、纳税和登记财产则不具有影响。  相似文献   

20.
随着国际分工的深化和世界产业结构的调整,世界贸易和跨国投资快速发展,但在快速发展的同时,经济全球化也存在着不平衡的一面。发展中国家跨国直接投资与发达国家相比,无论是从跨国公司的数量上,还是跨国公司的规模上都大相径庭。本文在双缺口模型的基础上。提出技术缺口这一概念。进而提出发展中国家弥补技术缺口不能只依靠吸引外资,而要更多地、积极地发展对外直接投资,换句话说,技术缺口是发展中国家跨国直接投资的动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