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姝蘅 《重庆与世界》2011,(9):61-63,70
研究发现:美国学生有关"了"的偏误中,"缺词""多词"现象较严重,汉语本体研究中对"了"字语法项的定义研究还不够充分,"了"字语法项的分类还存在一定的不清晰性;在汉英对比中,造成留学生"了"字偏误主要有"了"语法项的普遍性缺失,"了1"位置不固定、难确认,以及"了2"用法过多等原因。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应加强英汉对比意识,深化汉语本体研究,要贯彻"i+1"输入原则,力争减少"了"偏误出现情况。  相似文献   

2.
汉语和维吾尔语属于不同语系,民族学生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中,由于母语习惯,常出现语法上的偏误。本文从几个方面归纳出民族学生学习汉语时偏误的类型规律,以便教学时对症下药,使学生能按照汉语语法规则比较准确地表达出自己的思想。  相似文献   

3.
文章分析总结了"老"字在汉语共同语、方言以及西宁话中的研究现状,探究了"老"字在汉语共同语和西宁方言中的意义.并从语体色彩、语法作用、语义特征等方面重点阐述了西宁方言"老"字的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4.
定语从句是英语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语法项目。在汉语中有许多带"的"字结构的句子,如何把它们翻译成英语的定语从句,是英语教师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本研究运用成分分析翻译法把汉语中许多带"的"字结构的句子正确译成英语的定语从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孙天波 《东北之窗》2010,(Z2):74-81
前些年,美国方言学会曾经举行过一次"世纪之字"评选活动,结果出人意料:"她"以绝对优势战胜"科学"等候选字,成为"21世纪最重要的一个字"。人们也许忘记了,"她",曾经是一个多么微不足道的字眼。在12世纪之前,英文字典里还没有"她"(she)字,"她"进入汉语字典更是不过百年历史。直到1917年,现代诗人刘半农才创造了新字"她",使"她"字广泛启用和流传,并得以正式编入汉语字典之中。"她"字入选"世纪之字",似乎意味深长。  相似文献   

6.
宋娇 《魅力中国》2010,(17):311-311
由于汉语缺少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所以表达语法意义的重要手段是语序和虚词。虚词的数量虽然不多,但是,它的使用频率很高,是语言的黏合剂。虚词教学又是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难点。因为虚词意义空灵、抽象,用法复杂,外国人学习汉语出错率最高的是虚词。可见,针对留学生学习虚词的偏误,深入进行虚词教学的研究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7.
汉语结构中助词"的"字的用途很多。无论在人们的口语交谈中,还是作报告、写书面文章或科技论文中,都经常出现"的"字。但"的"字的应用很不规范。"的"字的应用作为一种语言现象,异常复杂,在科技文章的写作过程中,"的"字的用法变化多端,难以捉摸,应当防止"的"字被滥用和误用。  相似文献   

8.
李嘉璇 《发展》2014,(8):100-101
学界对于"然后"一词的研究较少,"知网"上能搜到的文章不过10篇。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共时和历时两个角度探讨了"然后"的形成和用法,试图探求"然后"的语法化动因与机制,并对现代汉语中"然后"的用法进行了分类。  相似文献   

9.
"在"是古今汉语中一个比较常用的词,且出现时间较早,在甲骨文时代就已经大量出现。本文选取了上古时期的一些传世文献材料,拟对其中出现的"在"字的用法进行系统的考察,并探寻"在"语法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龙立华 《魅力中国》2009,(31):127-128
"在"是古今汉语中一个比较常用的词,且出现时间较早,在甲骨文时代就已经大量出现。本文选取了上古时期的一些传世文献材料,拟对其中出现的"在"字的用法进行系统的考察,并探寻"在"语法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中动结构是同时存在于英语和西日耳曼语等印欧语系语言中的一种比较特殊的语言句式结构,汉语中并不存在有中动结构句这一特殊句式。英汉中动结构论完全是汉语的学习者和研究者在"母语迁移"因素的影响下,有意识地将汉语的形式与规则套用在英语中,生硬比附英语误读的结果。对于英语中动结构的"非中"比附关联性问题的深入探讨,将会促使对于中动句的研究统一起来,避免研究上的偏误和受到干扰以及知识的错误传播,进一步加强我们对语言深层机制的认识以及加深对英语研究的启迪。有利于培养习得者跨语言对比的能力和增强习得者驾驭语言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汉语的“很”是一个使用频率较高、多功能的程度副词,可留学生因不了解其具体用法,使用时出现错误才。本文拟从“很”的句式的选择、语法功能、与否定词“不”的组合、修饰动宾结构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求留学生在使用“很”时减少出现偏误。  相似文献   

13.
王思懿 《魅力中国》2014,(13):165-165
由于历史、文化等多方面的原因对韩的汉语教学有其自身的特殊优势及特点,运用对比研究的方法。开展汉韩对比研究,有利于对韩的汉语教学。因此在对韩的汉语教学中我们要在把握汉语语音、词汇、语法和语用特点的同时。还要了解韩语各要素的特征,通过汉语和韩语的对比研究。分析出学生学习的难点和特点来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相似文献   

14.
韩汉语音对比与韩语语音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靳葆强 《黑河学刊》2009,(2):111-114
韩汉语音对比是韩汉语言对比的一项重要内容。应用对比语言学理论,从发音语音学角度对比韩语和汉语的元音、辅音系统,并结合韩语语音教学实践中学生易出现的韩语语音偏误作具体分析,能够找出中国汉族学生学习韩语语音的重点和难点,以及搞好韩语语音教学需注意的几点问题。  相似文献   

15.
想要学好中文,其中最重要的部分是语法,在对外汉语中运用中英文语法的对比分析,可以使学生快速精确掌握汉语句法,减轻学生学习的负担,是学习汉语的简便之路.本文先后探讨了双宾语句式定义、汉英双宾语动词分类、汉英双宾句直接宾语对比、间接宾语对比以及汉英双宾语句式异同辨析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谭小雨 《魅力中国》2014,(5):279-279
本文把配价理论运用到汉语二价动词的确定及相关句型的讨论上。论述了配价理论的产生和发展,重点对二价动词的基本式、特殊式和变换式进行讨论。通过这些句式的讨论发现所对应的汉语二价动词语及其支配成分的语义特征,揭示其语法规律。为汉语动词的本体研究,及对外汉语教学研究提供理论帮助。  相似文献   

17.
双宾语结构是现代汉语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句式,是现代汉语研究的一个重点。学者们在运用传统语法理论和结构主义理论进行研究的同时,也开始运用生成语法、配价语法、认知语法理论对汉语现象进行解释和说明。  相似文献   

18.
《西部大开发》2011,(9):60-64
2011年伊始,历时1个月的"汉语盘点2010"活动揭晓,"涨"字排名第一,获选年度国内字。人们选"涨",主要表达了对物价上涨的强烈感受:菜价涨、米价涨、油价涨……2010年以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月度同比涨幅一路攀升,连续突破3%、4%、5%、6%,2011年6月达到了6.4%。物价既反映宏观经济运行,又直接影响百姓的  相似文献   

19.
冯君 《中国招标》2015,(6):42-43
中国文化崇尚一个"细"字,心细如发、不拘细节、细枝末节、事无巨细、精打细算、精雕细刻……翻开现代汉语词典,关于"细"字的述说实在太多。但笔者认为,"细"固然不错,但"细"过了头,有时也有画蛇添足,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之嫌。凡事皆有度,招标采购行业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20.
中国日语学习者,在学习日语的过程中,由于没有理解中日文在语言、文化方面的差异,往往会出现母语负迁移现象。中国文化对日语学习者的负迁移偏误类型既有语音、词汇、语法方面的偏误,也有因思维方式、文化背景不同产生的交际策略上的偏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