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学生群体是推进我国两型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本文针对在校大学生消费现状和消费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客观的分析在校大学生消费问题的成因,并针对性的提出高校开展绿色消费观教育,企业加强绿色营销模式的转变等合理化建议,对促进绿色消费的全面普及,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谐社会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严先溥 《数据》2010,(3):65-67
本文通过中、美两种不同消费模式的比较,得出中国消费转型的目标不是美国长期奉行的过度消费模式,而是要在现行的保守型消费与过度消费模式间寻求适合我国国情的消费模式,即适度超前的消费模式。  相似文献   

3.
《价值工程》2017,(27):53-55
湖北省经济增长给城镇居民消费观念带来了转变,全球性的环境问题让城镇居民在消费时开始更加注重安全、环保和健康。同时,消费是经济发展中重要的环节。构建绿色消费模式能够促进社会生产的良性、可持续性发展。本文通过对湖北省城镇居民绿色消费情况的分析,得出建立绿色消费模式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消费扶贫通过消费需求拉动贫困户的劳动供给,实现扶志、扶智和扶贫的多重效果,具有可持续的长期效应。如何构建多方共赢的商业模式是消费扶贫成功的关键。本文基于全国比较典型的13个消费扶贫项目的一手和二手数据资料,从消费者和贫困户两类主体解析“消费扶贫”商业模式,运用NVivo软件进行三阶段质性编码构建模型,根据商业模式创新路径模型解释了道德型消费力对该类商业模式的内生性驱动作用,以及模式所产生的多态价值效应,并在此基础上对模式的激活驱动机理、创新过程以及创新价值输出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5.
确立可持续消费模式是中国节约型社会的目标之一。由于西方过度消费方式带来了环境生态和人的精神状况的双重危机,可持续消费思想应运而生。在我国迈向现代化的过程中,应该尽量避免这种危机,措施之一就是建立可持续消费模式。  相似文献   

6.
关键 《企业经济》2003,(11):37-38
绿色经济的发展需要与之相适应的生产与消费模式,本文通过分析传统消费模式对绿色经济发展的影响,提出了影响消费模式的因素以及实现绿色消费模式可采取的措施,对绿色消费模式的建立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刘晓光 《活力》2010,(2):10-11
运用可持续消费的内涵及可持续体育消费的特点,从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着手,建立大学生可持续的体育消费模式,有利于大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消费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8.
运用可持续消费的内涵及可持续体育消费的特点,从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着手,建立大学生可持续的体育消费模式,有利于大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消费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9.
预付费式消费成为一种新型消费模式,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诸多问题,引起了消费者的不满。本文分析了预付费式消费存在的风险和弊端,探讨其法律困境,提出了健全和完善预付费式消费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武汉市开展政府绿色采购的情况,包括明确"绿色"政府采购政策,将环境保护、生态平衡、资源节约与合理开发利用等特定政策目标纳入政府采购通盘考虑;加强制度建设,制定"绿色"政府采购标准,对"两型"产品的性能、特征等加以规定和限制,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节能环保、节约资源产品技术优先纳入政府采购目录;推行绿色政府采购,扩大政府采购规模,带动绿色消费模式;建立政府采购"绿色通道",提高"两型"产品采购份额,引导"两型"产品的生产,带动"绿色"消费模式的形成。通过上述措施,武汉市政府绿色采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农民消费是影响我国和谐社会建设和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问题.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和推导,建立了一个能够较为全面反映农民消费决策的主观性、短视性、过度敏感性以及消费惯性等特征的理论模型,并对这一模型进行实证检验.检验结果表明:农民消费行为受到消费习惯、收入水平、不确定性和制度等多种因素的显著影响,是这些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薛红燕  王成  王怡  闫朝阳 《价值工程》2012,31(33):313-315
循环消费是循环经济在流通领域的重要表现形式,循环消费能使旧货和产品在流通领域实现再次流通和周转,使人、资源、环境得到协调发展。社区商店是可以在我国积极推行的一种循环消费模式,目前我国的社区商店主要分为慈善型和中介型两种,社区商店存在供给和需求不对接、管理人员缺乏、管理制度不完善的问题,需要从这三方面加强社区社区商店的规划和管理。  相似文献   

13.
周睿智 《价值工程》2009,28(5):12-14
利用灰色关联度方法,运用湖南省2001~2006年的能源消费数,采用能源消费总量与能源利用效率两个输出变量,建立了湖南省工业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灰色关联模型。研究表明:湖南省工业能源的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的关系,且工业能源消费总量与全省GDP的关联度要更为突出;其原因归结为目前湖南省的工业经济仍然是粗放型的增长模式,能源消费总量仍然是影响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4.
《企业经济》2017,(4):25-33
企业低碳责任发展主要经历被动响应社会低碳发展需要、满足消费者低碳产品需求、主动响应利益的相关者需要、实施企业低碳发展战略和培育企业低碳价值观五个层次,层次间存在递进关系。企业低碳责任发展层次的提升需要低碳消费群体规模及消费行为支撑相应的利润,这需要对消费价值观进行变革,实现从权利型、被动依附型消费价值观向责任型及主动参与型消费价值观发展,从而提升消费者对低碳产品的终极价值认同,降低低碳产品的感知风险,建立消费者对低碳供给者的信任关系。为此,提出以下策略建议:以消费价值观变革为目标开拓企业差异化发展路径、以消费价值观变革为动力创新企业服务模式、以消费价值观变革为基础构建企业低碳增值服务盈利模式、以消费价值观变革为导向完善政府监管调控方式。  相似文献   

15.
正消费维权水平是一个国家经济文明的重要体现,是市场经济成熟发展的重要标志。消费,民生所系,国家要事。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涉及千家万户,关系群众利益。作为消费维权的行政执法部门,工商部门如何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探索新形势下消费教育工作的模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对如何实现消费教育"六化"模式进行一些有益的探讨。一、建立机制,努力实现消费教育主体的多元化建立和不断完善"政府主导、部门联动、行业自  相似文献   

16.
职务消费过度、过滥问题十分严重。现行职务消费制度的不合理引发了一系列社会和经济问题,改革刻不容缓。将职务消费纳入企业薪酬体系是根本的改革途径,职务消费和薪酬体系其他部分本质上的一致性使它们能够组成一个和谐的整体。改革的基本思路是缘于“总额限定、节余归己”的激励性质的制度安排。可以从五个方面入手进行全面的改革尝试,即:对职务消费项目进行归类管理、严格预算和总额限定制度、授权管理、完善监督约束机制、建立健康的企业文化。  相似文献   

17.
《企业经济》2018,(2):63-68
党的"十九大"报告已将绿色低碳作为培育我国经济增长新动能的重点领域之一,这势必要求突破既有低碳政策机制格局,建立以低碳消费引领低碳生产的激励导向。为了突破既有低碳消费政策设计思路,应探索兼顾减排效率和经济效率的政策路径作为政策工具创新宗旨。本文设计了交易型"低碳消费碳节约交易"引导政策工具群,它由核心政策工具和配套政策工具组成。核心政策工具就是在预估交易参与方激励响应的基础上,构建如下激励路径:政府对企业购进节约碳权的行为给予税金抵扣优惠,对居民家庭建立节约碳权储存及市场交易制度。这种核心政策工具具有减量激励、总量交易与基线交易相融合以及自愿交易三大机制特性。为了解决核心政策工具中的交易成本和市场势力问题,设计或优化的配套政策工具包括碳标识制度、低碳消费社会服务体系、消费碳信用制度、监管制度,以此形成政策工具之间的激励响应管道以及响应保障机理。  相似文献   

18.
消费的发展与生产力发展水平息息相关。在生产决定消费的前提下,诚信的消费环境构建需要道德支撑,更需要制度的约束。建立符合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社会征信系统是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消费环境建设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一部分。消费者权益意识是维护消费环境的基本手段。所以,构建诚信的消费环境必须是在加快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加强全社会征信系统建设,加强对企业社会责任的问责,提高消费者维权意识。  相似文献   

19.
杨慧  汪木金 《物流科技》2022,(12):31-34+38
当前,国家正值脱贫攻坚止而乡村振兴战略兴的阶段,贵州省农村居民消费模式已经发生了变化。文章通过对贵州省2010—2020年这十一年间的农村居民消费支出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发现农村居民消费模式已经向享受型消费模式转变,并进一步分析了贵州省农村十一年来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货运周转量、货运量总额三者之间的关系,得出贵州省农村居民消费升级会刺激物流需求的变化,三者之间是一个正相关关系。文章提出加强农村物流法规建立,鼓励物流公司下乡构建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等建议。  相似文献   

20.
建立扩大农村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二五规划《建议》首次明确提出,要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作为扩大国内消费需求重点的农村消费,也必须从多方入手,建立稳定的扩大农村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为扩大农村消费需求,应建立收入拉动机制、政策激励机制、管理监督机制、教育引导机制、市场推动机制、制度保障机制和商品供应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