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薛湘 《现代企业》2006,(6):22-23
十多年来。“寿险营销”在为我国寿险业带来了短暂的灿烂辉煌的同时.也为我国保险业(不仅限于个人寿险业务)带来一系列问题,成为制约我国保险业发展的瓶颈。  相似文献   

2.
王今 《活力》2011,(12):142-144
我国保险主要由人寿保险和财产保险组成。1980年保险业全面恢复时,寿险保费收入几乎为零,到1997年寿险保费收入首次超过非寿险保费收入后,在保险业已处于主导地位,并且这一趋势将继续下去。本文采用2009年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人寿险业务保费收入相关的截面数据应用多元线性回归,对影响我国寿险保费收入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3.
杨洁 《集团经济研究》2007,(12):267-268
自我国寿险公司引入营销机制后,保险代理人队伍迅速扩大,推动了保险业超常规发展.  相似文献   

4.
姚倩雯 《企业导报》2011,(21):35-36
<正>一、入世以来外资寿险公司在我国发展状况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保险业发展迅猛,全国原保险保费收入由2001年的2116亿元跃升到2010年的14528亿元,截止到2011年7月,全国保费收入也已达到9055亿元。其中寿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由2001年的1287.58亿元升至2010年的9679.53亿元,增长了8391.95亿元,增幅为651.76%。2011年7月,寿险业务原保费收入额达5714.80亿元,占全国原保险保费收入的63.11%,寿险业在中国保险业的  相似文献   

5.
我国保险业是金融业中开放时间最早、开放力度最大、开放步伐最快的行业。2004年12月11日保险业入世过渡期结束后,除了外资在寿险公司持股不得超过50%、不得经营法定限制保险业务外,保险业已基本实现全面对外开放。回顾我国保险业对外开放的历程,认真总结经验,对于做好下一步的对外开放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保险业对外开放的历程我国保险业对外开放历程可以概括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80年至1992年,是保险业对外开放的准备阶段。我国开始允许一些外国保险公司设立代表处。代表处在促进中国保险业对外交流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  相似文献   

6.
覆盖面低是当前我国保险业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近年来,虽然我国保险业的整体规模快速增长,但主要靠产险的车险业务和寿险的投资理财型业务拉动。无论是年初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还是四川特大地震灾害,尽管保险业积极主动开展理赔工作,但保险赔款占总损失的比重非常低。其中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保险业的覆盖面低,受灾地区的很多企业和个人没有购买任何保险。  相似文献   

7.
对我国保险业财险市场和寿险市场2007--2011年市场结构、绩效和经营效率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并对市场结构与经营绩效关系的五种假说进行验证,结果显示:我国无论是财险市场还是寿险市场均不符合结构一行为一绩效假说(SCP)和相对市场力量假说(RMP),也不符合效率结构假说(ES),我国保险市场在一定程度上符合平静生活假说(QL)。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寿险代理人目前以个人代理为主。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个人代理制度遇到了信用危机,代理人利用自己的信息优势给行业造成了很大的信用风险。文章设计了寿险代理人个人评估系统及新型薪酬分配方案,可有效解决代理信用危机,促进保险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我国的保险消费领域中尤其是寿险消费中表现出保险消费理念金融化,以投资意识替代投保意识,以追求盈利的投保动机替代寻求风险保障的投保动机,进而导致寿险消费结构的畸轻畸重。这种消费理念对中国保险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诸多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0.
预想之一 保险业整体规模继续壮大,非寿险业务蓬勃发展 年轻的中国保险业在2004年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总资产首次突破一万亿大关,截止10月底,共计达到114,637,453.07万元,完成了从千亿级发展到万亿级发展的历史性跨越,一万亿是几代保险人共同努力的结果,对我国保险业来说是一件可喜可贺的大事,它的意义绝不仅在一个简单的数字,它证明我国保险业已经具备万亿级的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1.
一句话新闻     
《中外企业文化》2007,(9):90-90
8月上旬,太平洋寿险深圳分公司和广东分公司募集捐款9万多元,为粤北贫困地区捐建“保险业希望小学”。  相似文献   

12.
中国保险业存在的风险 1、人寿保险中的风险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寿险市场还处于发育的初级阶段。中外保险界一致认为,中国是最大的潜在寿险市场。2002年,中国寿险保费收入2,275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近60%。2003年上半年,中国寿险保费收入达3,228  相似文献   

13.
非寿险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试图计算适合于中国非寿险保险业的偿付能力额度,供保险决策部门参考。文中利用了国际上常用的非寿险偿付能力计算模型,包括比率法、风险理论法和破产理论法,对中国非寿险业1980年-1999年的数据进行了分析和计算,得出了适合中国非寿险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额度。最后还就三个模型的计算结果作了比较,分析了我国目前偿付能力额度规定中存在的缺陷。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陆人民保险意识在逐步增强,大陆保险业更是飞速发展.然而近年来,到香港买保险却成为越来越多人的投保选择.下面本文针对终身寿险,以大陆平安保险公司的平安鸿鑫终身寿险与香港友邦保险公司的友邦常青树终身寿险为例,以保障范围与保费为侧重点,就二者之间的不同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媒体视点     
《中外企业文化》2006,(10):91-91
保监会年报:保险业今年是关键年;专家建议寿险公司经营责任保险;如何构建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新车贷险遭遇市场冷漠之博弈分析;保险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助推器  相似文献   

16.
夸大寿险投资回报使得客户心理利差损不断堆积和扩散,最终将会造成对保险业的信任危机;夸大寿险投资回报的根源是多方面和多向度的;要有效解决这一严重问题,必须把握夸大寿险投资回报根源之间的系统联系,采取综合治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中国保险业历经半个世纪的发展,已形成了以国有保险公司为主导,其他所有制保险企业同步发展的格局,保险市场主体已不再是人保独家垄断经营,近几年寿险分业经营,太平洋保险,平安保险及境外保险机构纷纷入驻保险市场,呈现群雄逐鹿的态势,由于我国保险市场运行规则尚未完善和监管体系朱成熟,从而形成以低层次的价格竞争为特点的经营格局,这导致了市场混乱,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民族保险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一、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现状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金融和保险行业的快速发展,保险行业聚集资金的功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特别是寿险以及投资连结型产品的快速发展,使保险行业资产迅速增加,保险资金运用的总体发展形势良好,为保险业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具体表现为:  相似文献   

19.
王寒 《财会月刊》2007,(4):45-46
我国现代保险业起步是比较晚的,但新型寿险产品特别是分红保险的发展很快,已经在保险市场中占据了主流地位.本文在对分红保险理论问题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对其会计核算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0.
孙学英 《企业导报》2012,(7):102-104
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通货膨胀率、死亡率、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恩格尔系数、城市化水平六个影响寿险需求的因素着手,运用因子分析法和主成分回归法对中国1985~2010年的资料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从大的方面讲影响我国保险业的主要需求因素是经济增长、经济形势和社会因素,从小的方面讲人均GDP、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人口死亡率对于寿险需求的影响较为显著,而通货膨胀率、城市化水平、恩格尔系数等因素对寿险需求影响较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