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代中琉关系十件密切.2个多世纪以来,双方舟辑不断,往来频繁。值得一提的是,原本孤悬东南一隅的祖国宝岛台湾,自康熙22年(1683)正式纳入清政府版图后,在清中央政府与属国琉球这种日益密切交往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与影响。本文拟根据琉球历代主案,清代宫中档案等丰富的文献资料,对此做一初步探讨。台湾与琉球「今冲绳」仅一水之隔,琉球国属与那国岛位于八重山列岛的西表岛和台湾花莲之间,距花莲只有120多公里。由于地理位置相近,台琉两地人民早有往来。明嘉靖年间,琉球人曾到过台湾鸡笼山,郑成功收复台湾后,郑氏政权的兴贩…  相似文献   

2.
古代琉球(今日本冲绳),是中国东南太平洋上的一个岛国。明洪武五折(137年),中国与琉球建立正式的邦交关系,直至清光绪五年(1879年)日本吞并琉球,中国与琉球友好交往长达500年。明清政府先后二十三次对琉球国隆重册封,派出正副册封使43名,形成亲密的宗藩关系;琉球属于“不征之国”,是对中国朝贡贸易次数最多的国家,两国之间私人贸易活跃,琉球的中介贸易在明清国际贸易圈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国文对琉球影响至深,涉及到社会生活的许多层面。上述的一些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缘由,造就了中国与琉球在中外关系史上的特殊地位,…  相似文献   

3.
明洪武五年(1372年)中国与琉球建立正式的藩属关系,此后两国密切往来五百余年, 政治、经济、文化交往频繁。尤其是清康乾嘉时期,随着清朝政权稳固、经济繁荣及睦邻友好外交政策的实施,中琉双方的贸易交流进入清代最鼎盛时期。其结果不仅极大促进了琉球经济的繁荣及社会的进步,而且推动了福建手工业的发展、繁荣了商品经济市场、促进了福州港的兴盛,在一定程度上为沿海民众提供了谋生机会。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淄博博山区委、区政府提出了建设“中华(博山)陶硫文化城”的战略构想。为了解陶琉产业的发展现状和问题,本文对博山的陶琉产业进行了实地调研。调研发现当前博山陶琉产业发展面临诸多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以期对促进中国陶琉艺术产业发展提供有意的帮助。  相似文献   

5.
汪晖 《开放时代》2009,(5):24-32
本文根据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所存《蒋介石日记》、美国外交档案和中华民国档案等三种档案资料,详细分析了开罗会议前后中国与美国(以及英国)在琉球及相关问题上的立场。作者以琉球问题以及与之相关的历史关系为中心,透视中、美、英三国的不同的世界秩序观,为理解战后世界秩序的形成提供了一个特殊的视角。  相似文献   

6.
代编者按     
2008年8月26~27日,我和几位朋友,其中包括琉球(冲绳)人、中国人,还有日本人,在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开了一个会议:“知识的亚洲和现实的亚洲-冲绳会议”(这个会议的内容,日本《现代思想》杂志的主编池上善彦先生已经在其杂志的相关特辑中加以报告了)。  相似文献   

7.
在《台湾南部碑文集成》、始湾中部碑文集成》和《台湾北部碑文集成》(三部(集成》分别为台湾学者黄典权、刘枝万和邱秀堂所辑)中汇集了许多有关清代台湾寺庙的修建和管理的碑文,在这些碑文中不乏大量商人、商行的名号,我们不仅可以从中了解清代台湾商人、商行与当地寺庙修建和管理的关系,还可窥视清代台湾商业的发展概况。本文拟就上述问题略作探讨。商人是寺庙的重要捐资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台湾郑氏政权降清,两岸对立状态宣告结束。此后台湾经济进入迅速发展时期。特别是乾隆中期以后,由于清政府放松海禁,出现大陆向台湾…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淄博博山区委、区政府提出了建设“中华(博山)陶硫文化城”的战略构想.为了解陶琉产业的发展现状和问题,本文对博山的陶琉产业进行了实地调研.调研发现当前博山陶琉产业发展面临诸多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以期对促进中国陶琉艺术产业发展提供有意的帮助.  相似文献   

9.
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后,采取了强硬的海禁政策,不仅严禁民间“片板不许下海”,而且在对海外诸国的“朝贡”往来方面,也采取措施加以严格的限制。泉州,这个称盛于宋元时期的国际贸易港埠,进入明代以来,随着政府政策的变化,成了仅限琉球入贡于明的口岸。然而,泉州自洪武初设置市舶司至成化八年(1472年)他迁的一百来年间,作为海外各国入明朝贡的“正道”之一,在明琉两国的频繁交往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发挥过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清代长崎的同安商人及其贸易网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长崎的同安商人及其贸易网络戴一峰有清一代,同安隶属于福建泉州府,其辖地相当广大,包括今天的同安县、厦门岛(清代为嘉禾里和安仁里)、金门岛(清代为翔风里)和龙海县一部分(清代的积善里)。当其时,同安商人的足迹不仅遍布全国,而且散布海外各地,尤以东南...  相似文献   

11.
以往我们对清代福建商品经济发展状况和水平的认识,多是由叙述性资料得出的叙述性论证,缺乏量上的体验。本文以咸丰元年(1851年)为基期,对清本福建市场主要商品流通量和商品值作一估计.尽可能提供一个比较全面的印象。当然,因为资料的缺乏,本文的估计是很粗略的。一、人口的估计因为典籍、方志等收录的历史人口统计数字的缺乏与不可靠,使福建的历史人口考查同中国的其他地区一样,存在着很大困难,至今没有令人满意的解释。下表是福建1661-1953年若干年份人口数字:我们很难想象,清代福建人口呈迅速直线上升,光绪元年(1875年)…  相似文献   

12.
清代前期沿海粮食运销及运量变化趋势──关于粮食运销研究之三邓亦兵在清代前期沿海地区民间商品流通中,粮食运销占有主导地位。《备边司录》所载《问情别单》,是当地官员与遇海难漂流到国的中国商人、船户的问答记录。②记录中记载了从万历四十五年到道光十九年中国漂...  相似文献   

13.
万立 《开放时代》2024,(2):141-156+8-9
清季中日琉球交涉中,日方以国际法上的实效管辖原理混淆藩属体系上“藩属”和国际法体系上“属国”之间的本质差异,要求中方以琉球系“藩属”证明其符合“属国”标准。日方还将琉球同时作为“自主之国”与“藩属”归为悖反,以此否定琉球的藩属地位。借助国际法话语圈套,日本将琉球割离藩属体系,并将之纳入其主权范围。中方坚持“存球祀”,以履行藩属体系下“柔远字小”之责,从而维护宗主国地位;日方则假意要求中方履行“保护责任”,将琉球纳入中国主权范围,实则意在阻却琉球复立。日方强行在东亚适用欧洲国际法,并以此倾轧藩属体系的生存空间。如今,侵占了藩属法的空间效力范围的国际法仍在规训藩属法下的“历史性权利”,而前者的“历史时间价值”或能为当代领土争端的公平解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清代闽西商纲零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代闽西商纲零拾陈支平中国货运史上的“纲”,大体是流行于唐宋时期。据载,唐广德二年(764年),负责海运的刘晏从扬州运米到河阴,用船二千艘,每十船编为一纲,是为最早的纲运。到了宋代,不但粮运有粮纲,还有茶纲、盐纲等,以及官府对其他一些特殊商品的运送,...  相似文献   

15.
2008年夏季,寄托着光荣与梦想的奥运圣火在中国大地上传递。细心者会发现,火炬手中有中国民间环保组织的杰出代表廖晓义(井冈山站)、汪永晨(唐山站),他们一路跑来,彰显了民间环保组织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和贡献。  相似文献   

16.
《大陆桥视野》2009,(2):16-16
中国铁路部门计划2010年修建两条铁路卣通中亚,即中(中国)吉(吉尔吉斯斯坦)乌(乌兹别克斯坦)铁路和计划与哈萨克铁路接轨的精(精河)伊(伊宁)霍(霍尔果斯)铁路。  相似文献   

17.
清代乾隆年间两广盐法改埠归纲考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乾隆五十三年(公元1788年)两广总督孙士毅上奏清廷,建议"省河盐务令众商各出已资通力合作"。①)次年,新任总督福康安泰上《筹办省河盐务事宜折》,依孙土毅之建议,提出"改埠归纲"的具体方案,获允准。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正式设立纲局,两广食盐运销自始"改埠归纲"。此事被后代学人称为"清代广东盐务改革的一大关键",②"明显具有资本主义萌芽的股份商业色彩"。③笔者新近翻检广东地方文献时,发现了二些有关这一改革的资料,故不揣浅陋,拟就此制度改变的实际运作规定和实施这一制度的深层原因作一简略讨论,以就教于方家。一清代…  相似文献   

18.
以日本为中国双边贸易的对象国,运用协整检验的方法,分析了日本对华输入与日本的GDP、实际汇率、日本对华直接投资(FDI)的关系以及日本对华输出与我国的GDP、实际汇率、日本对华直接投资(FDI)的关系。结果表明,以上两模型有长期稳定的关系。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的CPI对中日贸易影响很大,但名义汇率并不是中日之间贸易的主要影响因素,日本对华直接投资(FDI)的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9.
传统的落寞     
张建春 《新经济》2009,(11):1-1
如同欧洲的崛起一样.近代中国的衰落也在瞬间完成。美国人大卫·兰德斯的解释是,一切的根本是文化。中国文化固步自封,它需要创新。当现代商业社会汹涌而至时,我们相信.李约瑟难题已不仅仅是科技与历史纠葛.它也是中国经济的阿克琉斯之踵。  相似文献   

20.
广东十三行衰败原因试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广东十三行衰败原因试探张晓宁广东十三行是鸦片战争前“广州通商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清政府通过它控制对外贸易和限制外商在华活动。因此广东十三行在清代对外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十三行始于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虽以“十三”称呼,但实际从无定数,只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