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拉美地区的自由贸易园区发展历史较为悠久、类型多样,对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明显。总体看,拉美各国的自由贸易园区构建了完善的基础设施体系、法律支撑体系、管理运用体系以及税收优惠体系。拉美自由贸易园区为我国自贸试验区、自由贸易港的建设提供了机制、制度、立法、市场等方面的借鉴,因此我国自贸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建设应该加强立法支撑,建立内部监管机制和进退机制,发挥企业的市场主体作用,加强与国内市场的联系以及强化税收优惠力度。 相似文献
3.
按照中央部署,着眼于国际国内发展大局,在海南全岛建设对标甚至超越迪拜、新加坡的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因此建立改革自贸港的特色税制是先决条件。本文从自由贸易港和税收制度两个角度出发,对自由贸易港和税收制度的相关理论进行了归纳总结,并结合海南自由贸易港的特殊风险,从立法先行、重构模式、完善税制方面进行了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4.
鹿特丹自由贸易港通过超前规划发展战略、实行以产权经营权分离为特点的土地港运营模式、推行相关自由贸易港政策、依托发达的腹地运输网和强大的物流服务功能,倡导能源转型及数字化港口发展模式,不断推进实现其发展目标.海南自由贸易港应因地制宜,在顶层设计规划、港口运营模式、营商环境、港口集疏运和物流服务功能,以及能源转型和数字化发... 相似文献
5.
6.
《中国商贸:销售与市场营销培训》2019,(15)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自由贸易港已成为中国推进全面开放新格局和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举措。江苏作为全国重要的经济大省,拥有重要的国家交通港口以及"一带一路"支点城市。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的条件与举措是促进江苏省贸易投资自由化的重点任务。本文的研究和探索可以有助于江苏明确自由贸易港的申报路径,为本省统筹建设方案和布局提供实践建议。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自贸试验区建设取得了很大进展,进而中央提出要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其关键在于建立自由贸易港政策和制度体系。通过对中国香港、新加坡等国际自由贸易港的模式、制度安排及其内在逻辑进行深入研究,在此基础上就海南高质量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世界贸易组织动态与研究》2019,(1):49-59
服务贸易开放是目前进一步推进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港)开放的重点与难点。由于服务贸易的交易方式与货物贸易不同,中国自贸试验区(港)对货物贸易"一线放开、二线管住"的监管原则并不能有效对服务贸易风险进行防控。为实现在自贸试验区(港)建设中服务贸易的单边开放目标,并形成中国对标国际贸易投资新规则的规则储备,本文考察了自贸试验区(港)服务贸易开放风险与监管,进而探讨了中国服务贸易开放对标国际贸易投资新规则风险,并分析了美国诉华未完成入世议定书中服务贸易开放内容。 相似文献
9.
随着海南自由贸易港法的出台,知识产权保护将成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重要支点,而新加坡自由贸易港知识产权保护经验对海南知识产权保护建设具有极大的借鉴意义。文章通过借鉴新加坡成功经验,对新加坡自由贸易港知识产权法律体系、知识产权保护系统和知识产权人才保障措施等方面展开深入分析,为加快海南自由贸易港知识产权生态保护体系的建设提供思路和启示。 相似文献
10.
迪拜在基础设施规划、新技术应用、城市发展、自贸区政策、营商环境建设和第三产业发展等方面拥有独具特色的经济多元化驱动的自由贸易港建设经验,可以为我国推动自由贸易港建设,扩大对外开放提供借鉴.多元驱动我国自由贸易港经济发展,首先应以打造西部陆海新通道航运枢纽为建设要点,实现地区覆盖;其次应超前布局新型现代化基础设施;第三要... 相似文献
11.
随着对外开放的深入推进,中国正在探索、实施具有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的建设。中共十九大报告提出了“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为各地区建设自由贸易港提供了指引。在阐述自由贸易港范畴与特征及功能类型的基础上,探究了中国建立自由贸易港实践中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了完善法律制度,明确自由贸易港法律定位;加大统筹推进,实现各地区互联互动;全方位发展,加强进口、转口贸易制度创新;加强服务贸易、数字贸易制度创新,推动自由贸易港国际化发展;建立公平贸易环境,提升中国在国际经贸领域的话语权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13.
2020年6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提出培育、提升海南金融机构服务对外开放能力,支持金融业对外开放政策在海南自由贸易港率先实施.作为目前全世界面积最大的自由贸易港,海南应借助自贸港建设实现经济腾飞,海南金融业应该抓住经济腾飞机遇实现金融国际化.本文对国际主要自由贸易港国际金融中心发展... 相似文献
14.
15.
运输成本是内陆地区发展最大的障碍,其次是远离中心大市场。地理位置的劣势迫使内陆地区只能选择替代沿海地区产业的发展战略。在这些障碍存在的情况下,只靠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难以完全克服内陆地区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本文认为,内陆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建设必须与内陆物流港的建设相结合,完善内陆与沿海、内陆与地区中心市场、内陆与中心市场一体化建设和运输模式创新4个方面的主要任务。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内陆自由贸易试验区所在地区的基础设施不仅落后于我国沿海地区,而且同亚洲发展中国家相比也不乐观。因此,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仍然是一项迫切的任务。我国现行的自由贸易试验区的特征更像投资便利化试验区,内陆自由贸易试验区未来的发展必须增加贸易开放内容,以适应全球价值链变迁的挑战。内陆地区的产业优势应该向着成为沿海地区中间品供应基地的方向转变,内陆自由贸易试验区应该最终成为高端产业集聚、国内改革和创新的领先者。最终内陆地区的崛起要在不依赖运输成本的高价值/重量比产品和服务业上建立起优势。 相似文献
16.
在国内国际双循环的交汇点上,海南自由贸易港率先扛起了“先试先行”的重任,开始了销售税改革的步伐。销售税的设计既要发挥销售税组织财政收入的基础功能,又要体现精准调节的税收优势;既要与我国现有税制保持协调延续,又要按照自贸港需求进行特色创新。在没有经验可供参考的前提下,销售税改革是海南自由贸易港税收体系革新的全新课题,也是我国现有税收制度的重大挑战。 相似文献
17.
18.
本文通过设定政府效用最大化条件,以Triffin比率测度一国适度外汇储备标准,以拓展的泰勒规则拟合国际真实利率波动,将Mundell-Flemming模型的国际收支平衡要求纳入Krugman两地区"中心-外围"模型中,模拟了中国自由贸易港建设所产生的产业聚集效应,还原了政府基于效用最大化原则建设自由贸易港的决策过程,实现了贸易成本的内生化与"中心-外围"模型的动态化。我们以2005年至2015年G20国家消费与经济增长数据为样本,使用Dynare和Matlab软件对模型进行政策仿真模拟,考察了自由贸易港建设的策略、效果以及对紧缩性、扩张性国际货币政策和保护性国际贸易政策的敏感性。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自由贸易港建设需要全方位的自由化措施,包括贸易自由化、投资自由化、金融自由化等;中国自由贸易港建设能够促进我国经济增长、产业区位聚集与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并使得我国宏观环境在面对国际外部冲击时反应更为稳健。 相似文献
19.
20.
国家确立了构建自由贸易港政策制度体系的战略任务,但目前各界对自由港、自由贸易港内涵的认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自由贸易试验区与自由贸易港关系的理解也多种多样。本文通过梳理自由港的本源“基因”和历史“进货”路径,从自由港与各类特殊经济功能区发展的关系角度,阐述自由贸易港政策和制度体系创新的一些基本点,提出了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事业的“三合一”基本框架,即“汲取传统自由港的理念精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实践需求、着眼未来创新构架政策制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