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省的人才资源开发和调整,既面临着很好的历史机遇,又面临着经济市场化、全球化、知识化的严峻挑战,如何抓住机遇,应对挑战,跨跃发展,尽快地把目前的人才弱势转化为人才优势,进而再把人才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通过人才结构的调整去推动经济结构的调整,促进我省经济和社会全面进步,这一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已经落在我们组织人事工作者身上。一年树谷,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才培养周期长,青海要发展,人才要先行。  相似文献   

2.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优势是最重要的优势。放大人才优势,才能增强创新优势、竞争优势,最终赢得发展胜势。2021年12月24日,市委人才工作会议暨2021中国浙江·宁波人才科技周(以下简称"2021年宁波人才科技周")综合启动仪式举行。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彭佳学在大会上指出,宁波已经迈上全面建设现代化新征程,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人才、渴求人才,都更需要把人才这个关键力量做大做强。这已是宁波第16年举办人才科技周,"爱才、重才"已逐渐成为宁波一张靓丽的城市名片。  相似文献   

3.
胡楠 《北方经济》2010,(19):62-63
人才优势是现代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源泉,人才竞争是企业间竞争最为本质的内容.人才资源已经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对于企业而言,能否获得并留住人才成为企业发展、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与此同时,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特别是我国市场化改革的逐步深化,人才资源在国家之间、地区之间以及企业之间的流动将更加自由与频繁.  相似文献   

4.
回顾2007年的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是中国企业从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管理转变历程中重要的一年。技术革命和经济全球化迅速改变着企业的经营环境。随着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不断加快,由跨国企业主导的人才争夺战也愈演愈烈。为了克服环境中的不确定性因素,继续保持企业的竞争优势,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市场竞争的背后是人力资源的竞争,谁占领了人才的制高点,  相似文献   

5.
勇挑大梁“拼经济”,就是要顺应创新、改革、开放的大势,“拼”出发展新优势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是“八八战略”实施20周年。“经济大省要勇挑大梁”,浙江的使命所然。正如同20年来,浙江发挥现有优势、发掘潜在优势、变劣势为优势,遵循着以“两个先行”打造“重要窗口”的逻辑,坚定不移沿着“八八战略”指引的路子走下去。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成为全国经济增长最快和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主要原因是浙江紧紧抓住了几次大的发展机遇,形成经济发展的比较优势:浙江民营经济的先发优势;浙江区域特色经济和区域特色产业的比较优势;浙江省企业家群体优势;浙江劳动密集型和中低技术加工制造业的比较优势;对优势劳动力的吸引力;浙江民营企业与城市化互动,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比较优势;浙江多种所有制企业共同开拓国际市场的多元化发展优势。  相似文献   

7.
理解和贯彻新型工业化战略的关键在于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和技术进步、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并找到一套有效的措施,使经济增长、技术进步和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实现协调发展.文章认为这些措施可以包括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强技术的自主创新和大力推进人才资源向人才资本的转化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浙江省国资委党委围绕省属企业转型升级、实现科学发展的主线,推进人才强企战略钱江潮涌,人才辈出。随着市场经济的日臻完善,市场竞争的焦点逐渐集聚于人才的竞争。5年来,浙江省国资委党委始终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增强人才资源配置机制活力,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评价、激励办法,以创业创新领军人才为重点,统筹抓好人才队伍建设,为浙江省属企业创业创新提供了坚强的人才保证。  相似文献   

9.
支持浙商创业创新、促进浙江发展,是省委省政府的重要战略部署,是促进浙江经济转型发展,再创竞争优势的有效途径。江干区积极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战略部署,高度重视“浙商回归”工作,充分挖掘资源禀赋,强化回归项目招商,努力把江干区打造成“浙商总部中心”。  相似文献   

10.
人才是强国之本。拥有怎样的人才资源,决定一个国家的未来。胡锦涛总书记在2010年5月的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必须用战略眼光看待人才工作,立足新的起点做好人才工作,形成育才、引才、聚才、用才的良好环境和政策优势,加快建设人才强国。这一重要论断,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深刻揭示了人才资源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1.
<正>唯才是用,“使浙江真正成为各类人才创新、创业的天堂和乐园”,进而推动浙江走“人才强省”的发展道路“大力实施人才强省战略”,这是习近平2003年7月10日在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决策部署“八八战略”中提出的重大战略。会后不久,2003年8月2日,习近平在《浙江日报》“之江新语”专栏发表《引进人才要防止“近亲繁殖”》的短论,提出“‘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要做到求贤若渴,爱才如命,惜才如金,唯才是用”“使浙江真正成为各类人才创新、创业的天堂和乐园”,进而推动浙江走“人才强省”的发展道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提出“加快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等一系列战略部署,进一步推动中国走“人才强国”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的发展历程从优势的角度衡量,可归纳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体制优势塑造阶段。大致从改革开放后到1991年,浙江省分别从农村经济、国有企业的体制改革中逐步消除了制约生产力发展的多种障碍,成为在全国率先取得体制优势的地区之一,以乡镇企业、非公有制经济、市场经营思路为特征的浙江经济大放光彩。第二阶段,市场优势确立阶段。从1992年全今,浙江省在进一步深化各项体制改革的基础上,确立了一些典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作模式,市场化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功。同时,我同加入WTO后,进一步提升浙江的体制优势已刻不容缓,这一优势便是:生态经济优势!发展生态经济应成为浙江改革开放后第三发展阶段的最鲜明特征,是再造“绿色浙江”的核心内容,同时也是对体制优势和市场优势在新的发展时期的有效融合和战略提升。  相似文献   

13.
浙江这一庞大的经济体,在全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是浙江肩负的重要使命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2012年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稳中求进"的总体要求,"稳增长"被放在重要位置,显见党中央和国务院对于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信心和决心。浙江经济基础坚实、优势鲜明、动力强劲。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既是浙江的愿望,也是全国对浙江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从产业群看浙江区域特色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特色经济,或称块状经济,作为浙江经济的重要增长点,在浙江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从本质上说,区域特色经济是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特色产业为支撑,区域集聚为基础的产业群,国内外的实践表明,产业群是一种新兴的产业组织形式,它具有高效率和灵活性方面的优势,是区域创新体系的核心和区域发展的增长极,是促进区域发展和提升中小企业竞争力的重要载体,笔者从产业群理论出发,试对浙江区域特色经济的特征,类型及其作用机制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浙江经济面临着诸多困难。自2008年浙江人均GDP超过6000美元进入工业化发达期后,经济增长面I『缶的土地资源、劳动力等要素制约与环境保护压力越来越大,原有的资源与劳动要素竞争优势逐步丧失,而技术人才等高端优势却没有得到确立。  相似文献   

16.
区域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资源,离不开人才资源,人才资源重在配置,合理的人才配置,能发挥人才的最大效能,人才的合理配置能够有效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使区域经济的发展更有活力和潜力,所以研究人才的合理配置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7.
杜平 《浙江经济》2011,(8):34-35
顺势应时,重构区域产业竞争优势,或将推动发展模式实现转型升级,并奠定浙江工业化乃至浙江经济下一个30年较快发展的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8.
《浙江经济》2014,(24):F0002-F0002
激发县域经济发展活力,进一步加快县域经济的发展步伐。是浙江经济再创新优势的关键所在。在浙江县域经济的发展阵营中。温岭无疑是兄弟城市的发展典范。随着浙江经济率先进入新常态发展阶段,温岭,这个东海之滨的活力之城,正凭借势不可挡的发展能量,释放出不可限量的发展生机。  相似文献   

19.
民营经济发展较快是浙江经济的一大特色,也是浙江体制机制优势的集中体现。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1992年小平同志发表南方谈话以后,浙江民营经济经历了一个从开始起步到实现第一次飞跃的发展历程,总量迅速增加,规模不断扩大,发展水平和竞争力也逐步提高。进入新世纪新阶段,面对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国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发展大趋势。浙江民营经济的发展质量和水平亟待提升,正面临着努力实现二次飞跃的历史性任务。  相似文献   

20.
正人力资源是社会资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人才资源更为重要。人才的竞争已成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部分。近日,济南高新区高起点搭建政策平台,相继出台《济南高新区高层次人才扶持计划实施办法》、《济南高新区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关于对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给予扶持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组织实施"高层次人才扶持计划"通过引才和引智相结合的方式,利用5年时间,面向全球重点引进上百名能够提升区域竞争力,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