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未来几年,国有企业中释放的大量富余劳动力,农业部门1.3亿-1.5亿的过剩劳动力与新增劳动力,将构成我国巨大的劳动力供给资源;而随着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劳动力的需求不论在总量上还是在结构上与供给都存在矛盾。因此,选择适合中国国情的就业战略已是当务之急。可以通过发展比较优势产业,适当的城市化战略及就业替代战略,解决我国未来的劳动力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2.
就业保护法案是劳动力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保护工人就业权利,限制雇主行为的重要制度.该制度的建立将改变劳动者和企业的行为约束,形成不同的激励机制,深远地影响劳动力市场的运行和国民经济的发展.文章从理论和实证两个角度总结分析了学界有关就业保护问题研究的理论和实证成果,为人们认识就业保护制度的利弊,为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培育和完善,提供了借鉴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前,在我国失业的主要原因是人力资源供过于求和结构性失业等。解决失业问题既要增加劳动力需求,又要调节劳动力供给的数量质量,控制和减少当期劳动力供给,同时要完善失业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4.
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对大学生自愿性失业的一个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看,大学生就业还有较大空间,但同时也存在着较大比例的大学生自愿性失业,本文认为这是我国劳动力市场分割情况下大学生就业的理性选择。解决该问题的对策在于找到劳动力市场分割的制度性因素,加强劳动力市场建设,发挥市场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认为,我国农村的隐蔽性失业是在劳动力供需总量失衡下的结构性失业。其主要原因是劳动力的无限供给刚性和各种劳动力需求量的有限性。这种劳动力供需矛盾导致的失业是一种广义上的均衡,具有相当的稳定性,这种失业率很难通过短期政策而得以改变,在一定程度上是完全正常的。因此,解决我国农村的隐蔽性失业问题应以长期政策为主,重点是增加对农村劳动力的人力资本投资,提高劳动力的质量,使之在竞争中就业。  相似文献   

6.
我国现阶段失业的表现有两种:一是隐性失业,二是显性失业。导致失业的原因主要由于实行市场经济和具体国情所造成的。遏制失业的对策从根本上说是发展经济、完善劳动力市场、对经济发展进行有效的宏观调控、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实施再就业工程,只是权宜之计。  相似文献   

7.
在现阶段,开发劳动力资源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一种现实性选择。开发劳动力资源应作为一项国家战略性发展政策。  相似文献   

8.
就业问题既关系着社会人力资源的配置过程,叉影响着社会秩序以及政局稳定.目前,我国农村存在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城镇居民就业难.导致就业压力大的原因主要是劳动力总体素质不高、供大于求、结构性失业突出、劳动力市场建设滞后和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这就需要实行促进就业的长期战略和政策,调整就业结构,提高劳动者素质,转变就业观念,同时政府要发挥相应职能,加速小城镇建设.  相似文献   

9.
我国失业问题的成因错综复杂,从一般意义上看,失业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必然产物,这是失业产生的基本原因;同时,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处于特殊时期,劳动年龄人口快速增长、体制改革、产业结构问题、经济周期性波动以及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等多方面因素交织在一起,导致我国失业人口膨胀,失业问题严重。解决我国失业问题必须从多角度着眼,从扩大就业需求、健全劳动力市场、疏通就业渠道、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力度、健全和落实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多元化转移几方面入手,采取综合措施,平衡劳动力供求关系。  相似文献   

10.
一、我国大学毕业生失业的主要类型 1、结构性失业。结构性失业是我国大学毕业生失业的主要类型。它是指由于经济结构的变化,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在职业、技能、产业、地区分布等方面的不协调引起的失业:此时,劳动力的流动不能适应经济结构的变动,有效社会岗位总体结构与社会现存的有效就业和求业人口的专业结构发生错位,同时社会对劳动者知识、技能、素质的要求与劳动者现实的知识水平和技能掌握程度也不相适应。  相似文献   

11.
中国转型时期的就业问题不仅复杂,而且严峻,严峻的就业问题给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一系列负面影响。为解决就业问题,可借助于税收优惠政策以促进就业;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积极鼓励灵活的就业;确保适度的经济增长速度,以有效地控制失业率;建立市场导向就业机制,实现就业的计划机制与市场机制并轨;充分发挥市场对劳动力资源配置的优化作用,保证劳动力资源的自由的流动;在继续实施计划生育政策的同时,对劳动力供给进行必要的调控;加快就业信息的流转,借以减少摩擦性失业等。  相似文献   

12.
中国就业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每年城乡新增就业人数,大致维持在700万左右,就业人口增长率保持在1%左右。从1999年到2004年,就业岗位缺口有逐步增加之势。城镇正规就业人员的比重下降,非正规就业人员的比重提高,加强非正规就业人员的管理至关重要。城镇登记失业率逐年增加,超过了4%的自然失业率,就业形势比较严峻。总体就业弹性系数呈下降趋势。国家应采取就业优先的发展战略,以缓解当前的就业矛盾。  相似文献   

13.
奥肯定律表明与正常的(或潜在的或趋势的)增长率相比,高产出增长伴随着失业率的降低,低产出增长伴随着失业率的上升.作为一种经验规律,奥肯定律在西方很多国家的实践中得到了良好的验证.本文根据1978年以来中国的宏观经济统计数据进行模型回归检验,结果显示我国城镇登记失业率的变化与实际产出增长率之间不存在典型的奥肯规律.由于我国公开的失业率并不能反映真实的市场失业率,为此用就业量代替失业率,建立扩大的奥肯模型,分别对我国第一、二和三产业的就业增长与经济增长的数量关系进行估计.实证的结果显示我国第二、三产业的就业增长与产出增长和物价上涨均为正相关;而我国农业的就业增长与产出增长存在负相关.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普遍提高我国生活水平的同时 ,也使一些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被隐匿的问题“显性化” ,失业问题便是其中一例。本文展示了我国失业问题现状 ,并利用微观经济学理论剖析了这一问题 ,最后针对我国的特殊经济背景 ,对解决我国当前失业问题、维护社会稳定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失业进行分解,利用菲利普斯曲线间接地估算自然失业率,研究表明中国实际失业率的变动趋势与自然失业率的变动趋势基本一致,且两者之间具有明显的阶段性。采用格兰杰因果检验和协整回归模型对财政政策变量与就业变量进行的计量分析结果表明:就业增长的确引致了政府投资的增加,但政府投资对就业的影响率并不是很高即政府投资存在逆就业倾向;虽然中国政府投资支出与就业量增长具有相同的变动趋势,但政府支出拉动就业的成本要远高于民间投资拉动就业的成本。因此,必须同时着眼于周期性失业和自然失业此两种不同成因的失业,一方面适时调整财政政策宏观调控的目标,另一方面进一步培育和完善劳动力市场机制以降低经济活动成本,才能够有针对性地制定和实施治理失业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运用协整理论,对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消费支出和失业率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978—2008年,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与收入、消费与失业率、收入与失业率之间具有协整关系,居民的消费主要取决于居民的收入;消费与收入之间不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而失业率分别是收入、消费的格兰杰原因。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受到收入的重要影响,要想提高居民的生活消费水平,增加他们的可支配收入是一个最根本的途径,但旨在增加他们收入的短期性政策,其效果并不明显,要从根本上建立长效机制,改善消费环境、加快商品物流和信息流通、更新消费观念等,特别是加强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  相似文献   

17.
两德统一后,德国陷入失业的泥潭,成为世界上失业率最高的国家之一。作为解决失业问题的安全网,现行的失业保险制度面对经济增长乏力、失业人口居高不下、社会福利支出不堪重负三大难题。施罗德上台后,加大了对失业保险制度的改革力度,收到较好的效果。中国近几年来的失业率也不断上升,两国都面临迫切解决失业的问题,而我国的失业保险制度至今还不成熟,不完善。通过分析德国的失业保险制度的改革,吸收其合理成分,为完善我国的失业保险制度提供积极的借鉴。  相似文献   

18.
加入世贸组织后的失业统计与失业控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文章就国际失业统计方法与中国的比较、如何看待中国当前的就业形势、中国劳动力市场统计需完善的地方、失业警戒线与中国失业控制等四大问题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9.
传统认为通货膨胀会导致资产价格上涨及资源再配置从而扩大居民收入差距。本文基于1996—2011的省际面板数据研究发现,我国的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存在显著负相关,表明菲利普斯曲线在我国存在,并且与经济增长伴随的价格水平上涨通过降低失业率,总体上缩小了居民收入差距。因此从经济增长、促进就业、甚至缩小收入差距的角度看,温和的通货膨胀是可以接受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