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利用黑龙江省改革开放以来的宏观数据,对黑龙江省经济增长的源泉做了定量分析,探讨了资本要素、劳动力要素和广义的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结果发现,1988年之前,黑龙江省资本贡献率和TFP贡献率波动很大;1988年之后趋于平稳,且资本贡献率平稳下滑,而TFP贡献率平稳上升。劳动力要素贡献率一直很平稳,近30年间并未有大的变化,这正说明黑龙江省正在由资本推动型增长方式向技术推动型增长方式转变。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四川省1978年以来资本存量的估算,并对1978-2007年四川省经济统计数据进行回归分析,计算了四川省的全要素生产率及资本和劳动的贡献率.发现在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四川FTP增长率变化不大,资本贡献率递增,劳动贡献率递减.  相似文献   

3.
四川省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秋菊  吴秀敏 《技术经济》2009,28(8):81-83,127
本文运用索洛余值法计算了1978—2007年四川省全要素生产率,对四川省的产出增长进行了分阶段分解和源泉核算。研究发现,四川省经济增长主要依靠要素投入。因此,要转变当前四川省的经济增长方式,就要进行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同时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和产业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4.
全要素生产率研究现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经济增长问题的分析,探求经济增长的源泉是经济学研究的一个主要目标。全要素生产率是能够反映投入产出对经济增长作用大小的综合指标。本文通过回顾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并对全要素生产率给出了相关的评价,以期能够正确反映在该领域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和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全国及各省区市全要素生产率的计算和分析   总被引:81,自引:0,他引:81  
叶裕民 《经济学家》2002,(3):115-121
本文在对索洛经济增长核算模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政府统计部门国民经济核算的新成果,对全国及各省区市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测算,并得出以下结论:(1)经济结构的显著变动是TFP提高的重要原因;(2)我国的经济增长是属于资本和技术双推动型的;(3)资本深化速度的差异是东中西部TFP水平差异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人力资本与区域全要素生产率分析   总被引:81,自引:1,他引:81  
岳书敬  刘朝明 《经济研究》2006,41(4):90-96,127
本文采用Malmquist指数分析了我国30个省级行政区1996—2003年的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并将其分解为技术进步指数和效率变化指数。为了减少计算偏差,我们在使用承认无效率项存在的生产前沿技术的同时,引入了人力资本要素。本文的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的人力资本水平增长迅速,30个省区的经济增长效率差距逐年扩大。同时我们发现在引入人力资本要素后,1996—2003年区域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得益于技术进步;如果不考虑人力资本存量,则低估了同期的效率提高程度,而高估了期间的技术进步指数。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C-D生产函数,对江苏省1985-2009年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进行估算,对江苏省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和经济增长源泉做简要分析,由此对江苏省经济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关于中国经济增长与全要素生产率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184,自引:6,他引:178  
易纲  樊纲  李岩 《经济研究》2003,(8):13-20
针对中国的经济增长仅仅依赖于投入驱动的观点 ,本文首先介绍了经济增长的相关理论 ,随后提出了四点中国经济存在效率提升的证据。接着在回顾测算全要素生产率的方法的基础上 ,本文提出新兴经济在测算全要素生产率上要与发达国家不同 ,并指出了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9.
全要素生产率的历史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维华 《生产力研究》2007,(15):143-145
经济研究的一个主要目标就是理解经济的增长,经济学家已经就经济增长给出了很多模型和理论。其中核算全要素生产率TFP是衡量要素投入对经济增长贡献的一个主要手段。然而今天常用的全要素生产率起源于对国民收入的核算,并由此形成了单位投入产出指数形式的计算方法,随着研究的深入和处理数据的需要指数法不断地得到完善。而通常用于经济增长核算的是全要素生产率模型法,它只能计算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却不能直接计算全要素生产率。全要素生产率的模型法作为一种方便的计算方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伴随着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而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0.
11.
东北地区经济增长问题是当前学界讨论的热点。从全要素生产率视角分析发现,近年来东北三省全要素生产率不断下降,经济增长更多是依靠加大投资实现的。因此,推进经济转型、提高经济运行效率是东北三省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必由之路。必须以人为核心推动改革,千方百计稳增长,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全方位推进创新。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全要素贡献率在1992年达到最高点之后逐步回落的现象,引发了学术界对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广泛争论。本文通过测算全要素生产率后发现,资本投入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最大。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中国全要素的贡献率较低且波动大。本文认为,制度变迁和经济结构的改善也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源,而技术进步只是全要素生产率的一部分。真正引发1992年之后全要素生产率下降的原因在于之前中国经济改革的效益递减和实质性改革的停滞不前。因而,维持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关键在于改革的深层次推进。此外,工业化和城市化仍是维持现阶段持续增长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3.
金飞  张琦 《生产力研究》2014,(10):88-91
文章以Maddison人均GDP为标尺,对美、英、法、德、日、前苏联、东亚四小龙和拉美国家在20世纪的全要素生产率(TFP)表现进行了比较。国外经验表明,人均GDP 6 000国际元水平是转型机会窗口期的重要标志,但增长方式转型并非必然过程。发达国家在20世纪中叶的TFP强劲增长很大程度上围绕着二战及战后黄金期,而前苏联等国在七八十年代则出现了转型失败。增长方式转型的历史偶然性不应被忽视。  相似文献   

14.
因为发展中国家具有引进技术的后发优势,而技术设备的引进表现在资本存量的增加上,而不是表现在研发的增加上,所以当发展中国家采用传统的全要素生产率核算公式时会低估发展中国家的TFP增长率,这就是经济发展中的TFP悖论。本文发展了一个正式模型来调和这一悖论,模型分析表明,传统方法的低估会随着发展中国家用于引进技术的资本量的增加而增大,随着发展中国家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能力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15.
一、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 美国经济学家索洛于1957年发表了《技术变化与总最生产函数》的研究报告提出了以增长速度方程为模型,用“残差法”测算技术进步的作用,通过扣除资本、劳动力的贡献.定量地分离出科技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这个模型找出了在资本和劳动投入量增加并不明显的情况前提下,产出却大大增长的原因——科技进步。  相似文献   

16.
本文运用LA-VAR模型,利用格兰杰因果检验和广义脉冲响应函数,在4变量系统内考察了中国对外贸易、全要素生产率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论表明在1978-2003年的样本期间内,中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不存在Granger因果关系,但是进出口之间、出口和全要素生产率之间,以及全要素生产率与经济增长之间均存在正向的相互影响,借助这三个正反馈过程的传递,中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具有相互促进作用.本文认为应该深刻理解和把握对外贸易对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全方位影响和冲击,及其背后的作用机制,实现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  相似文献   

17.
研究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经济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详细测算了福建省历年资本存量,同时在传统生产函数模型的基础上,构建可变弹生产函数模型对资本和劳动的产出弹性进行动态估计,并运用“索洛余值法”对福建1978-2013年期间要素投入和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1979-2013年期间福建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平均约33.5%,但整体看,是偏低的.特别是2008年以来,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出现下滑,近6年平均仅约22.5%.未来要极大重视全要素生产率在经济增长中所起的作用,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上来,走内涵式增长的道路.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经济有了飞速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GDP和人均GDP都有大幅度的提高。然而,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高投资、重工业化发展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大趋势,全国各地把重点投资方向瞄准了重工业项目,希望通过重工业项目促进经济的发展。综合各方面的因素并结合相关经济增长理论进行分析,这种发展模式非常不利于中国经济的健康、又好又快的发展。因此,要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就必须全力提高我国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而实现由资本驱动型增长向创新驱动型增长转变。  相似文献   

19.
随着经济的发展及对经济增长质量的要求,对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也不断增多。首先介绍了生产率及全要素生产率的概念,然后介绍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方法,之后说明其在国内外的研究历史及现状。最后作总结及未来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20.
全要素生产率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曲建君 《经济师》2007,39(1):76-77
生产率是经济增长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近几年来,随着对经济可持续发展模式的渴求,经济学界开始更多地关注生产率的研究,研究成果也越来越丰富。文章全面回顾了国内外学者对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历程,对研究成果做了简要的述评,并指出今后需要加强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