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4 毫秒
1.
无论企业采用何种竞争战略,竞争优势的取得和保持,都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成本优势的建立和长期维持。文章着重研究中国制造业企业的成本优势,分析其成本优势的来源和特点,及其对取得并保持竞争优势的作用和局限性,由此得出中国制造业“伪成本优势”的结论,从而警示中国制造企业走出认识的误区,通过加强管理塑造真正的成本优势,并寻求更高层次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2.
将『本土优势』转为『竞争力优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大跃 《当代经济》2003,(12):48-48
中国市场是目前世界上最有潜力的市场之一,放开国门,使更多的国外企业和产品涌入国内市场,同时许多国内企业和产品也打到了国际市场.在这场竞争中,国内企业如何把握灭时、地利、人和的先机,发挥企业的本土优势,有效地利用本土竞争优势,将企业的本土优势转为竞争力优势,提高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3.
制造业作为区域经济的支柱产业,制造业优势发展是区域发展的重中之重.虽然国内对区域制造业优势发展进行了一些探讨,但对其系统研究回顾较为匮乏.文章系统回顾了制造业在区域优势发展、产业竞争力构建、企业特色选择等方面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未来的研究方向和趋势.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本土汽车业国际竞争力的测度结果表明,在国内市场本土企业经营效率明显低下,在国外市场本土企业产品尤其是轿车和零部件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较弱。本土汽车业国际竞争力不强的重要原因是封闭的生产组织体制和跨国公司的分割式产业组织布局,导致本土汽车制造业陷入升级的低端锁定诅咒。为此,中国本土汽车制造业应通过生产组织体制的创新,实现在全球制造网络当中的将本土制造优势和国际技术创新资源的有机协同,逐步获得汽车产业的知识创新能力和掌控汽车产品的价值势力。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已经加入WTO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格兰仕积极参与全球产业分工与合作,充分发挥本土优势和比较优势,结合企业内外部环境特点与条件,选择合适的企业发展战略,通过国际化经营在激烈的全球市场中脱颖而出,成为有一定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全球市场领导者.本文通过对格兰仕的国际化战略的研究.为我国制造业企业的国际化经营提供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6.
中国医药制造业竞争优势演化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医药制造业是高技术产业,它的发展已成为21世纪重要的经济增长点.近年来中国医药制造业的竞争优势也在逐步提升之中.本文构建了产业竞争优势评价模型,对中国医药制造业竞争优势的演化阶段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医药制造业竞争优势基本上处于生产要素导向阶段,要提升中国医药制造业的竞争优势,必须实行跨越式发展和提高医药制造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研究了中国大陆及其他东亚、东南亚国家或地区的出口专业化模式。长期以来,关于亚洲出口增长的源泉一直存在争论。其中,一支文献强调市场化改革的重要性,它们认为这类改革使亚洲国家在制造业中的潜在比较优势得以显现;另一支文献则将亚洲的成功归因于政府干预。首先,本文将中国大陆比较优势的演化与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进行对比;随后,分析了东亚、东南亚国家行业比较优势和资本积累的短期关系。本文发现,国家层面的资本积累和特定行业的显示性比较优势存在很强的关联,两者的关系近似于"倒U形"。中国大陆趋向于在一个比其他经济体的人均资本都低的水平上达到比较优势的顶峰。最后,笔者讨论了本文的发现对于解释有关"亚洲制造业出口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国内外环境和条件均已改变,基于传统比较优势理论的贸易发展战略遇到了巨大挑战。本文力图从本土市场效应的角度,探讨市场分割状态下国内市场规模对我国制造业出口竞争力的影响,以便寻求中国制造业出口战略的调整方向。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的实证分析发现,越依赖本地市场的企业或行业,在本地市场规模越大时,出口竞争力越大,这验证了"本土市场效应"的存在。这也表明了国内市场对我国贸易发展战略调整的战略价值。  相似文献   

9.
本文使用2000—2005年间中国制造业企业的面板数据和高度细化的海关进口数据,来考察中国本土制造业的中间品进口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并使用OP方法更为准确地估算全要素生产率。研究结果表明,使用进口中间品能促进本土制造业生产率的提高,并存在显著的短期和中长期进口学习效应。因此,在中国制造业的发展过程中应重视进口中间品。  相似文献   

10.
戴翔  张雨 《经济学(季刊)》2013,(4):1387-1412
本文在大量调研问卷基础之上,以昆山本土制造业企业为样本,从微观层面实证研究了开放条件下我国本土企业升级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经验研究表明:在有效控制企业创新活动、企业人力资本以及企业规模相关变量后,出口因素对本土企业升级能力的提升具有显著作用,从而证实了"出口中学习"效应的存在;为外资企业提供外向配套,不仅为本土企业技术创新提供了激励和可能,也为吸收跨国公司消极型和积极型"技术外溢"等提供了重要机会,从而有利于本土企业升级能力的提升;产业集聚效应同样对我国本土企业升级能力的提升具有显著影响,说明在开放条件下形成的产业集聚在现阶段所带来的技术扩散和外溢效应是显著的。结论为我们理解开放条件下本土企业升级能力的影响因素提供了中国昆山地区的实践经验,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1.
东道国国内市场优势是影响外资创新溢出效应的重要因素之一。基于国内市场导向视角,利用中国制造业企业微观数据,实证分析外资进入对本土企业创新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行业外资进入显著促进了中国本土企业创新,外资国内市场导向对该促进效应存在强烈的正向调节作用,该结论在考虑了内生性问题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2)机制分析发现,外资国内市场导向通过生产本地化效应和市场结构效应强化外资进入对本土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3)异质性分析发现,资本技术密集型、与外资技术差距较小的本土企业,外资进入的创新促进作用更大;对于不同要素密集度的本土企业,外资国内市场导向均能发挥正向调节作用;但与外资技术差距较小的本土企业,外资国内市场导向的调节效应更强。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背景下,本文对充分发挥强大国内市场优势高水平引进外资、吸聚全球资源要素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了理论参考与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2.
魏武挥 《新经济》2010,(4):92-92
在一个更成熟的市场中,跨国公司多年运营管理的优势得以发挥作用,中国互联网本土企业的先发优势,还能保持多久呢?  相似文献   

13.
一、引言O EM就像是国际制造业中的伴娘永远跟在品牌企业之后为其默默无闻的奉献着自己的各种生产优势。回顾过去,我们突然发现是时候考虑一下从幕后走上前台,为中国制造业扬名正身了。中国的工业化发展还未结束,到底什么样的方式才适合中国具体的国情,这仍是一个需要探索的问题。但有一点很明确--中国制造业--将引领整个世界格局的变化,将成为世界制造业的主角。二、基于企业理论的一般分析企业理论认为,在充分竞争的产品市场上,企业的竞争力表现为企业生产的产品和服务对顾客的吸引力,产品和服务对顾客的吸引力决定了顾客愿意为获得该产…  相似文献   

14.
劳动力比较优势丧失、巨额贸易顺差、不断增加的贸易摩擦、人民币升值等因素给中国制造业出口带来了的巨大阻力,这与20世纪80年代日本的经历十分相似。深入研究日本制造业转型历程,可以发现日本通过在本土设立母工厂、在发展中国家设立量产基地、在发达国家设立研发中心的策略将产业链合理分段,既充分利用海外具有比较优势的生产要素,又将核心生产技术保留在本土,从而维持日本制造业的竞争力。从日本当时所采取的应对措施中汲取经验,有助于明晰中国制造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加快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型。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美国制造业正从中国悄然撤离,回归本土发展。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很多,如美国国内政策、政治压力、海外成本上升、本土比较优势渐显及生产方式变革等。随着美国制造业回流,中国面临诸多挑战,应积极采取措施加以应对。如想方设法提升区位优势,竭尽全力提高创新能力以及在努力保持国际市场的同时扩大国内需求等。  相似文献   

16.
章玉贵 《资本市场》2012,(5):108-109
中国制造业不仅在国际分工中的获益程度不高,还削弱了本土制造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主动权,致使中国制造业尚未实现整体升级就已面临严重的"产业空洞化"。  相似文献   

17.
先动者优势与后动者优势视角下的中国摩托车行业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通过对中国摩托车行业的先动者优势与后动者优势的分析,发现中国制造业的企业竞争优势与国外有明显差异。先动者优势表现在引进国外技术的时间先后上,与进入行业时间的关系不大,而且受到以后企业自主技术创新的影响。而后动者优势在于比先动者以更快的速度进行创新。  相似文献   

18.
朱敏 《财经研究》2006,32(1):44-52
市场开放吸引了大量跨国企业直接投资,也引致了跨国企业与东道国企业在本土市场竞争的问题。文章构建一个基于比较优势的策略选择模型,来分析跨国企业与东道国企业市场竞争的策略选择。文章得出结论是:跨国企业依托自身技术优势,选择技术领先战略,侧重高端市场的竞争;而东道国企业依托自身的规模优势,选择成本领先战略,侧重低端市场竞争。最后文章用聚类分析对中国彩电市场中外企业的竞争做出实证检验。  相似文献   

19.
中国制造业做大做强需要在国际市场上构建新的竞争优势,而这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制造业服务化转型,制造业企业可通过向客户提供成套解决方案或集成服务获得价值增值进而提升竞争力。尽管我国先后出台了一些政策措施来降低制造业服务化市场准入门槛,但仍存在与制造业相配套的现代服务业创新能力不强、制造业产业价值链延伸度不足、服务在价值链的比重较低、难以协调个性化生产与规模化生产的效率、中低端制造业企业提供附加服务的动力不足、中小型制造企业缺乏持续发展动力等问题。为促进制造业服务化转型,应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确定制造业企业的转型方向;制造业应重构企业价值链、充分利用"互联网+制造业"为客户提供智能服务、重视终端消费者的个性化体验、采取多种服务方式并转变为集成服务的供应商。  相似文献   

20.
袁也  徐晓文 《时代经贸》2013,(17):31-35
京交会在促进本土企业国际化发展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而对于“走进来”的企业,借助本土优势增强其竞争力也是京交会的一个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