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货膨胀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产物,它的发生会对国民经济带来不利影响。该文通过对本次通货膨胀的简要解析,认为投资需要、劳动力成本上升和通胀预期是本次通胀的主要成因,结构性通胀和隐形且长期性是本次通胀的主要特征,并分别针对需求拉上型、成本推进型和预期类通胀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摩根士丹利7月14日】面对通胀挑战,新兴经济体无论是尽力预防通胀、还是容忍通胀以确保经济增长,都是合理的选择。对于不同经济体的不同政策选择,投资界的反应将决定于多种因素,其中之一是投资界对于正确的应对之策的看法。在我们看来,由于大多数宏观投资者认为“通胀是坏事”,因此努力抑制通胀的国家最初或许会得到投资者的奖赏,而容忍通胀的国家或许会受到惩罚。然而,股市的反应或许会与汇市恰恰相反,注重增长的国家的股市会有更好的表现。  相似文献   

3.
《西部论丛》2008,(2):23-24
政府关注CPI,企业盯住PPI,民众看着钱袋子,而很多专家认为是美元贬值引发了全球通胀,通胀是美元阴谋让全世界“买单”的结果。于是各方都对通胀忧心不已,政府加速人民币对外升值、以从紧的货币政策试图控制流动性,专家学者对国内通胀提出各种理应的打压举措,各方均积极反对通胀。而实际上,美元是有阴谋,但这不是主要的,把美元阴谋论无限扩大就会错判美元,而之所以会产生如此错判,关键在于思想上的认识不足。  相似文献   

4.
中国宏观经济学会秘书长王建近期撰文对短期通胀形势进行了分析。 由于去年四季度是一个物价低谷,今年进入三季度后通缩的势头又逐步缓解,所以现在许多人开始担心通胀会再来,并且会对宏观政策特别是货币政策由松转紧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通胀与房地产业的发展似乎存在着一个怪圈;房地产业发展依赖于信贷规模放宽,而信贷规模的放开会刺激通胀的发展;为抑制通胀,房地产业又首当其冲,其发展和繁荣会受到约束。似乎是,房地产业发展的高速度必然陪伴着高通胀,在低通胀条件下,好像只能是低速度,甚至是没速度。  相似文献   

6.
李斌 《新财经》2011,(2):44-47
2011年,通胀主题会带来部分资产价格的重新定位,而新兴产业的崛起更会带来投资机会。如何把握不同通胀主题间的转换,是把握全年投资节奏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对物价指数的结构性分析并不能帮助人们认识通胀。面对通货膨胀的压力,应该到超发的货币数量中去寻找原因和治本之策。本轮货币过多的主要原因是开放条件下汇率机制的歪曲。在通胀已经形成的条件下,物价管制不但不能抑制通胀,而且会因为增加经济运行的制度成本而损害中国经济增长。反通胀要走釜底抽薪的路线,即校正汇率失衡、从紧控制货币总量。  相似文献   

8.
柳钧腾 《环球财经》2010,(12):74-75
美联储不抽紧银根,中国想仪仅通过加息来控制通胀很难,如果控制不好,反而会吸引更多的热钱进来套利,放高利贷,推高资产价格。中国此时的着眼点应该是在保护实体经济,让生产要素价格逐步上涨至合理位置,增加劳动者收入,大幅度提高劳动者福利与保障,这样大众对通胀的忍耐能力才会提高,并且伴随生产要素成本劳动力成本的提升,通胀会有步骤地传导回美国,反而能够制约美联储滥发货币的行为  相似文献   

9.
应宜逊 《浙江经济》2010,(17):18-19
(一)应当较多地使用财政政策来应对通胀和通缩当前,通胀与通缩都在不同程度上困扰着我国。现实的危险是通胀,也因此今年以来国家决策当局一直在适度收紧银根,以抑制通胀发展。而潜在的风险则是通缩,这是由我国社会贫富差距已经过大,以致消费率严重偏低、消费需求相对不足所引起的。一旦经济热度降温,通胀势头平抑,通缩就会立即抬头。  相似文献   

10.
货币政策意外、利率期限结构与通货膨胀预期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利率期限结构分析了通货膨胀预期对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意外和中央银行沟通行为的反应,并对通货膨胀预期管理的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货币政策意外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市场的中短期通胀预期,对长期通胀预期的影响不大;公开市场操作、存贷款利率调整和存款准备金率调整三种货币政策操作对通胀预期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央行惯例沟通对通胀预期没有影响,央行行长讲话会加大通胀预期波动;货币政策操作和央行沟通行为对通胀预期的冲击在2008~2009年出现了结构性变化;通胀预期管理效果一直不佳,需要进一步完善通胀预期形成及其传导机制并改善央行的政策操作与沟通行为。  相似文献   

11.
加息还要不要继续? 没有哪个正常国家的政府会对通胀放任不管。但不幸的是,现在发生的通胀是美国人造孽而成,而不是中国政府可以说了算的事;是所有非美货币国家都必须面对的痛苦,尤其是新兴市场经济国家,而不是中国一家。  相似文献   

12.
货币、制度成本与中国经济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物价指数的结构性分析并不能帮助人们认识通胀.面对通货膨胀的压力,应该到超发的货币数量中去寻找原因和治本之策.本轮货币过多的主要原因是开放条件下汇率机制的歪曲.在通胀已经形成的条件下,物价管制不但不能抑制通胀,而且会因为增加经济运行的制度成本而损害中国经济增长.反通胀要走釜底抽薪的路线,即校正汇率失衡、从紧控制货币总量.  相似文献   

13.
陈守东  刘洋 《南方经济》2015,33(10):15-32
本文从通胀惯性的理论模型出发,构建无限状态Markov区制转移的计量模型,实现对通胀惯性的有效度量。对美国通胀惯性的实证分析,证实货币政策工具的频繁使用会付出通胀惯性的代价,暴露出其单一目标货币政策框架的缺陷。我国央行的调控也已经对市场利率形成了显著的传导作用,谨慎地使用货币政策工具,使我国的通胀惯性在被货币政策短暂影响后,得以有效恢复。这表明坚持实行多目标、多手段与宏观审慎政策相结合的调控模式,对维护经济环境稳定与长期发展的重要性。十国通胀惯性的度量结果与对比分析,进一步佐证了本文观点。  相似文献   

14.
罗峰 《宁波经济》2011,(8):42-43
在猪价拉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创出三年来新高的同时,一些新的通胀因素也开始浮现,"新""旧"两股力量交织,将对已处于高位的通胀水平带来何种影响?下一步,通胀形势将如何演变?宏观调控是否会因此发生调整?  相似文献   

15.
本文使用主流中文财经报刊中的近百万篇新闻报道构成语料库,利用潜在狄利克雷分配模型将新闻文本转换为结构化的高维新闻主题关注度序列,旨在探讨媒体新闻对通胀预期的驱动作用。为此,本文运用LASSO、LASSO-UMIDAS模型识别对通胀预期具有重要影响的新闻主题,并基于噪声信息模型估计时变信息黏性,通过将其与媒体报道持续期和信噪比进行联合建模分析,进一步考察了媒体新闻对通胀预期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媒体信息会从数值驱动和速度驱动两个方面对通胀预期产生重要影响。在数值方面,媒体信息中的经济增长、物价波动、国家要闻与金融信贷等多个主题在通胀预期的形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速度方面,媒体报道的持续期和信噪比会对信息黏性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进而影响通胀预期的调整速度。  相似文献   

16.
我国自2000年到现在基本上实行的是出口导向型和投资拉动型的经济增长方式。这两种增长方式虽然会在一定时期内拉动经济较快增长,但同时也会带来通胀与结构失衡的压力,尤其是它们对经济并不是一种“内生性”的常态拉动,而是“外生性”的非常态拉动,所以稍有不慎或受不利因素影响,经济增长速度随时都有下滑的可能。因此,在这两种增长方式条件下,通胀、结构失衡、增长速度过速下滑会交替出现,甚至会以“叠加”的方式同时出现。我国2011年的宏观经济就刚好遇到了后一种情况。因此,反通胀、保增长、调结构,就成了2011年我们在宏观上的主题。  相似文献   

17.
加息还要不要继续? 没有哪个正常国家的政府会对通胀放任不管.但不幸的是,现在发生的通胀是美国人造孽而成,而不是中国政府可以说了算的事;是所有非美货币国家都必须面对的痛苦,尤其是新兴市场经济国家,而不是中国一家.  相似文献   

18.
萧昀  耿晖 《中国西部》2008,(4):38-47
第一个问号结构性上涨是否会导致通货膨胀? 背景板:针对今年的物价上涨,有人认为这是结构性上涨,中国不会出现恶性通胀,因为通胀的压力已经在价格改革中释放了。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了美国通胀指数债券(TIPS)市场的发展,认为其经验能为中国提供借鉴.目前国内能有效抵御通胀的指数化债券仍是空白,能够较好地防御通胀风险的债券品种,仅有基于基准利率和货币市场利率的浮动利率债券.借鉴美国的经验,在中国引入通胀指数国债,将会有效降低政府融资成本,进一步提高CPI指数编制与发布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形成完整的通胀指数国债收益率曲线,满足国内居民和机构投资者规避通胀风险的需求,为国内央行考察通胀预期,增强货币政策的透明度和前瞻性提供一个重要的市场化工具.  相似文献   

20.
近日,国际原油价格再创历史新高—纽约商业期货交易所(NY-MEX)原油期货首次突破130美元上方。油价的急剧上涨加剧了全球通胀预期,而作为大量进口原油的中国,输入型通胀的压力会不会随之增大?中国石油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院长王震表示,原油涨价主要还是旺盛的需求造成的,未来对国内的通胀有一定影响,但这种影响是结构性的,不会太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