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EMBA是个啥?     
赵雨润 《新前程》2009,(6):11-11
凡是知道我读商学院的EMBA的人,都会问我这样一个问题: "读EMBA好不好?值不值?"从我2007年入学到现在即将毕业,提出疑问者绝对不下百位,而我所给予的答案也始终模棱两可:看怎么说了.但如今,回首两年的校园时光,了然于心:EMBA,关键不是读还是不读,而是该怎么读.  相似文献   

2.
长弓 《英才》2004,(5):74-74
美国前20名的商学院,基本是每年招一个班,平均每年录取EMBA的人数在50人左右;而国内有知名度的院校在2002和2003年每年可招生200到300人。如此高速的发展步伐,难免会出现问题。  相似文献   

3.
梁冬梅  松涛 《英才》2006,(12):98-99
这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院长,为什么总是出言大胆?在他的眼中,中国的商学院教育到底有着什么样的痼疾?如何去解决?[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田野 《企业家信息》2011,(5):115-116
“我是创业者.自费读书。就是为了获得知识和积累人脉.两者中有一项不‘达标’.就等于浪费了机会成本。”一学员并不避讳自己的不满!  相似文献   

5.
麦道夫的惊人骗技不是天生具有的,而是圈子赋予他的。如果说麦道夫是一个十恶不赦的大骗子,那么他所在的圈子里的人既是无辜的受害者.也是愚蠢的帮凶!  相似文献   

6.
孙欣 《中国企业家》2011,(13):I0006-I0009
CMPM的课程理念,同样可以融入人大传统的EMBA教育。一场更大规模的EMBA改良拉开了帷幕  相似文献   

7.
在企业里,金字塔形的管理结构随着组织规模的扩大容易产生不利于组织健康的毒瘤——“圈子”。  相似文献   

8.
《中国企业家》2011,(13):I0004-I0005
EMBA教育对于中国来说不再是一个新鲜事物。自1998年首开我国EHBA高端管理教育的先河,人大商学院凝聚了商学院半个世纪以来管理理论研究与企业实践的精髓,汲取了欧美当代EMBA教育的精华,形成了“前沿专题与系统课程并重,资深教授与企业家联袂,西学精英与本国经验融合,模拟训练与案例研讨互动”的一整套精品和模块课程体系以及优秀的金牌师资。  相似文献   

9.
唐凯林 《英才》2004,(5):69-69
“EMBA班里大型国企的人太少了,总是在说缺人才,自己又不花钱培养,是不是国企不需要EMBA’”  相似文献   

10.
张莫 《企业家信息》2012,(10):115-117
“马克斯·韦伯曾说:一个国家之所以落后,往往不是由于其民众落后而在于其精英落后。同样,一个企业要想在波涛汹涌的商海中随意驰骋,掌舵的精英们责任重于泰山。”以上这句话,被赫然印在清华EMBA项目手册的显著位置上。  相似文献   

11.
商学院是大学诸多学院中和管理实践结合最为紧密的学术机构。大多数的商学院都招收MBA和EMBA学生。由于这两类学员几乎都来自于管理一线,在商场上拼杀了很长时间后,希望能到高校“充电”继续奋战。所以,他们对教授的授课水平要求相当高,即要有深厚的管理理论,又要有丰富的管理实践,然而,这样的教授在商学院属于“珍品”。  相似文献   

12.
左秦 《企业家信息》2020,(1):124-125
在中国的EMBA教育迈过第17个年头的今天,我们需要反思:中国的EMB A教育和西方的EMBA教育究竟有什么不同?什么才是中国的EMBA教育?“中国的EMBA教育要努力为不同时期的中国改革和国家需求,经济转型升级与科技创新,尤其是为实体经济发展服务,打造一流领军人才。”  相似文献   

13.
肖鸿扬 《英才》2004,(5):66-68
这是一个特殊的求学群体,为了每月四天的EMBA课程,他们开着豪华轿车往返于高校与公司,乘飞机辗转于东西南北各大城市甚至跨越海峡凌空而来……高达二三十万元的学费虽然已使这个市场的温度下降,国内高校还是把EMBA项目  相似文献   

14.
企业毒瘤“圈子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圈子文化的主要特点之一就是特殊主义,不可能具打大多数员工所认可的公正性,因而圈子文化可能会给企业公正带来负面影响,进而对信任、余业公民行为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5.
《英才》2007,(12):107-107
2007年商学院EMBA高尔夫巡回赛北京站于10月1920日在北京龙熙温泉高尔夫俱乐部举行.作为全年巡回赛事的最后一站不论是赛事规模.还是赛事影响力都将是本年度最盛大的一站。各商学院精英、社会精英为了捍卫学院荣耀及个人荣誉上演了一场场精彩绝伦的比赛.展现出当今企业精英人士的飒爽英姿。  相似文献   

16.
探析组织内的“圈子”现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针对组织内存在的圈子现象,把领导一部属交换质量不同的部属分为三个类别:外人圈子、熟人圈子、自己人圈子,讨论了领导与三个圈子部属之间的关系性质、交往法则以及不同圈子之间的相互关系,并提出了相应的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17.
据说,《舌尖上的中国》播出期间,节目中的许多名特小吃,在淘宝上一抢而空。在淘宝网输入“舌尖上的中国”,会找到相关产品三万多件,很多商家在店铺介绍后面特意加注了“舌尖上的中国”几个字。  相似文献   

18.
《企业家信息》2012,(12):21-28
他们都是企业界出类拔萃的大腕级人物,尽管所从事的行业不同,但他们经常在同一个圈子里相聚——他们已经不需要团结一致维系既得利益.他们更看重的是争取尚未得到的利益,发展的意识已经取代了垄断的传统。圈子已经渐渐成为中国富豪们的商业和私人关系的重要支撑。圈子是什么?圈子,是一种文化,一种时尚,同时,也是一种价值,一种人脉。做生...  相似文献   

19.
李穆  四海 《英才》2007,(8):86-87
曾被人视为“镀金的捷径”,也被众论“富人俱乐部”,数年前,大家探讨的还是EMBA究竟教什么?学员们缘何而来?其感触如何?收益几许?  相似文献   

20.
有人的地方就有圈子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这是王家卫电影《笑傲江湖》里的一句经典台词。企业里的人也是如此,无论哪里的企业,内部的派系之争都见怪不怪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