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尹雨虹 《商》2013,(11):137-137
国际收支平衡表集中反映了一国国际收支的具体构成和总貌,为一国政府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提供了重要依据。本文主要从经常账户以及资本和金融账户等方面对2012年我国的国际收支表进行了分析,从中发现了一些新问题和变化,并给出了原因解释。  相似文献   

4.
《商》2015,(5)
我国巨额的外汇储备是由国际收支的高额双顺差带来的。即经常帐户顺差和资本项户顺差。本文主要讨论经常账户失衡的原因。对经常账户失衡的原因普遍较为认同的有两种观点:第一种角度是从内部本身来理解,即我国国内的储蓄与投资这一角度理解;第二种是从外部原因来理解,即考虑贸易不平衡因素对经常账户失衡的影响。本文在这两种框架下探讨经常账户失衡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赵晶 《商场现代化》2013,(21):186-187
世界上每个国家或地区都会程度不同地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发生经济往来,近年来,我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持续顺差,引起了国内外的普遍关注。经常项目持续顺差,对我国来讲有利也有弊。在改革开放初期,对我国经济增长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但在当前我国经济形势发生变化时,应当适当减少经常项目顺差,这样更有利于充分利用国内资源,促进国内经济和对外经济的协调发展。本文研究储蓄、投资与经常账户之间的关系主要可以从储蓄—投资缺口来分析。我国近期处于双顺差的困境中,本文主要对我国经常账户顺差进行分析,从中找出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6.
基于Caballero(2006)提出的"资产短缺"假说及国民经济核算原理,本文导出"未调整的资产短缺指数"是反映新兴经济体贸易及经常账户顺差状况的最恰当指标。在此基础之上,结合控制变量引入和中国经济数据,本文研究证实,除本币实际汇率低估、世界经济增长等因素外,"未调整的资产短缺"也是造成新兴经济体贸易及经常账户顺差的重要诱因。结合对"未调整的资产短缺状况"发生逆转的原因分析,本文重点强调,在新兴经济体遭遇大的负向外部冲击时,债券市场发展不仅利于缓解其"未调整的资产短缺状况",也利于防止其银行体系内系统性风险的过度累积。  相似文献   

7.
国际收支“双顺差”与汇率制度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我国国际收支出现了经常账户和资本项目双顺差现象。本文对该现象进行了分析,说明双顺差的特点以及产生的影响。同时,结合汇率制度选择的各种决定因素,从经济基本面的角度,说明双顺差下,我国不具备改变当前汇率制度的条件。  相似文献   

8.
文章分析了中美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经常项目账户,首先从其变化总体趋势入手,中国始终保持着顺差状态,美国始终保持着逆差状态;再分析其子项目,中国的服务与投资收益一直处于逆差状态,美国的服务与投资收益一直处于顺差状态;最后分析了经常项目的构成,中国与美国的经常项目差额均与货物贸易差额变动趋势一致。究其原因,中国的变化特点受到我国劳动力和资源密集的影响,还有国内的产业结构影响,在2008年后,世界经济危机成为一个主要影响因素;美国受自身经济结构性问题和居民的消费习惯影响,还有其对世界经济的主导地位影响,同样在2008年后,世界经济不景气成为一个主要因素。文章将中美两国进行了比较分析,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从1994年至今,我国国际收支账户出现经常账户和资本与金融账户持续双顺差。这种结构在国际中并不常见,它有其独特的形成条件,对我国经济起着一定的负面影响,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本文就我国双顺差产生的原因、带来的影响,以及相应的对策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中国国际收支与外汇储备的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珍 《国际贸易》2006,(4):53-57
截至2005年末,我国外汇储备已达8189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二.那么,我国外汇储备在今后几年能否一如既往地保持目前的增速呢?由于外汇储备来源于一国国际收支中的经常账户和资本与金融账户盈余,与该国国际收支状况息息相关,因此,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国际收支中两大账户的发展趋势,来洞察外汇储备的发展动向.  相似文献   

11.
本文尝试构建一个基于H-M效应的模型,分析H-M效应对美国经常账户赤字变化的影响机制。并就该模型对美国经常账户赤字变化的解释能力进行验证,结果表明H-M效应对美国经常账户赤字的变化趋势具有较好的解释力。在此基础上,本文应用1986-2005年的数据分别估算了美国商品和服务品进出口收入弹性系数。估算结果显示,与商品进出口收入弹性系数相反,美国服务出口的收入弹性系数大于进口的收入弹性系数。为了探讨服务贸易对美国经常账户赤字的影响,应用基于H-M效应的模型分析美国服务贸易的发展对其经常账户赤字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中国和美国的基本经济要素构建中国与美国经常账户的均衡模型及其误差修正模型,研究中国与美国经常账户的均衡、错位及其矫正。研究表明:中国与美国经常账户分别于2007、2006年达到转折点。中国和美国的基本经济要素对中国与美国经常账户有重要的长期和短期影响,美国的基本经济要素对中国对外平衡存在长期和短期溢出效应,中国的基本经济要素对美国对外平衡存在长期和短期的溢出效应。2007-2011年,中国与美国经常账户的均衡水平呈上升趋势。2010-2011年,中国经常账户低于均衡水平,美国经常账户接近均衡水平。  相似文献   

13.
根据最新的国际收支表数据,中国的经常项目盈余占GDP的比重已经从2010年的5.1%下降到了2011年的2.7%,更是远远低于2007年10.1%的峰值。直观来看,这一比重的下降来自两方面原因:  相似文献   

14.
15.
一国的国际收支状况是反映一国经济情况的重要指标,通过对中国历年收支平衡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中国国际收支多年来持续双顺差,充分显示了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经济实力突飞猛进,但也表现出了一些问题,本文就1997-2010年的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进行研究,找出14年来中国国际收支的变化趋势并对其背后原因作出分析。  相似文献   

16.
我国双顺差问题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1993年来除98年了,我国国际收支都保持“双顺差”这个特点。在经常账户和资本与金融账户“双顺差”的作用下,我国外汇储备保持快速的增长,提高了我国综合国力。但是长期的双顺差也说明我国经济运行存在的不少问题,值得我们关注和探讨。  相似文献   

17.
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可以通过国际收支这一衡量标准来反映出来,分析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的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中国国际收支多年持续双顺差,这充分表明了中国经济的跨越式发展。通过对1982以来年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研究,以确定中国国际收支变化趋势和背后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货币危机产生前经常账户的各项指标变化进行分析,试图建立指标变化与货币危机产生的相关关系,并进而推论通过建立指标体系预警货币危机产生的可能性,以产生货币危机各国实证数据为基础,联系国内相关指标的特征,分析中国宏观经济体系的脆弱性。就我国如何吸取各国之经验,在经济发展中防范和化解可能带来的或累积的货币风险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