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口老龄化是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寻求积极的养老模式是迫在眉睫的任务。住房反向抵押贷款作为新的养老模式,受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本研究旨在从需求角度分析对住房反向抵押贷款最具影响力的因素,设计出中国推行住房反向抵押贷款养老模式的地区发展路径。研究结果有助于制定适合中国国情的住房反向抵押贷款养老模式,从而实现社会资源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2.
住房反向抵押贷款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养老问题日益突出,而实施住房反向抵押贷款是一种有效地解决养老压力的方案.本文重点从住房反向抵押贷款的风险管理、产品定价和推广模式等方面对国内外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以促进该金融产品在国内的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3.
以房养老是一种新型养老途径,其主要模式是住房反向抵押贷款。之所以称之为“反向”,是因为这种模式与传统的住房抵押贷款逆向而行。传统的住房抵押贷款是购房者在支付一定的房款后,其差额通过以所购房屋作抵押向银行贷款,然后由买房者在一个较长时间内分期偿还给银行的一种贷款形式。  相似文献   

4.
以房养老,也称为住房反向抵押贷款,起源于荷兰,发展最成熟、最具代表性的当属美国。在我国推行住房反向抵押贷款实现以房养老,是对现有养老方式的有力补充,为国家、社会和家庭解决养老保障问题开拓一条有益可行的道路。  相似文献   

5.
王敏 《中国房地产》2013,(11):21-30
在当前全球人口老龄化趋势下,如何解决由此产生的老龄人口退休收入短缺及财政困境成为各国学者及政策制定者关注的热点。住房反向抵押贷款作为拓展老年人退休收入的一种金融创新手段,在欧美市场已经发展成为一种成熟的金融工具。随着9月国务院提出“开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反向抵押贷款”模式的“以房养老”再次进入公众视野,成为当前公共政策研究热点,并引发了民众关于“政府在养老体系中责任”的大辩论。本文以此为契机,通过已有的文献构建反向抵押贷款理论框架,讨论反向抵押贷款的优缺点、风险及影响反向抵押贷款市场的相关变量,系统还原这一金融工具的运行机制,消除公众对其的误解并结合这·理论框架探讨‘‘反向抵押贷款’雀本土化过程中存在的困境。本文认为,在中国,遗产赠予动机是老年住房自有者在当前住房市场下为实现整个家庭代际福利最大化做出的“理性选择”;‘饭.向抵押贷款”中贷款金融机构面临的风险高于借款人,老年人实现住房资产的流动性是以牺牲贷款金融机构现金流动性为代价的。因此,未来需要探讨的是,政府在推进的过程中如何降低各方风险,减少未知不确定J}生风险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住房反向抵押贷款起源于荷兰,旨在解决住房问题。20世纪80年代,美国出现大量的“房子富翁,现金穷人”,“以房养老”模式应运而生。随着老龄化的到来,众多国家引入了住宅反向抵押贷款,以美国发展最为成熟、最具代表性,已覆盖该国4%的人群。中国开拓多元化养老资金来源,利用市场资源满足养老需求是必然趋势,“以房养老”的住房反向抵...  相似文献   

7.
《企业经济》2019,(3):112-122
以房养老作为一种新型的养老模式,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选取市场上四种主要的以房养老模式作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各自优劣势的基础上,通过建立效用函数分析不同以房养老模式的效用,并利用精算定价模型测算住房反向抵押贷款这一最佳模式的收入效应。研究表明:在不存在遗产动机的情况下,住房反向抵押贷款的效用最大,为目前较适合推广的以房养老模式;住房反向抵押贷款存在显著的收入效应,尤其是对高年龄段和高房价地区的老年人更是如此。因此,金融机构在加强核心产品设计研发的同时,也要推出差异化、多元化的产品,以满足不同养老需求,同时还应创新宣传方式和内容,突出收入效应;政府应加强对以房养老发展的政策和法律支持。  相似文献   

8.
韩再 《现代管理科学》2009,(12):117-119
我国正快速步入老龄化社会,如果仅仅依靠现行的社会保障制度和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很难应对必然到来的老龄化危机.住房反向抵押贷款作为以房养老的一种方式,是对上述两种养老方式的有益补充.文章通过模型定量分析住房反向抵押贷款时机选择问题,得出在“预期房价升值率越低、预期利率越高”和“住房价值越高、预期期限越长”的情况下,理性经济人会选择住房反向抵押贷款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反向抵押贷款及其在中国的可行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章凌云 《基建优化》2007,28(4):44-46
“反向抵押贷款“是一种较新的金融工具,特别适合有住房所有权的老年人.本文分析了反向抵押贷款的特性、种类及借贷双方面临的风险,研究了反向抵押贷款在中国的可行性及将其运用到中国市场上需要考虑的主要方面.反向抵押贷款是养老问题的一个很好解决办法,同时扩大老年人的消费,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减轻国家财政压力等.  相似文献   

10.
国内专家学者提出了“以房养老”新理念,并针对反向住房抵押贷款做了系统的研究,上海市公积金管理中心“以房养老”方案研究和试点工作已取得突破。本文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当前实际情况,对反向住房抵押贷款在我国推行的必要性和意义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尹涵  侯盼龙 《上海房地》2013,(11):42-43
2013年9月,国家发改委、民政部发布《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我国将试点开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盘活老人住房资源,让老人快速获得更好的养老服务。作为西方国家成熟的养老模式,住房反向抵押贷款将固定资产盘活为现金流,对未来解决我国的养老困境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以房养老,也被称为"住房反向抵押贷款"或者"倒按揭"。是指老人将自己的产权房抵押或者出租出去,以定期取得一定数额养老金或者接受老年公寓服务的一种养老方式,在老人去世后,银行或保险公司收回住房使用权,这种养老方式被视为完善养老保障机制的一项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13.
徐照  沈杰 《基建优化》2007,28(6):125-127
住房反向抵押贷款本质是以房屋融通资金,并以此为核心拉动养老、保险、房地产等多项社会活动.将反向抵押贷款和传统的抵押贷款对比分析可以更好的理解两种模式的特点和运作.用同一性分析和差异性分析对两种抵押贷款在基本属性和运作上的进行探讨.而组合性分析则是对两种抵押贷款在计算和操作上的分析.  相似文献   

14.
“以房养老”,也被称为“住房反向抵押贷款”或“倒按揭”,是指老人将自己的产权房抵押出去,以定期取得一定数额养老金或者接受老年公寓服务的一种养老方式,在老人去世后,银行或保险公司收回住房使用权。这种养老方式作为完善养老保障机制的一项重要补充,引发舆论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5.
张蕊 《福建质量管理》2016,(16):132-133
我国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住房反向抵押贷款的提出与推行,是我国现有的诸多养老模式的有益补充.本文探讨了反向抵押贷款在我国推行的种种困境,针对这些困境,分别从加大宣传力度,减少传统观念影响、完善金融市场、正确评估房地产市场以及健全相关法律法规方面提出建议,为我国推行反向抵押贷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王微 《价值工程》2015,34(9):260-261
住房反向抵押贷款业务作为一种新型的住房金融业任务,有效地缓解了我国居民的购房压力,它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践性。本文主要研究了住房反向抵押贷款运作模式的构建。  相似文献   

17.
随着老龄化问题的日益加重,我国的养老问题愈来愈严重,积极寻找新的养老方式刻不容缓。西方国家的反向抵押贷款为我国养老创新指明了道路,对我国的养老改革具有可借鉴的意义。2013年9月21日,中国将开展反向抵押贷款全面试点消息一出,在社会中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本文将着眼于从我国的实际状况出发,对发展反向抵押贷款的现实条件、障碍与对策进行分析,以对我国相关业务的开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吴清 《财会通讯》2010,(8):101-104
住房反向抵押担保贷款业务对拓宽养老资金筹资渠道,完善养老保险体制等有重要意义,但在我国仍处于起步阶段。在实务中缺乏对住房反向抵押贷款的理财规划模型,现有的也大多拘泥于对当前的老年人实施情况的理财分析,并未放置在更长远的未来,无法根据真实的理财环境为个人或家庭提供可资借鉴的理财预测模型,本文借鉴生命周期理论及假设基础上,在考虑住房反向抵押贷款后通过对整个生命周期进行理财的现实模拟,为投资者建立可预期的消费与理财的前瞻性指导。  相似文献   

19.
住房反向抵押贷款在中国已从理论研讨走向试点运营,但当下住房反向抵押贷款法律政策缺位、监管关系不明、业务形式单一、风险防范机制不力、再融资存在瓶颈等诸多因素,制约了住房反向抵押贷款的纵深发展。本文认为,美、英、澳等国家和我国香港地区成熟的立法和业务开展经验可供借鉴。同时,要从健全立法、强化监管、丰富产品等方面入手,优化业务模式、引入资产证券化,为住房反向抵押贷款在中国的发展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20.
我国住房反向抵押贷款的组织模式与运行机制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子文 《经济界》2007,(2):81-86
灵活高效的组织模式与运行机制是住房反向抵押贷款得以成功的关键。在对国外住房反向抵押贷款的运作方式进行全面考察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国情,探讨了我国发展住房反向抵押贷款应采取的组织模式与运行机制,包括贷款机构的选择、经营方式的确立、贷款运作的程序及各相关机构的作用,以期对我国有关部门的决策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